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了解客观真相的有效载体,但对于听力障碍学生来说,其并不具备利用语言交流信息、分析特定概念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的低效率传输将会提升教学活动的推进难度,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破坏学生的思维意识。本文结合小学应用题教学活动展开论述,思考如何在应用题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听障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培养策略
听障学生不具备利用语言直接进行交流的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并不能利用语言来交流信息、理解概念。从教学流程上来看,语言理解障碍是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原因,做好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工作,相当于在根源上解决了理解矛盾问题,能够加快信息、概念在教学环境中的流动效率。
一、讲解基础概念,理解文字
由于听障儿童并不具备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对于语言的整体应用能力较低,在应用题教学环节,教师并不会强调语言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而是完全依靠手语布置任务、开展教学。当教师的教育理念对语言教学工作缺乏重视时,听障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将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退化。强调语言在教学环节的也应用,改变自身的教育管理思想,才能以更高的效率提升教学指导质量。
在应用题教学环节,教师不能因听障儿童无法理解语言而放弃语言,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其同样渴望获得利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机会。由此,在開展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语言建立新的互动模式,依靠语言、手语的互相配合帮助听障儿童做好文字问题的理解工作[1]。以数学教材“百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为例,在应用题教学环节,教师可向学生展出不同的应用题,利用手语、语言相互配合,解决学生的文字理解问题。在应用题教学初期,教学活动应该以十、百、加、减等基本概念的辨识为核心,做好基础奠基教育;在应用题教学活动后期,可围绕应用题开展文字辨识互动,要求学生利用手语给出解题思路、问题核心,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字内容。对文字理解能力的培养工作投入足够的重视,帮助学生全面认知文字,才能为听障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提供奠基。
二、允许学生提问,应用语言
在培养听障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在强调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输入,要求学生记忆文字、理解文字,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语言、文字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听障学生在文字理解活动中遇到的难题、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性的解决,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有限。
听障学生自卑、焦躁,在围绕语言理解能力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果长期无法取得进步,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应用将会直接受到影响[2]。在围绕数学应用题开展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数学应用题发起互动,鼓励听障学生提问、质疑,依靠良好的双向互动机制解决学生的语言理解问题。以“面积”问题的有关计算为例: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宽是4,问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在这一问题中,如果教师拘泥于文字问题的理解,则学生必须以生搬硬套的方式配合教师,整体的教学质量会下降。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概念、问题进行提问,围绕学生的关注点进行表达。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往往就是语言理解教学的盲点所在。对于数学应用题这样的文字题来说,对概念、定义字斟句酌,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三、借助现代设备,鼓励表达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在围绕文字题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尝试从文字题入手,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表达机会[3],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尝试利用现代技术开展应用题教育,帮助听障学生理解概念与学习任务,提升语言的输送效率。
以教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学为例,在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听障学生解决文字题理解问题:通过信息技术展出长方体与正方体,配合三视图对长方体的长、宽、高等基础概念进行讲解。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提出简单的应用题: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4、5,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正方体的边长是4,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在听障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解答分析,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定理、概念。教师可通过动态动画展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特点:将长方体与正方体放在某一空间内,空间被占有的大小就被称为“体积”,依靠直观化载体,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定义与数学概念。
结语
对于听障学生来说,语言理解能力是个体应该尝试掌握的高级技能,在未来的文化学习、信息表达活动中,其都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围绕文字题开展解题指导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基础讲解、多元互动、信息技术构建全新的文字题解题思路,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解题水平。
参考文献
[1]丁培兰. 培养听障儿童语言理解能力经验摭谈[J]. 读与写(上,下旬), 2015, 000(001):35-35.
[2]沈熙, 唐向荣. 如何发展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29):22-23.
[3]邢娜. 如何利用游戏提高听障儿童语言能力[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 v.16;No.88(03):223-225.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听障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培养策略
听障学生不具备利用语言直接进行交流的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并不能利用语言来交流信息、理解概念。从教学流程上来看,语言理解障碍是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原因,做好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工作,相当于在根源上解决了理解矛盾问题,能够加快信息、概念在教学环境中的流动效率。
一、讲解基础概念,理解文字
由于听障儿童并不具备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对于语言的整体应用能力较低,在应用题教学环节,教师并不会强调语言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而是完全依靠手语布置任务、开展教学。当教师的教育理念对语言教学工作缺乏重视时,听障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将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退化。强调语言在教学环节的也应用,改变自身的教育管理思想,才能以更高的效率提升教学指导质量。
在应用题教学环节,教师不能因听障儿童无法理解语言而放弃语言,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其同样渴望获得利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机会。由此,在開展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语言建立新的互动模式,依靠语言、手语的互相配合帮助听障儿童做好文字问题的理解工作[1]。以数学教材“百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为例,在应用题教学环节,教师可向学生展出不同的应用题,利用手语、语言相互配合,解决学生的文字理解问题。在应用题教学初期,教学活动应该以十、百、加、减等基本概念的辨识为核心,做好基础奠基教育;在应用题教学活动后期,可围绕应用题开展文字辨识互动,要求学生利用手语给出解题思路、问题核心,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字内容。对文字理解能力的培养工作投入足够的重视,帮助学生全面认知文字,才能为听障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提供奠基。
二、允许学生提问,应用语言
在培养听障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在强调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输入,要求学生记忆文字、理解文字,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语言、文字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听障学生在文字理解活动中遇到的难题、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性的解决,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有限。
听障学生自卑、焦躁,在围绕语言理解能力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果长期无法取得进步,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应用将会直接受到影响[2]。在围绕数学应用题开展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数学应用题发起互动,鼓励听障学生提问、质疑,依靠良好的双向互动机制解决学生的语言理解问题。以“面积”问题的有关计算为例: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宽是4,问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在这一问题中,如果教师拘泥于文字问题的理解,则学生必须以生搬硬套的方式配合教师,整体的教学质量会下降。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概念、问题进行提问,围绕学生的关注点进行表达。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往往就是语言理解教学的盲点所在。对于数学应用题这样的文字题来说,对概念、定义字斟句酌,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三、借助现代设备,鼓励表达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在围绕文字题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尝试从文字题入手,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表达机会[3],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尝试利用现代技术开展应用题教育,帮助听障学生理解概念与学习任务,提升语言的输送效率。
以教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学为例,在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听障学生解决文字题理解问题:通过信息技术展出长方体与正方体,配合三视图对长方体的长、宽、高等基础概念进行讲解。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提出简单的应用题: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4、5,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正方体的边长是4,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在听障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解答分析,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定理、概念。教师可通过动态动画展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特点:将长方体与正方体放在某一空间内,空间被占有的大小就被称为“体积”,依靠直观化载体,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定义与数学概念。
结语
对于听障学生来说,语言理解能力是个体应该尝试掌握的高级技能,在未来的文化学习、信息表达活动中,其都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围绕文字题开展解题指导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基础讲解、多元互动、信息技术构建全新的文字题解题思路,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解题水平。
参考文献
[1]丁培兰. 培养听障儿童语言理解能力经验摭谈[J]. 读与写(上,下旬), 2015, 000(001):35-35.
[2]沈熙, 唐向荣. 如何发展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29):22-23.
[3]邢娜. 如何利用游戏提高听障儿童语言能力[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 v.16;No.88(03):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