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政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政治学科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游戏。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产生兴趣,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生活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政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政治学科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游戏。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产生兴趣,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如何使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生活其中的预设背景,要求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存在于生活世界中的不同主体,而不是一方主体,一方客体;要求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行为,而不是知识授受的认知行为。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是建立在生活认识基础上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是授课成功的重要因素,是课堂生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础。为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
尊重学生人格。作为政治课教师在角色定位上,要摆正位置,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不以压代教,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语言表达上,不用命令式、训斥式教育,多一些商讨、对话式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引用生活化的例子来说明道理,教育学生。
发扬教学民主。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鼓励学生之间的辩论,也允许学生和教师辩论。在讨论中,不扣帽子,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去除迷雾。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争论,并由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用正确理论对学生的争论进行综合评述和正面分析,从而澄清学生的混乱思想,扭转学生的错误认识。
二、开放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源泉
新的课程观认为,教材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活动;它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因此,政治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精神,开放教学内容,关注热点、贴近生活,切实增强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
关注社会“热点”。教学中应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努力思考、热烈讨论,形成正确的观点或处理方法,这不仅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发学生思想共鸣和师生“思维共振”的重要途径,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
贴近学生生活。政治课教学背靠的是社会大舞台,面对的是时代新天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堵“围墙”隔不断课堂和社会的联系。现阶段学生往往通过媒体、网络等大量吸收信息,他们的眼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开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从报纸上、网上找供讨论的问题,更注重着眼于身边事,注重寻找学生身边的“热点”,使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现实生活,也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真实的感受。这样可以把课堂内外联在一起,把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也有利于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增强政治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更新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保证
首先,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材料不单是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关系的中介物,而是作为类主体与施教者、受教者相互交流,与主体的生命和情感沟通;其次,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也不机械地划分为相互对立的主客体关系,或是在不同条件下互为客体关系,施教者与受教者必然发生交往行为,产生交互作用,达到相互沟通和融合。新课程观指出,课程不应仅仅理解为教材,而应当看做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参与活动,增加体验,获得发展。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来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
那么,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促使学生去体验?一方面,教学内容从传统的科学世界转向生活世界,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体验的生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如高一思想政治(上册)关于“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的教学,学生普遍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为这一知识点抽象难懂,学生往往一知半解。如果课前教师布置几个思考题,“为什么商场上同样一种商品(用处相同),如电视机、文具盒等价格不一样,而不同作用的商品有的价格却相等?为什么人们选购商品总要货比三家,希望自己选购的商品物美价廉,这种希望能实现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市场上去体验一下,这样再来上课,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学生带着问题到商场体验,就会获得相应的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课堂上学习时就不会感到抽象难懂了。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的体验创设一定的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验。
四、拓展教学时空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续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一般局限于书本和教室,教学空间单一、封闭,教学时间固定,随着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间,教学时间也并不一定要固定在每周两课时上。政治课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广阔的社会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一片学习思想政治的天空,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展参观访问、赴敬老院献爱心、秋游、研究性学习等有意义的活动,把政治课置于社会生活中,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了解社会的窗户,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政治,生活中时时有思想政治。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生活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政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政治学科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游戏。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产生兴趣,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如何使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生活其中的预设背景,要求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存在于生活世界中的不同主体,而不是一方主体,一方客体;要求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行为,而不是知识授受的认知行为。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是建立在生活认识基础上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是授课成功的重要因素,是课堂生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础。为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
尊重学生人格。作为政治课教师在角色定位上,要摆正位置,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不以压代教,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语言表达上,不用命令式、训斥式教育,多一些商讨、对话式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引用生活化的例子来说明道理,教育学生。
发扬教学民主。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鼓励学生之间的辩论,也允许学生和教师辩论。在讨论中,不扣帽子,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去除迷雾。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争论,并由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用正确理论对学生的争论进行综合评述和正面分析,从而澄清学生的混乱思想,扭转学生的错误认识。
二、开放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源泉
新的课程观认为,教材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活动;它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因此,政治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精神,开放教学内容,关注热点、贴近生活,切实增强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
关注社会“热点”。教学中应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努力思考、热烈讨论,形成正确的观点或处理方法,这不仅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发学生思想共鸣和师生“思维共振”的重要途径,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
贴近学生生活。政治课教学背靠的是社会大舞台,面对的是时代新天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堵“围墙”隔不断课堂和社会的联系。现阶段学生往往通过媒体、网络等大量吸收信息,他们的眼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开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从报纸上、网上找供讨论的问题,更注重着眼于身边事,注重寻找学生身边的“热点”,使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现实生活,也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真实的感受。这样可以把课堂内外联在一起,把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也有利于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增强政治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更新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保证
首先,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材料不单是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关系的中介物,而是作为类主体与施教者、受教者相互交流,与主体的生命和情感沟通;其次,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也不机械地划分为相互对立的主客体关系,或是在不同条件下互为客体关系,施教者与受教者必然发生交往行为,产生交互作用,达到相互沟通和融合。新课程观指出,课程不应仅仅理解为教材,而应当看做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参与活动,增加体验,获得发展。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来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
那么,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促使学生去体验?一方面,教学内容从传统的科学世界转向生活世界,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体验的生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如高一思想政治(上册)关于“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的教学,学生普遍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为这一知识点抽象难懂,学生往往一知半解。如果课前教师布置几个思考题,“为什么商场上同样一种商品(用处相同),如电视机、文具盒等价格不一样,而不同作用的商品有的价格却相等?为什么人们选购商品总要货比三家,希望自己选购的商品物美价廉,这种希望能实现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市场上去体验一下,这样再来上课,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学生带着问题到商场体验,就会获得相应的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课堂上学习时就不会感到抽象难懂了。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的体验创设一定的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验。
四、拓展教学时空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续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一般局限于书本和教室,教学空间单一、封闭,教学时间固定,随着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间,教学时间也并不一定要固定在每周两课时上。政治课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广阔的社会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一片学习思想政治的天空,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展参观访问、赴敬老院献爱心、秋游、研究性学习等有意义的活动,把政治课置于社会生活中,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了解社会的窗户,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政治,生活中时时有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