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与认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合理有效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1.分组的原则;
  首先,学习上各学科要协调。争取每位成员在小组内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让大家都感觉到自己是组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有发挥光和热的机会,以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其次,行为习惯上要注意互补。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有些同学的习惯就决定了他们不能在同一组内。再次,小组之间在水平上应相当。我们分组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组织活动,有活动就会有评比,公平是这种评比得以实施的基础。要求水平相当以便在同学之间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氛围。
  2.组长的选择
  首先,责任心要强。组长在某种意义上起着和老师同样的作用,他的责任心对其他成员具有领导感化作用。其次,组织协调能力要强。小组内的绝大的多数活动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在小组长得组织协调下完成的。再次,总成绩要优秀。小组活动大部分是围绕学习展开的,成绩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其组织管理的难度。最后,自我约束能力要强。正所谓正人先正己,己不正何以正己,所以组长一定要具有表率作用。
  3、组长的职责
  (1)组织督促小组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2)给小组学生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并帮助学生确定知识的展示的方式(3)负责本组的上课纪律(4)维护本组周围的卫生(5)评价本小组学生的上课表现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证。
  1.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由于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现象。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第三,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
  三.教师要担当好合作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及时对合作过程实施调控,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学习结果评价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期中、期末成绩,通过几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重视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相结合,总结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认识到自身在合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合作技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的解题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去分析解答各种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体现着一个学生数学思维的性质和数学水平的高低。因此。数学解题教学要认真抓好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数学 应用题教学 解题思路培养  新课标推动着基础教育的大面积变革,从课程内容、课程功能、课程结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和发展。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摘 要:近年来,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尝试开发一种符合儿童学习数学心理特点的教育模式,希望通过新颖、独特的方法让众多小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发现,小学数学童话教育系统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此种教学模式一改人们对数学死板、规律性强的印象,把理论性较强的数学学科融合到了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把一个个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卡通人物融入到了教学软件当中,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不仅培养了孩
摘要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概念,正确掌握概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概念 教学 探讨  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概括,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数学概念好比支点,而数学法则,定理好比杠杆,这足见概念的重要性.由于概念本身具有严密性、抽象性和明确的规定性,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  1、注重民主和谐关系的建立,实现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
期刊
达尔文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也毫无例外的存在着发展上的差异。由于生理条件、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以及心理发展速度和接受水平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要珍惜开发学生的差异,避免“一刀切和齐步上”的做法,要因人而异加强针对性,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求知的愉快,使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都能张开思维的翅膀,全面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智慧力量。  数学新课标
期刊
摘 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本文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谈论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旨在教学的实践中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效率 提高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