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响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趋势,面对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新潮流,贯彻并且具体落实高中政治学科的目标,即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意识为己任,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所以在这里探讨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运用研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很多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正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在政治课上,而且是高中政治课上,恰到好处的案例选择,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易,从而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将以一些经典的文章为例,探讨如何运用和选择高中政治思想课堂教学案例来体现核心素养这四个字。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案例选择和运用;培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8-074-01
在新的课程改革趋势下,政治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把“培养基本的学科素养”——“培养核心素养”定为教学目标。老师有责任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课堂上,老师既要带领学生走进知识,又要让学生自己探索,既要考虑到教学知识面的深度广度,又要考慮到学生的差异和进度,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温度。老师要注意讲解方式,由浅入深,有简入繁,不断强化,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行思考,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在潜移默化的提高,基本的人文素养得到完善,从而渐渐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一、案例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要体现出政治认同观
例如:在《民主监督》中以“2013年哈尔滨城管围殴卖西瓜小贩”的故事来举例展开。故事的开头很简单,在2013年的某天卖西瓜的小贩背正在执法的城管人员围殴,城管让小贩撤离,小贩不撤离,因此发生纠纷。这个时候,老师设计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此时路人看不惯城管的行为,因此去职责城管人员的蛮横执法方式是在行使公民权利吗,如果是,形式的是什么权利;如果否,理由是什么?”此时,同学们很容易就会回答出是公民享有民主监督权。然而,这只是浅层次的,再深入一点就是从情怀道德出发为路人的行为点赞,在社会中传播正能量。
反面教育可以揭露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不好的一面,但这些毕竟是不好的,负面的,甚至很消极。上课的时候如果老师经常用这些反面材料去让学生分辨对错,此时的学生认知能力不完全,见识少判断是非的能力差,会认为社会上怎么经常出现这些不正义,不好的事情,会怀疑国家内部治理问题,社会秩序不够稳定等不正确的想法。这就不利于培养同学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信,让学生的思想产生偏差。所以应该多运用正面积极的例子,更容易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信念,对国家和政府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
二、案例的选择和选用必须体现合理的理性精神
什么是理性精神呢?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各种行为上表现出来的理智和自主,以及对自己行事过程的反思。首先要拥有理性精神,才能形成政治认同观,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当教师能培养出学生运用哲学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面对各大问题时合理、理性、沉着冷静的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当学生具备这些能力时,那么理性精神培养的目标就达到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精神呢?下面就举例说明。
举例:在《政治生活》中《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一课为例。上课的时候,老师开始和同学说,我们这节课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届五次会议的议程。当学生们听到这个的时候,就会觉得震惊和惊喜。老师在探究活动开始时提出问题全国人大的四项职权是什么?之后引导学生带着他们分析这四项智能是怎么在大会议程中体现的,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很快就能四大职权是什么,并且区分点在哪儿。如果此时某个好奇心很重的学生提问:“省和市有人大吗?”这样从下发展到县,从上发展到全国,各级的权力机关制度和职权都可以解释的很清楚。
三、案例的选择和运用该有社会公民共同参与
例如:我们继续沿用《民法监督》中的那个例子,卖西瓜小贩被城管打了回到村子里面后,和同村的人讲述了自己被打的经过。此时,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你听了卖瓜小贩的陈述后,你会怎么帮助他?”学生们当然会给出给中五花八门的回答,如:拨打热线投诉,向检举部门投诉,找人大代表等等,只要是民主监督的合理渠道都是正确答案。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同学的公共意识得到提高,而此时的学生,正是有责任,正义善良的中国公民。
四、案例的选择和运用要符合法治社会的要求
我们接着沿用《民法监督》中的这个例子,我相信当老师问到,如果你听了卖瓜小贩的陈述后,你会选择怎么帮助他,肯定有部分男生会说找人报复还回去,不然这口气咽不下去,并且现在很多人都对城管有意见。那么此时老师就会讲到在公民行使监督权时有所为有所不为,浅层次就是要合理合法,而深层次就是上升到国家层面,我们要依法治国,这样才能维持社会秩序有条不紊,大家和谐相处,绝不能以暴制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被强化,自觉遵守规则,不违反法律。
对于高中政治老师来说,要顺应时代潮流,时刻关注国家政策的推陈出新,这样才能给学生传输最新的理念,让课堂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不是传统方式的教科书般的教学方法。抛出问题吸引学生思考,选择合适的案例予以相应的情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这样的课堂学生自己会投入,因为有深度,有价值,而学生也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辨析事物的能力,个人道德情操,思想素养都会逐渐完善,慢慢成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
[1]罗亚萍.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习得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年21期.
[2]戴慧.唐凤林,论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年02期.
[3]史宁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J].中学管理,2016年02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案例选择和运用;培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8-074-01
在新的课程改革趋势下,政治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把“培养基本的学科素养”——“培养核心素养”定为教学目标。老师有责任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课堂上,老师既要带领学生走进知识,又要让学生自己探索,既要考虑到教学知识面的深度广度,又要考慮到学生的差异和进度,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温度。老师要注意讲解方式,由浅入深,有简入繁,不断强化,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行思考,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在潜移默化的提高,基本的人文素养得到完善,从而渐渐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一、案例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要体现出政治认同观
例如:在《民主监督》中以“2013年哈尔滨城管围殴卖西瓜小贩”的故事来举例展开。故事的开头很简单,在2013年的某天卖西瓜的小贩背正在执法的城管人员围殴,城管让小贩撤离,小贩不撤离,因此发生纠纷。这个时候,老师设计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此时路人看不惯城管的行为,因此去职责城管人员的蛮横执法方式是在行使公民权利吗,如果是,形式的是什么权利;如果否,理由是什么?”此时,同学们很容易就会回答出是公民享有民主监督权。然而,这只是浅层次的,再深入一点就是从情怀道德出发为路人的行为点赞,在社会中传播正能量。
反面教育可以揭露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不好的一面,但这些毕竟是不好的,负面的,甚至很消极。上课的时候如果老师经常用这些反面材料去让学生分辨对错,此时的学生认知能力不完全,见识少判断是非的能力差,会认为社会上怎么经常出现这些不正义,不好的事情,会怀疑国家内部治理问题,社会秩序不够稳定等不正确的想法。这就不利于培养同学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信,让学生的思想产生偏差。所以应该多运用正面积极的例子,更容易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信念,对国家和政府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
二、案例的选择和选用必须体现合理的理性精神
什么是理性精神呢?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各种行为上表现出来的理智和自主,以及对自己行事过程的反思。首先要拥有理性精神,才能形成政治认同观,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当教师能培养出学生运用哲学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面对各大问题时合理、理性、沉着冷静的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当学生具备这些能力时,那么理性精神培养的目标就达到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精神呢?下面就举例说明。
举例:在《政治生活》中《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一课为例。上课的时候,老师开始和同学说,我们这节课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届五次会议的议程。当学生们听到这个的时候,就会觉得震惊和惊喜。老师在探究活动开始时提出问题全国人大的四项职权是什么?之后引导学生带着他们分析这四项智能是怎么在大会议程中体现的,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很快就能四大职权是什么,并且区分点在哪儿。如果此时某个好奇心很重的学生提问:“省和市有人大吗?”这样从下发展到县,从上发展到全国,各级的权力机关制度和职权都可以解释的很清楚。
三、案例的选择和运用该有社会公民共同参与
例如:我们继续沿用《民法监督》中的那个例子,卖西瓜小贩被城管打了回到村子里面后,和同村的人讲述了自己被打的经过。此时,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你听了卖瓜小贩的陈述后,你会怎么帮助他?”学生们当然会给出给中五花八门的回答,如:拨打热线投诉,向检举部门投诉,找人大代表等等,只要是民主监督的合理渠道都是正确答案。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同学的公共意识得到提高,而此时的学生,正是有责任,正义善良的中国公民。
四、案例的选择和运用要符合法治社会的要求
我们接着沿用《民法监督》中的这个例子,我相信当老师问到,如果你听了卖瓜小贩的陈述后,你会选择怎么帮助他,肯定有部分男生会说找人报复还回去,不然这口气咽不下去,并且现在很多人都对城管有意见。那么此时老师就会讲到在公民行使监督权时有所为有所不为,浅层次就是要合理合法,而深层次就是上升到国家层面,我们要依法治国,这样才能维持社会秩序有条不紊,大家和谐相处,绝不能以暴制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被强化,自觉遵守规则,不违反法律。
对于高中政治老师来说,要顺应时代潮流,时刻关注国家政策的推陈出新,这样才能给学生传输最新的理念,让课堂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不是传统方式的教科书般的教学方法。抛出问题吸引学生思考,选择合适的案例予以相应的情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这样的课堂学生自己会投入,因为有深度,有价值,而学生也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辨析事物的能力,个人道德情操,思想素养都会逐渐完善,慢慢成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
[1]罗亚萍.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习得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年21期.
[2]戴慧.唐凤林,论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年02期.
[3]史宁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J].中学管理,201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