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金融服务“三农”的工作部署,发挥支付结算职能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助于加快农村地区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金融和谐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以来,在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部署下,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统筹规划,着力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使海南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支付结算 农村支付 支付工具
一、海南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概况
(一)综合情况
截至2013年末,海南共有县级行政区16个,乡级行政区222个,村级行政区2232个,有217个乡级行政区有银行网点,村级行政区无银行网点,农村地区共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8.19万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1128.43万户,共发行借记卡646.53万张,信用卡74.51万张,人均持卡量为1.1張。
(二)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情况
2013年,海南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总量为19487.50万笔,20968.42亿元。其中,银行卡和汇兑使用量较大,票据、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业务使用量较小。
(三)银行卡受理市场情况
截至2013年末,海南农村地区共有银行卡特约商户1.62万户,布放POS机2.21万台,布放ATM机1543台。
(四)支付清算系统接入情况
截至2013年末,海南农村地区共有银行网点863个,其中289个位于县城,其余分布在乡镇。已接入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的网点有635个。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2010年以来,在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部署下,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统筹规划,着力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使海南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一)主要做法
1.构建强有力的农村支付结算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人民银行的协调作用,积极寻求地方政府支持,加强与银行机构、农村企业、农户之间的沟通协调,推动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组织保障机制,有效地保障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工作的开展。海南省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试点县市成立了由县领导挂帅,县政府、财政局、电信局、人民银行、银监办和各家金融机构组成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了详细工作方案、工作制度和量化考核办法,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例如,海南澄迈县政府提出“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的理念,从每年新增财政收入划出一部分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改善金融服务均等化,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协调和政策扶持优势,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流向急需资金的农村地区,逐步改变农村单一的金融收付模式,缩小城乡金融服务差距,农民在乡镇(村)、农场就可以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金融服务,减轻农民因现金结算发生的费用支出,保证农民的每一分钱都能用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琼中县政府在成立县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还指定每个乡镇的分管副镇长亲自抓好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即镇长负责村长的工作,银行网点主任负责业务工作介绍,做到层层抓,层层落实,形成政府和金融机构联手抓乡村支付结算工作的机制;同时,还制定量化考核办法,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工作进行考核,激励先进,鞭策落后。
2.制定多样化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模式。根据农村地区多层面、多结构的支付服务需求,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特别是在非现金支付工具和电子支付的功能、品种、渠道、营销、服务等方面深入挖掘,推动农村受理市场建设,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村主体多元性、特异性、层次性的支付需求,促进农村地区不同经济主体支付的快捷、安全、便利。海南省农村信用社为海南文昌昌洒农副产品贸易市场瓜菜收购商从农副产品的收购到资金归集推出了一款量身定做的创新型非现金支付工具——自助转账终端,通过转账实现收款和付款支付功能,切实解决瓜菜收购商提取大量现金向农户支付瓜菜款及以现金方式购买肥料、支付人工费等问题,实现交易结算的安全、快捷和高效。针对农民贷款难现状和支付需求,海南省农信社在琼中县着力推广“大海卡+小额贷款”循环授信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海南省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的发放,重点推出了“惠民一卡通+小额信贷”循环授信贷款,“一卡通”补贴对象可快捷、方便、无抵押取得2000~10000元的小额贷款。同时将便民服务终端和自助转账终端进村入户,实现琼中农民在家中即可办理查询、缴费、还贷、转账等业务,切实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提供优质、高效、实用的金融服务。
3.打造有特色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品牌。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前往偏远农场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与农场的农民群众进行交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最终,提出由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在偏远乡村和农场等金融服务空白地,布放电话自助转账终端,通过发展特约商户代理农村小额现金支付业务,方便农民进行银行卡账户查询、支付、转账、缴费、小额现金存取款等操作,拓宽银行卡业务开展的领域和发展空间;同时将“惠农卡”与农民的低保、医保、各种补贴、扶贫贷款发放进行归集整合,实现“一卡多用”、“一卡多能”提升服务层次。目前,在已经布放电话自助转账终端的农村或农场,农民群众可以到村委会或村小卖部的便民服务点轻松缴纳手机话费和家庭电话话费,也可以通过电话自助转账终端办理银联手机钱包,在手机上就可以给自己的手机缴费;农民群众日常买卖、劳务性等小额收入也可以通过电话自助转账终端的代理存款功能,直接存入个人的银行卡账户;农民群众还可以通过电话自助终端查询各种惠农补贴、农村基本养老金、农村教师工资等是否到账,并通过电话自助转账终端的代理取款功能从代理点取出小额的现金。通过非现金结算机具的安装使用,让部分农民群众认识到非现金结算的好处,为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打好基础。
4.营造良好的农村支付结算社会氛围。社会认知和群众的认可是支付结算产品在农村市场推广的基础和关键,为改变农民群众传统的现金结算观念,提升农村地区对非现金支付方式的认知度,营造良好的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的社会氛围,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加大宣传力度。各示范县通过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成员单位联合组成了宣传队将银行卡宣传和小额贷款发放工作相结合,开展金融知识、诚信知识下乡宣传活动,在乡镇(村)、农场的自助转账终端服务点粘贴支付结算服务宣传海报、摆放受理标识,扩大农村支付服务的影响。 (二)成效
自2010年人民银行开展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海南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村支取支付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一是银行账户数量增长迅速。2010年至2013年,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增长了98.46%,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增长了69.11%。借记卡发卡数量增长了32.84%,信用卡发卡数量增长了32.02%,人均持卡量从0.83张增长到1.1张。二是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更为普遍。笔数增长了62.30%,金额增长了121.56%。三是银行卡受理环境极大改善。农村地区的特约商户、POS机、ATM机数量分别增长了202.72%、123.62%、193.335。四是跨行清算系统更为普及。农村地区银行网点的接入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的覆盖率从67.63%上升到73.58%。
三、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金融支付服务网点较少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进行,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商业化运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减少费用开支、节约成本,防范经营风险大力压缩和撤并营业网点,尤其是撤并农村基层营业网点,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相对单一,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的发展。目前,乡镇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网点基本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其他各金融机构并存的农村支付服务组织体系。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电算化、网络化程度低,硬件设备、环境配备不到位的问题,且基层农村信用社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支付结算业务知识的培训,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相对弱化。
(二)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率较低
经调查发现,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农村地区个体工商户和农民办理结算业务多数仍采用存取现金方式,支付结算习惯难以改变。绝大部分农村居民仍持有比较保守的观念,他們不相信非现金结算方式,更愿意使用现金,日常的收入和支出都以现金方式进行结算,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少量的居民不愿把钱存到储蓄所。只有外出务工、教育程度较高、收入较高的农民比较接受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使得农村地区现金结算交易量过大、非现金结算交易量过小。同时,由于结算渠道不畅,迫使农村地区的企业和个人提高了库存或手持现金的比例及现金结算的比例,加大了开户企业的资金运营成本,以及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成本和现金调运风险,降低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金融机构在支付结算宣传上也较为单一,有的仅在县城进行简单的如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形式的宣传,并没有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效果很难落到实处,严重影响了农村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使用。
(三)银行卡受理环境较不完善
近年来,各金融机构为了抢占银行卡市场,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将银行卡发行数量作为重要的业务考核指标,与员工收入挂钩,导致各行银行卡发行量大幅上升,但是银行卡受理环境较差。首先,银行卡的配套设施很少,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网点大部分没有安装ATM机等设施,生活消费领域的特约商户也很少。其次,金融机构宣传组织力度不大,农民用卡意识不强,健康、安全的消费习惯仍未能深入人心。第三,使用成本高,影响了农民用卡的积极性。除农村信用社外开办的银行卡外,其他银行卡均收取一定的年费,省外银行卡异地取款收取手续费,两项费用相加,加大了农民的用卡成本,使农民感到使用银行卡不划算。最后,社会征信体系的缺失、社会治安方面的复杂性和农村现实的文明程度难以为信用卡产业提供基本的业务发展环境,银行卡产业面临的风险隐患和可能支出的风险成本投入较大。
四、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协调沟通,促进农村支付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良好的协调沟通有利于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要继续加强与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协调沟通,推动政府部门在出台有关政策和对“三农”进行扶持时,积极推行现代化支付方式,以引导和培育广大农户非现金结算的意识。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争取优惠产业政策,推动政府部门对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布放ATM、POS机具、自助转账终端给予补贴,以有效提高金融机构对硬件设备投入的积极性,支持非现金支付业务快速发展。
(二)加强基础建设,有效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硬件设施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的前提。因此,我们要继续督导涉农金融机构合理布局网点、合理布放机具,增加ATM自助设备、POS机、信付通、商付通、自助转账终端在乡镇的布放,扩大在农村粮食、蔬菜、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各类专业市场特约商户队伍,积极开发培育农村市场。同时,我们还要及时帮助各银行机构解决业务开展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业务顺畅开展。
(三)强化示范引导,全面开展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工作
以点带面是开展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工作的关键,典型的示范作用是推动工作的有效做法,在海南省下一步的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中,要注意发挥好先进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对示范县好的工作经验要进行总结推广,如财政补贴惠民一卡通改革、自助转账终端等要结合各县的经济特点整体推进,从而推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四)加强业务宣传,提高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工作认识
继续加强宣传引导,积极推动辖区各金融机构在交易较为活跃的农贸市场、街区开展支付结算宣传推广活动,坚持集中宣传和各种形式的分散宣传相结合,通过通俗易懂、农民看得懂、记得住的口号、标语和宣传画册,广泛宣传,建立提高农民支付结算知识的长效机制,扩大农民对非现金支付的认知度,培养农民的非现金支付习惯。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2014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张璟霖(198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研究生毕业,现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研究方向:会计学。
【关键词】支付结算 农村支付 支付工具
一、海南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概况
(一)综合情况
截至2013年末,海南共有县级行政区16个,乡级行政区222个,村级行政区2232个,有217个乡级行政区有银行网点,村级行政区无银行网点,农村地区共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8.19万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1128.43万户,共发行借记卡646.53万张,信用卡74.51万张,人均持卡量为1.1張。
(二)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情况
2013年,海南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总量为19487.50万笔,20968.42亿元。其中,银行卡和汇兑使用量较大,票据、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业务使用量较小。
(三)银行卡受理市场情况
截至2013年末,海南农村地区共有银行卡特约商户1.62万户,布放POS机2.21万台,布放ATM机1543台。
(四)支付清算系统接入情况
截至2013年末,海南农村地区共有银行网点863个,其中289个位于县城,其余分布在乡镇。已接入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的网点有635个。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2010年以来,在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部署下,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统筹规划,着力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使海南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一)主要做法
1.构建强有力的农村支付结算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人民银行的协调作用,积极寻求地方政府支持,加强与银行机构、农村企业、农户之间的沟通协调,推动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组织保障机制,有效地保障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工作的开展。海南省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试点县市成立了由县领导挂帅,县政府、财政局、电信局、人民银行、银监办和各家金融机构组成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了详细工作方案、工作制度和量化考核办法,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例如,海南澄迈县政府提出“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的理念,从每年新增财政收入划出一部分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改善金融服务均等化,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协调和政策扶持优势,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流向急需资金的农村地区,逐步改变农村单一的金融收付模式,缩小城乡金融服务差距,农民在乡镇(村)、农场就可以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金融服务,减轻农民因现金结算发生的费用支出,保证农民的每一分钱都能用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琼中县政府在成立县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还指定每个乡镇的分管副镇长亲自抓好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即镇长负责村长的工作,银行网点主任负责业务工作介绍,做到层层抓,层层落实,形成政府和金融机构联手抓乡村支付结算工作的机制;同时,还制定量化考核办法,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工作进行考核,激励先进,鞭策落后。
2.制定多样化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模式。根据农村地区多层面、多结构的支付服务需求,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特别是在非现金支付工具和电子支付的功能、品种、渠道、营销、服务等方面深入挖掘,推动农村受理市场建设,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村主体多元性、特异性、层次性的支付需求,促进农村地区不同经济主体支付的快捷、安全、便利。海南省农村信用社为海南文昌昌洒农副产品贸易市场瓜菜收购商从农副产品的收购到资金归集推出了一款量身定做的创新型非现金支付工具——自助转账终端,通过转账实现收款和付款支付功能,切实解决瓜菜收购商提取大量现金向农户支付瓜菜款及以现金方式购买肥料、支付人工费等问题,实现交易结算的安全、快捷和高效。针对农民贷款难现状和支付需求,海南省农信社在琼中县着力推广“大海卡+小额贷款”循环授信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海南省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的发放,重点推出了“惠民一卡通+小额信贷”循环授信贷款,“一卡通”补贴对象可快捷、方便、无抵押取得2000~10000元的小额贷款。同时将便民服务终端和自助转账终端进村入户,实现琼中农民在家中即可办理查询、缴费、还贷、转账等业务,切实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提供优质、高效、实用的金融服务。
3.打造有特色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品牌。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前往偏远农场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与农场的农民群众进行交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最终,提出由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在偏远乡村和农场等金融服务空白地,布放电话自助转账终端,通过发展特约商户代理农村小额现金支付业务,方便农民进行银行卡账户查询、支付、转账、缴费、小额现金存取款等操作,拓宽银行卡业务开展的领域和发展空间;同时将“惠农卡”与农民的低保、医保、各种补贴、扶贫贷款发放进行归集整合,实现“一卡多用”、“一卡多能”提升服务层次。目前,在已经布放电话自助转账终端的农村或农场,农民群众可以到村委会或村小卖部的便民服务点轻松缴纳手机话费和家庭电话话费,也可以通过电话自助转账终端办理银联手机钱包,在手机上就可以给自己的手机缴费;农民群众日常买卖、劳务性等小额收入也可以通过电话自助转账终端的代理存款功能,直接存入个人的银行卡账户;农民群众还可以通过电话自助终端查询各种惠农补贴、农村基本养老金、农村教师工资等是否到账,并通过电话自助转账终端的代理取款功能从代理点取出小额的现金。通过非现金结算机具的安装使用,让部分农民群众认识到非现金结算的好处,为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打好基础。
4.营造良好的农村支付结算社会氛围。社会认知和群众的认可是支付结算产品在农村市场推广的基础和关键,为改变农民群众传统的现金结算观念,提升农村地区对非现金支付方式的认知度,营造良好的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的社会氛围,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加大宣传力度。各示范县通过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成员单位联合组成了宣传队将银行卡宣传和小额贷款发放工作相结合,开展金融知识、诚信知识下乡宣传活动,在乡镇(村)、农场的自助转账终端服务点粘贴支付结算服务宣传海报、摆放受理标识,扩大农村支付服务的影响。 (二)成效
自2010年人民银行开展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海南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村支取支付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一是银行账户数量增长迅速。2010年至2013年,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增长了98.46%,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增长了69.11%。借记卡发卡数量增长了32.84%,信用卡发卡数量增长了32.02%,人均持卡量从0.83张增长到1.1张。二是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更为普遍。笔数增长了62.30%,金额增长了121.56%。三是银行卡受理环境极大改善。农村地区的特约商户、POS机、ATM机数量分别增长了202.72%、123.62%、193.335。四是跨行清算系统更为普及。农村地区银行网点的接入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的覆盖率从67.63%上升到73.58%。
三、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金融支付服务网点较少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进行,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商业化运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减少费用开支、节约成本,防范经营风险大力压缩和撤并营业网点,尤其是撤并农村基层营业网点,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相对单一,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的发展。目前,乡镇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网点基本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其他各金融机构并存的农村支付服务组织体系。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电算化、网络化程度低,硬件设备、环境配备不到位的问题,且基层农村信用社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支付结算业务知识的培训,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相对弱化。
(二)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率较低
经调查发现,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农村地区个体工商户和农民办理结算业务多数仍采用存取现金方式,支付结算习惯难以改变。绝大部分农村居民仍持有比较保守的观念,他們不相信非现金结算方式,更愿意使用现金,日常的收入和支出都以现金方式进行结算,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少量的居民不愿把钱存到储蓄所。只有外出务工、教育程度较高、收入较高的农民比较接受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使得农村地区现金结算交易量过大、非现金结算交易量过小。同时,由于结算渠道不畅,迫使农村地区的企业和个人提高了库存或手持现金的比例及现金结算的比例,加大了开户企业的资金运营成本,以及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成本和现金调运风险,降低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金融机构在支付结算宣传上也较为单一,有的仅在县城进行简单的如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形式的宣传,并没有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效果很难落到实处,严重影响了农村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使用。
(三)银行卡受理环境较不完善
近年来,各金融机构为了抢占银行卡市场,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将银行卡发行数量作为重要的业务考核指标,与员工收入挂钩,导致各行银行卡发行量大幅上升,但是银行卡受理环境较差。首先,银行卡的配套设施很少,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网点大部分没有安装ATM机等设施,生活消费领域的特约商户也很少。其次,金融机构宣传组织力度不大,农民用卡意识不强,健康、安全的消费习惯仍未能深入人心。第三,使用成本高,影响了农民用卡的积极性。除农村信用社外开办的银行卡外,其他银行卡均收取一定的年费,省外银行卡异地取款收取手续费,两项费用相加,加大了农民的用卡成本,使农民感到使用银行卡不划算。最后,社会征信体系的缺失、社会治安方面的复杂性和农村现实的文明程度难以为信用卡产业提供基本的业务发展环境,银行卡产业面临的风险隐患和可能支出的风险成本投入较大。
四、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协调沟通,促进农村支付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良好的协调沟通有利于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要继续加强与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协调沟通,推动政府部门在出台有关政策和对“三农”进行扶持时,积极推行现代化支付方式,以引导和培育广大农户非现金结算的意识。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争取优惠产业政策,推动政府部门对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布放ATM、POS机具、自助转账终端给予补贴,以有效提高金融机构对硬件设备投入的积极性,支持非现金支付业务快速发展。
(二)加强基础建设,有效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硬件设施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的前提。因此,我们要继续督导涉农金融机构合理布局网点、合理布放机具,增加ATM自助设备、POS机、信付通、商付通、自助转账终端在乡镇的布放,扩大在农村粮食、蔬菜、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各类专业市场特约商户队伍,积极开发培育农村市场。同时,我们还要及时帮助各银行机构解决业务开展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业务顺畅开展。
(三)强化示范引导,全面开展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工作
以点带面是开展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工作的关键,典型的示范作用是推动工作的有效做法,在海南省下一步的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中,要注意发挥好先进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对示范县好的工作经验要进行总结推广,如财政补贴惠民一卡通改革、自助转账终端等要结合各县的经济特点整体推进,从而推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四)加强业务宣传,提高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工作认识
继续加强宣传引导,积极推动辖区各金融机构在交易较为活跃的农贸市场、街区开展支付结算宣传推广活动,坚持集中宣传和各种形式的分散宣传相结合,通过通俗易懂、农民看得懂、记得住的口号、标语和宣传画册,广泛宣传,建立提高农民支付结算知识的长效机制,扩大农民对非现金支付的认知度,培养农民的非现金支付习惯。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2014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张璟霖(198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研究生毕业,现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