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职业联赛国内优秀中锋与外援中锋技术运用能力对比分析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0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CBA联赛国内优秀中锋与外援中锋的主要技术运用指标进行定量比较,并结合技术 运用的定性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国内优秀中锋在进攻能力方面整体不如对方,缺乏在高 质量对抗和快速的攻防转换节奏下稳定的技术运用,尤其表现获得球技术的运用不佳及投篮 时的变式较少方面,这也是影响其在比赛中投篮出手的主要因素,此因素最终导致得分能力 与对方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防守及篮板球技术运用与对方存在较大差距,已不能适应当 今高水平篮球比赛队中锋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CBA;中锋;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1.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7)05-0712-03
  纵观2002年世锦赛和雅典奥运会,世界男子篮球整体表现出了高大、快速、准确、凶狠、全 面的特点,身体和力量的对抗更加突出,在讲究球队整体攻防体系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发挥个人 能力。当今高水平篮球比赛要求中锋队员技术全面且要拥有特长技术(绝招),且能在强对 抗下有着稳定的发挥。在我国CBA职业联赛中,外援的引入为CBA联赛各俱乐部注入了新的活 力,也为CBA联赛带来了新面孔、新技术和新风格,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整个联赛的对抗性 和观赏性。鉴于中锋球员在篮球运动中的特殊作用及重要程度,在近些年的CBA联赛中,外 援中锋的引入备受各俱乐部及球迷的关注,同时由于外援中锋的加盟也使各俱乐部的竞技水 平得到了较快地提高。本文对2005-2006赛季CBA常规赛中国内优秀中锋与外援中锋的主要 技术运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找出两者之间在场上技术运用时的优缺点,为我国中锋队 员的技术训练和比赛提供一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国内中锋为易建联等平均每场上场时间在20 min以上的12人,外援中锋为科尔曼等11人(表 2 )。
  1.2研究方法 采用比赛观察法,通过观看2005-2006年赛季的CBA联赛转播,并对中锋队员的技术运用作 定性分析评价,将各技术统计数据通过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优秀中锋在身高这一指标上整体已超过外援中锋,但在体重方面仍存 在劣势。从年龄方面来看,国内优秀中锋大都处于篮球运动的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 ,如易建联、唐正东等,而外援中锋大多已过了其最佳竞技阶段。
  表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参数国内中锋外援中锋差值P值身高/cm2.06±0.052.09±0.08-0.03>0.05体重/kg104±6.81114±14.9-10<0.05年龄/岁22.9±3.9228.1±3.83-5.2<0.01
   2.2进攻技术运用能力比较分析 通常认为,中锋队员的身材越高、体重越大,在篮下的进攻能力就越强。但通过对CBA联赛 中锋队员的身高、体重和其得分做相关分析(表2)后发现,国内优秀中锋的身高与得分 具有低相关性,但总体来讲,身高和体重、得分能力间的相关程度不密切。这也说明了在CB A联赛中,中锋队员的身高和体重并不是其进攻得分的决定性因素,而场上的技术运用能力 非常关键,这也是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一个趋势。从表3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国内中锋在个人 及整体方面同外援中锋进攻方面能力的差异情况。 投稿日期:2006-05-0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子课题(项目编号:06BTY019)。通 讯作者: 池建教授。作者简介:赵志明(1964- ),男,湖南湘潭人,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表2研究对象身高体重与其得分的相关关系情况类别国内中锋外援中锋总体身高-得分0.5250.1120.337体重-得分0.130.140.163作为中锋队员来讲,得分能力应是衡量其场上能力的一个 非常重要的指标,表3显示出国内优秀中锋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明显低于外援中锋,且这种差 异已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其中2分球的出手次数明显少于对方,且两者差异非 常显著(P<0.01)。中锋在限制区附近能否成功有效接到球,是其展开攻击的前提,对其投篮出手次数及得分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比赛可 以看出,外援中锋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明显高于国内中锋。国内中锋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原 地抢位接球,而移动抢位接球技术的运用相对较少,致使接球的动作较为单一,这也造成了 防守中锋在防守上的相对容易,使得自己接球较为困难。同时国内中锋在抢位时的对抗性、 接球后的攻击性方面都有待提高。相比之下,许多外援中锋都能将原地抢位接球和移动中抢 位接球结合使用,且活动范围大,大都表现出在抢位接球时对抗性强的特点,使接球的机率 及成功率明显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外援在限制区外接球后,能够迅速形成“三威胁” 的动作姿势,更有利于衔接下一个动作,使接球后的攻击性大为增强,从被侵指标上也可定 量的反映出这一特点。在投篮技术的运用上,国内中锋在篮下主要是运用运球后挤投、接球 挤投和运球后或接球后的后转身跳投,这些动作多属于中锋队员投篮的范型动作。而一旦场 上情况不合适于做范型动作时,国内中锋能根据实际的防守情况所做出的相应的投篮变式却 非常地少,致使其总的投篮出手次数下降,直接影响到得分能力。甚至如易建联和唐正东等 的高大中锋,在篮下对抗时,常还会采用远离篮筐的后仰投篮,这也显示出其在对抗投篮时 的心理不够稳定,并由此使得拼抢二次篮板很困难。相比之下,外援中锋大多都掌握了多种 投篮方式,变式显得较多。除能熟练运用篮下中锋投篮的范型动作外,还可在篮下背对防守 人采用左右手勾手投篮,接球转身突破后投篮及扣篮,对“时空差”和“位置差”的利用较 多,使其出手机会大增。但在罚球时,我国中锋球员的投篮技术动作较对方规范,而且命中 率高于对方。在反映中锋队员支配球能力的助攻指标上,国内优秀中锋与外援中锋的能力相 当。从比赛中发现,国内中锋在传球时多采用双手头上传球,传球的隐蔽性不强,外援中锋 除采用双手头上传球外,单手肩上、单手体侧传球也是其传球的主要方式, 而且传球的时 机和隐蔽性较强。在反映队员是否快速、灵活方面能力的快攻指标方面,国内组的值高于外 援组,但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表2可 以看 出,在CBA联赛中,国内优秀中锋已不具备“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技术风格,若与 世界优秀中锋相比,这种差距则更大。
  2.3防守技术运用能力比较分析 从表4可看出国内优秀中锋与外援中锋在反映防守能力的盖帽、犯规和抢断方面的差异情况 。在防守有球队员时,外援中锋的防守极具攻击性,预先抢位的能力强,尤其在防对手投篮 时,其在防守的选位、起跳时机等方面都优于国内中锋,这也可以从盖帽指标上定量的反映 出来。这与外援中锋出众的身材素质水平和场上经验有关。而国内优秀中锋在盖帽方面的能 力明显低于对方,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防守无球队员时,国内中锋在 防守 的选位、以及在对抗中的力量和经验都欠佳,这势必导致进攻中锋获得球的机会增多,很容 易形成被动挨打的局面。犯规指标方面,数据显示外援中锋要高于国内中锋,但对篮球项目 来讲,有时技术统计数据也不能完全正确反映出问题的实质。从临场比赛中可以看出,外援 中锋的协防和补防意识明显强于国内中锋,外援中锋往往在对方持球或运球突破防守人后, 在篮下能迅速补防,这样相应使自身的犯规次数也有所增加。另外,国内绝大多数中锋在防 守时脚步移动速度偏慢,使得手部拉、推的犯规动作较多。
  2.4抢篮板球技术运用比较分析 中锋是篮板球最有力的争夺者,抢篮板球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中锋强弱的重要标准,在有些比 赛中,抢篮板球的次数往往比投篮命中率或总投篮次数对比赛的胜负影响更大[1] 。抢篮板 球时的技术运用至关重要,如我国女篮前国手丛学娣,作为一名后卫队员,身高仅为166 cm ,在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的5场比赛中,平均每场抢得篮板球10个,这一指标只在当时的 后 卫队员中也是非常出众的。表4显示的是国内中锋与外援中锋在此方面能力上的差异情况。 可以看出,不论在前场、后场及总的篮板方面,国内中锋的数值均大大低于对方,且这种差 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从临场比赛中可以看出,国内中锋在抢前场篮板球 时技 术运用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 意识不强,尤其是二次进攻的意识不强;2) 未能抢占有 利位置或已占据有利位置却被对手用力挤开而失掉;3) 起跳时机掌握不好,拼抢能力不强 ,往往在多人起跳争夺中摸到了球却不能获得球。在抢后场篮板球时技术运用的主要不足主 要表现为不能很好的利用身体来进行堵位,另外在抢到后场篮板球后发动快攻的技术和意识 上也有明显的不足。外援中锋无论在抢前场、后场篮板时,其技术运用的能力明显强于国内 中锋,这与其凶猛顽强的场上作风及出众的身体素质密不可分。
  
  3结论与建议
  
  1) 国内优秀中锋在进攻时技术运用的能力整体不如外援中锋,在得分能力方面与对方的差 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二分球的出手次数是影响其得分能力的主要因素。罚球时国内中锋的技 术动作较对方规范且命中率高于对方。2) 防守方面国内优秀中锋在预先抢位的能力,防守时的攻击性,补防和协防的意识和行动 ,以及在对抗中的力量和经验都不如对方。在盖帽时的选位,起跳的时机,起跳的速度及绝 对高度等方面都与对方存在较大差距。在篮板球的拼抢中,不论在技术运用,力量、意识和 场上作风方面都处于下风。多方面显示我国优秀中锋球员已不具备“快速、灵活、全面、准 确”的技术风格。
  3) 我国中锋球员拼抢篮板球能力的低下一直以来是阻碍我国篮球竞技水平提高的一道屏障 ,男篮中锋如此,女篮中锋也具有同样的状况[12]。而篮板球训练的最佳年龄在青 少年阶段[1],因此广大教练员应特别注重这一时期青少年球员篮板球能力的训练,根据青 少年的身 体发育特点并认真借鉴NCAA和NBA的训练经验,尤其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负荷、 恢复及营养方面多做研究。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 研究体育专业技术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讨论各取向的结构与关系,其意义在于:促 进师生的专业性成长,有利于构建专业课程方案,为技能教学改革发现内隐与对策。为此, 主要讨论:术科教学的问题与成因,课程论专家的课程观及解读等。研究的结果认为:1)教材编制者,应明确本课程的目标,规定最低的合格标准;2) 要体现“知识”的价值,应 选取技击性与对抗性强的课程内容;3) 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应注重教师
期刊
摘要: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产生于其理论研究的日益繁荣和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之时。探讨本 学科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应基于此时代背景,从而可知,该学科的研究范畴在于对“民族传统 体育”概念的恰当界定,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特指包括汉民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在长期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继承和延续的富有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体育活动;其基本任 务就是要解决社会历史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提出的要求和人们对民族传统体
期刊
摘要: 热休克蛋白是生物体在不利环境因素刺激下应激合成的一组特殊的蛋白质。实验表 明,经过预应激处理后,生物机体对再次热休克或其它应激刺激产生耐受;而其它应激刺激 作用于机体后,亦使其获得对热休克的耐受。因此,在对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提出通过 HSP70途径来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避免或减小大强度运动对肝脏的损伤。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交叉耐受;肝脏;抗氧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4.2文献标
期刊
摘要: 以篮球比赛得分为切入点,对2005-2006赛季6场NBA季后赛录像涉及到得分的67项技 术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NBA比赛中得分情况和队员得分方式,把握世界优秀球队和 球员的主要得分规律及特点,以指导我国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  关键词:篮球;得分;得分方式  中图分类号:G841.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7)05-0718-02  篮球比赛是以参赛双方
期刊
摘要: 项目布局是竞技体育取胜的法宝。通过走访座谈、查阅分析大量资料,结果表明,山 东一类重点项目布局偏弱而其它省市相差不大;六省市对重点项目布局都非常重视,但不尽 合理,主要问题是六省市重点项目布局基本相同或相近;在城运会,一类重点项目运动员布 局较多,广东有5项,辽宁、江苏各3项目,山东田径项目人数最多的特点。  关键词:重点项目;布局;现状;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8.711/2008
期刊
摘 要:入世后,我国中小体育用品业面临着国外知名品牌企业的竞争威胁,引起了我国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产业集聚战略已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以晋江运动鞋行业为例证,分析了我国中小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产业集群集聚竞争优势和形成条件。  关键词: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产业集群;集聚;晋江运动鞋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0—1316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北京借助2008年奥运会营销北京的理论分析,认为营销北京是发展北京的一个难得的机遇和途径,通过奥运会营销北京可以强化北京经济基础,树立北京城市特色和品牌,对促进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北京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奥运会;营销;北京  中图分类号:G811·211(21)/20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0—1301
期刊
摘要: 通过观察2005年世青赛的比赛,以中国青年队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比赛中出现的防守行为分 为个人防守技战术和集体防守技战术。结果表明:防守中的技战术行为是围绕整体防守队形 展开的,表 现出很强的整体性特征。断球成为最主要的个人防守形式。围抢是在防守队形的保护层次形 成后,在局部区域内,数名防守队员相互协调,围堵控球队员,并将球抢断下来的一种集体 性的防守行为。在前、中、后场各区域内,防守行为表
期刊
摘 要:武术拳种受着地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特点和武术文化特色。齐鲁地域风土民情和文化宗教传统的丰富性,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极大地丰富了武术拳种的人文因子,造就了中国武术拳种的丰富和多样。从齐鲁文化的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的视角出发,探讨齐鲁文化对武术拳种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以唤起对不同地域武术拳种特性研究的关注,以期为武术拳种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武术学科的全面建设提
期刊
摘 要:通过实验法、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观察不同运动因素对大学生PMI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有规律运动者、每周运动频率高者BMI/指数较低;运动时间超过30 min的作用并不显著;主要运动项目为篮、足球的大学生BMI等级为超重等级的比例最低。我们认为大学生运动不足或运动不合理是导致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而规律性、小时段、经常性的运动方式是影响大学生BMI等级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运动因素;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