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层出不穷,究竟什么才是对中学生学习生活有帮助的,有效的,有用的德育教育,这是笔者重点想要探讨的问题,想要从一些常见的德育教育问题中吸取经验,归纳总结,以为了对中学生进行更好的德育教育,促进中学生学习生活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一、德育含义
有关德育的概念的概括,本人从广义和狭义两点进行区分。
1.广义的德育
从广义的层面来讲,德育指的就是广大的教育者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的要求,并且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作为区分依据,进行有的放矢地计划组织,以期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方面和道德层面上进行干预,通过受教育者的社会认识和成长体验活动,形成他们内在的道德认识,提高自身道德教育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依据教育目的来完成学生品德提高的教育活动。
2.狭义的德育
从狭义的层面上讲,德育专指“道德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当前的社会道德发展状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的放矢地计划组织并进行道德意义的干预来促进他们道德素养的养成,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具有丰富的道德感,去完善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实践能力,促进优良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工作的活动。
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概念
陶行知先生,中国贡献卓著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奉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但是翻了半个筋斗,称为“生活即教育”他成功地把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活学活用,包括三大主张:
一是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就是实际生活所拥有和经营的教育,并需要时刻为之付出的教育。”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先生,周围遍布是生活的足迹;
二是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传统的德育教育人为地在学习的学校与生活的社会之间架起来的藩篱,并以小鸟作比,“养鸟者顾念鸟儿寂寞,就搬来一两个树枝让鸟儿进笼,以便鸟儿跳地好玩。但是鸟笼毕竟是鸟笼,却不是鸟的世界”,要把教育和社会打成一片,“只有把笼中的小鸟放飞到天空中才能使小鸟自由翱翔”;
三是教学做合一。含义就是“教的方法必须依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必须依据做的方法,教与学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要学会首脑并用,人生有两件宝贝,一件是双手,会吃不饱饭,用大脑而不用双手,就很快被打倒。一件是大脑。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初中德育教育要想得到效果更好的显现,就得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出发,不是说单纯的说教就能够达到理想中的目标。从学生的点滴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鼓励学生发现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缺点,以此来更好地促进自我的心理发展,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假如只是把学生限制在教师的说教上,学生永远得不到实践,真切与生活联系的感觉,这样子德育就是一纸空谈,永远高高地悬浮在半空中,甚至是高空中,学生是不会从远离自己生活的教育中获取养分的,只有他们自己亲身经历,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他们才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与其说一昧地说例子,要他们做什么,那就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出发,教师与学生一起发掘奥秘,探索了解事物,让学生从中亲身体会探寻知识的过程,比直接得到要充实得多。
三、德育教育问题
1.教师占领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教师一般会在学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者说是表现不佳的时候对学生进行说教,指责学生的行为问题,学生就只有言听计从的机会,学生事后的表现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学生会认为自己全部都是错的,本来只是某一件事情上没有做好,但是教师一昧说教的话,会引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变得很低,导致自尊心,自信心遭到一定程度上的打击,虽然说适时适度的打击是有利于其身心发展,但是这种毫无反击之力的打击未免有点过了。
2.德育教育内容远离学生生活,高高挂起,反面例子居多
在学校里面,教师一般会使用比较多的反面例子教材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教育,以此希望达到警示作用,以为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但其实不然,学生会从反面例子中得到经验,但是大部分都是反面例子的话,会使学生觉得做什么都是错误的,那到底做什么才是正确的呢?虽然说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也是教师的一种主动主导做法。但是必要的,一定比例的正面的例子还是需要给予学生去了解知道。正面例子可以让学生觉得世界是美好的,自己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而不是得到的消息都是负面的,丧失了一些生活激情和动力。
四、解决策略
1.从学生学习生活出发,鼓励学生做好该做的事情
学生的学习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内容十分丰富的事情,从每次的上课到课间时间,以及课余时间都是随处可见的德育教育机会。比如值日生的工作,他们之间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假如小组之间没有团结一致,哪来的全班级的和谐。擦好每一次的黑板,扫好每一次的地,上好每一次的课堂,有想法就即使表达出来,即使得到反馈或者是事后反馈也行,关键是先表达出来,别人知道才能了解你,班级里同学之间了解多了,才会放得开,不会那么地拘束,整个班级就团结多了。
2.多了解学生的心声,从中一起归纳总结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约定,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可以互相诉说,营造出一种有话可说,有机会可说的氛围。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从而对学生的行为可以做出更加全面的了解和判断。不会说学生一出现不良行为就立刻下断定,断定学生就是那么的坏,其他学生也会受到教师处理事情的影响,对出现不良行为学生产生偏见或者说是想法。这样不利于班级学生的和谐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上课的一点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是单纯进行小測,而没有交流。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时间与学生近距离交谈,让学生觉得教师并不是只是为了管教说教他们,还是可以像朋友一样进行聊天。教师越是对学生管教的很是严厉,让学生感觉无处呼吸,倍感压力,学生就会和教师对着干,什么事情都不想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因为学生知道这些事情只是教师一厢情愿地公布出来让他们执行,而没有和他们商量的机会。学生能够参与一起和教师商量,一起决定事情的执行方法。这样子一来,学生才会有主人翁的感觉,才会为了班集体付出更多,更加乐意去做事情。
3.随机与专门的德育并行
随机的德育教育指的是平时的闲暇时间,而专门的德育教育指的是学生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德育教育讲座,学习雷锋月活动等等。随机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觉得是德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真的是非常重要,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影响一个人,因此平时做好每一件事情,从每一件事情中吸取经验,丰富自己的见识和能力。专门的德育教育会更加地全面科学,系统地帮助学生了解德育的方方面面,从而对自身的要求进一步地提高,提高自我的思想境界和开阔眼界。
4.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视野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兴趣爱好,在班级里成立兴趣小组,小组内成员互相分享经验心得,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多样的兴趣,保持对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参与活动的经验,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为每一天的学习生活注入更加多的活力。
五、结语
教师应该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有计划有目的但也注意随机教育的德育教育活动。学生的思想境界上升了,其他方面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留心,与学生一起发现德育教育的点点滴滴,共同为学生成长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鲁洁.道德教育在当代论域[J].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96.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80.
[3]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67.
[4]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408.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一、德育含义
有关德育的概念的概括,本人从广义和狭义两点进行区分。
1.广义的德育
从广义的层面来讲,德育指的就是广大的教育者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的要求,并且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作为区分依据,进行有的放矢地计划组织,以期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方面和道德层面上进行干预,通过受教育者的社会认识和成长体验活动,形成他们内在的道德认识,提高自身道德教育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依据教育目的来完成学生品德提高的教育活动。
2.狭义的德育
从狭义的层面上讲,德育专指“道德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当前的社会道德发展状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的放矢地计划组织并进行道德意义的干预来促进他们道德素养的养成,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具有丰富的道德感,去完善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实践能力,促进优良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工作的活动。
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概念
陶行知先生,中国贡献卓著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奉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但是翻了半个筋斗,称为“生活即教育”他成功地把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活学活用,包括三大主张:
一是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就是实际生活所拥有和经营的教育,并需要时刻为之付出的教育。”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先生,周围遍布是生活的足迹;
二是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传统的德育教育人为地在学习的学校与生活的社会之间架起来的藩篱,并以小鸟作比,“养鸟者顾念鸟儿寂寞,就搬来一两个树枝让鸟儿进笼,以便鸟儿跳地好玩。但是鸟笼毕竟是鸟笼,却不是鸟的世界”,要把教育和社会打成一片,“只有把笼中的小鸟放飞到天空中才能使小鸟自由翱翔”;
三是教学做合一。含义就是“教的方法必须依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必须依据做的方法,教与学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要学会首脑并用,人生有两件宝贝,一件是双手,会吃不饱饭,用大脑而不用双手,就很快被打倒。一件是大脑。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初中德育教育要想得到效果更好的显现,就得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出发,不是说单纯的说教就能够达到理想中的目标。从学生的点滴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鼓励学生发现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缺点,以此来更好地促进自我的心理发展,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假如只是把学生限制在教师的说教上,学生永远得不到实践,真切与生活联系的感觉,这样子德育就是一纸空谈,永远高高地悬浮在半空中,甚至是高空中,学生是不会从远离自己生活的教育中获取养分的,只有他们自己亲身经历,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他们才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与其说一昧地说例子,要他们做什么,那就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出发,教师与学生一起发掘奥秘,探索了解事物,让学生从中亲身体会探寻知识的过程,比直接得到要充实得多。
三、德育教育问题
1.教师占领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教师一般会在学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者说是表现不佳的时候对学生进行说教,指责学生的行为问题,学生就只有言听计从的机会,学生事后的表现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学生会认为自己全部都是错的,本来只是某一件事情上没有做好,但是教师一昧说教的话,会引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变得很低,导致自尊心,自信心遭到一定程度上的打击,虽然说适时适度的打击是有利于其身心发展,但是这种毫无反击之力的打击未免有点过了。
2.德育教育内容远离学生生活,高高挂起,反面例子居多
在学校里面,教师一般会使用比较多的反面例子教材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教育,以此希望达到警示作用,以为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但其实不然,学生会从反面例子中得到经验,但是大部分都是反面例子的话,会使学生觉得做什么都是错误的,那到底做什么才是正确的呢?虽然说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也是教师的一种主动主导做法。但是必要的,一定比例的正面的例子还是需要给予学生去了解知道。正面例子可以让学生觉得世界是美好的,自己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而不是得到的消息都是负面的,丧失了一些生活激情和动力。
四、解决策略
1.从学生学习生活出发,鼓励学生做好该做的事情
学生的学习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内容十分丰富的事情,从每次的上课到课间时间,以及课余时间都是随处可见的德育教育机会。比如值日生的工作,他们之间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假如小组之间没有团结一致,哪来的全班级的和谐。擦好每一次的黑板,扫好每一次的地,上好每一次的课堂,有想法就即使表达出来,即使得到反馈或者是事后反馈也行,关键是先表达出来,别人知道才能了解你,班级里同学之间了解多了,才会放得开,不会那么地拘束,整个班级就团结多了。
2.多了解学生的心声,从中一起归纳总结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约定,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可以互相诉说,营造出一种有话可说,有机会可说的氛围。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从而对学生的行为可以做出更加全面的了解和判断。不会说学生一出现不良行为就立刻下断定,断定学生就是那么的坏,其他学生也会受到教师处理事情的影响,对出现不良行为学生产生偏见或者说是想法。这样不利于班级学生的和谐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上课的一点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是单纯进行小測,而没有交流。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时间与学生近距离交谈,让学生觉得教师并不是只是为了管教说教他们,还是可以像朋友一样进行聊天。教师越是对学生管教的很是严厉,让学生感觉无处呼吸,倍感压力,学生就会和教师对着干,什么事情都不想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因为学生知道这些事情只是教师一厢情愿地公布出来让他们执行,而没有和他们商量的机会。学生能够参与一起和教师商量,一起决定事情的执行方法。这样子一来,学生才会有主人翁的感觉,才会为了班集体付出更多,更加乐意去做事情。
3.随机与专门的德育并行
随机的德育教育指的是平时的闲暇时间,而专门的德育教育指的是学生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德育教育讲座,学习雷锋月活动等等。随机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觉得是德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真的是非常重要,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影响一个人,因此平时做好每一件事情,从每一件事情中吸取经验,丰富自己的见识和能力。专门的德育教育会更加地全面科学,系统地帮助学生了解德育的方方面面,从而对自身的要求进一步地提高,提高自我的思想境界和开阔眼界。
4.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视野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兴趣爱好,在班级里成立兴趣小组,小组内成员互相分享经验心得,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多样的兴趣,保持对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参与活动的经验,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为每一天的学习生活注入更加多的活力。
五、结语
教师应该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有计划有目的但也注意随机教育的德育教育活动。学生的思想境界上升了,其他方面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留心,与学生一起发现德育教育的点点滴滴,共同为学生成长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鲁洁.道德教育在当代论域[J].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96.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80.
[3]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67.
[4]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