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和德育是两门不同类型的学科,是同一层次上并列的两种教育形態,是人格完善的两个必要方面。由于二者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和交融性,将美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人至关重要,这在我国学校教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美育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一定的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美的事物为材料和工具,通过审美活动来激发和强化人们的情感体验,以达到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教育目的。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总称,是一个教育过程和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在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方面,美育和德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创造美的事物、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美育和德育也是相通的。所以,美育和德育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就各自的任务和作用来看,美育不仅在塑造人的形象,净化人的心灵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还肩负着寻找、追求和创造自然美、艺术美等美学范畴的任务。而德育的任务和作用则仅被限制在伦理、道德和社会心理的范围之内,所以,美育和德育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二、美育服务于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美育也无时不可进行,无处不可进行。唱一首“美”的歌,看一场“美”的电影都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接受一次思想教育,并会从中得到启迪,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进行美育的途径很广,方法很多,结合德育的特点,这里简述如下几种。
1.努力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美与真和善是密切联系的。美学意义上的“真”就是客观必然性,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固有的必然联系;善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有目的或有益于人类的功利价值,是指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坚持“真、善、美”的统一。
首先,德育目标定位要符合主客体的实际。现在德育主张“双主体论”,即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受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在德育目标的确定上,不仅要考虑社会的要求,更要重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依据社会规范,更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在德育方法的运用上,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这样,德育工作才具有基础,才有活力,才能产生实效性,才是“美”的。
其次,在考查和评价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时也必须坚持“真、善、美”的统一,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才能对症下药,不开“偏方”。
再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坚持“真、善、美”的统一,要结合具体问题,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具体评价,彻底解决“假、大、空”的问题,做到全面、真实、客观,使学生感到亲切、实在,这样,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易于产生效仿的激情和行动,从而产生“美”的效果,达到“美”的目的。
2.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学习、生活方式
学校的美育,最终要落实到提高学生表现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上,而表现美、发现美、创造美又必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体现。所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学习、生活方式的建立首先是美育的成果。反过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学习、生活方式一经形成,又将对美育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是说,建立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学习、生活方式是学校美育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活动的必要途径。人们的行为方式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科学、和谐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反映出良好的生活作风,而且能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校建立和执行一套严密、合理、正确的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对美育和德育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良好的美育和德育活动将对学风、校风的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起到导向和再生的作用。而且,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不仅可以弥补学生思想和生活上的空虚,避免学生寻求低级下流的刺激,还可以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激情,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习生活过得充实而美好。
一、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美育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一定的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美的事物为材料和工具,通过审美活动来激发和强化人们的情感体验,以达到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教育目的。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总称,是一个教育过程和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在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方面,美育和德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创造美的事物、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美育和德育也是相通的。所以,美育和德育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就各自的任务和作用来看,美育不仅在塑造人的形象,净化人的心灵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还肩负着寻找、追求和创造自然美、艺术美等美学范畴的任务。而德育的任务和作用则仅被限制在伦理、道德和社会心理的范围之内,所以,美育和德育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二、美育服务于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美育也无时不可进行,无处不可进行。唱一首“美”的歌,看一场“美”的电影都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接受一次思想教育,并会从中得到启迪,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进行美育的途径很广,方法很多,结合德育的特点,这里简述如下几种。
1.努力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美与真和善是密切联系的。美学意义上的“真”就是客观必然性,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固有的必然联系;善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有目的或有益于人类的功利价值,是指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坚持“真、善、美”的统一。
首先,德育目标定位要符合主客体的实际。现在德育主张“双主体论”,即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受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在德育目标的确定上,不仅要考虑社会的要求,更要重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依据社会规范,更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在德育方法的运用上,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这样,德育工作才具有基础,才有活力,才能产生实效性,才是“美”的。
其次,在考查和评价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时也必须坚持“真、善、美”的统一,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才能对症下药,不开“偏方”。
再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坚持“真、善、美”的统一,要结合具体问题,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具体评价,彻底解决“假、大、空”的问题,做到全面、真实、客观,使学生感到亲切、实在,这样,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易于产生效仿的激情和行动,从而产生“美”的效果,达到“美”的目的。
2.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学习、生活方式
学校的美育,最终要落实到提高学生表现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上,而表现美、发现美、创造美又必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体现。所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学习、生活方式的建立首先是美育的成果。反过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学习、生活方式一经形成,又将对美育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是说,建立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学习、生活方式是学校美育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活动的必要途径。人们的行为方式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科学、和谐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反映出良好的生活作风,而且能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校建立和执行一套严密、合理、正确的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对美育和德育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良好的美育和德育活动将对学风、校风的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起到导向和再生的作用。而且,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不仅可以弥补学生思想和生活上的空虚,避免学生寻求低级下流的刺激,还可以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激情,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习生活过得充实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