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发展为本始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物理课堂教学如何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为了有效实施课改理念,物理课堂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变革,使课堂教学与课程理念相吻合,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实施有效教学.在多年的教改实验中,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能否自主学习;二是学生能否自主探究;三是学生能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对此,本文拟结合实例,就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谈些粗浅的认识及体会,旨在抛砖引玉.
1 激趣导入,引领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激素”.由于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这种认知兴趣驱使学生渴求知识,通过知识的获得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实践表明,中学生的好奇心理是激发兴趣的内在动力.好奇是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感知的先导、兴趣的前提.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而巧设的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学生的学习诱因的教学情境,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主获取知识、自主掌握知识的根本保证.可以说,兴趣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驱力.
激趣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倘若在此过程中能精心设计好导入方法,注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新课程导入的同时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应如何设计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题教学中来?就初中生而言,引人入胜的实验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导入设计得比较“新奇”,才能使学生着迷进入“角色”.
例如,在“大气压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作为主要任务.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活动.鉴此,我们在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时采用“魔力实验”来吸引学生的眼球:(1)把一只烧瓶倒置在铁架台上,先用酒精灯对准瓶口加热片刻,用剥了皮的熟鹌神蛋封住瓶口,稍后,蛋被吞入瓶内;(2)给底部扎有几个小孔的空可乐瓶里灌入水,在把可乐瓶提出水面之前问:水会流出来吗?(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取出可乐瓶,通过控制瓶盖,使水一会儿流出来,一会儿又不流出来.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让学生从生动活泼的讨论之中建立概念,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总之,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关键.学生对课堂问题愈感兴趣,其自主学习的参与程度也就愈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愈高,其获得的满足和乐趣也就愈多.如此循环才能达到自主学习、实施有效教学的目的.
2 问题情境,引领探究体验
体验科学探究,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它能起着激励与启发、引领与反思的作用.问题必须以情境为基础.教学情境是以生动的直观方式再现知识内容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揭示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的桥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直观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也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从而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显然,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要再现知识的直观性,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总是内含问题并能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创新.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引导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引发学生思维,使其进入认识事物本质的思考,是初中物理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又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探究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参与状态和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即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部分参与还是全面参与?显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是体验科学探究、提高科学素养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核心.而学生自主参与的探究心理源于对教学情境的好奇.这种好奇心能诱发学生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从而面对问题,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分析问题直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从中不断体验、感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入门教学中由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得出的基本规律.它与生活联系密切,在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知识链.本节的探究活动,对刚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讲,由于规律比较复杂,学生不易入手,而且对实验现象的概括性总结缺乏合适的表述语言.所以,教学过程应先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照相机照相入手,通过模拟“照相”实验的过程,引出探究的问题.
2.1 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你喜欢照相吗?现请同学们拿起凸透镜对准窗外正在挥手示意的同学开展照相活动.
活动1 把凸透镜对准窗外正在挥手示意的同学开展照相活动.
现象 光屏上呈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活动2 减小凸透镜与该同学之间的距离,比较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
现象 光屏上仍呈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但此时像稍大了些.
学生经过精心观察、体验,比较两次活动过程,不难产生疑问,从中发现凸透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系.如此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重点突出要探究些什么?要记录些什么?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渐步入科学探究的殿堂,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2.2 演示引领,自主探究
在点燃的蜡烛前放置凸透镜,开始时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较近,让学生观察其成像情况,然后渐渐增大凸透镜和烛焰间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情况,直至不再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师:像到哪里去了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生: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去承接,可以找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师:再不断连续增大凸透镜和烛焰的距离,移动光屏,动态地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你将连续看到些什么现象?
生:光屏上最终呈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师:根据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请大胆猜想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其规律怎样?
生:凸透镜成像性质与物距有关.
师:凸透镜成缩小或放大的实像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条件下凸透镜成虚像?
下面请同学们依据猜想进行实验探究:学生自主讨论、探究规律,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与表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总之,问题情境是学习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根本保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引领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在体验中提高科学素质.
3 激励信心,感受成功喜悦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随机从一个班级中抽出一些学生,让教师在班级声称,通过预测这些学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将来必成大业.过一段时间后,重新测试这些学生并与班级其他同学相比,他们学习成绩提高较快,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性格开朗,心理健康.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他的实质就是表扬与期望.
刚升入初二的学生也都有要重新开始把物理学好的满腔热情,特别是有些学习成绩不错,加上家长、老师的期望和表扬,很有信心.然而,从初二第二学期开始,有些学生便感到学习物理有些“吃力”.特别是在学完密度、压强与浮力等知识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缺乏自信.为此,要使学生顺利跨越这个学习台阶,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从学生心理出发,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采取表扬与期望的策略,努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师生共同期待的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还要把爱和期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一开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就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标,从而产生愉快、主动的学习激情.
1 激趣导入,引领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激素”.由于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这种认知兴趣驱使学生渴求知识,通过知识的获得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实践表明,中学生的好奇心理是激发兴趣的内在动力.好奇是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感知的先导、兴趣的前提.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而巧设的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学生的学习诱因的教学情境,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主获取知识、自主掌握知识的根本保证.可以说,兴趣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驱力.
激趣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倘若在此过程中能精心设计好导入方法,注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新课程导入的同时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应如何设计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题教学中来?就初中生而言,引人入胜的实验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导入设计得比较“新奇”,才能使学生着迷进入“角色”.
例如,在“大气压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作为主要任务.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活动.鉴此,我们在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时采用“魔力实验”来吸引学生的眼球:(1)把一只烧瓶倒置在铁架台上,先用酒精灯对准瓶口加热片刻,用剥了皮的熟鹌神蛋封住瓶口,稍后,蛋被吞入瓶内;(2)给底部扎有几个小孔的空可乐瓶里灌入水,在把可乐瓶提出水面之前问:水会流出来吗?(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取出可乐瓶,通过控制瓶盖,使水一会儿流出来,一会儿又不流出来.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让学生从生动活泼的讨论之中建立概念,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总之,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关键.学生对课堂问题愈感兴趣,其自主学习的参与程度也就愈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愈高,其获得的满足和乐趣也就愈多.如此循环才能达到自主学习、实施有效教学的目的.
2 问题情境,引领探究体验
体验科学探究,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它能起着激励与启发、引领与反思的作用.问题必须以情境为基础.教学情境是以生动的直观方式再现知识内容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揭示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的桥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直观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也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从而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显然,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要再现知识的直观性,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总是内含问题并能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创新.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引导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引发学生思维,使其进入认识事物本质的思考,是初中物理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又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探究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参与状态和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即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部分参与还是全面参与?显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是体验科学探究、提高科学素养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核心.而学生自主参与的探究心理源于对教学情境的好奇.这种好奇心能诱发学生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从而面对问题,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分析问题直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从中不断体验、感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入门教学中由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得出的基本规律.它与生活联系密切,在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知识链.本节的探究活动,对刚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讲,由于规律比较复杂,学生不易入手,而且对实验现象的概括性总结缺乏合适的表述语言.所以,教学过程应先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照相机照相入手,通过模拟“照相”实验的过程,引出探究的问题.
2.1 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你喜欢照相吗?现请同学们拿起凸透镜对准窗外正在挥手示意的同学开展照相活动.
活动1 把凸透镜对准窗外正在挥手示意的同学开展照相活动.
现象 光屏上呈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活动2 减小凸透镜与该同学之间的距离,比较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
现象 光屏上仍呈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但此时像稍大了些.
学生经过精心观察、体验,比较两次活动过程,不难产生疑问,从中发现凸透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系.如此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重点突出要探究些什么?要记录些什么?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渐步入科学探究的殿堂,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2.2 演示引领,自主探究
在点燃的蜡烛前放置凸透镜,开始时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较近,让学生观察其成像情况,然后渐渐增大凸透镜和烛焰间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情况,直至不再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师:像到哪里去了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生: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去承接,可以找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师:再不断连续增大凸透镜和烛焰的距离,移动光屏,动态地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你将连续看到些什么现象?
生:光屏上最终呈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师:根据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请大胆猜想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其规律怎样?
生:凸透镜成像性质与物距有关.
师:凸透镜成缩小或放大的实像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条件下凸透镜成虚像?
下面请同学们依据猜想进行实验探究:学生自主讨论、探究规律,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与表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总之,问题情境是学习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根本保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引领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在体验中提高科学素质.
3 激励信心,感受成功喜悦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随机从一个班级中抽出一些学生,让教师在班级声称,通过预测这些学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将来必成大业.过一段时间后,重新测试这些学生并与班级其他同学相比,他们学习成绩提高较快,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性格开朗,心理健康.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他的实质就是表扬与期望.
刚升入初二的学生也都有要重新开始把物理学好的满腔热情,特别是有些学习成绩不错,加上家长、老师的期望和表扬,很有信心.然而,从初二第二学期开始,有些学生便感到学习物理有些“吃力”.特别是在学完密度、压强与浮力等知识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缺乏自信.为此,要使学生顺利跨越这个学习台阶,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从学生心理出发,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采取表扬与期望的策略,努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师生共同期待的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还要把爱和期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一开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就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标,从而产生愉快、主动的学习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