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元素观的渗透路径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kanhaow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初中教育重要组成,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作用.元素观是人们基于元素角度认识事物时形成的化学思想观念,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元素观才能提升学习化学知识能力.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可从多方面渗透元素观,指导学生高效理解知识,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元素观;渗透路径;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2-0101-02
  收稿日期:2021-08-15
  作者简介:袁洁洁(1981.6-),女,江苏省南通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对各个学科教学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化学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元素观并在教学活动中逐步渗透化学基本观念,全面提升化学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养.
  一、合理分析化学教材,引领学生初步理解
  元素属于质子数目相同的原子类型,这是人们在了解原子及其结构后对物质基本成分形成的观点.元素概念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只有长期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内容才能充分理解该概念,随即再区分原子和原子结构.纵观化学教材,编者基于相对简单的宏观角度设置教学内容,即以学生最熟悉且最简单的英文字母形式排列常见物质组成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元素周期表,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元素与实质物质间关系,丰富化学认知经验.
  以初中化学“元素”一课为例,该章节包括的知识内容分别为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无疑是渗透元素观念最佳途径,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知识重要方式.该单元以综合化形式呈现元素概念、空气、原子结构等典型元素.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可围绕“元素”,并设置相关问题引领学生认识不同元素组成物质,以及相同元素可组成近万种不同物质,然而组成物质元素种类相对有限.此外,化学教师还可引领学生梳理元素与离子、原子、分子、物质间关系以及元素符号特有的价值,为学生后续化学学习做好铺垫.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初中化学教师应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合理分析教材内容,引领学生初步理解元素概念,调动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观念渗透和培养并非单纯借助语言灌输就可达到预期目的,它贯穿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并在实践反思中生成.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可结合学生学情与知识内容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现象与规律背后特有的原因,冲击原有思想观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元素观.与此同时,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重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因为学生会因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根据学科规范要求约束自身行为,更能启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以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学为例,教师在提出实验室可运用分解双氧水的方式制备氧气,随即提问:“为何能运用双氧水制备氧气?”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认知经验回答:“双氧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教师为学生演示水通电分解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可发现均有气泡从2个电极中冒出,其中正极气体体积大约为负极气体体积的1/2,由此可推断水由多种元素组成.为了强化学生观念认知,教师运用雪花片模型对化学变化微观过程进行模拟,直观展现化学变化微观本质的同时使学生深層次认识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观念教学与具体化学知识紧密相连,教师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深入且形象地了解化学基本观念,突破学习障碍,一定程度还有利于不同类型化学观念交互形成,提高学习效率.
  三、紧贴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聚集大量化学知识,正因如此渗透化学元素观需与现实生活社会相结合,由此一来才能使元素观教学做到生根发芽.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学生学情与知识内容设计具有实际意义且紧贴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学习情境,拉近化学知识与学生间距离,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化学知识欲望,为渗透元素观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感受化学元素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进一步提升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元素概念知识时就可结合现实生活常见物质,如钙尔奇、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加铁酱油、加碘食盐等,提出问题:“上述物质可以补充身体哪些成分?”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经验表示上述物质可以补充钙、锌、铁、碘,继续提问:“钙、锌、铁、碘”分别表示哪些?直接引出元素.当学生学习元素后提出毒奶粉事件,此时有学生提出三聚氰胺,该化学原料主要用途可作甲醛清洁剂、减水剂、阻燃剂等,不法分子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提升含氮量,营造牛奶蛋白质含量高假象,通过事例使学生了解生活与化学元素关联.
  创设现实生活情境能使学生在脑海中树立元素结构体系,一定程度还能纠正错误认知,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并深刻体验和感悟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于生活.
  四、基于思维开展教学,简化学生理解难度
  相关研究指出,如果深入了解知识根源,思维的创造力与原创力就会越来越高.所谓接近根源的问题即最简单的问题,因为此类问题的答案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基本规律,正是因为司空见惯的问题才会直接接受结果,然而却不对背后根源进行思考.伽利略曾说过,伟大的发明要从最简单的开始并充分认识神奇的艺术涵盖在微小的事物中,只有思维开阔的人才能做到.元素观涵盖的内容均为思维产物,教师在渗透元素观时也要从最简单的问题着手,引领学生探究问题答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元素观.
  例如,在讲解物质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了解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础,也明确认识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单单形成上述观念远远不够,还需让学生学会区分原子和元素.先指导学生通过解析原子结构挖掘最基本与稳定成分,此时有学生会联想到由电子、质子、中子构成原子微粒,电子会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得失,此时原子核会更趋于基本和稳定.学生学习到此步骤已把握元素核心,建立元素概念后在认识物质时就会从微观过渡至宏观,体现思想重要性.此类思维展现极具智慧,改变了以往直接灌输知识,简化了学生理解难度.
  初中化学教师在渗透元素观时应避免直接灌输,注重引领学生思考,如果学习元素概念单纯为了应付习题和考试,那么这种学习和观念形成只能浮于表面,无法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五、合理分散知识难点,指导学生构建观念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即知识难点,一旦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无论学习化学知识或建构观念都不知从何谈起,故而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分散难点,贯彻循序渐进和由易到难原则使学生理解知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元素观念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渗透元素观念时其难点集中于元素符号意义与对原子的理解等,可适当在教学中分散难点知识,直至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理解原子知识时,学生在化学学习初期已相继了解由极其微小的原子与粒子分子构成世界万物.其中由水分子构成水,氢分子与氧分子分别构成氢气与氧气.再引领学生了解水的分解、合成是由原子重新组合这一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引起的.此时学生了解原子可结合成分子和构成物质,由此一来学生就充分理解原子的基本性质.为了深化学生理解,还可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构建原子与质量知识体系,以循序渐进模式认识原子.
  化学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无疑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困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分散知识难点,有利于学生构建系统化元素观以及知识结构,提高化学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质量.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元素观能使学生形成系统化学习体系,并学会主动探究和分析化学知识,从整体层面提升化学素养和学习能力,激发潜在的探究知识欲望,推动化学学科快速发展,对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新田.刍论化学元素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4(11):287.
  [2]郭诗琪.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以“元素”的教学为例[J].智力,2020,4(24):117-118.
  [3]张叶梅.元素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新课程导学,2020,4(18):90.
  
  [责任编辑:季春阳]
其他文献
随着感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日趋增多,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其中病毒感染性疾病最为常见,其导致的结果也较为严重.近30多年来又出现20多种新的病毒性疾病,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H7N9禽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1].目前,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检测,多通过免疫学方法,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且不同病毒需要相应的检测试剂,故病毒感染的检测迫切需要新的方法。
期刊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E.cloacae)属于肠杆菌科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肠道正常菌种之一.该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体.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出现对该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阴沟肠杆菌,这给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的选择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研究对四川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分离出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阴沟肠杆菌菌珠分子特征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HBeAg阳性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HBeAg阳性CHB初治患者332例.最后完成研究316例.其中经超声证实合并NAFLD者106例(合并NAFLD组),单纯CHB者210例(单纯CHB组),均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
目的 比较马来酸恩替卡韦与恩替卡韦(ETV)治疗CHB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入选患者随机分为ETV组和马来酸恩替卡韦组,分别接受ETV 0.5 mg/d或马来酸恩替卡韦0.5 mg/d治疗48周,49周后两组患者均接受马来酸恩替卡韦0.5 mg/d治疗.定期随访患者,检测血清ALT、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记录不良事件.符合正态分布的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其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74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热原因及患者分布科室等临床资料.结果 374例患者中经各种检查或诊断性治疗最终明确诊断者327例,确诊率为87.4%.感染性疾病209例,占55.9%,其中结核病78例(20.9%),布鲁菌感染23例(6.1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肿瘤,位居妇科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第2位,我国2009年的发病率为12.96/10万,病死率为3.28/10万。从初期的宫颈病变发展为宫颈癌通常需要十年至数十年,在演变过程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女性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给予合适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宫颈癌发生。2012年美国
摘 要: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其主要指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自主探究相关生物问题,同时,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还对学生形成科学素养有着重要影响,并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究中促使学生实现独立学习.基于此,主要对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用“喜”.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应用;“愁”;“喜”;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光动力疗法是由光驱动的、通过生物组织中激发态光敏物质的退激而引发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反应,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具有组织选择性好,作用表浅,对微血管组织的损伤作用强,无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等特点,主要用于治疗肿瘤、鲜红斑痣、视网膜黄斑变性、增生性瘢痕、白癜风等。
期刊
患者男,74岁,上海人.因间歇性寒战、高热、大汗淋漓3年入院.2011年4月初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39℃,每48~72 h发热1次,每次持续5~6 h,发热前畏寒、寒战明显,无明显头痛、恶心、呕吐,继之大汗淋漓,体温自行降至正常,但伴明显乏力.持续半个月后每72 h发热1次,体温41℃,并出现头晕、腰酸、四肢关节酸痛,乏力更明显.曾在外院查血白细胞计数5.9×109/L,淋巴细胞比例0.54
期刊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 125、CA199、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水平在活动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采集63例活动性肺结核和2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个月和6个月时的静脉血,Centaur XP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A125、CA199、CEA、SCC水平,3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