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课堂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双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 关注差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把“育人为本”作为新时期基本教育方针之一,这是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根本的回归。同样,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一、建立新型的学生观,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传统式的教育效率和效果低下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现如今的学生大多喜欢新鲜的、快捷的、活泼的、多变的事物,他们需要的是突出自己的主体地位达到主动参与的活动方式,而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以小组合作“问题—探索—讨论、分析—问题解决”为主线。即: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把学习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几个项目上,通过对项目的实践,来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设置任务,如一定样式的墙纸,屏幕保护程序,系统时间、日期等让学生设置;并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每项设置的功能与应用,归纳不同的操作方法;在学习WPSoffice字处理软件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当前国内外、校内外的主要新闻编辑一张个人设计的小报或名片等,并组织评阅,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新信息技术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分组,积极调配各组成员,提倡自主式学习,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课堂教学。观注个体的同时还要观注小组乃到全体的自主式投入状态,做到点、线、面结合,以点带线提高全班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创新,在使用新教材时不能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在课本上,而是着眼于课本,放眼于未来。着眼于课本,就是说教学仍然以课本为主,以课本的内容为基本。而放眼于未来,则是在课本内容这一教学基础上,通过学习现有的软件操作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
三、关注学生差异,开展合作学习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但也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时代,因此,我们的学习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应该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素质。分组合作式学习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小组中的组长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的目标,相互之间可以采用讨论、指导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掌握学习内容。如在“上网查询信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懂得查询的方法,我先提出要查找的内容,再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小组的同学协作思考如何能查找相关内容。各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争相发表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此时,我再略作分析: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好?更是激发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最终得到满意的效果。实践证明分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操作课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明显。从学生角度来看,小组成员之间对于问题的看法、交流讨论,更能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消除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时存在的问题。同时以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进步。进而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辅导演示往往都是小组内的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点存在的疑问或不会操作的步骤,其对象是小组内的所有成员而不是某一个学生,达到了集体共同进步,也避免了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重复讲解浪费时间的现象。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关键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学生所演练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的掌握,对操作难度太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解决,不要让学生无休止的去讨论,分组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实践能力的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的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开展积极的教学评价,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情感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对于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叶澜老师曾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勿庸置疑,师生间、生生间搭成心灵上的默契和情感上的沟通对提高学习效率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观注与恰如其分的评价,将会得到学生们的爱戴与认可。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足够的机会去反思、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以便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善于认识自己的各种需求、能力、思维品质与策略、态度和行为的反思能力,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通过组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及师生互评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把自主式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例如:在教学中,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义的实践尝试、体验及新思路进行阶段性、随机性的记录,从而记录下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成长过程,体验成功的魅力;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促使学生通过对自主式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来感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此任务所设及到的相关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怎样去探究新知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而反思学习过程可欲见自我的价值与不足,有利于明确自我的个性发展。
总之,现正是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时期,信息技术教学有其特殊性,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计算机教学的传统模式,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展现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营造良好、合谐、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恰到好处的利用现有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 关注差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把“育人为本”作为新时期基本教育方针之一,这是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根本的回归。同样,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一、建立新型的学生观,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传统式的教育效率和效果低下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现如今的学生大多喜欢新鲜的、快捷的、活泼的、多变的事物,他们需要的是突出自己的主体地位达到主动参与的活动方式,而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以小组合作“问题—探索—讨论、分析—问题解决”为主线。即: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把学习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几个项目上,通过对项目的实践,来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设置任务,如一定样式的墙纸,屏幕保护程序,系统时间、日期等让学生设置;并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每项设置的功能与应用,归纳不同的操作方法;在学习WPSoffice字处理软件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当前国内外、校内外的主要新闻编辑一张个人设计的小报或名片等,并组织评阅,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新信息技术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分组,积极调配各组成员,提倡自主式学习,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课堂教学。观注个体的同时还要观注小组乃到全体的自主式投入状态,做到点、线、面结合,以点带线提高全班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创新,在使用新教材时不能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在课本上,而是着眼于课本,放眼于未来。着眼于课本,就是说教学仍然以课本为主,以课本的内容为基本。而放眼于未来,则是在课本内容这一教学基础上,通过学习现有的软件操作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
三、关注学生差异,开展合作学习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但也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时代,因此,我们的学习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应该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素质。分组合作式学习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小组中的组长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的目标,相互之间可以采用讨论、指导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掌握学习内容。如在“上网查询信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懂得查询的方法,我先提出要查找的内容,再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小组的同学协作思考如何能查找相关内容。各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争相发表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此时,我再略作分析: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好?更是激发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最终得到满意的效果。实践证明分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操作课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明显。从学生角度来看,小组成员之间对于问题的看法、交流讨论,更能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消除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时存在的问题。同时以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进步。进而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辅导演示往往都是小组内的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点存在的疑问或不会操作的步骤,其对象是小组内的所有成员而不是某一个学生,达到了集体共同进步,也避免了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重复讲解浪费时间的现象。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关键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学生所演练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的掌握,对操作难度太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解决,不要让学生无休止的去讨论,分组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实践能力的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的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开展积极的教学评价,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情感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对于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叶澜老师曾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勿庸置疑,师生间、生生间搭成心灵上的默契和情感上的沟通对提高学习效率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观注与恰如其分的评价,将会得到学生们的爱戴与认可。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足够的机会去反思、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以便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善于认识自己的各种需求、能力、思维品质与策略、态度和行为的反思能力,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通过组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及师生互评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把自主式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例如:在教学中,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义的实践尝试、体验及新思路进行阶段性、随机性的记录,从而记录下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成长过程,体验成功的魅力;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促使学生通过对自主式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来感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此任务所设及到的相关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怎样去探究新知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而反思学习过程可欲见自我的价值与不足,有利于明确自我的个性发展。
总之,现正是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时期,信息技术教学有其特殊性,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计算机教学的传统模式,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展现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营造良好、合谐、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恰到好处的利用现有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