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强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发挥组织、引导、合作、评价的作用,教师要通过有效的策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克服学习中的障碍,并获取知识。因此,自主探究已成为新课改下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探究策略呢?
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使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视野得到扩展。在探究中,发挥潜能,并生成新的知识,才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比如,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如果你去买早餐,需要什么呢?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称,那么,你知道我们中国的钱叫什么吗?接着,我为学生们出示了水果超市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有哪些水果?标价是多少钱?接下来,我设计了问题情境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今天水果超市搞促销,推出了特价香蕉一元一角一斤,你要买香蕉的话怎么付钱呢?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他们对问题作出了积极的思考,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 悬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跃跃欲试地投入到对问题的主动探究和学习中。
比如,我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的内容时,首先告诉学生们,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有一个“秘笈”,老师已经找到了,只要你们提出一个分数,老师就能很快告诉你这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对这个“秘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探究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上的课不喜欢,没兴趣,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会表现出一副冷漠麻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是互动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所发挥的是引导、组织、合作的作用,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启发,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并注意发挥学生在探究中的自主性,使学生处在对问题进行主动的思考,主动构建意义的主体位置上。在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较少,但却对学生的探究起到十分有效的帮助,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通力协作而产生的效能。
三、放手引导学生操作,培养积极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特点。因此,我们要善于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特点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手、口、眼、脑都参与学习过程,在操作中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新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印象,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激发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可以说,放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是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平台。
四、发挥激励评价作用,保持学生探究激情
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一种发自于内心的自我激励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但是,成功不是总属于每一个人的,也不是属于学生的每一次探究的。因此,教师对于暂时没有成功的学生,不要责备、轻视,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总有正确的环节,教师要做的是首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其正确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引导学生主动调整思维方法,自己发现存在的错误,获取正确的答案,享受成功的愉悦。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只有以激励为主,才能使学生保持探究的激情,产生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运用多种评价策略,使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中。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研究和运用多种自主探究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入探究式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丰利小学
责任编辑 薛小琴
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使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视野得到扩展。在探究中,发挥潜能,并生成新的知识,才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比如,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如果你去买早餐,需要什么呢?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称,那么,你知道我们中国的钱叫什么吗?接着,我为学生们出示了水果超市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有哪些水果?标价是多少钱?接下来,我设计了问题情境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今天水果超市搞促销,推出了特价香蕉一元一角一斤,你要买香蕉的话怎么付钱呢?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他们对问题作出了积极的思考,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 悬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跃跃欲试地投入到对问题的主动探究和学习中。
比如,我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的内容时,首先告诉学生们,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有一个“秘笈”,老师已经找到了,只要你们提出一个分数,老师就能很快告诉你这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对这个“秘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探究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上的课不喜欢,没兴趣,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会表现出一副冷漠麻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是互动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所发挥的是引导、组织、合作的作用,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启发,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并注意发挥学生在探究中的自主性,使学生处在对问题进行主动的思考,主动构建意义的主体位置上。在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较少,但却对学生的探究起到十分有效的帮助,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通力协作而产生的效能。
三、放手引导学生操作,培养积极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特点。因此,我们要善于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特点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手、口、眼、脑都参与学习过程,在操作中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新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印象,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激发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可以说,放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是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平台。
四、发挥激励评价作用,保持学生探究激情
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一种发自于内心的自我激励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但是,成功不是总属于每一个人的,也不是属于学生的每一次探究的。因此,教师对于暂时没有成功的学生,不要责备、轻视,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总有正确的环节,教师要做的是首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其正确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引导学生主动调整思维方法,自己发现存在的错误,获取正确的答案,享受成功的愉悦。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只有以激励为主,才能使学生保持探究的激情,产生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运用多种评价策略,使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中。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研究和运用多种自主探究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入探究式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丰利小学
责任编辑 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