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在初一数学学习中总是在多次重复犯同样错误的现象,分析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關键词:数学学习;犯同样错误成因;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1-047
在平时的教学尤其是复习阶段,有这样一个深切的体会,作业中、练习中、考试中很多学生总是在多次重复同样的错误。比如前一天做的题目,错了,订正好了,第二天考试恰好碰到了同样的题目,做下来,还是错的。就这种现象笔者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1.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2.解题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地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4.解题错误后,不能自我纠错,依赖性强;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下面就这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一、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例如,在有理数的分类这个知识点中,学生的重复出错率就非常高,表现在“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即表明了任何分数都是有理数,但学生却将除不尽的分数认为是无理数。在遇到小数时,又意识不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就是分数,而将比较复杂的小数比如4.2100367这类数认为是无理数。还有总将π这个数认为是有理数。这类问题就说明了学生的一些知识点的理解是一知半解,对哪些数是有理数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模糊,对于π这个数是代表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记忆不清。因此在进行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时,应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对于这些学生不清楚的知识点加以明确和强化,准备工作做好了再进行有理数的分类的学习,这样要比重复出错重复订正的效果要好得多。
再如画数轴,学生的多次重复错误表现在不是少了正方向,就是画成了射线,这就是学生对于数轴这个概念的理解浮于表面,蜻蜓点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轴”这句话很简单,学生也许背得很熟,但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却模模糊糊,如果脱离这句话讲数轴的三要素,学生往往会丢掉某一要素,而且会把“数轴是一条直线”完完全全抛在脑后,其实“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轴”这句话中包含了四个重要因素,应让学生认真阅读这句话、读出这句话中四个要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一个同学说漏掉的让另一个同学补充,再通过学生练习画数轴体验总结的四要素加以巩固,这样的效果要比老师直接给出数轴的三要素更显著。
诸如此类的问题导致了学生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如果根据此类问题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像上面的提前做好某些知识点的准备,或者让学生在给出概念后能自己发现、总结概念中的重要因素等等,这样可以降低此类错误的重复发生率。
二、解题不能把握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地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在用方程解决问题中,就文字描述而言,每一道题都是独立的,好像互相没有关系,学生往往就题看题,每碰到一个问题都孤立看待,就会出现有的问题会解决而有的问题不会解决。比如对于“将一堆糖果分给幼儿园某班的小朋友,如果每人2颗,那么就多8颗;如果每人3颗,那么就少12颗。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小朋友?”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用线形示意图轻松的解决,但对于行程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其实行程问题正是利用线形示意图帮助找到相等关系从而解决问题,所以关键的是要把握如何利用线形示意图去分析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而不是把这两种问题分别孤立的对待,就解决方法而言,它们是一类问题。再比如“将一批会计报表输入电脑,甲单独做需20h完成,乙单独做需12h完成。现在先由甲单独做4h,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作完成,甲、乙两人合作的时间是多少?”这个问题学生很明确是工程问题,将全部工作量看作“1”,相等关系可以轻松找到,但对于“甲开汽车从A地到B地需2h,乙骑摩托车从B地到A地需3h。如果乙骑摩托车从B地出发往A地,1h后甲开汽车从A地往B地,那么甲出发多少时间与乙相遇?”这个问题,学生往往会用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但在思考中会遇到困难:缺少相关量,其实这个问题和上面的工程问题是同一类问题,可等同于修管道的工程问题,把A地与B地之间的路程看作是要修的一条管道,这样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如果学生能抓住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总工作量未知,这里的总工作量可以是一项工作、一个工程、一段路程等等,那么遇到的类似问题就不会是一个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一类问题,一种方法,错误的重复率自然会降低。
三、解题时,小错误太多,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例如,在合并同类项时,就同一题目,有的学生多次错误,不是系数加错就是字母及字母指数漏掉。这类学生对于如何合并同类项是清楚的,但不断出现的小错误影响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再如,幂的混合运算中学生的反复出错率也相当高,同样一道计算题放在了不同的地方做,会因为里面不同的小错误而导致结果的错误。要解决此类问题不能等在问题出现后通过订正来解决,因为这样的订正效果甚微,可能会出现订正之后再做再错的情况,解决这类问题就要从源头抓起。小错误的源头在哪里,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有理数的加法问题就要在学有理数加法时重点训练正确率,是幂的各种运算不清,就要在每一种运算的学习时有针对性的纠错训练,这样才能避免后面学习中运用时的反复出错。
四、解题错误后,不能自我纠错,依赖性强
例如,在解方程、解方程组的结果出现错误后,不能自觉地寻找错误的原因,要么询问同学自己错在哪里,要么求助于老师找错误点,这样依赖别人找出的错误自己没有深刻的印象,订正的效果就很差,虽然订正好了,但在做类似的问题时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再如,在乘法公式这部分知识中,用两个乘法公式进行计算出现错误后,有的学生立刻就翻出公式加以对照订正,依赖书本、依赖公式,订正之后又会忘记如何订正,同样的问题、同样的错误会多次出现。对于这种现象,要对学生做订正指导,即订正时须自己找到错误点之后再做订正,可采用当面订正的方法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订正习惯,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所在,自我分析出错的原因,这样的纠错印象深刻,这样的纠错意义大于订正正确的意义。
五、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及错误点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如何解决错误重复发生,那就必须建立自己的错题集,不是分散的,笼统的,而是按知识点分类的,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的。通过错题集及时总结归纳,在自己的错题集中,会发现自己重复出错的是哪一类问题,错误点是什么,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概念不清还是没有将一些问题联系对待,或是其他的原因。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建立正确的错题集,错题集并不是简单地将错题罗列,也不是额外增加的一项负担,而是对平时所做题目的重新审视。可以一周做一次,也可以一个知识点结束后做一次,后者较好。错题集也不是每一条错的都列出来,要先分析错的题目,将有共性的选择一题有代表性地列出即可,同时指出错误点及自己的纠错情况,错误原因是否清楚,能否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这样的错题集将会是有效的,也可以解决让学生头疼的重复错误的问题。但是错题集的建立除了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督促,更需要学生的自觉和坚持,往往很多学生都不能做到坚持建立错题集,从而也就出现重复的错误仍在重复出现的现象。
当然,以上谈到的情况与方法并不全面,由于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正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因此其学习活动在不同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错误的类型和原因必须要及时分情况、分类别,同时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减少挫败感,提升数学学习的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作者单位:扬州市翠岗中学,江苏 扬州225000)
關键词:数学学习;犯同样错误成因;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1-047
在平时的教学尤其是复习阶段,有这样一个深切的体会,作业中、练习中、考试中很多学生总是在多次重复同样的错误。比如前一天做的题目,错了,订正好了,第二天考试恰好碰到了同样的题目,做下来,还是错的。就这种现象笔者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1.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2.解题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地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4.解题错误后,不能自我纠错,依赖性强;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下面就这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一、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例如,在有理数的分类这个知识点中,学生的重复出错率就非常高,表现在“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即表明了任何分数都是有理数,但学生却将除不尽的分数认为是无理数。在遇到小数时,又意识不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就是分数,而将比较复杂的小数比如4.2100367这类数认为是无理数。还有总将π这个数认为是有理数。这类问题就说明了学生的一些知识点的理解是一知半解,对哪些数是有理数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模糊,对于π这个数是代表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记忆不清。因此在进行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时,应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对于这些学生不清楚的知识点加以明确和强化,准备工作做好了再进行有理数的分类的学习,这样要比重复出错重复订正的效果要好得多。
再如画数轴,学生的多次重复错误表现在不是少了正方向,就是画成了射线,这就是学生对于数轴这个概念的理解浮于表面,蜻蜓点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轴”这句话很简单,学生也许背得很熟,但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却模模糊糊,如果脱离这句话讲数轴的三要素,学生往往会丢掉某一要素,而且会把“数轴是一条直线”完完全全抛在脑后,其实“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轴”这句话中包含了四个重要因素,应让学生认真阅读这句话、读出这句话中四个要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一个同学说漏掉的让另一个同学补充,再通过学生练习画数轴体验总结的四要素加以巩固,这样的效果要比老师直接给出数轴的三要素更显著。
诸如此类的问题导致了学生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如果根据此类问题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像上面的提前做好某些知识点的准备,或者让学生在给出概念后能自己发现、总结概念中的重要因素等等,这样可以降低此类错误的重复发生率。
二、解题不能把握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地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在用方程解决问题中,就文字描述而言,每一道题都是独立的,好像互相没有关系,学生往往就题看题,每碰到一个问题都孤立看待,就会出现有的问题会解决而有的问题不会解决。比如对于“将一堆糖果分给幼儿园某班的小朋友,如果每人2颗,那么就多8颗;如果每人3颗,那么就少12颗。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小朋友?”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用线形示意图轻松的解决,但对于行程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其实行程问题正是利用线形示意图帮助找到相等关系从而解决问题,所以关键的是要把握如何利用线形示意图去分析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而不是把这两种问题分别孤立的对待,就解决方法而言,它们是一类问题。再比如“将一批会计报表输入电脑,甲单独做需20h完成,乙单独做需12h完成。现在先由甲单独做4h,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作完成,甲、乙两人合作的时间是多少?”这个问题学生很明确是工程问题,将全部工作量看作“1”,相等关系可以轻松找到,但对于“甲开汽车从A地到B地需2h,乙骑摩托车从B地到A地需3h。如果乙骑摩托车从B地出发往A地,1h后甲开汽车从A地往B地,那么甲出发多少时间与乙相遇?”这个问题,学生往往会用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但在思考中会遇到困难:缺少相关量,其实这个问题和上面的工程问题是同一类问题,可等同于修管道的工程问题,把A地与B地之间的路程看作是要修的一条管道,这样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如果学生能抓住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总工作量未知,这里的总工作量可以是一项工作、一个工程、一段路程等等,那么遇到的类似问题就不会是一个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一类问题,一种方法,错误的重复率自然会降低。
三、解题时,小错误太多,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例如,在合并同类项时,就同一题目,有的学生多次错误,不是系数加错就是字母及字母指数漏掉。这类学生对于如何合并同类项是清楚的,但不断出现的小错误影响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再如,幂的混合运算中学生的反复出错率也相当高,同样一道计算题放在了不同的地方做,会因为里面不同的小错误而导致结果的错误。要解决此类问题不能等在问题出现后通过订正来解决,因为这样的订正效果甚微,可能会出现订正之后再做再错的情况,解决这类问题就要从源头抓起。小错误的源头在哪里,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有理数的加法问题就要在学有理数加法时重点训练正确率,是幂的各种运算不清,就要在每一种运算的学习时有针对性的纠错训练,这样才能避免后面学习中运用时的反复出错。
四、解题错误后,不能自我纠错,依赖性强
例如,在解方程、解方程组的结果出现错误后,不能自觉地寻找错误的原因,要么询问同学自己错在哪里,要么求助于老师找错误点,这样依赖别人找出的错误自己没有深刻的印象,订正的效果就很差,虽然订正好了,但在做类似的问题时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再如,在乘法公式这部分知识中,用两个乘法公式进行计算出现错误后,有的学生立刻就翻出公式加以对照订正,依赖书本、依赖公式,订正之后又会忘记如何订正,同样的问题、同样的错误会多次出现。对于这种现象,要对学生做订正指导,即订正时须自己找到错误点之后再做订正,可采用当面订正的方法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订正习惯,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所在,自我分析出错的原因,这样的纠错印象深刻,这样的纠错意义大于订正正确的意义。
五、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及错误点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如何解决错误重复发生,那就必须建立自己的错题集,不是分散的,笼统的,而是按知识点分类的,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的。通过错题集及时总结归纳,在自己的错题集中,会发现自己重复出错的是哪一类问题,错误点是什么,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概念不清还是没有将一些问题联系对待,或是其他的原因。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建立正确的错题集,错题集并不是简单地将错题罗列,也不是额外增加的一项负担,而是对平时所做题目的重新审视。可以一周做一次,也可以一个知识点结束后做一次,后者较好。错题集也不是每一条错的都列出来,要先分析错的题目,将有共性的选择一题有代表性地列出即可,同时指出错误点及自己的纠错情况,错误原因是否清楚,能否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这样的错题集将会是有效的,也可以解决让学生头疼的重复错误的问题。但是错题集的建立除了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督促,更需要学生的自觉和坚持,往往很多学生都不能做到坚持建立错题集,从而也就出现重复的错误仍在重复出现的现象。
当然,以上谈到的情况与方法并不全面,由于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正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因此其学习活动在不同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错误的类型和原因必须要及时分情况、分类别,同时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减少挫败感,提升数学学习的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作者单位:扬州市翠岗中学,江苏 扬州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