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应用于教学,要求学生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如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这样增强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下面就我个人的认识和体会,谈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例如我在演示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实验时,有学生曾提出,烧瓶内的残留物为什么变黑,是否有新的黑色物质生成?此时就顺势启发:肯定有新物质生成,大家在课后思考一下会是什么物质,为什么有这种物质生成,此外是否会产生影响乙烯纯度的物质,怎样用实验论证。请设计方案,若方案合理,可提供实验条件供大家验证。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有效探索,得到满意的结论。
二、变动课堂结构,引导学生探究,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动态的教学信息交换、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变动课堂教学的程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自觉、自动、自主地参与探究教学过程。
1、“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先学后教”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先尝试自我探究,教师在学生自我探究的基础上再进行指导,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将自我探究获得的信息,相互交流,共同讨论,一起完成,提高学生自我探究能力。例: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建议以探索式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现象,如:魔鬼谷现象、地窑杀人事件、温室效应、钟乳石自然现象等,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实验探索、讨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能够凭借已有旧知识大胆地探究,通过自我探究、互相讨论,依*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先练后讲”,培养探究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先练后讲”是让学生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先探究练习,然后教师再根据探究练习的结果进行排疑解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方法,非常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在练习过程中培养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向学生提供在形式上和解答上均具有多样性的练习题,经常提出一些没有固定或唯一答案的发散性问题,诱导学生多途径、多方向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与训练学生化学发散思维的能力。
3、“先做后导”,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先做后导” 是教师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教师提供引导的设想,设立探究的台阶,激发学生联想和猜想,学生由百思不得其解,让学生把问题带到实验室,先通过学生自己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组织学生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随之给予画龙点睛的讲解,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答案。例:看完尝试实验题后,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进行一番猜测、假设……然后进入尝试实验,通过尝试实验,对猜测、假设进行探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综合所述,尝试教学是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依此为根据,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和创造能力。
三、营造情景,制造探究环境
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的集中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跳一跳”“摘到桃”,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升学的教育,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以便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学中巧问善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学中要善于问,更要会问,更要指导学生多问善问。要问得恰当,问在知识关键处;问还应掌握坡度,问在难易适中处:问更应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造成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促使联想,对比思考,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展开,学生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
除巧设疑问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并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都能不断提高。首先,上课时,可用提问的手段,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四、巩固总结,使学生真正具有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屬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这样做学生逐渐养成不断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同时,化学学习中会有许多有争议或有难度的问题出现,这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答,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答。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人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讨论,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很好手段,由于我们上课前不强调预习,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时,不会造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不会受课本的限制,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奉想办法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另外,指导学生整理、小结,归纳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知识点与考点的关系,研究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从而使知识达到高层的迁移。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例如我在演示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实验时,有学生曾提出,烧瓶内的残留物为什么变黑,是否有新的黑色物质生成?此时就顺势启发:肯定有新物质生成,大家在课后思考一下会是什么物质,为什么有这种物质生成,此外是否会产生影响乙烯纯度的物质,怎样用实验论证。请设计方案,若方案合理,可提供实验条件供大家验证。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有效探索,得到满意的结论。
二、变动课堂结构,引导学生探究,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动态的教学信息交换、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变动课堂教学的程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自觉、自动、自主地参与探究教学过程。
1、“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先学后教”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先尝试自我探究,教师在学生自我探究的基础上再进行指导,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将自我探究获得的信息,相互交流,共同讨论,一起完成,提高学生自我探究能力。例: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建议以探索式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现象,如:魔鬼谷现象、地窑杀人事件、温室效应、钟乳石自然现象等,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实验探索、讨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能够凭借已有旧知识大胆地探究,通过自我探究、互相讨论,依*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先练后讲”,培养探究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先练后讲”是让学生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先探究练习,然后教师再根据探究练习的结果进行排疑解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方法,非常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在练习过程中培养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向学生提供在形式上和解答上均具有多样性的练习题,经常提出一些没有固定或唯一答案的发散性问题,诱导学生多途径、多方向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与训练学生化学发散思维的能力。
3、“先做后导”,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先做后导” 是教师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教师提供引导的设想,设立探究的台阶,激发学生联想和猜想,学生由百思不得其解,让学生把问题带到实验室,先通过学生自己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组织学生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随之给予画龙点睛的讲解,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答案。例:看完尝试实验题后,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进行一番猜测、假设……然后进入尝试实验,通过尝试实验,对猜测、假设进行探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综合所述,尝试教学是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依此为根据,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和创造能力。
三、营造情景,制造探究环境
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的集中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跳一跳”“摘到桃”,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升学的教育,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以便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学中巧问善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学中要善于问,更要会问,更要指导学生多问善问。要问得恰当,问在知识关键处;问还应掌握坡度,问在难易适中处:问更应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造成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促使联想,对比思考,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展开,学生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
除巧设疑问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并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都能不断提高。首先,上课时,可用提问的手段,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四、巩固总结,使学生真正具有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屬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这样做学生逐渐养成不断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同时,化学学习中会有许多有争议或有难度的问题出现,这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答,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答。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人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讨论,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很好手段,由于我们上课前不强调预习,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时,不会造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不会受课本的限制,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奉想办法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另外,指导学生整理、小结,归纳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知识点与考点的关系,研究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从而使知识达到高层的迁移。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