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史博士克里斯蒂安·特雷赞(Christian Trézin)时任法国文化与交流部遗产司总监,先后负责过马赛考古博物馆的科学、文化和行政工作,德龙省地区的城堡和香波堡(一处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工作,以及法国中央大区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
方案与背景
2010年4月26日至5月3日,法国文化与交流部遗产司临时调任三名建筑遗产与博物馆收藏领域的顾问,旨在根据法国总统2月17日访问海地时提出的方针,界定法方应对地震灾害的措施范围。三名顾问分别是ICOMOS法国委员会主席、古迹建筑师皮埃尔—安托万·加捷(Pierre-Antoine Gatier),凯布朗利博物馆美洲藏品部遗产主管安德烈·德尔珀什(André Delpuech)及本文作者克里斯蒂安·特雷赞。2010年6月26日至28日,法国文化与交流部派往海地的另一支顾问队伍参与了一幅重要画作的修复准备工作,两名顾问分别是法国博物馆研究与修复中心修复部的绘画类遗产主管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和修复专家让—弗朗索瓦·于洛(Jean-Fran?觭ois Hulot)。
对于选择什么项目给予支持,法国有其标准。顾问们首先考虑的是与海地同僚、政府代表、基金会和非营利性群体密切合作,顾及他们的急切之需。顾问们不做大项目,他们向文化与交流部提交的报告结果,涉及的都是针对象征物或示范对象的实际行动。之所以选择这些项目入手,是因为它们在遗产修复或长期保存方面可能发挥基础性作用,也因为它们能在一段较为合理的时间内完成。这些项目的终极目标是加强对于海地专业人员的培训。
顾问们非常留意与法国其他项目的协调与互补,留意其他国家、国际机构或非政府组织在海地的工作方案,其关注程度仅次于对UNESCO保护海地文化遗产国际协调委员会行动的关注。
这是因为,其他国际救援所涉领域与法国文化与交流部或有重叠。限于篇幅,这里不便一一罗列这些项目和工作组,但有必要提及,包括法国专业人士参与的旨在保护物质遗产的主要非政府组织有:ICOMOS、ICCROM、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蓝盾委员会、“无国界文献”组织、“无国界藏书”组织、“紧急建筑师”基金会、法国老房子联合会、建设性文化与可持续发展协会和技师协会。
这些组织的突出贡献包括:对文化遗产作必要的绘图定位和专家评估,尤其是对太子港的教堂和姜饼屋,以及雅克梅勒市的钢架结构房屋;对一些档案馆和图书馆建筑作技术评估;拯救遗产藏品和人工制品;修复博物馆藏品;保护圣三一大教堂的壁画;整修海地国家历史公园(城堡、桑斯苏西宫和拉米尔斯堡垒)及向ISPAN提供技术援助。
为协调法国各实施方案,ICOMOS国际委员会委派一名顾问前往海地,在ISPAN临时担当规划和协调工作。法国文化与交流部遗产司不但开展自己的项目,还领导和协调了一个由海地驻法及驻非政府组织代表构成的团体,确保所有增进合作的信息交流通畅,但即使这样,仍然很难做到与其他国际项目形成互动。
法国在海地的实施方案:
建筑遗产与可移动遗产案例
实施此任务,意味着必须考虑遗产的自身价值、影响力及其对专业人员和海地公众的效用,据此做出选择。法国秉承此原则,与海地政府多次对话,力图援助行动切实有效。
需要指出,法国对将来修缮海地总统府极感兴趣。总统府是海地的重要象征,又是法国培养的海地建筑师乔治·博桑(Georges Baussan)的作品,建于1913年至1922年间,是战神广场上的主楼,其灵感源于古典装饰风格,比如巴黎1900年为世博会建造的小皇宫博物馆;还来源于融合法国和美国风格的18世纪新古典主义建筑,比如白宫和国会大厦。运用新颖的结构框架、运用浇注钢筋混凝土作古典装饰,建造出整体式圆顶,将法国传统体现于混凝土工艺之上(1892年,法国营建商弗朗索瓦·埃内比克获得了钢筋混凝土建筑的专利)。这一运用新模式的经典建筑,是适应加勒比海地域特征与气候环境的典范,其内部庭院和古典长廊具有很好的遮阳和通风效果。
设计重建方案会面临遗迹再利用及建筑物抗震标准诸问题,而后者是海地目前所有复原与重建工作面临的共性问题,对此, 致力于20世纪遗产复原与抗震处理的法国专家能够提供技术支持。
另一象征海地及民主的遗产,是纪尧姆·吉永—勒蒂耶(Guillaume Guillon-Lethière)1822年完成的画作《祖先的誓约》。勒蒂耶生于瓜德罗普岛,父亲是殖民者,母亲是奴隶。他将画作献给了当时成立不久的海地共和国,此后它一直保存在总统府内。画面呈现的是圣多明各混血种人领袖亚历山大·佩蒂翁与黑人领袖杜桑·卢维图尔的副官、黑人将军让—雅克·德萨林的历史性会晤。这两名军官在1802年11月拿破仑·波拿巴决定复辟奴隶制后不久,订立盟约共同驱逐法国军队。此次会晤标志了海地1804年赢得独立进程的开始。总统府坍塌致使勒蒂耶的画作遭受严重损坏,是一队法国消防员从残砖断瓦中将其搜出,存于法国大使馆并由专家包裹。画作残破严重,但仍有修复可能。修复工作将由法国博物馆研究与修复中心完成,他们1998年曾对该画作过修复。因技术上的困难,这幅帆布油画将在2011年春送往巴黎处理,那里有海地目前尚不具备的实验室条件。之后,画面重新上色的工作将在太子港进行。海地修复人员将参与整个项目运作,观摩法国博物馆研究与修复中心处理案例,这有助于他们提高技能。同时,海地公众也将获得及时信息,有助于他们提高遗产意识和对项目的关注。
我在这里顺带提一下公共和私人博物馆的藏品情况,其中的大多数都或多或少遭受地震的影响。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作品现已置于档案室中,与影视文件、藏品及建筑组件一起,存于太子港文化财产保护中心(CSBC)内,由海地政府和史密森学会管辖。
从属美国新教圣公会的圣三一大教堂,其壁画损伤情况也很严重。目前,美国新教圣公会正在筹集资金修复这一独一无二的海地艺术品,若干国际组织已对此做出响应。教堂未倒塌的部分只有一面边墙和北面耳堂。好在北面耳堂的三面墙上是几近完整的菲洛梅·奥班(Philomé Obin)的《最后的晚餐》和署有“卡斯特拉·巴齐勒(Castera Bazile),1951年3月20日”的《基督受洗》。加上唱诗区里戈·贝努瓦(Rigaud Benoit)的作品《耶稣的诞生》的遗迹,这些便是装饰教堂内部的一系列非凡壁画最后的残存。壁画整体呈现出世俗绘画艺术向气势恢弘的基督教艺术的转变,反映了伏都教膜拜地的装饰画风格。当初,大主教查尔斯—阿尔弗雷德·博埃赫利(Charles-Alfred Voegeli, 1904—1984)委托一批重要的海地现代艺术家参与壁画创作,由太子港艺术中心提供指导,该中心是美国收藏家杜威特·彼得斯(Dewitt Peters)1944年创办的重要机构。“无国界文化遗产”组织和法国国家古迹建筑师协会紧急行动,最低限度地加固墙体,并且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安装雨篷,以保护教堂的废墟。
帮助修复太子港的姜饼屋和雅克梅勒市的铁柱阳台房
资料显示,两类海地特色的房屋抗震能力较强。19世纪至20世纪初,城外大片可用土地得到开发,在太子港的高处逐渐形成居民区。整个地区以新维多利亚式建筑风格建造起俗称姜饼屋的建筑,它们大量使用木制装饰元素,比如垂纬和外框。房屋为半木结构,用当地砖块垒成,每座房屋都有花园环绕。ICOMOS和ISPAN共同合作,归列出针对太子港布瓦维尔纳(Bois Verna)地区近300栋姜饼屋所需的工作。 雅克梅勒市建筑被列入UNESCO世界遗产候选名单。该市建于17世纪,大部分城区于1895年毁于一场大火,之后从比利时和英国大量引进活动板房,按原布局重建。这种半木结构和铁柱构造的建筑特征,协调体积与外形,装饰部分足以体现房主的个人风格。目前,当地已成立居民协会,将和ISPAN一起积极发挥作用。
针对这两种房屋已制定出类似方案,目的在于提供试点,便于将技术传授给工作于各地的海地技工(木匠、细木工人、石匠、砖瓦匠等),这也将有助于促进海地生石灰和砖块生产企业的复苏。
不过,海地现行的管理办法阻碍了项目的进展,因为它们不能让拥有文化遗产的个人达成共识。此外,允许个人为修复工作借贷的保证金仍不能到位。项目遇到的最大困难,一是确立标准,即什么样的私人建筑应接受国家或国际救援;二是一些房屋所有人对修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雅克梅勒市法国领事馆旧址原先的规划和立体图还在,若现屋主同意参与项目,修复工作便可开展。
修缮艺术传播的重地——凯旋大剧院
对于海地同行的凯旋大剧院(一处复合式的艺术场所)修缮计划,以及发展配套的文化推广项目,法国文化与交流部表示出浓厚兴趣。目前,修缮与管理技术简报仍在研究当中,两国的合作将由艺术司牵头。
凯旋大剧院的地理位置极佳,位于太子港主要的公共广场——战神广场一侧。广场上的其他标志性建筑还有海地总统府、主要文化场所(博物馆)、法国大使馆,以及建于20世纪30年代末、2008年前一直运营的具有装饰派风格的雷克斯大剧院。建于1970年的凯旋大剧院几乎未受1月12日那场地震的影响。其主要框架是坚固的混凝土板和柱子,墙体为混凝土砌块墙,很显然当初设计结构时考虑到了抗震因素。
面向未来的紧急行动:培训海地遗产人才
支撑法国文化部所有项目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为海地培养专业人员,从建造场所到文件管理,从项目设计到项目执行,这一点在文化部自己的项目及其指导的合作项目中均有体现。
法国技师协会便是一例。一旦后勤保障恢复正常,协会将派10人左右赴海地一年,培训当地专业人员,再由其培训当地建筑工人。他们将重建太子港或雅克梅勒市,或许会从修复1982年成为世界遗产的国家历史公园的桑斯苏西宫和拉米尔斯堡垒开始。他们熟悉该遗址,因为,诚如海地前文化部长、Femis(一家法国国立电影学院)院长拉乌尔·佩克(Raoul Peck)所言,技师协会“不仅重建了现在傲立于公园的所有建筑,还培养了海地所有的木匠、细木工人、泥水匠、石匠等,这些工匠至今已为古城堡工作了14年”。
在技师协会提供培训的同时,一家名为“Snap-architecture”的机构发起了“向海地捐助工具”的活动,之后该机构用集装箱将法国公司捐助的工具运往海地。这些工具将在监督下免费发放给当地工匠。
ISPAN还特别要求,培训内容应包括海地文化遗产名录的规划和ISPAN自身的能力建设。在这一方面,法国已向海地提供援助。1997年,遗产名录总监马克·帕比奥斯(Marc Pabois)与皮埃尔—安托万·加捷率UNESCO工作组前往海地,指导培训ISPAN工作人员起草遗产名录。1998年,太子港和海地角组织了实践研讨会,但之后没有长期项目跟上,使得技能传授计划仅停留在初级阶段。目前,ISPAN报告称,使用1978年以来的海地研究文献实在勉为其难,因此有必要重新开展并加强培训,帮助ISPAN最大程度地利用它在海地遗产方面获得的知识。首先,ISPAN的三名主要负责人将在2011年3月在法国花上一个月的时间,确定制作海地遗产名录的必要性及其需要的资源。此后,该项目将作为长期试点项目继续下去,主要目标是培训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数据管理人员。
需要指出,遗产司已经或即将提供其他基金,以支持海地各档案馆、博物馆负责人在法国或国际档案机构工作实习,加强专业交流并为培训计划做准备。2010年6月27日,法国文化与交流部和海地方面签署了2010年至2015年合作协议。该协议为海地文化重建项目勾勒了框架,其中包括建筑遗产及可移动遗产的保护,并拓展至已毁图书馆的重建,把修缮凯旋大剧院作为海地项目的代表性任务,在法国为艺术家和技术人员提供安置,在海地为专业人员和公众提供教育等。这份协议还可以不断充实,它将推动向海地机构和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的长期计划。
(何朝阳 译)
方案与背景
2010年4月26日至5月3日,法国文化与交流部遗产司临时调任三名建筑遗产与博物馆收藏领域的顾问,旨在根据法国总统2月17日访问海地时提出的方针,界定法方应对地震灾害的措施范围。三名顾问分别是ICOMOS法国委员会主席、古迹建筑师皮埃尔—安托万·加捷(Pierre-Antoine Gatier),凯布朗利博物馆美洲藏品部遗产主管安德烈·德尔珀什(André Delpuech)及本文作者克里斯蒂安·特雷赞。2010年6月26日至28日,法国文化与交流部派往海地的另一支顾问队伍参与了一幅重要画作的修复准备工作,两名顾问分别是法国博物馆研究与修复中心修复部的绘画类遗产主管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和修复专家让—弗朗索瓦·于洛(Jean-Fran?觭ois Hulot)。
对于选择什么项目给予支持,法国有其标准。顾问们首先考虑的是与海地同僚、政府代表、基金会和非营利性群体密切合作,顾及他们的急切之需。顾问们不做大项目,他们向文化与交流部提交的报告结果,涉及的都是针对象征物或示范对象的实际行动。之所以选择这些项目入手,是因为它们在遗产修复或长期保存方面可能发挥基础性作用,也因为它们能在一段较为合理的时间内完成。这些项目的终极目标是加强对于海地专业人员的培训。
顾问们非常留意与法国其他项目的协调与互补,留意其他国家、国际机构或非政府组织在海地的工作方案,其关注程度仅次于对UNESCO保护海地文化遗产国际协调委员会行动的关注。
这是因为,其他国际救援所涉领域与法国文化与交流部或有重叠。限于篇幅,这里不便一一罗列这些项目和工作组,但有必要提及,包括法国专业人士参与的旨在保护物质遗产的主要非政府组织有:ICOMOS、ICCROM、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蓝盾委员会、“无国界文献”组织、“无国界藏书”组织、“紧急建筑师”基金会、法国老房子联合会、建设性文化与可持续发展协会和技师协会。
这些组织的突出贡献包括:对文化遗产作必要的绘图定位和专家评估,尤其是对太子港的教堂和姜饼屋,以及雅克梅勒市的钢架结构房屋;对一些档案馆和图书馆建筑作技术评估;拯救遗产藏品和人工制品;修复博物馆藏品;保护圣三一大教堂的壁画;整修海地国家历史公园(城堡、桑斯苏西宫和拉米尔斯堡垒)及向ISPAN提供技术援助。
为协调法国各实施方案,ICOMOS国际委员会委派一名顾问前往海地,在ISPAN临时担当规划和协调工作。法国文化与交流部遗产司不但开展自己的项目,还领导和协调了一个由海地驻法及驻非政府组织代表构成的团体,确保所有增进合作的信息交流通畅,但即使这样,仍然很难做到与其他国际项目形成互动。
法国在海地的实施方案:
建筑遗产与可移动遗产案例
实施此任务,意味着必须考虑遗产的自身价值、影响力及其对专业人员和海地公众的效用,据此做出选择。法国秉承此原则,与海地政府多次对话,力图援助行动切实有效。
需要指出,法国对将来修缮海地总统府极感兴趣。总统府是海地的重要象征,又是法国培养的海地建筑师乔治·博桑(Georges Baussan)的作品,建于1913年至1922年间,是战神广场上的主楼,其灵感源于古典装饰风格,比如巴黎1900年为世博会建造的小皇宫博物馆;还来源于融合法国和美国风格的18世纪新古典主义建筑,比如白宫和国会大厦。运用新颖的结构框架、运用浇注钢筋混凝土作古典装饰,建造出整体式圆顶,将法国传统体现于混凝土工艺之上(1892年,法国营建商弗朗索瓦·埃内比克获得了钢筋混凝土建筑的专利)。这一运用新模式的经典建筑,是适应加勒比海地域特征与气候环境的典范,其内部庭院和古典长廊具有很好的遮阳和通风效果。
设计重建方案会面临遗迹再利用及建筑物抗震标准诸问题,而后者是海地目前所有复原与重建工作面临的共性问题,对此, 致力于20世纪遗产复原与抗震处理的法国专家能够提供技术支持。
另一象征海地及民主的遗产,是纪尧姆·吉永—勒蒂耶(Guillaume Guillon-Lethière)1822年完成的画作《祖先的誓约》。勒蒂耶生于瓜德罗普岛,父亲是殖民者,母亲是奴隶。他将画作献给了当时成立不久的海地共和国,此后它一直保存在总统府内。画面呈现的是圣多明各混血种人领袖亚历山大·佩蒂翁与黑人领袖杜桑·卢维图尔的副官、黑人将军让—雅克·德萨林的历史性会晤。这两名军官在1802年11月拿破仑·波拿巴决定复辟奴隶制后不久,订立盟约共同驱逐法国军队。此次会晤标志了海地1804年赢得独立进程的开始。总统府坍塌致使勒蒂耶的画作遭受严重损坏,是一队法国消防员从残砖断瓦中将其搜出,存于法国大使馆并由专家包裹。画作残破严重,但仍有修复可能。修复工作将由法国博物馆研究与修复中心完成,他们1998年曾对该画作过修复。因技术上的困难,这幅帆布油画将在2011年春送往巴黎处理,那里有海地目前尚不具备的实验室条件。之后,画面重新上色的工作将在太子港进行。海地修复人员将参与整个项目运作,观摩法国博物馆研究与修复中心处理案例,这有助于他们提高技能。同时,海地公众也将获得及时信息,有助于他们提高遗产意识和对项目的关注。
我在这里顺带提一下公共和私人博物馆的藏品情况,其中的大多数都或多或少遭受地震的影响。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作品现已置于档案室中,与影视文件、藏品及建筑组件一起,存于太子港文化财产保护中心(CSBC)内,由海地政府和史密森学会管辖。
从属美国新教圣公会的圣三一大教堂,其壁画损伤情况也很严重。目前,美国新教圣公会正在筹集资金修复这一独一无二的海地艺术品,若干国际组织已对此做出响应。教堂未倒塌的部分只有一面边墙和北面耳堂。好在北面耳堂的三面墙上是几近完整的菲洛梅·奥班(Philomé Obin)的《最后的晚餐》和署有“卡斯特拉·巴齐勒(Castera Bazile),1951年3月20日”的《基督受洗》。加上唱诗区里戈·贝努瓦(Rigaud Benoit)的作品《耶稣的诞生》的遗迹,这些便是装饰教堂内部的一系列非凡壁画最后的残存。壁画整体呈现出世俗绘画艺术向气势恢弘的基督教艺术的转变,反映了伏都教膜拜地的装饰画风格。当初,大主教查尔斯—阿尔弗雷德·博埃赫利(Charles-Alfred Voegeli, 1904—1984)委托一批重要的海地现代艺术家参与壁画创作,由太子港艺术中心提供指导,该中心是美国收藏家杜威特·彼得斯(Dewitt Peters)1944年创办的重要机构。“无国界文化遗产”组织和法国国家古迹建筑师协会紧急行动,最低限度地加固墙体,并且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安装雨篷,以保护教堂的废墟。
帮助修复太子港的姜饼屋和雅克梅勒市的铁柱阳台房
资料显示,两类海地特色的房屋抗震能力较强。19世纪至20世纪初,城外大片可用土地得到开发,在太子港的高处逐渐形成居民区。整个地区以新维多利亚式建筑风格建造起俗称姜饼屋的建筑,它们大量使用木制装饰元素,比如垂纬和外框。房屋为半木结构,用当地砖块垒成,每座房屋都有花园环绕。ICOMOS和ISPAN共同合作,归列出针对太子港布瓦维尔纳(Bois Verna)地区近300栋姜饼屋所需的工作。 雅克梅勒市建筑被列入UNESCO世界遗产候选名单。该市建于17世纪,大部分城区于1895年毁于一场大火,之后从比利时和英国大量引进活动板房,按原布局重建。这种半木结构和铁柱构造的建筑特征,协调体积与外形,装饰部分足以体现房主的个人风格。目前,当地已成立居民协会,将和ISPAN一起积极发挥作用。
针对这两种房屋已制定出类似方案,目的在于提供试点,便于将技术传授给工作于各地的海地技工(木匠、细木工人、石匠、砖瓦匠等),这也将有助于促进海地生石灰和砖块生产企业的复苏。
不过,海地现行的管理办法阻碍了项目的进展,因为它们不能让拥有文化遗产的个人达成共识。此外,允许个人为修复工作借贷的保证金仍不能到位。项目遇到的最大困难,一是确立标准,即什么样的私人建筑应接受国家或国际救援;二是一些房屋所有人对修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雅克梅勒市法国领事馆旧址原先的规划和立体图还在,若现屋主同意参与项目,修复工作便可开展。
修缮艺术传播的重地——凯旋大剧院
对于海地同行的凯旋大剧院(一处复合式的艺术场所)修缮计划,以及发展配套的文化推广项目,法国文化与交流部表示出浓厚兴趣。目前,修缮与管理技术简报仍在研究当中,两国的合作将由艺术司牵头。
凯旋大剧院的地理位置极佳,位于太子港主要的公共广场——战神广场一侧。广场上的其他标志性建筑还有海地总统府、主要文化场所(博物馆)、法国大使馆,以及建于20世纪30年代末、2008年前一直运营的具有装饰派风格的雷克斯大剧院。建于1970年的凯旋大剧院几乎未受1月12日那场地震的影响。其主要框架是坚固的混凝土板和柱子,墙体为混凝土砌块墙,很显然当初设计结构时考虑到了抗震因素。
面向未来的紧急行动:培训海地遗产人才
支撑法国文化部所有项目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为海地培养专业人员,从建造场所到文件管理,从项目设计到项目执行,这一点在文化部自己的项目及其指导的合作项目中均有体现。
法国技师协会便是一例。一旦后勤保障恢复正常,协会将派10人左右赴海地一年,培训当地专业人员,再由其培训当地建筑工人。他们将重建太子港或雅克梅勒市,或许会从修复1982年成为世界遗产的国家历史公园的桑斯苏西宫和拉米尔斯堡垒开始。他们熟悉该遗址,因为,诚如海地前文化部长、Femis(一家法国国立电影学院)院长拉乌尔·佩克(Raoul Peck)所言,技师协会“不仅重建了现在傲立于公园的所有建筑,还培养了海地所有的木匠、细木工人、泥水匠、石匠等,这些工匠至今已为古城堡工作了14年”。
在技师协会提供培训的同时,一家名为“Snap-architecture”的机构发起了“向海地捐助工具”的活动,之后该机构用集装箱将法国公司捐助的工具运往海地。这些工具将在监督下免费发放给当地工匠。
ISPAN还特别要求,培训内容应包括海地文化遗产名录的规划和ISPAN自身的能力建设。在这一方面,法国已向海地提供援助。1997年,遗产名录总监马克·帕比奥斯(Marc Pabois)与皮埃尔—安托万·加捷率UNESCO工作组前往海地,指导培训ISPAN工作人员起草遗产名录。1998年,太子港和海地角组织了实践研讨会,但之后没有长期项目跟上,使得技能传授计划仅停留在初级阶段。目前,ISPAN报告称,使用1978年以来的海地研究文献实在勉为其难,因此有必要重新开展并加强培训,帮助ISPAN最大程度地利用它在海地遗产方面获得的知识。首先,ISPAN的三名主要负责人将在2011年3月在法国花上一个月的时间,确定制作海地遗产名录的必要性及其需要的资源。此后,该项目将作为长期试点项目继续下去,主要目标是培训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数据管理人员。
需要指出,遗产司已经或即将提供其他基金,以支持海地各档案馆、博物馆负责人在法国或国际档案机构工作实习,加强专业交流并为培训计划做准备。2010年6月27日,法国文化与交流部和海地方面签署了2010年至2015年合作协议。该协议为海地文化重建项目勾勒了框架,其中包括建筑遗产及可移动遗产的保护,并拓展至已毁图书馆的重建,把修缮凯旋大剧院作为海地项目的代表性任务,在法国为艺术家和技术人员提供安置,在海地为专业人员和公众提供教育等。这份协议还可以不断充实,它将推动向海地机构和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的长期计划。
(何朝阳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