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信息技术 服务课堂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zhong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26-02
  随着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入展开,信息技术课程早已步入课堂,这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信息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一个新成员。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就能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注重的是书本知识的传授,尤其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能力,这种教学虽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比较扎实的掌握课本知识,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拓宽思维,似乎显得有点呆板和单调,学生学习起来视野不开阔,自然缺乏浓厚的兴趣;而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多的看好了信息技术的灵活性、丰富性和趣味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深刻体悟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作用
  首先,传统教学的一言堂和填鸭式,学生学起来感觉有点吃力,也有点枯燥和乏味,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了,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无疑弥补了这一不足。
  就拿语文教学来说吧,课本文字学生大都能读懂七八成,但是,文章所彰显的深刻思想,丰富情感,优美意境,孩子们毕竟没有生活阅历,那是很难把握准确的。这个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配备一些音画效果,让学生根据课件提供的图片信息和音乐效果发挥丰富的想像力,从而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和情感,那要比教师干巴巴的口头说教收效好得多。
  其次,运用新颖、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旧的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寻求一种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最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方式。
  第三,节约上课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在我们原有的教学中,老师的板书、教具的演示和教学挂图的张贴等等,往往占用了一节课中不少的时间。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和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
  第四,运用信息技术,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运用信息技术,更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行为。研究性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6-10人不等。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鼓励少数基础较好的同学独立进行研究。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通过各种媒介如光盘、书籍尤其是网络收集整理资料。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己拿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控,而且能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独立地感知、学习、理解和提高,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促进了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五,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在想像中创新。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例如,在数学教学新内容的引入时,可以通过媒体播放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先想像,各抒己见,给予他们充分的想像空间,最后通过归纳再下结论。教师还应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学生非常喜欢轻松、好玩又有挑战性的活动,这样在愉快的一节课过后,学生不仅学到了东西,还锻炼了想像力,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不应过分强调中看不中用的、形式上的东西。
  2.不应重机器、轻教师,不能不分课程内容,过分依赖媒体技术。
  3.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本身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教师应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服务课堂教学
  1.教师应尽可能地掌握制作多媒体的技术,这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基础。
  2.教学应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其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所以应以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为目的。
  3.不仅仅是教学设备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我们老师应不断更新观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人才。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17-01  朗读和背诵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读背教学已经成为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明确朗读和背诵在教学中的意义  不要以为读背教学是传统的方法,与新课程改革相悖。如果单纯地追求课改花样,在学生尚未熟读课文之前,就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17-02  语文课程是干什么的?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什么?从课标中找到答案,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实践获得“语文素养”的支点是什么呢?就是“读书”!其道理很简单,正如小语专家们常说的:“一个语文素养高的人,必定是爱读书、会读书、读过一定数量的书,并且从书中获益良多的人。反过来说,一个不爱读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21-01  数学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动学生以自己的思维器官去学习数学、探究数学,让每个学生从数学教学中获得教益,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了追求数学教益的最优化,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在课堂内外六个方面全方位地实施分层教学,确保全体学生的基本水平,正视每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22-02  差异性教学原则——素质教育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品质差异,尊重差异,并把此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差异性教学原则,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使低层次学生有反馈机会,有补偿的余地,使高层次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23-02  2012年我在云南省一所中学讲了一节公开课,来自全省1000多名老师听了我的课,老师们听了这一课后收获很多,受益非浅,对评课有一种新的认识:二次高潮,三次笑声(鼓掌)是一堂好课的标准。新课标“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现我把这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奉献给同行们,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24-02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重点考查知识之一。注重考查等价转化,对于给定递推数列模型,如何用常见的方法求通项,或是如何通过转化构造出等差、等比数列来解决是一个难点,因此我们在解题时要准确把握题目特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寻找好的方法。下面就来研究一道根据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的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