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2006年至今,市财政投入累计3000余万元,学校实训场地、基础设施一直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整体规模在扩大。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科学合理的发挥基地价值,成为中职学校将要面临的新问题。学校将源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的7S管理有机地“移植”、“嫁接”到实训基地建设中,渗透到学校各个教育教学层面,强化“规范”教学,“内化”学生行为,对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非一般的意义。本文将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中职学校规范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7S管理;中职学校;规范化建设
1 7S管理的缘由
学校创办于1986年。2001年3月成为首批全国级重点职业学校。占地182亩,建筑面积5.9万余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教学班75班,在校生3350余名,教职工300余名。学校开设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工商管理、国际商贸、艺术设计等五大类20多个专业,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国际商贸等三个专业为省示范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国家级重点示范专业。
现代企业7S管理主要指的是整理、清洁、整顿、素养、清扫以及节约和安全,这些都是现代团队较为有限的管理模式和理念,通过不断的规范现场、营造清新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最终达到提升产品的品质。
企业调研显示:企业管理之所以倡导7S管理,主要是为改变企业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积极性;脏、乱、差,以及易产生安全隐患;物料应用缺乏规范性,细节管理缺位等,易导致非常严重的耗损,产品质量差等状况,提高生产效率。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现代企业的后备军,部分学生亦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积极性、实训易出错以及易发安全问题、效率低下、个人行为习惯差等问题,势必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几年来,学校在不断探索推进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借鉴现代企业7S管理,引领学校规范化建设,通过“突出技能本位,融入职业素养,内化行为习惯”等途径来培养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职业人才。7S管理实施两年多来,经历了“植入实训基地、注入教学环节、融入德育管理”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慈职7S“改、理、形、进”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较好地实现了中职教育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需要;二是学校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得到了有效性体现,通过引入企业7S模式,采用现代化现场标准管理模式,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现代企业严格管理氛围,从而使实训基地能够成为中职学生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高效体验场所;三是育人文化可以全面的推进。在此过程中,将实训基地作为7S管理的重要契机,同时延伸渗透到中职学校各层面,强化学生养成、规范意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以及就业意识和能力。
2 7S管理“植入”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实训基地规范运行管理
2.1基于7S管理,构建实训基地
当新实训基地大楼落成、各项配套设施到位以后,中职学校应当与时俱进,与新课标步伐相一致,加快实训中心建设。对于实训中心而言,其包括实验、实习、实验设备以及耗材和相关工量具等,将上述功能管理集中在一起,指导学校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对于该中心而言,应当有一名主任,三名专业干事,还要有五名实训专职管理人员和实训指导教师二十三名。分工清晰,职责明确。从构成上来看,这打破了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将业务、设备设施之间的相互管理工作有机的独立开来。同时,实训基地的建设,确保了基地向绿色、规模以及现代化方向快速发展。
2.2基于7S管理,构建目视化管理实训场景,实现现场、现物的定置、定位与定标识
基地定置,即针对区域基础设施放置位置,进行统一的规划以及合理的布局;定位则是基于定置基础,根据基地的人、物以及场所等,进行最佳优化组合,并且对物品进行全面的细化定位;定标识,即对区域、场所以及物品、场所按统一有效标识。采用该种模式,可以基地建设更加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有效的改善管理环境、文明实训秩序。如地面油漆、室内标识、警示标志、区域划分、设备设施安装、监控安装、数字化管理运用等有细致明确的目视化规范要求。并通过设立各类“看板管理”,引入企业管理“点检”程序,提高实训操作的规范性,达到有序、高效、优质、安全的实训操作运行。
2.3基于7S管理,制定实训管理手册及规章制度
为切实推进实训基地7S管理,学校设立实训基地推行7S管理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观看7S管理辅导培训视频,解读7S管理含义、要素、规程,多次下企业实地考察,同时还要邀请一些当地的知名企业家、管理专家来学校实训基地现场指导教学。
2.4基于7S管理,实现实训项目规范化
以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职业岗位中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过程为逻辑顺序,按工作过程的需要将职业技能、技术知识、学科知识以及劳动习惯、劳动态度等都加以组织安排,开发专业项目化课程,并编写校本教材、教师实训手册、学生实训指导手册,使实训教学项目规范化和可操作化。
2.5基于7S管理,实现规范化教学
对于实训教学而言,其主要是由代课教师、实训老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所制订的相关授课方案、教学项目单,同时由授课老师制定相应的项目单,分发到实训指导教师手中,管理员手中也有一份。在此过程中,实训教学活动应当以明确任务、制定和实施计划、控制检测质量以及评估反馈为教学流程,以项目作为载体,以具体的工作为导向,从而全面开展教学活动。实践中,无论哪一门实训课程,均要求在课前实现项目单的发放、考核项目内容,明确评分标准,同时还要求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积极进行课前的准备和预习。在课内要有效发放实训报告,并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考核,要求他们如实填写相关实训报告,自评、或者小组互评,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会咨询、计划、决策以及实施、评估和检查等工作,从而实现提升学生能力、培养方法、实践意识能力之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导向如图1所示。 2.6基于7S管理,实现实训行为的规范化
在7S管理模式下,实训时既要对学生的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对实训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工量具负责人员明确规范其任务,具体见表1。
2.7基于7S管理,实现考核评价的规范化
对于实训评价而言,其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实践中采用“每天目视化管理、每周红牌作战、每月绿色盘点、不定期定点摄影”的过程管理和现场目标管理,展开改善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主要是按照专业技能、专项以及综合技能目标,对分阶段的任务、目标以及方法和评标进行明确。实践中,老师应当根据项目实施中的7S执行状况、工艺进程、完成质量以及完成时间、报告等,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再结合阶段、最终考核目标,对其进行评价。
3 7S管理“注入”教学环节,实现实训、实习、就业的规范“对接”
2009年9月开始,学校在平时注重传授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同时,更加倡导对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工业元素、企业文化在“教”的环节上的深度融合,创设“企业讲坛”,实施企业家和师生互动;启动三“五”素养工程。
三“五”素养工程包括:
一是培养“五种基本素质”:即是非鉴别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身心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是培养“五种通用技能”:职业表达技能,汉字书写技能,外语适应技能,微机操作技能,信息处理技能;
三是培养“五种意识” :责任承担意识,沟通协调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科学研究意识,争先创优意识。
4 7S管理“融入”德育管理,实现“育人”的规范“养成”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对于“学校”两字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学”指的是学生,学生在学校中主要学习生活常识、生存技能和生命意义。“校”指的是:从教的角度看,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教的体现;从育的角度看,是行为的矫正,是育的功能的体现,连起来就是“教育”。结合叶老的明示,我们在大力提倡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时迫切需要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以期体现真正的“教”、“学”、“育”的初衷和目标。
2010年9月开始,学校在德育管理上创设了“一平米···好习惯”的管理模式。从生活、学习、实训等全方位从细节着手倡导学生遵守规范,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化,成为自觉意识,自觉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最终促成职业能力的提升。“一平米”指以自身为中心一臂所占的空间,是眼力所见,伸手可触的场所。做好一平米以内的细小事情,这既是基础的,份内的,又具有榜样辐射作用;“一平米…好习惯”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它是移动的好习惯,直接指向个体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积淀。每一个小习惯的养成、叠加,就会渐渐产生引导效应和放大效应,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工作,最后达到会做人,能做事,多做事,做正事,长本事的教育目的,这也是我们职教工作永恒的主题。
正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言,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通常情况要先从教育中跳出来,然后再去看教育,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跟上产业调整的步伐,紧紧围绕着现代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而转变,从而适应现代市场发展之要求。那么如何做好“动、走、转、变”这篇大文章呢?我们认为只有以社会发展、区域经济以及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以现代企业7S管理理念引领中职学校规范化建设,对全体学生从“突出技能本位,融入职业素养,内化行为习惯”这一途径来培养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职业人才的做法也许正吻合了鲁部长提出来的“转,走,变,动”这一主轴。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2006年至今,市财政投入累计3000余万元,学校实训场地、基础设施一直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整体规模在扩大。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科学合理的发挥基地价值,成为中职学校将要面临的新问题。学校将源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的7S管理有机地“移植”、“嫁接”到实训基地建设中,渗透到学校各个教育教学层面,强化“规范”教学,“内化”学生行为,对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非一般的意义。本文将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中职学校规范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7S管理;中职学校;规范化建设
1 7S管理的缘由
学校创办于1986年。2001年3月成为首批全国级重点职业学校。占地182亩,建筑面积5.9万余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教学班75班,在校生3350余名,教职工300余名。学校开设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工商管理、国际商贸、艺术设计等五大类20多个专业,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国际商贸等三个专业为省示范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国家级重点示范专业。
现代企业7S管理主要指的是整理、清洁、整顿、素养、清扫以及节约和安全,这些都是现代团队较为有限的管理模式和理念,通过不断的规范现场、营造清新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最终达到提升产品的品质。
企业调研显示:企业管理之所以倡导7S管理,主要是为改变企业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积极性;脏、乱、差,以及易产生安全隐患;物料应用缺乏规范性,细节管理缺位等,易导致非常严重的耗损,产品质量差等状况,提高生产效率。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现代企业的后备军,部分学生亦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积极性、实训易出错以及易发安全问题、效率低下、个人行为习惯差等问题,势必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几年来,学校在不断探索推进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借鉴现代企业7S管理,引领学校规范化建设,通过“突出技能本位,融入职业素养,内化行为习惯”等途径来培养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职业人才。7S管理实施两年多来,经历了“植入实训基地、注入教学环节、融入德育管理”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慈职7S“改、理、形、进”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较好地实现了中职教育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需要;二是学校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得到了有效性体现,通过引入企业7S模式,采用现代化现场标准管理模式,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现代企业严格管理氛围,从而使实训基地能够成为中职学生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高效体验场所;三是育人文化可以全面的推进。在此过程中,将实训基地作为7S管理的重要契机,同时延伸渗透到中职学校各层面,强化学生养成、规范意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以及就业意识和能力。
2 7S管理“植入”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实训基地规范运行管理
2.1基于7S管理,构建实训基地
当新实训基地大楼落成、各项配套设施到位以后,中职学校应当与时俱进,与新课标步伐相一致,加快实训中心建设。对于实训中心而言,其包括实验、实习、实验设备以及耗材和相关工量具等,将上述功能管理集中在一起,指导学校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对于该中心而言,应当有一名主任,三名专业干事,还要有五名实训专职管理人员和实训指导教师二十三名。分工清晰,职责明确。从构成上来看,这打破了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将业务、设备设施之间的相互管理工作有机的独立开来。同时,实训基地的建设,确保了基地向绿色、规模以及现代化方向快速发展。
2.2基于7S管理,构建目视化管理实训场景,实现现场、现物的定置、定位与定标识
基地定置,即针对区域基础设施放置位置,进行统一的规划以及合理的布局;定位则是基于定置基础,根据基地的人、物以及场所等,进行最佳优化组合,并且对物品进行全面的细化定位;定标识,即对区域、场所以及物品、场所按统一有效标识。采用该种模式,可以基地建设更加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有效的改善管理环境、文明实训秩序。如地面油漆、室内标识、警示标志、区域划分、设备设施安装、监控安装、数字化管理运用等有细致明确的目视化规范要求。并通过设立各类“看板管理”,引入企业管理“点检”程序,提高实训操作的规范性,达到有序、高效、优质、安全的实训操作运行。
2.3基于7S管理,制定实训管理手册及规章制度
为切实推进实训基地7S管理,学校设立实训基地推行7S管理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观看7S管理辅导培训视频,解读7S管理含义、要素、规程,多次下企业实地考察,同时还要邀请一些当地的知名企业家、管理专家来学校实训基地现场指导教学。
2.4基于7S管理,实现实训项目规范化
以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职业岗位中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过程为逻辑顺序,按工作过程的需要将职业技能、技术知识、学科知识以及劳动习惯、劳动态度等都加以组织安排,开发专业项目化课程,并编写校本教材、教师实训手册、学生实训指导手册,使实训教学项目规范化和可操作化。
2.5基于7S管理,实现规范化教学
对于实训教学而言,其主要是由代课教师、实训老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所制订的相关授课方案、教学项目单,同时由授课老师制定相应的项目单,分发到实训指导教师手中,管理员手中也有一份。在此过程中,实训教学活动应当以明确任务、制定和实施计划、控制检测质量以及评估反馈为教学流程,以项目作为载体,以具体的工作为导向,从而全面开展教学活动。实践中,无论哪一门实训课程,均要求在课前实现项目单的发放、考核项目内容,明确评分标准,同时还要求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积极进行课前的准备和预习。在课内要有效发放实训报告,并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考核,要求他们如实填写相关实训报告,自评、或者小组互评,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会咨询、计划、决策以及实施、评估和检查等工作,从而实现提升学生能力、培养方法、实践意识能力之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导向如图1所示。 2.6基于7S管理,实现实训行为的规范化
在7S管理模式下,实训时既要对学生的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对实训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工量具负责人员明确规范其任务,具体见表1。
2.7基于7S管理,实现考核评价的规范化
对于实训评价而言,其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实践中采用“每天目视化管理、每周红牌作战、每月绿色盘点、不定期定点摄影”的过程管理和现场目标管理,展开改善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主要是按照专业技能、专项以及综合技能目标,对分阶段的任务、目标以及方法和评标进行明确。实践中,老师应当根据项目实施中的7S执行状况、工艺进程、完成质量以及完成时间、报告等,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再结合阶段、最终考核目标,对其进行评价。
3 7S管理“注入”教学环节,实现实训、实习、就业的规范“对接”
2009年9月开始,学校在平时注重传授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同时,更加倡导对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工业元素、企业文化在“教”的环节上的深度融合,创设“企业讲坛”,实施企业家和师生互动;启动三“五”素养工程。
三“五”素养工程包括:
一是培养“五种基本素质”:即是非鉴别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身心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是培养“五种通用技能”:职业表达技能,汉字书写技能,外语适应技能,微机操作技能,信息处理技能;
三是培养“五种意识” :责任承担意识,沟通协调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科学研究意识,争先创优意识。
4 7S管理“融入”德育管理,实现“育人”的规范“养成”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对于“学校”两字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学”指的是学生,学生在学校中主要学习生活常识、生存技能和生命意义。“校”指的是:从教的角度看,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教的体现;从育的角度看,是行为的矫正,是育的功能的体现,连起来就是“教育”。结合叶老的明示,我们在大力提倡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时迫切需要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以期体现真正的“教”、“学”、“育”的初衷和目标。
2010年9月开始,学校在德育管理上创设了“一平米···好习惯”的管理模式。从生活、学习、实训等全方位从细节着手倡导学生遵守规范,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化,成为自觉意识,自觉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最终促成职业能力的提升。“一平米”指以自身为中心一臂所占的空间,是眼力所见,伸手可触的场所。做好一平米以内的细小事情,这既是基础的,份内的,又具有榜样辐射作用;“一平米…好习惯”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它是移动的好习惯,直接指向个体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积淀。每一个小习惯的养成、叠加,就会渐渐产生引导效应和放大效应,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工作,最后达到会做人,能做事,多做事,做正事,长本事的教育目的,这也是我们职教工作永恒的主题。
正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言,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通常情况要先从教育中跳出来,然后再去看教育,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跟上产业调整的步伐,紧紧围绕着现代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而转变,从而适应现代市场发展之要求。那么如何做好“动、走、转、变”这篇大文章呢?我们认为只有以社会发展、区域经济以及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以现代企业7S管理理念引领中职学校规范化建设,对全体学生从“突出技能本位,融入职业素养,内化行为习惯”这一途径来培养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职业人才的做法也许正吻合了鲁部长提出来的“转,走,变,动”这一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