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愿做山间的一棵树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pu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棵树,一棵长在山间的树,我没有山顶的迎客松那样高大挺拔,万众瞩目,也没有山脚的鲜花芳草那样馥郁芬芳,惹人喜爱。我仅仅是一棵树,我平凡,我无奇,可我并不难过,因为我依然有价值,我依然很幸福。
  我只愿做山间的一棵树,不追求更高,只追求更稳。
  如今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都鼓足了劲儿向前狂奔,都想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将世界踩在脚下,被万众瞩目。于是有的人从一出生就被寄予众望,小小年纪便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自闭症、孤独症这些历史中闻所未闻的疾病出现了。更有甚者,为了达到所谓的高度不择手段,走捷径,可最后,地位有了,金钱有了,良心却没有了。它们都为了追求更高,而忘了自己的本心,错过了沿途的风景,当他们爬上山顶,回头望时,只有一片荒凉。
  而我只愿做山间的一棵树,把根狠狠地扎进土里,稳稳地生长。虽然达不到万众瞩目的高度,但我可以无限延伸自己的深度,让自己变的厚重,悠然地享受美世间美好的一切。
  我只愿做山间的一棵树,不受山脚沃土的诱惑,用根劈开坚石。
  安逸舒适的生活,人人都渴望拥有。倘若有一天安逸束缚了你向上的心,那它便成了一把枷锁,把你带向黑暗的深渊。如今的各个网站报纸,不时会曝光一些不堪入目的贪污受贿的新闻,那些官员的本心坏吗?其实不坏,他们也受过高等教育,可他们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事呢?我想是因为它们被金钱带来的安逸捆住了心灵。让他们无力向上攀登道德的高峰。于是他们沉沦了,滑下了山脚,渐渐的,他们的心被恶魔吞噬,当他们有朝一日醒悟过来抬头向上看时,上山的路已被坚石封死。
  而我,只愿做山间的一棵树,虽然我知道山间的土壤没有山脚肥沃,但我仍然无悔,哪怕山间的坚石让我的根须伤痕累累,我仍不会停下扎根的脚步,因为我知道,沃土只会消磨内心中勇往直前的斗志,让我失去成为栋梁之材的可能。有一天,当我的根深深在山间扎下。低头俯视山脚那些因沃土而沉沦的同胞时,我会向自己竖起大拇指。
  我只愿做山间的一棵树,我丝毫不羡慕头顶的那些高大的迎客松,因为他们有地位,却无暇收获美景,我也不羡慕脚下的鲜花芳草,因为他们虽美丽,却矮小,脆弱。我虽然平凡,却厚重,我的根深深地埋在土里,狂风暴雨能奈我何?
  我只愿做山间的一棵树,与世无争,却不沉沦,我很幸福!
  【点评】要关注生活,从最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角度入手提炼素材,以真情感人。只有融入了真情实感,这样的素材才是有效、感人的。文章运用拟人的手法,以一棵树为独特的视角,并与自己成长经历联系起来,从而突出“与世无争,却不沉沦”的主题。此外,小作者还能对素材进行发掘点化,找到与主题一致的“联系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素材进行提炼和强化,使读者感受到平淡日子的力量。
其他文献
父亲偶得闲暇,趁晚灯初上,对月煮香茗。我在灯下将笔尖与作业纸磨得窸窣作响。熟悉的喟叹又在耳边响起:“唉,你说你表亲堂亲这么多,怎么就没人愿随我学医呢?”话里问的是别人,暗藏的言外之声却拐着弯冲着我的耳朵,幽幽地不容许我默不作声。  我心不在焉地回应:“太累。”  父亲拍桌长叹:“三百六十行,哪有不累的?”  我不再作答。再提笔,却又不知从何而落,最终对着满天繁星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哪里是因为累呢
期刊
聂真 就读于山东省文登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牙牙学语时,最耳熟能详的是《格林童话》。后来渐渐迷恋起书中墨香点点,诗词歌赋,锦绣文章。直至邂逅纸笔,心中倾诉的愿望喷涌而出,从此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  如今早已习惯与书为伴,以笔为友,于闲暇时记下零星心事,琐碎时光。不求珠玑之言,惟愿守灯下书,执手中笔,用文字,描一段岁月静和。  我是谁?  我站在长夜初雪的街头,遥望漫天飞舞穿过一地素锦映出天光的白蝶。蝶
期刊
周端端 就读于泰州中学高三年级文科重点班。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发表散文及诗歌六十余篇,曾获“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一等奖,2014年度央视“希望之星”英语大赛江苏省高中组一等奖等。  曾在孟春之际去外省拜访一位花农,花开成海的午后,阳光嗅出了微微的甜味儿。  他与父亲是旧识,见面并未寒暄,只默默拿出一把收藏已久的紫砂,拂去灰尘,洗净,一撮白茶,清香与苦
期刊
张桂铃、甘賽雄作品
期刊
对于吃货来说,有一种叫作“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一直认为能实现这个境界的只有火锅了,没成想到,这个冬日,在老家“大锅台”,真切地体验到了这种“得陇望蜀”的愉快感受!  穿过喧闹的市中心,进入闹中取静的里弄,安静的道路旁整齐地排列着两行梧桐树,步入街口便看到“大锅台”三个大字。一入店门,看到的是装饰古朴,充满农家特色的传统乡村土灶,农村大铁锅,木条大板凳。劈材生火,菜肴原滋原味,其别具特色的就餐
期刊
冬至前后。寒意越来越浓了,门前的柿子树已落尽了枯黄的叶子,树皮粗糙,皲裂,漆黑的枝丫像一只巨爪,向天空伸去。年已近了,她要做的事儿还很多,杀年猪,打麻糍,裹粽子……一样都不能少。但是,还有一样更重要的大事。  她走到厨房,取出新碾的糯米,放进木桶里用水浸泡。干渴已久的糯米一碰到水,便迫不及待地痛饮起来,仔细听,还能听到“嗞嗞”的声音,那是糯米的欢呼,富有青春的活力。第二天,米饱吸了水,不再像原先那
期刊
近日,再遇陈洪绶陈老莲的《钟馗图》。图中钟馗衣褶似铁如石,怒目远视,威风凛然;其头上簪花,花极烂漫,又另有一种妩媚风流。这倒让我想起宋代词人“贺鬼头”贺铸,他嫉恶如仇恰似钟馗,风流妩媚不让簪花。  出身高贵的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此等“非凡”相貌让人骇异,故有“鬼头”之称。但其为人,“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遣辞”(《宋史·贺铸传》),性情耿直刚烈,不像“鬼”,反像捉鬼的钟馗。而贺
期刊
《离骚》是“必修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多数教师存在为难情绪。这一课生僻字较多,注释的篇幅大大超过了正文。教师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也吃力。教、学双方的兴趣都不高。我们不能只凭借书下注释和参考书翻译原文,那样课文还是死的。也不能光是背背诗句,把它单纯当作考试默写的必备课文。《离骚》犹如一位古典美人,却不被世俗的人们赏识。关键是如何解读。如何对这块古老的“风干肉”解读,使它变得水汽淋漓,考验着教师的教
期刊
在我这样的年龄,妄谈面对人生际遇时要淡定、坦然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同时也是空洞无物的。苏轼在经历了一系列政治上的打击后,内心在尘世喧嚣中终是沉淀了下来,吟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评家们因这句话沸腾了。这是多么妙的一句诗啊,这是多么高远、令人难以企及的人生境界啊!这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打击,我们要淡定要坦然……  一场雨来了,诗评家们慌忙逃散,他们都很忙,这位要去赶一个会议
期刊
“你们班就这样没有活力地唱,怎么能上元旦汇演晚会?”  音乐老师对我们发出了“最后通牒”,她美丽的脸上写着满满的失望与无奈。的确,我们班同学都在忙着埋头看书备考,哪有心情关注“窗外事”?我们送审的节目也只是临时凑起来的小合唱——几个男生单调地站成一排漫不经心地唱着一首有点儿跑调的歌。  “哎,这样的节目,即使是过了初审,又怎么拿得出手去全校师生面前表演?”音乐老师的话带来的低沉气息弥漫在教室里,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