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視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等。”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句子太多了,仅仅靠课堂上的一点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利用课前三分钟,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专栏;结合;检查;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等。”而我们现在学生学习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每一个单元的练习中都有明确的诵读内容,它们或是“读读背背”,或是“诵读与积累”,或是“诵读与欣赏”,或是“诵读与感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仅仅靠课堂上的一点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利用课前三分钟,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开辟专栏,专人领读
每一学期一开学,我都会在黑板的左边或者右边开辟大约宽20~30厘米的专栏,每一周的周一早上,我都会抄上一个练习上需要诵读积累的内容,安排一名小老师在当天的语文课前三分钟领读。但在领读之前,小老师必须先做准备。同时要求小老师站在台上领读时,仪态要大方,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声音要响亮。这样的小老师,最初由我选定,逐渐地就由学生轮流承担,每天一人,孩子们都很有自尊心,都有当最好的小老师的想法,所以,都很用心。如: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练习2上的“诵读与欣赏”的内容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担任当天领读的小老师,就提前认真做了准备:根据课后注释正确地朗读全诗,搜集了资料了解李清照生活的时代背景,这样便于体会诗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领读。这样坚持一周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忆了这些知识,达到了积累的效果,也提高了朗读水平。同时,原先上台紧张胆小的学生,现在上台朗读、背诵,再也不会紧张了。
二、 内外结合,丰富积累
像这样的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读一读,背一背,长期坚持下去,教材练习上的指定内容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诵读需求了,我就引导学生可以把诵读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读物上,由课内走向课外,做到了课内外有机结合。现在,学生已经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凡是我的语文课,大家都很自觉,课前三分钟都能坐得端端正正地在朗读着或背诵着学生自己选定的内容,或成语,或古诗词,或名人名言,或名人故事……如:学生搜集的形容勤奋学习的词语有: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孜孜不倦、牛角挂书、勤学苦练、手不释卷等;如:关于勤奋的名人名言有:“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关于勤奋的名人故事有:《鲁迅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故事》……只要是适合大家积累的知识,都可以轮流抄写在开辟的专栏里。长期坚持着这么做,我班的孩子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课外知识。现在,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根据每天学习的课文内容等,来准备课前三分钟诵读与积累的材料了。如:在学习《黄山奇松》一文那节课前,一学生就准备了有关“黄山四绝”的资料,这无形中为学习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与拓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与热情。
三、 定期检查,巩固记忆
学生光有背诵积累的过程,但效果如何呢?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我采用了同学之间互查、小组内检查,或者我自己定期检查的方式,也就是每周五的下午最后一节课,专门检查学生本周诵读积累的知识。我会采取男、女生比赛背、师生轮背等形式进行。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还有内容学生感觉难背、背不得的或容易遗忘的知识,可以再抄在专栏里复习复习,直到记得为止。总之,一切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而定。
四、 展示自我,拓展延伸
任何一件事,只要用心去做,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每节语文课课前的三分钟,虽然时间很短,但对于我班的孩子们来说是个特别的时刻。大家都争着在为这三分钟准备着,搜集着有意义、有价值、适合同学们积累的好素材。其实,在搜集、筛选资料的过程中,孩子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一些知识。当孩子们搜集到的资料,都要摘抄在专栏里时,怎么办?我采取了全班打分的方式进行评选,最终谁的得分最高,谁搜集的资料就可以摘抄在专栏里。每当这时,孩子们总会有一种成就感、愉悦感。时间久了,孩子们对这件事更加感兴趣了,这种快乐的内驱力就会促使着孩子们更加用心、认真地做下去,形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而且,越做越想做,越来越有兴趣。现在,孩子们还学会了课前知识竞答、自己写的作文展示朗读等,使得课前三分钟的诵读内容越来越丰富了。
“生命在于运动,知识在于积累。”因为我一直坚持利用好语文课前三分钟,原本闹哄哄的课前准备,却变得书声琅琅。现在,我班学生无论是朗读、背诵还是积累,感觉都很轻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积累了知识,拓展了视野,又提高了朗读能力、记忆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等,同时,更懂得了学习上要珍惜时间,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真可谓一举多得。
作者简介:
薛必梅,安徽省滁州市,安徽省滁州市实验小学。
关键词:专栏;结合;检查;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等。”而我们现在学生学习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每一个单元的练习中都有明确的诵读内容,它们或是“读读背背”,或是“诵读与积累”,或是“诵读与欣赏”,或是“诵读与感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仅仅靠课堂上的一点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利用课前三分钟,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开辟专栏,专人领读
每一学期一开学,我都会在黑板的左边或者右边开辟大约宽20~30厘米的专栏,每一周的周一早上,我都会抄上一个练习上需要诵读积累的内容,安排一名小老师在当天的语文课前三分钟领读。但在领读之前,小老师必须先做准备。同时要求小老师站在台上领读时,仪态要大方,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声音要响亮。这样的小老师,最初由我选定,逐渐地就由学生轮流承担,每天一人,孩子们都很有自尊心,都有当最好的小老师的想法,所以,都很用心。如: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练习2上的“诵读与欣赏”的内容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担任当天领读的小老师,就提前认真做了准备:根据课后注释正确地朗读全诗,搜集了资料了解李清照生活的时代背景,这样便于体会诗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领读。这样坚持一周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忆了这些知识,达到了积累的效果,也提高了朗读水平。同时,原先上台紧张胆小的学生,现在上台朗读、背诵,再也不会紧张了。
二、 内外结合,丰富积累
像这样的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读一读,背一背,长期坚持下去,教材练习上的指定内容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诵读需求了,我就引导学生可以把诵读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读物上,由课内走向课外,做到了课内外有机结合。现在,学生已经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凡是我的语文课,大家都很自觉,课前三分钟都能坐得端端正正地在朗读着或背诵着学生自己选定的内容,或成语,或古诗词,或名人名言,或名人故事……如:学生搜集的形容勤奋学习的词语有: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孜孜不倦、牛角挂书、勤学苦练、手不释卷等;如:关于勤奋的名人名言有:“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关于勤奋的名人故事有:《鲁迅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故事》……只要是适合大家积累的知识,都可以轮流抄写在开辟的专栏里。长期坚持着这么做,我班的孩子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课外知识。现在,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根据每天学习的课文内容等,来准备课前三分钟诵读与积累的材料了。如:在学习《黄山奇松》一文那节课前,一学生就准备了有关“黄山四绝”的资料,这无形中为学习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与拓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与热情。
三、 定期检查,巩固记忆
学生光有背诵积累的过程,但效果如何呢?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我采用了同学之间互查、小组内检查,或者我自己定期检查的方式,也就是每周五的下午最后一节课,专门检查学生本周诵读积累的知识。我会采取男、女生比赛背、师生轮背等形式进行。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还有内容学生感觉难背、背不得的或容易遗忘的知识,可以再抄在专栏里复习复习,直到记得为止。总之,一切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而定。
四、 展示自我,拓展延伸
任何一件事,只要用心去做,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每节语文课课前的三分钟,虽然时间很短,但对于我班的孩子们来说是个特别的时刻。大家都争着在为这三分钟准备着,搜集着有意义、有价值、适合同学们积累的好素材。其实,在搜集、筛选资料的过程中,孩子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一些知识。当孩子们搜集到的资料,都要摘抄在专栏里时,怎么办?我采取了全班打分的方式进行评选,最终谁的得分最高,谁搜集的资料就可以摘抄在专栏里。每当这时,孩子们总会有一种成就感、愉悦感。时间久了,孩子们对这件事更加感兴趣了,这种快乐的内驱力就会促使着孩子们更加用心、认真地做下去,形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而且,越做越想做,越来越有兴趣。现在,孩子们还学会了课前知识竞答、自己写的作文展示朗读等,使得课前三分钟的诵读内容越来越丰富了。
“生命在于运动,知识在于积累。”因为我一直坚持利用好语文课前三分钟,原本闹哄哄的课前准备,却变得书声琅琅。现在,我班学生无论是朗读、背诵还是积累,感觉都很轻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积累了知识,拓展了视野,又提高了朗读能力、记忆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等,同时,更懂得了学习上要珍惜时间,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真可谓一举多得。
作者简介:
薛必梅,安徽省滁州市,安徽省滁州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