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成长。发展性教育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主体性的培养和激活,从而从根本上确立人在自身发展的主体地位,解决了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在学生中又有一些特殊群体--残疾学生,格外需要我们关注。由于我所教的班级就有两名残疾学生,在如何促进残疾学生的主体发展方面,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1 影响残疾学生主体发展的因素
1.1 残疾学生的主体发展与她们的自身残疾密切相关.。纵观残疾人的人生经历,那是一条铺满荆棘的曲折道路。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遇到来自社会、旁人甚至是家庭和父母的抛弃。就因为自身的残疾,给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产生了自卑等一些消极情绪。但是,这也恰恰造就了一些成功人士,罗斯福、霍金、张海迪……他们会正视自己的残疾,身残志不残,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残疾,他们大都自小就学会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正常人不一样了,自己就要在学习和工作中付出超过常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持之以恒,又怎能不取得成功?
1.2 残疾学生主体发展与外界的态度有关.。对于学生、老师与残疾孩子相处的问题,应特别注意残疾孩子本身身体上有缺陷,因此会比正常孩子更加敏感,心理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对待这类孩子,要特别小心,既不能一味的同情,让他们觉得自己处处与正常人不一样,也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对他们有所偏见。正确的做法是,对残疾学生再有所照顾的基础上一视同仁,要让残疾学生多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
1.3 残疾学生主体发展与他们自身的心理品质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尽管他们残疾了躯体的某一部分,然而他们心理品质却比一般人要好许多。有时候虽然会滋长自卑,但只要他们清楚的认清自己的劣势和长处,就会及时的把自卑转化为奋斗的动力,从而沿着理想的道路勇敢的向前攀登。在这些心理品质当中,不得不说到自信、自强、自尊,这三个“自”代表了残疾人共有的心理品质。正是在这些心理品质的影响下,他们学会了磨练自己的意志,坚强自己的韧性和耐力,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用辛勤的双手去描绘自己美好的未来。
2 促进残疾学生的主体发展
2.1 制定并完善保障残疾学生权益的相关法律。这些年来,我国相继制定并实施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并与2010年5月,由国务院办公厅有转发了教育部、中国残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其中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残疾人上学和就业的权益,防止出现歧视残疾人的行为。
2.2 利用教育系统的教育资源影响他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残疾人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于是相关的学校教育出现了。系统的学校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残疾学生除了接受知识以外,更重要的他们学会了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为自己将来立足于社会奠定了基础。
2.3 创设活动促进残疾学生发展.。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而精神成长的过程,是人的知、情、意统一发展的过程,不能强制,不能灌输,必须借助活动平台,唤醒残疾学生潜在的主动力量,市残疾学生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逐渐掌握知识、完善道德、提升自我。
2.3.1 收听收看一些残疾人成功的事例的相关报道。虽然用正常人作为他们的学习榜样也可以,但毕竟残疾人和正常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很多差异,因此,只有选取他们中成功的真实事例来说服教育作用才更明显。这方面的事例就太多太多,比如:张海迪、石丹等等,在这些残疾人身上,有他们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挖掘,并与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别人也是残疾人,然而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今天他们成功了,着时奋斗的结果。有些残疾人奋斗的历程是相当艰辛的,正常人看完很多都泪流满面,自然对残疾学生更能起到有力的鞭策作用。
2.3.2 通过特色活动展示残疾学生风采。许多残疾学生缺少有成就的动机和主动参与意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们首先要发现残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把它加以放大,如:有的残疾学生唱歌非常好,就可以为他设计一次“演唱会”;有的残疾学生画画得好,就可以为他举办一次“画展”;有的残疾学生下棋厉害,那不妨来一场“挑战赛”……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展示残疾学生的才华,使他们在班级中得到其他同学的肯定,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确认,打开学生的“能量开关”,让残疾学生心情愉快,散发正面的能量。
总的来说,残疾学生的主体发展的教育工作不仅繁琐,而且难度极大。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本着着眼于残疾学生的长远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促使他们养成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进而发展残疾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用努力,用志气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收稿日期:2011-12-17
1 影响残疾学生主体发展的因素
1.1 残疾学生的主体发展与她们的自身残疾密切相关.。纵观残疾人的人生经历,那是一条铺满荆棘的曲折道路。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遇到来自社会、旁人甚至是家庭和父母的抛弃。就因为自身的残疾,给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产生了自卑等一些消极情绪。但是,这也恰恰造就了一些成功人士,罗斯福、霍金、张海迪……他们会正视自己的残疾,身残志不残,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残疾,他们大都自小就学会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正常人不一样了,自己就要在学习和工作中付出超过常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持之以恒,又怎能不取得成功?
1.2 残疾学生主体发展与外界的态度有关.。对于学生、老师与残疾孩子相处的问题,应特别注意残疾孩子本身身体上有缺陷,因此会比正常孩子更加敏感,心理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对待这类孩子,要特别小心,既不能一味的同情,让他们觉得自己处处与正常人不一样,也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对他们有所偏见。正确的做法是,对残疾学生再有所照顾的基础上一视同仁,要让残疾学生多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
1.3 残疾学生主体发展与他们自身的心理品质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尽管他们残疾了躯体的某一部分,然而他们心理品质却比一般人要好许多。有时候虽然会滋长自卑,但只要他们清楚的认清自己的劣势和长处,就会及时的把自卑转化为奋斗的动力,从而沿着理想的道路勇敢的向前攀登。在这些心理品质当中,不得不说到自信、自强、自尊,这三个“自”代表了残疾人共有的心理品质。正是在这些心理品质的影响下,他们学会了磨练自己的意志,坚强自己的韧性和耐力,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用辛勤的双手去描绘自己美好的未来。
2 促进残疾学生的主体发展
2.1 制定并完善保障残疾学生权益的相关法律。这些年来,我国相继制定并实施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并与2010年5月,由国务院办公厅有转发了教育部、中国残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其中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残疾人上学和就业的权益,防止出现歧视残疾人的行为。
2.2 利用教育系统的教育资源影响他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残疾人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于是相关的学校教育出现了。系统的学校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残疾学生除了接受知识以外,更重要的他们学会了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为自己将来立足于社会奠定了基础。
2.3 创设活动促进残疾学生发展.。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而精神成长的过程,是人的知、情、意统一发展的过程,不能强制,不能灌输,必须借助活动平台,唤醒残疾学生潜在的主动力量,市残疾学生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逐渐掌握知识、完善道德、提升自我。
2.3.1 收听收看一些残疾人成功的事例的相关报道。虽然用正常人作为他们的学习榜样也可以,但毕竟残疾人和正常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很多差异,因此,只有选取他们中成功的真实事例来说服教育作用才更明显。这方面的事例就太多太多,比如:张海迪、石丹等等,在这些残疾人身上,有他们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挖掘,并与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别人也是残疾人,然而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今天他们成功了,着时奋斗的结果。有些残疾人奋斗的历程是相当艰辛的,正常人看完很多都泪流满面,自然对残疾学生更能起到有力的鞭策作用。
2.3.2 通过特色活动展示残疾学生风采。许多残疾学生缺少有成就的动机和主动参与意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们首先要发现残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把它加以放大,如:有的残疾学生唱歌非常好,就可以为他设计一次“演唱会”;有的残疾学生画画得好,就可以为他举办一次“画展”;有的残疾学生下棋厉害,那不妨来一场“挑战赛”……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展示残疾学生的才华,使他们在班级中得到其他同学的肯定,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确认,打开学生的“能量开关”,让残疾学生心情愉快,散发正面的能量。
总的来说,残疾学生的主体发展的教育工作不仅繁琐,而且难度极大。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本着着眼于残疾学生的长远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促使他们养成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进而发展残疾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用努力,用志气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收稿日期:201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