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人论世”的本意是阐述古人交友问题,然后逐步演化为了文学鉴赏的方法。如今,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生活情景离实际生活太远,知人论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知人论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知人论世;合理运用;文本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知人论世”出自《孟子》的《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的本意是论述交朋友的范围问题,而随着时代、文学的发展,逐渐成为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并在人们日常阅读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阅读文本之所以要“知人论世”,是因为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及其性格特征对于理解文本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虽说知人论世对我们了解文本有很大的帮助,但并非所有作品都要知人论世。因此,知人论世也该有个“度”,把握好这个“度”对阅读文本才是帮助,不然只会增加负担。
  一、“知人论世”要视具体内容而定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知人论世”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因此“知人论世”一定不可以脱离具体内容而“知”而“论”,要把与文本内容相关联的时代背景等与文本的感悟结合起来。“诗圣”杜甫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以至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因为其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二、“知人论世”异于“名词解释”
  说到语文教学的知人论世,很多人的做法是在揭示课题之后,便开始介绍作者“某某,字某,号某,生卒年,主要事迹,代表作品,等等”,将知人论世等同于了某人的名词解释。这样的介绍的确可以使学生对人物有所了解,但这些了解都只是停留在人物的简要介绍上,忽略了人物的思想和学生的个性阅读。
  以杜甫的《春望》来说,如果将知人论世停留在“杜甫, 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主要作品有《春望》《三吏》《三别》等”,而忽略介绍安史之乱前后杜甫生活环境的差别,那么学生仅仅根据他生于盛唐时期这一内容,是很难理解《春望》所包含的爱国思家之情的。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奋写〈史记〉》一课,《鼎尖教案》上的第一课时的第一部分在揭题、解题时这样介绍《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3000多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教学时,是在精读时随文进行“知人论世”:司马迁到底经受了一场怎样的灾难?用书上的一个词说就是“飞来横祸”。指导学生理解“飞来横祸”,适时介绍背景:那时,汉朝和匈奴进行着大范围的战役,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三年级时学过《李广射虎》,学生对李广并不陌生),以5000人马与匈奴交战,杀敌1万多,还深入敌方几千里,但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而投降了。汉武帝非常生气,司马迁说:“李陵对朋友讲信用,而且还关心体谅士兵,这次他孤军奋战,投降匈奴,我们不应该过分地责备他。要是救兵早点儿赶到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我觉得李陵并不是真的投降,他肯定会找机会报答汉朝的。”汉武帝听后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辩护,就将他关进大牢,还对他动用了宫刑。宫刑带给受刑者的,不仅是肉体上的巨大伤害,更使得他们的心灵承受了永远的羞辱。因此,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理解“悲愤交加”:他悲的是什么?愤的是什么?因为有了背景的铺垫,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司马迁悲的是:自己再也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了,以后如何受得了别人的嘲讽,自己忠心耿耿,最后却落到如此下场,真是可悲啊!愤的是:自己只是说了真话却遭到了这样的耻辱,这太不公平了,士可杀不可辱呀。因此,只有联系具体的文本内容,适时进行知人论世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对人物有所了解,感受人物思想,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
  三、“知人论世”忌讳喧宾夺主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提出了一节好课的标准:有意义,即扎实;有效率,即充实;有生成性,即丰实;常态性,即平实;有待完善,即真实。标准中的第一点便是要有意义,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要有意义。叶教授的本意是指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但实际上,学生不知道的,教师在讲的时候也要考虑是否有意义。
  任何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语文课有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如果在“知人论世”上介绍过多的话,那么这节课就成了“人物传记课”。本该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的学习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因为学生的阅读知识有限,对于这些不了解,因此只能听教师说,因此教师一定要紧扣问题展开,不能跑偏。
  “知人论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好了无疑可以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不好则是“事倍功半”。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为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书立方编委会.《孟子》书立方[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2]李传武.鼎尖教案(江苏版·语文·五年级下)[M]. 延边:延边教育出版社,2011.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在中职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中职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升对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对能够优化中职语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进行探寻,基于信息技术,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引入到中职语文课堂上,以促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基于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的可行性,以“通知”教学为例,提出中职语文课堂中应用翻转课堂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语文;
【摘要】对比法,其本质在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巧用对比法,可以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化文本理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比较鉴赏和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进而促进学生语言品味、感悟能力的提高。那么,该如何巧用对比,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呢?本文以《画杨桃》一课为例,探究对比教学的几种有效策略。
【摘要】读书,是人生中一项最伟大的工程。亲子共读,是积淀人生最直接、最具长效性的课外阅读方式。要使孩子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亲子共读中,要以引导、激发孩子的兴趣为起点,唤起孩子阅读的自主性、创造性,把阅读作为“孩子的个性化行为”。  【关键词】读书;课外阅读;亲子共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亲子共读现状—
【摘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小学生处在身心不断发展的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一生的成长。阅读教学,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怎样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快乐进行阅读,本文结合具体实践经验进行了一些探究和思考。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习惯;主动阅读 
【摘要】拓展性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某一阅读主题,搜寻收集与阅读主题相关的材料,结合阅读教学文本,重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自主对话,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本文分析了笔者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教学;《三打白骨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前延展,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前的准备性阅读是“延展性阅读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三打白骨精
【摘要】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学会了语言,才能去学习其他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作业是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但是一些传统的语文作业比较繁重,很多学校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都是为了升学率,留的作业都是重知识、轻能力。作业形式比较单一,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压力很大,喘不过气,反而会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决定扭转这一局面,注重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学生应达到的程度。本文阐述近年来新教育思路引导下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实施。  【关键词】语文;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发展语感,为将来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都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的。近年来在新教育的思路影响下,传统语文第一课时教学思路退却了,引发我们语文老师对语文阅读第
【摘要】阅读学习是高中生习得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行,其中着重强调了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阅读教学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分析,提出了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以供教育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快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被物化和客体化了。而在“对话式”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不再是那种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往关系,在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在自由状态,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听取“他人”的意见时,打破了自己的封闭状态,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  【关键词】
【摘要】纵观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到双基训练,到知、能、情的统一,到三维目标的形成,每个阶段,都有新的教学理念引领着。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从角色、观念上发生了转变,为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本文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和课堂教学准备、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对构建高中语文课堂进行探索。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独立思考;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