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在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此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生活化教学带进课堂,本文从创设生活情境和立足生活实际两方面出发,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探析,以提出其有效的实现途径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素质教育
引言: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们展示并使学生学会将数学生活化应用化,从而实际的提升學生的数学能力,学习技巧和生活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学习状态
(一)用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在课堂开始的阶段是最难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单纯的公式概念定义难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入课堂状态,可以说课堂的开始就是关键。所以使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进入课堂就是一个好的方法。例如:直接告诉学生距离单位的概念往往难以引起学生兴趣。但是换一个方法,问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应该用什么单位或者从黑板到第一排的座位应该用什么单位,这样往往可以得到较为积极的学生的发言,而大家的注意力也就被吸引到问题本身,如此一来课堂的开始阶段便使学生直接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用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
对于数学课程来说,不能时常引发学生对生活实际的联想,也难以结合生活实际去解决问题。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问题,也不能根据问题做出回答。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将问题嵌于生活中。例如:直接问学生21-2等于几这样的问题,枯燥的公式不能使学生产生很好的联想,只是单纯的去计算,如此反复,学生必然觉得索然无味,从而减少学习兴趣,甚至去放弃学习。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教师提问:“我们班原本有21名同学,转走两名,还剩下多少同学?这样用生活中的问题往往就优于直接提问,学生也会产生具体的思考,并得出结论,加深印象。
(三)引导学生将概念与生活相结合
当教学内容完毕之后,往往需要检查学生是否已经完全理解,所以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概念加以应用。这样往往可以发现学生尚未理解的部分,甚至错误的部分。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米这个单位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吗?这时往往就会有学生有诸如这样的回答:“北京到上海的距离”,这个时候就可以发现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米和千米的概念,从而加以引导或者安排课后补足。只有使学生将数学结合到生活中才能体现数学的原本用途。
二、立足生活实际,制定教学策略
(一)使用生活化语言简化小学数学问题
相比于其他学科,由于数学的专业名词概念较为抽象,小学生难以对其进行理解,这就对数学知识的传授形成了阻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数学的专业语言时,要多使用贴近生活常用的语言,将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简化,易于学生理解并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记忆,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教师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简化的数学知识内容为学生们设置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课程质量和教学效率。例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上册》教材中以运动会背景学习20以内的加法和退位减法,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三年级一班参加100米短跑人数5人,参加200米短跑人数6人,参加跳远人数4人,请问三个项目一共参加了多少人。参加短跑的总人数是多少人。基于此类生活化的问题因此学生们的思考,从而使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数字的含义,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更好的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1]。
(二)增强课堂生活化实践性
单调的书本,枯燥的课堂往往难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兴趣使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要想使学生们热爱课堂热爱数学,就必须把课堂和生活联系到一起,提高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减少理论性,在讲到某一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的相应情景,并由此发出思考,甚至提出问题。例如:在对于距离的概念讲解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1米具体是多长,这时可以告诉他们大概是两块地砖的长度,并且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手臂身高等与地砖比较,这样在之后的生活中也可以十分方便的知到1米到底是多长,而对于较大的单位比如1千米,告诉学生是一千个一米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千个一米究竟是多长的困惑,而告诉他们是学校操场两圈半的长度并且鼓励学生走一走一千米,切身体会一千米的概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将书本课堂生活实践联系到一起,从而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动力。
(三)鼓励学生提问,重视学生反馈
课堂的中心是学生,一切都应该围绕着学生进行,学生的提问就是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反馈,因此应该格外重视,并鼓励学生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提问可以使教师发现教学当中的问题和不足,也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例如:在这个年龄的学生,十分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获得表扬的直接方式就是从课堂的提问中产生,一次对于学生提问的表扬,学生很可能会告诉家长获得第二次表扬,从而第二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积极性又反馈在再一次提问中,同时,在提问中可以暴露出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欠缺,这个时候不要加以批评,而应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答案,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打击热烈的课堂气氛。对于学生在课下和作业中的反馈也应该积极重视形成动态的教学方式,学生和教师是互相补充的而不是单一教学的关系[2]。
结语: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简化复杂的抽象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通过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实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172-173.
[2]崔建花.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学周刊,2021(11):113-114.
作者简介:孙祝慧,女,汉族,1970年10月出生,学历:本科,职称:中级,
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素质教育
引言: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们展示并使学生学会将数学生活化应用化,从而实际的提升學生的数学能力,学习技巧和生活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学习状态
(一)用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在课堂开始的阶段是最难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单纯的公式概念定义难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入课堂状态,可以说课堂的开始就是关键。所以使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进入课堂就是一个好的方法。例如:直接告诉学生距离单位的概念往往难以引起学生兴趣。但是换一个方法,问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应该用什么单位或者从黑板到第一排的座位应该用什么单位,这样往往可以得到较为积极的学生的发言,而大家的注意力也就被吸引到问题本身,如此一来课堂的开始阶段便使学生直接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用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
对于数学课程来说,不能时常引发学生对生活实际的联想,也难以结合生活实际去解决问题。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问题,也不能根据问题做出回答。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将问题嵌于生活中。例如:直接问学生21-2等于几这样的问题,枯燥的公式不能使学生产生很好的联想,只是单纯的去计算,如此反复,学生必然觉得索然无味,从而减少学习兴趣,甚至去放弃学习。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教师提问:“我们班原本有21名同学,转走两名,还剩下多少同学?这样用生活中的问题往往就优于直接提问,学生也会产生具体的思考,并得出结论,加深印象。
(三)引导学生将概念与生活相结合
当教学内容完毕之后,往往需要检查学生是否已经完全理解,所以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概念加以应用。这样往往可以发现学生尚未理解的部分,甚至错误的部分。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米这个单位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吗?这时往往就会有学生有诸如这样的回答:“北京到上海的距离”,这个时候就可以发现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米和千米的概念,从而加以引导或者安排课后补足。只有使学生将数学结合到生活中才能体现数学的原本用途。
二、立足生活实际,制定教学策略
(一)使用生活化语言简化小学数学问题
相比于其他学科,由于数学的专业名词概念较为抽象,小学生难以对其进行理解,这就对数学知识的传授形成了阻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数学的专业语言时,要多使用贴近生活常用的语言,将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简化,易于学生理解并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记忆,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教师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简化的数学知识内容为学生们设置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课程质量和教学效率。例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上册》教材中以运动会背景学习20以内的加法和退位减法,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三年级一班参加100米短跑人数5人,参加200米短跑人数6人,参加跳远人数4人,请问三个项目一共参加了多少人。参加短跑的总人数是多少人。基于此类生活化的问题因此学生们的思考,从而使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数字的含义,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更好的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1]。
(二)增强课堂生活化实践性
单调的书本,枯燥的课堂往往难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兴趣使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要想使学生们热爱课堂热爱数学,就必须把课堂和生活联系到一起,提高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减少理论性,在讲到某一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的相应情景,并由此发出思考,甚至提出问题。例如:在对于距离的概念讲解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1米具体是多长,这时可以告诉他们大概是两块地砖的长度,并且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手臂身高等与地砖比较,这样在之后的生活中也可以十分方便的知到1米到底是多长,而对于较大的单位比如1千米,告诉学生是一千个一米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千个一米究竟是多长的困惑,而告诉他们是学校操场两圈半的长度并且鼓励学生走一走一千米,切身体会一千米的概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将书本课堂生活实践联系到一起,从而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动力。
(三)鼓励学生提问,重视学生反馈
课堂的中心是学生,一切都应该围绕着学生进行,学生的提问就是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反馈,因此应该格外重视,并鼓励学生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提问可以使教师发现教学当中的问题和不足,也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例如:在这个年龄的学生,十分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获得表扬的直接方式就是从课堂的提问中产生,一次对于学生提问的表扬,学生很可能会告诉家长获得第二次表扬,从而第二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积极性又反馈在再一次提问中,同时,在提问中可以暴露出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欠缺,这个时候不要加以批评,而应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答案,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打击热烈的课堂气氛。对于学生在课下和作业中的反馈也应该积极重视形成动态的教学方式,学生和教师是互相补充的而不是单一教学的关系[2]。
结语: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简化复杂的抽象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通过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实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172-173.
[2]崔建花.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学周刊,2021(11):113-114.
作者简介:孙祝慧,女,汉族,1970年10月出生,学历:本科,职称:中级,
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