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审美教育主要是进行美的启蒙,通过艺术教育使审美活动与审美创作得到健康发展,从小培养和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形成完美人格。
基于这一教学目的原则,教学中,在系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我更多的关注于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启发学生在创造和表现美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在自然中观察美、发现美
大千世界,美无处不在,随时可及。在教学《自然界的图形》一课时,我事先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看天空中姿态万千的云形,观察校园里各种树皮的花纹,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观察所得形象地描述出来,于是,变化无常的云朵在孩子们的叙述中变成了一个个可感的实物:像棉絮、像蘑菇;像马群、像狮子;甚至似老爷爷的胡子……而静默的树皮花纹则像鱼鳞、织网、像沟壑、斑马纹,又似人的眼睛、耳朵、嘴巴……通过实地的观察,学生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中发现了美的所在,并引导他们借助想象和联想,将之形象化、具体化,這就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动笔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准备,同时增强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情。
二、在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
人们常把孩子称为“玩童”,因为“玩”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我很注重在热烈欢快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感受美,进而完成主题活动。在教《吹泡泡》时,除我自己吹泡泡做演示外,让学生隔行轮流吹泡泡,扇泡泡,全班学生在欢快活跃的游戏中,感受蘸肥皂水、吹、扇等人物动态,欣赏透明的泡泡在空中呈现出的如彩虹般的红色光上下飘舞、不断游动的花纹,感受不断变换的画面,从而体验身边生活的美好。有句话说得好:形象产生生动的感受。
三、在动手中表现美、创造美
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在学生充分掌握应备的绘画技法技巧的基础上,我注意鼓励、引导学生用新颖独特的构思再创造,将眼中实景加入自己的理解感受再现出来,或指导学生借鉴儿童读物、科幻影视、动画片中熟知的、喜爱的形象以打开思路……近年来,我指导创作的学生作品如《绿色家园》《负重的地球》《未来星球》《去宇宙遨游》《时空隧道》等不但使学生领略了未来世界的奇妙,树立了环境意识、人口危机意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奋发信心,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位幻想家、设计师,增强了他们再创造的热情。这些作品的参赛和展出都受到专家、师生、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一致好评。
多年来,本着创作来源于生活的宗旨,我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进而创造表现生活之美作为自己美术教学的方向,把审美教育作为教学实践的目标,当然,这点滴之谈或许只是拾人牙慧,但我却会乐此不疲地将美育教改、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继续落到实处。
基于这一教学目的原则,教学中,在系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我更多的关注于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启发学生在创造和表现美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在自然中观察美、发现美
大千世界,美无处不在,随时可及。在教学《自然界的图形》一课时,我事先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看天空中姿态万千的云形,观察校园里各种树皮的花纹,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观察所得形象地描述出来,于是,变化无常的云朵在孩子们的叙述中变成了一个个可感的实物:像棉絮、像蘑菇;像马群、像狮子;甚至似老爷爷的胡子……而静默的树皮花纹则像鱼鳞、织网、像沟壑、斑马纹,又似人的眼睛、耳朵、嘴巴……通过实地的观察,学生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中发现了美的所在,并引导他们借助想象和联想,将之形象化、具体化,這就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动笔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准备,同时增强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情。
二、在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
人们常把孩子称为“玩童”,因为“玩”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我很注重在热烈欢快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感受美,进而完成主题活动。在教《吹泡泡》时,除我自己吹泡泡做演示外,让学生隔行轮流吹泡泡,扇泡泡,全班学生在欢快活跃的游戏中,感受蘸肥皂水、吹、扇等人物动态,欣赏透明的泡泡在空中呈现出的如彩虹般的红色光上下飘舞、不断游动的花纹,感受不断变换的画面,从而体验身边生活的美好。有句话说得好:形象产生生动的感受。
三、在动手中表现美、创造美
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在学生充分掌握应备的绘画技法技巧的基础上,我注意鼓励、引导学生用新颖独特的构思再创造,将眼中实景加入自己的理解感受再现出来,或指导学生借鉴儿童读物、科幻影视、动画片中熟知的、喜爱的形象以打开思路……近年来,我指导创作的学生作品如《绿色家园》《负重的地球》《未来星球》《去宇宙遨游》《时空隧道》等不但使学生领略了未来世界的奇妙,树立了环境意识、人口危机意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奋发信心,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位幻想家、设计师,增强了他们再创造的热情。这些作品的参赛和展出都受到专家、师生、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一致好评。
多年来,本着创作来源于生活的宗旨,我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进而创造表现生活之美作为自己美术教学的方向,把审美教育作为教学实践的目标,当然,这点滴之谈或许只是拾人牙慧,但我却会乐此不疲地将美育教改、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继续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