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71-02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收集的16例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按AO骨折分型:B3型6例、C2型6例、C3型4例。B3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LCP锁定钢板内固定术,C2型骨折行有限切开克氏针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C3型骨折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后因复位失败均改行有限切开克氏针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24月平均17个月按green-O’brien评分,本组平均得分80.7分,其中优6例(占37.5%),良6例(375%),可4例(25%),并发症2例:1例腕关节尺侧疼痛,一例下尺桡关节脱位。结论:手术治疗对桡骨复杂性远端骨折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但须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具体方案,术后并发症少见,主要须重视术前诊断。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随访研究;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系常见骨折,约占全部骨折17%[1]。但骨折情况变化较多,其中同时累及干骺端及关节面,干骺端或关节面或两者同时有多个骨折块者我们称之为复杂性骨折(包括AO分型:B3、C2、C3型),常出现关节面不平整,桡骨高度丢失等,临床处理不当易导致后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2],关节僵硬等,因此,临床处理选择何种方法仍显必要,2005年12月-2008年9月,我院共收治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26例,今对其中获得随访的16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35~56岁,平均48.9岁,损伤原因均为摔伤,骨折类型按AO分型:B36例、C26例、C3型4例,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6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5例。从受伤到手术时间5d~30d,平均11.1d。
2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碎,上肢气压止血带止血。B3型骨折均采用桡骨掌侧入路,复位后先以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选择合适锁定钢板加以固定。C2、C3型骨折(10例)采用桡骨远端背侧切口:术中简单剥离,以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平整及桡骨高度为主,注意掌倾角及尺偏角,通常需植骨以2~3枚克氏针对骨折块及植骨块进行固定,经C臂机透视恢复桡骨远端关节石掌倾角10~15°,尺偏角20~25°,桡骨关节面平整,桡骨正变异约10~1.5mm,即达解剖对位分别于第2掌骨及桡骨背侧作切口,穿入上下各两枚支架钉安装外固定支架。再次透视了解复位情况,必要时调整外固定支架的长度及方向。术中还须保护软组织减少剥离骨膜,一则有利骨折愈合;二则避免过多游离骨块的产生。对合并尺骨茎突骨折者术中以克氏针固定之,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者以螺钉或克氏针固定之。
3术后处理
术后辅以石英钟膏外固定,固定范围之肘关节之掌指关节,允许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活动,4~6周后去除石膏,开始上肢各关节活动锻炼。
4结果
术后随访6~24月,平均17个月。X线示骨折全部愈合,桡骨关节面掌倾角10~15°平均10.5°,尺偏角15~25°,平均20°,桡骨轴向无短缩,按Green-O’Brien评分[3],优6例(无疼痛,恢复正常工作,腕关切屈伸活动度及握力达健侧90%以上),良6例,可4例,优良率达75%。
5讨论
关于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
5.1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失败原因分析:①关切面骨折手续复位难以达满意对位;②因骨折愈合后须较长时间固定,固定过程中由于肢体肿胀及消退过程,无论使用何种外固定都难以维持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关系及桡骨高度,将不同程度出现复位丢失情况,导致治疗失败,而改为手术治疗。
5.2LCP钢板内固定治疗,适于B3型骨折,采用掌桡侧切口显露简单术后内固定物软组织覆盖良好,且钢板与折端形成一体固定确切,能有效防止内固定松动,但使用钢板固定的先决条件是桡骨远端须有足够大的骨折块供螺钉钻孔固定,否则,钉板系统固定不可靠。
5.3有限切开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适于C2、C3型骨折。对于关切面多折块骨折,术中复位及术后固定均存在一定困难,采用前臂远端桡背侧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架可取得较好效果。内固定选用1.5-2.0mm克氏针,主要起固定骨折块及植骨块,维持掌倾角及尺偏角的作用,外固定支架则可防止骨折在桡骨纵轴方向移位,配合植骨可防止关节面塌陷及维持桡骨高度,凡骨折复位后骨缺损>5mm应行植骨[4]。
5.4术后并发症分析,下尺桡节脱位为常见并发症,本组共有5例,术中行螺钉或克氏针固定,术后随访半年后有一例仍有下尺桡关切分离,但无明显疼痛不适。腕关切尺侧疼痛为较少见之并发症系一例,一例打字员;尺骨茎突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后骨折不愈合病例,考虑可能与其工作性质及尺骨茎突骨折不愈合有关。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71-02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收集的16例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按AO骨折分型:B3型6例、C2型6例、C3型4例。B3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LCP锁定钢板内固定术,C2型骨折行有限切开克氏针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C3型骨折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后因复位失败均改行有限切开克氏针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24月平均17个月按green-O’brien评分,本组平均得分80.7分,其中优6例(占37.5%),良6例(375%),可4例(25%),并发症2例:1例腕关节尺侧疼痛,一例下尺桡关节脱位。结论:手术治疗对桡骨复杂性远端骨折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但须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具体方案,术后并发症少见,主要须重视术前诊断。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随访研究;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系常见骨折,约占全部骨折17%[1]。但骨折情况变化较多,其中同时累及干骺端及关节面,干骺端或关节面或两者同时有多个骨折块者我们称之为复杂性骨折(包括AO分型:B3、C2、C3型),常出现关节面不平整,桡骨高度丢失等,临床处理不当易导致后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2],关节僵硬等,因此,临床处理选择何种方法仍显必要,2005年12月-2008年9月,我院共收治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26例,今对其中获得随访的16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35~56岁,平均48.9岁,损伤原因均为摔伤,骨折类型按AO分型:B36例、C26例、C3型4例,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6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5例。从受伤到手术时间5d~30d,平均11.1d。
2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碎,上肢气压止血带止血。B3型骨折均采用桡骨掌侧入路,复位后先以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选择合适锁定钢板加以固定。C2、C3型骨折(10例)采用桡骨远端背侧切口:术中简单剥离,以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平整及桡骨高度为主,注意掌倾角及尺偏角,通常需植骨以2~3枚克氏针对骨折块及植骨块进行固定,经C臂机透视恢复桡骨远端关节石掌倾角10~15°,尺偏角20~25°,桡骨关节面平整,桡骨正变异约10~1.5mm,即达解剖对位分别于第2掌骨及桡骨背侧作切口,穿入上下各两枚支架钉安装外固定支架。再次透视了解复位情况,必要时调整外固定支架的长度及方向。术中还须保护软组织减少剥离骨膜,一则有利骨折愈合;二则避免过多游离骨块的产生。对合并尺骨茎突骨折者术中以克氏针固定之,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者以螺钉或克氏针固定之。
3术后处理
术后辅以石英钟膏外固定,固定范围之肘关节之掌指关节,允许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活动,4~6周后去除石膏,开始上肢各关节活动锻炼。
4结果
术后随访6~24月,平均17个月。X线示骨折全部愈合,桡骨关节面掌倾角10~15°平均10.5°,尺偏角15~25°,平均20°,桡骨轴向无短缩,按Green-O’Brien评分[3],优6例(无疼痛,恢复正常工作,腕关切屈伸活动度及握力达健侧90%以上),良6例,可4例,优良率达75%。
5讨论
关于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
5.1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失败原因分析:①关切面骨折手续复位难以达满意对位;②因骨折愈合后须较长时间固定,固定过程中由于肢体肿胀及消退过程,无论使用何种外固定都难以维持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关系及桡骨高度,将不同程度出现复位丢失情况,导致治疗失败,而改为手术治疗。
5.2LCP钢板内固定治疗,适于B3型骨折,采用掌桡侧切口显露简单术后内固定物软组织覆盖良好,且钢板与折端形成一体固定确切,能有效防止内固定松动,但使用钢板固定的先决条件是桡骨远端须有足够大的骨折块供螺钉钻孔固定,否则,钉板系统固定不可靠。
5.3有限切开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适于C2、C3型骨折。对于关切面多折块骨折,术中复位及术后固定均存在一定困难,采用前臂远端桡背侧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架可取得较好效果。内固定选用1.5-2.0mm克氏针,主要起固定骨折块及植骨块,维持掌倾角及尺偏角的作用,外固定支架则可防止骨折在桡骨纵轴方向移位,配合植骨可防止关节面塌陷及维持桡骨高度,凡骨折复位后骨缺损>5mm应行植骨[4]。
5.4术后并发症分析,下尺桡节脱位为常见并发症,本组共有5例,术中行螺钉或克氏针固定,术后随访半年后有一例仍有下尺桡关切分离,但无明显疼痛不适。腕关切尺侧疼痛为较少见之并发症系一例,一例打字员;尺骨茎突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后骨折不愈合病例,考虑可能与其工作性质及尺骨茎突骨折不愈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