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视角的易地搬迁农户适应性研究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易地搬迁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环节,农户是否能够适应新搬迁点对易地搬迁后期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解基础设施对农户适应性影响,课题组成员深入腊尔山片区,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对农户搬迁后适应状况进行调查。文章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方面考察搬迁农户的适应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举措。
  关键词:基础设施;易地搬迁;适应性
  一、引言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颁布意味着我国进入脱贫攻坚阶段,易地扶贫搬迁是其中关键工程。到2020年底,我国绝对贫困将全面消除,脱贫攻坚战即将取得胜利。
  “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使得搬迁成为这部分人民生存问题的重要解决方式之一。如今,“挪穷窝”任务即将完成,让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成为摆在政府和人民面前的另一项艰巨任务。面对生存居住环境、人际关系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等,搬迁户是否能够适应并获取更好的生活呢?
  面对新的居住环境,无论是心理方面还是整体环境,搬迁户都面临着巨大改变,这其中,基础设施是搬迁农户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不可否认,教育、医疗等各项基础设施是搬迁的重要原因,相关学者的研究使这点得以论证。如Elshof等研究认为人们更希望住在离基础设施更近的地方,以便享受公共服务;冉逸箫等认为基础设施缺位是山区农村衰落的重要表征。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关乎搬迁农户是否能够在安置点定居并适应新的生活。
  但是,基础设施是如何影响易地搬迁农户适应性的呢?本文将基于这一点,围绕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对于易地搬迁户的适应性影响,从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及农村文化发展基础设施四个方面,以湘西州腊尔山片区安置点为例,结合实地调查相关情况分析农户对于易地搬迁适应性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湘西州腊尔山片区易地搬迁现状分析
  腊尔山片区是湖南省高海拔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和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从整体规模来看,易地搬迁前腊尔山片区共有贫困村11个(其中深度贫困村4个),非贫困村4个,贫困村占比73%。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7户6733人。主要贫困原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收入来源单一等。具体贫困原因及其占比为:因病致贫380户1685人,占比25.2%;缺技术333户1470人,占比22.1%;因残182户775人,占比12.1%;缺资金189户841人,占比12.5%;因学147戶799人,占比9.8%;因缺土地、缺劳力及因灾、自身发展力不足等其他原因276户1163人,占比18.3%。
  易地搬迁后,在措施方面,腊尔山片区实施了一系列改善安置点总体环境、帮助搬迁户脱贫的措施。例如,在禾库镇、腊尔山等实施光伏产业;通过培训传统民俗演艺、手工编制品等,从事创业就业脱贫扶持约560人;通过技能培训,对接湘西州经济开发区,山东济南等传统劳务输出城市,进行劳务输出,帮助搬迁户提高适应性,解决其脱贫返贫问题。
  腊尔山片区搬迁户原住地四面环山,受地理环境影响,交通方面不利于居民出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卫生问题非常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医疗以及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使得当地发展缓慢,生产力不足以支持当地经济等发展,因此实施易地搬迁。
  三、基础设施视角的易地搬迁农户的适应性分析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农户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参照相关法规文件,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业生产性、农村生活、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四个大类。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考察分析基础设施对搬迁农户的适应性影响。
  (一)搬迁农户在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方面的适应性分析
  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包括现代化农业基地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可有效提高耕种效率,进而提高产值,增加收入以及就业岗位。近年来,腊尔山片区对于耕地的保护和质量方面有所加强,并加强农业植保植检,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
  但是,腊尔山片区安置点在搬迁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安置点可使用面积减少,导致农业用具及收割的粮食等无处堆放,农户被迫将其堆放在客厅等处,在日常生活中引起不便。另外,缺乏位置养猪养鱼,走访中我们发现,农户搬迁后生活习惯与之前相似,但是由于居住环境面积减小,一部分原先养猪养鱼的农户被迫放弃这份营生,不得不闲在家中,收入来源减少,使得这部分农户对原居住地怀念程度提高,无法适应新的搬迁地的生活,这部分居民年纪相对较高,但是也应当引起重视。
  (二)搬迁农户在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方面的适应性分析
  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包括饮水、电力、道路等方面,其完善程度关乎搬迁户能否适应搬迁地生活及生活质量问题。腊尔山政府近年来完成天星水库、夯卡水库等多个水库维修,安置区安全饮水工程完成率达99%,农网改造率100%,电视、网络、通讯信号村组覆盖率99%,电费从1.5/度降到0.58/度。此外,安置点内各道路都实现了硬化全覆盖,道路平整,方便农户出行。且安置点附近农贸市场、便利店以及快递接收点都非常齐全。
  然而腊尔山片区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仍存在问题。虽实现了水电通到家家户户,但是经常出现故障,例如停水断电等问题频发。水电属于生活必需品,从山上搬迁到镇上,本来用水免费的搬迁户一方面不得不从心理上接受用水付费致使生活成本提高的事实,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断水断电引起生活不便,会使得搬迁户对新居住地失去信心,进而对农户对于在新居住地长期生存的适应性产生影响。
  (三)搬迁农户在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方面的适应性分析
  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等农民当前生计和环境保护。2014年,腊尔山片区追高鲁村“农村清洁工程示范建设村”项目完成;2020年,腊尔山片区内河流开展人工增殖鱼苗投放行动,改善和修复河流生态系统。此外,腊尔山镇正在全力建设美丽乡村,一是持续加强卫生整治,已实现15个村(社区)卫生清洁队伍配置全覆盖;二是突出做好森林防护,做到森林防护常抓不懈;三是全面推进河长巡河,增强环保意识。   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建设关乎地区发展,影响农户生活环境、状态等方面,同时也是当地能否可持续发展重要条件之一。腊尔山片区政府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但不可忽略的是,山区土地本身相对贫瘠,经济发展速度慢,缺乏支柱性产业,且村民文化素质低,环保意识落后,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因此生态环境保护之路还十分漫长。
  (四)搬迁农户在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方面的适应性分析
  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指对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有利的基础设施建设。腊尔山片区在镇上建了幼儿园、小学以及诊所,距离近且条件较好,设施也相对完善。近年来改扩建腊尔山片区中心学校6所,推行“免费教育”;实现境内53个社区卫生室、5个中心卫生院建设及改善,全面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建档立卡群众住院总费用综合报销比例85%以上,搬迁户因病致贫问题得以解决。此外,腊尔山搬迁户以苗族为主,特色风俗活动丰富,民族文化氛围浓重,搬迁前后在风俗习惯上没有变化,这也使得搬迁户能更好更快的适应搬迁地生活。
  但在农业、就业等培训方面,根据我们与搬迁户交谈以及有效调查问卷梳理中,我们得知参加过培训的农户只占小部分比例,大部分搬迁户表示并没有听过此类培训或是认为这类培训并没有作用而不愿意参加。在交谈中,我们得知政府举办务工、农业等相关培训次数不多且未得到农户重视,这从侧面反映了政府在这方面宣传力度较小,投入精力少,且搬迁户并没有意识到相关培训对于自身成长及脱贫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在搬迁前许诺一户一个工作岗位,但是搬迁后公益岗位不足致使承诺没有实现,少部分农户对此有些不满情绪。这对于搬迁户是否能够在新居住地获得生存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四、提升易地搬迁农户适应性的对策
  (一)完善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村庄的合理规划与布局,对于人居环境的基础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以耕地为生活来源或耕地较多的农户,政府可在每家划出一块空地用来堆放粮食等物品,这样既利于农民摆放物品也有利于增强对于空地的利用效率。
  另外,针对部分搬迁户收入来源减少问题,政府可尽可能增加部分公益性岗位来解决这部分农户的生存问题,给予他们更多融入新生活的机会,有助于搬迁后农户生活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二)加强生活性基础设施维护,增强农户生活便利性
  由于生活基础设施本身以及地理环境问题,应由政府出面解决搬迁地水电问题,利用好财政拨款,适当向农户收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定期进行维护,改善当前的频繁停水停电的局面。
  健身器材等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农户在使用中不注意保护而损坏这些设备,需要村委会加强管理,制定一定规则,形成政府、社会和农户三方治理格局,互相监督、定期维护,通过讲座等提高农户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俗话说“靠山吃山”,生态环境改善可以与生态扶贫相结合,利用山区环境开展生态旅游产业、生态工业产业以及生态休闲产业等,在保护当地环境的同时可以增加农户就业机会及收入。同時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农户生活观念,加强绿色发展意识教育,提高农户保护环境意识,帮助农户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建设更适宜生存的人居环境。
  (四)加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美好乡村建设
  当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建立健全激励引导机制,吸引民间资本,拉动外部投资。同时适当转变自身角色,把政府从主导角色转变为重要参与者,让企业成为解决当地就业岗位少,资金供给困难的主要角色。
  另外,政府可依据湘西特色发展旅游业,推动当地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帮助农户拓宽赚钱渠道,鼓励农户创业,且其联动效应也能够减轻当地缺乏就业岗位的压力。但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强对当地乡土文化及自然环境的保护,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湘西州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当地政府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时,不仅要注重政策的前期执行,更要关注政策执行后农户的反应及后期发展状况。湘西地区脱贫工作具有代表性,其出现的问题也具有普适性。因此,我们应当吸取湘西州脱贫攻坚战中的经验与教训,在脱贫攻坚中,应当以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从农民群体最为直接、最为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在发展中实施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及投资,将会有利于后搬迁时代的更好发展,经济发展才能更好的留住人、发展人,进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腊尔山镇人民政府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R].湖南:腊尔山镇政府,2020.
  [2]巩在峰.生态扶贫助力农村落后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6):23-24.
  [3]姜涛.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基础设施研究述评和展望[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财报,2020(186):60-69.
  [4]焦晓岭.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20(21):7+44.
  *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湖南省异地搬迁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对策研究”(项目编号:XSP20YBC169);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武陵山湖南片区异地扶贫搬迁后续路径现状考察和优化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8K08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经济结构也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出现较多新型行业。自主创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热潮,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为社会提供较多就业机会。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多数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由于市场竞争压力大,因此初创型企业会面临巨大发展压力。鉴于此,初创型企业注重人力资源改革与管理,以此加强市场竞争实力。此次研究主要是围绕大学生初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
期刊
摘要:近年来,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电商平台已成为扶贫助农队伍的主力军。文章以多多农园推动保山咖啡发展为例,总结了保山咖啡产业的发展现状,探究了多多农园的“新农商”扶农机制,分析了保山咖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领咖农掌握核心技术、培养农村年轻电商人才、探寻助农新模式、激发农户致富积极性等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新电商助力;多多农园;乡村振兴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年。农民收入的提高与农
期刊
摘要:2017年1号文件提出,国家将要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铁岭作为东北地区的传统农业大市将在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能够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发展面临的问题难点,值得研究和思考。在未来,东北地区将不断盘活资源,深化农业优势产能合作,开创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将迎来新局面。   关键词: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农业发展   2017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
期刊
摘要: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无法脱离社会环境,企业的营销更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并且独自发展。文章从Y公司创立之初到现在发展存续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营销环境入手,探究该企业如何在复杂的环境当中应对并解决问题,运用合理的营销策略分析市场环境,从而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分析环境给市场带来的影响,使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相结合,让企业在市场中不断地占据主导地位,让企业更加从容地面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期刊
摘要:全域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较高位阶的立法仍属于空白状态。但全域旅游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号召,更需要具有执行力的法律法规之授权,对其法律地位、权利来源及诉讼主体资格进行明确的规定。文章运用比较研究法,寻找与之具有高度相似性的经济开发区,对比分析经济开发区与全域旅游区的产生动因、发展历程和发展目的,论证将经济开发区法律制度引入全域旅游区的合理性。最后给全域旅游区的未来法律建设提供几点建议。
期刊
摘要:文章以增长极理论视角阐述物流枢纽城市的作用机理,对西安发展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城市进行战略分析,阐明西安发展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西安发展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城市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增长极理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战略  一、引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东亚四国期间,提出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欧亚区域大合作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地发展,微信的信息交互模式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从最简单的交流工具到群体对话、朋友圈、公众平台、营销等,并且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竞争力的通信工具,不断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逐渐渗透到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平台在高校中更受欢迎。文章通过一系列“厦理工e起来”的公众平台探索其在高校的推广,得出以下几点:推送和定位客户感兴趣的信息;采用新型营销方式来
期刊
摘要:海南省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就要以旅游产业的自由化和便捷化为目标,拓宽旅游消费空间,从而打开旅游行业的新局面。而要吸引国内外的消费大市场,就需要海南自身旅游消费的产品与旅游消费的服务进行国际化处理,产品和服务要突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而让海南省成为国际旅游岛,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基于此,文章主要研究了海南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策略,希望能推动海南省旅游
期刊
摘要:智慧旅游的发展使得旅游的营销方式发生了改变,而社会化媒体则给旅游营销提供了新的平台。分析了智慧旅游社会化媒体营销的需求及目标用户,并且从微博、微信、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三类社会化媒体出发研究智慧旅游在这些平台上的营销应用并提出策略建议。镇江是实施智慧旅游的第一批城市,文章以镇江为例具体分析镇江旅游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现状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智慧旅游;社会化媒体营销;微博;微信  
期刊
摘要:文章利用2000~201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和最早建立的四个自贸区(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进出口数据,采用小波-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我国整体进出口以及自贸区进出口数据进行预测,分析了跨境电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跨境电商的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有限;不同自贸区跨境电商的发展对自贸区对外贸易的带动作用不同;自贸区跨境电商的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促进效果强于全国跨境电商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