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没死,硬硬的还在

来源 :智族GQ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mis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侯孝贤8年后带着《刺客聂隐娘》回归。这件事对他来说,不像一个已经奠定了电影界绝对权威的大佬再一次震动江湖,倒像是一个老人历经波折也要追求自己多年以来的艰难梦想。一个到了68岁年纪的人,不惜代价、不计得失地做一件自己想了17年的事。
  终身荣誉侯孝贤
  侯孝贤略带孤傲,坚持真实,不愿讨好众人,但三十年来早早地成为华人电影的精神标尺,成为”台湾之光“和大陆电影界的精神源泉之一。他背对着观众却俘获观众,不追捧时代却被时代追捧。大众名声并未让他向大众妥协和顺势而为,相反,他仍然坚持寻找自己独有的精神价值,这让他的成功尤为可贵。
  朱天文讲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创作是从背对观众才开始的。”
  这句话很对侯孝贤的胃口。
  2007年,他在香港浸会大学做过整整3天讲座。他剖白自己的电影观:“你这样一直看着观众,这个脸要这个,那个脸又要那个,我又不是卖百货的,要给你这个给你那个……观影者到底怎样,你很难期待。”
  当时,侯孝贤刚刚拍完法国电影《红气球》。那之后,他有8年时间没有新作问世。
  中间《刺客聂隐娘》开拍,侯孝贤四处找投资,大陆、香港、台湾、欧洲找了一个遍。
  2015年,侯孝贤终于回来了。5月,《刺客聂隐娘》在戛纳拿到了最佳导演奖。8月电影公映。这也是侯孝贤的电影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公开上映。
  隔了8年,侯孝贤并没有变。那既不应该,也不可能。他68岁了,电影观早已定型。他还是那句话:“创作是背对观众的。你要想那个(票房和观众),就完蛋了。”
  “你看马尔克斯的小说吗?”他问我,“那里头描写多厉害,百中无一。你要让我看那些通俗的,我真是翻两下就不想看了……各种人都有,无妨,那我就是这样,要以自己的(想法)为优先……我不会随便拍一个东西。哪怕类型片,最后拍出来也成了我的艺术片。”
  但一个创作者,总会有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观众吧?
  我问他:“你最希望被谁看懂?”
  他想了半天。中途上了次厕所,回来又想。好不容易,他终于开口了:“米兰昆德拉。”
  早年间,昆德拉写过一篇杂文叫《电影已死》。言外之意,在商业化和全球化的时代,作者电影已死。侯孝贤希望昆德拉看到《刺客聂隐娘》——一部从1998年至今,他花了17年时间酝酿打磨的电影。
  他是在用这种方式跟昆德拉打招呼:嘿,没死,它硬硬的还在。
  1989年的书店
  7月底,台北湿热。
  要见侯孝贤的头天晚上,我才刚飞到台北。一下飞机,直奔仁爱路圆环的诚品书店。最靠近门口的书架上,摆着一摞最新一期的文学杂志,标题是《三十年来最不取悦世界的导演》。一整本都在讲侯孝贤。
  店员走过来,说,昨天卖断货了,这些是新补的。
  书店畅销榜上的另外两本书也和侯孝贤有关。一本《煮海时光》,是一位美国学者对他的访谈,封面写着一行字:疯狂复警醒,执拗也悠长。另外一本《行云纪》,是《刺客聂隐娘》的编剧谢海盟写的拍摄手记。她的大姨朱天文在序言里说:“一个三十年,很长的,也很短的。”
  这个夏天,除了即将到来的选战,侯孝贤是台北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他是继王家卫和杨德昌之后,第三位拿到戛纳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侯孝贤干了一辈子电影,他老说他是“背对观众”,却不料因缘际会,在人们的成功崇拜和本土意识之下,他又一次被视为“台湾之光”。
  台北人喜欢书店、夜店和酒店。晚上10点多钟,诚品还有很多人。1989年,这家书店刚创办的时候,侯孝贤拍出了经典之作《悲情城市》。他上一次被誉为“台湾之光”,大约要追溯到那个时候。一方面,电影拿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是台湾导演第一次拿到主流的国际电影奖项。另一方面,电影讲了一个和“二二八事件”有关的故事。有史以来第一次,台湾人以电影的方式来触碰自己的历史伤痛。
  也是在那年,蒋经国去世不久,台湾解除报禁一年,刚有人提出大陆、香港和台湾经济一体化。不过,26年过去了,根据最新的服贸协定,台湾电影才被允许进入大陆市场,同步上映。侯孝贤从影43年,他的电影终于来到大陆。
  我站在书架前翻这本杂志,文章标题是这样的:《背向观众,隐剑止杀》《搞砸了又怎样》《侯孝贤,恰如其分的距离》……当侯孝贤一如既往,表示“不取悦世界”、“背对观众”,他无疑在再次强调他和市场之间的距离感。
  真是个倔老头,几十年没变过。
  这时候,电话一响,我打开微信,不好意思,北京的朋友圈讨论的永远是用户、粉丝、服务和“得屌丝者得天下”。
  老实说,瞬间就有穿越的感觉。这两年,大陆电影火爆,赚得盆满钵满,已经成为北美之外第一个年度票房突破40亿美元的市场。时常有大陆电影公司派人游说台湾电影人到大陆拍戏。不过,跟香港不同,香港导演个个都在内地开公司,台湾导演“捞过界”的不过一个钮承泽。据说,台湾导演去大陆开公司往往被圈内人视为“不够爱台湾”。但也有位制片人的反应是:听说你们都是《小时代》那样的电影,我才不去,留在台湾赚不到太多钱,但至少可以拍自己想拍的东西。
  真是冰火两重天。历史、文化、商业的分裂,真能因为“侯孝贤”这个符号完成审美融合吗?
  侯孝贤没有变,但时代在变。台湾的时代过去了。1990年,也就是《悲情城市》之后的一年,高雄港口的吞吐量是135万标准箱,排名世界第四,上海只是高雄的八分之一。到2014年,高雄排名跌到第14位,而独占鳌头的城市上海,规模已经是高雄的3.5倍。
  拍《悲情城市》时出生的小孩,今年也有26岁了。这个岁数,现在应该已经大学毕业。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在台北,去年刚刚因为反服贸围攻过立法院,表达这一代人的失落和愤怒;另外一些人在大陆,其中最广为人知的“领袖”人物是几位商人,他们因为自己毫不掩饰的物质追求既备受追捧,也饱受争议。   时代这么热,侯孝贤这么冷。政治和商业狂热中的年轻人到底会不会对一个68岁的倔老头有兴趣?
  老头自己并不在意,在杂志封面上冷冷地瞪着眼。他头发花白,神情严肃,不笑,也不直视镜头,而是微微扭头,望向别处。他好像在说,再远一点儿吧,再冷一点儿吧。
  这符合我对侯孝贤的想象。作为一个拍了一辈子写实电影的人,他不跟取景框对视。这不是对抗,而是对自己审美的坚持:取景框不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他怕假。他的电影不能假,他的生活也不能假。他的电影也不是拍来给人“看”的——它是真实生活的延伸,是拍来给人感受的。
  1972年的撞球馆
  第二天下午,台北中山区。
  这家撞球馆有些年头了。灯光昏暗,墙壁斑驳,客人稀稀拉拉。老板坐在收银台里面,说,这是祖产,1972年就开张了,一直到现在。有了电脑游戏,生意大不如前,但还好,总有小鬼会来玩儿。
  老板站起来,慢悠悠地到处溜达。房间里回荡着张惠妹的歌声,那都是老歌。墙上挂着暴露的女郎海报,那也都是老照片。啊,还有一张美国鼠帮的黑白电影海报,站在中间的是马龙白兰度。别看他油头粉面的样子,就在撞球馆开业那年,他拍了《教父》,成鱼翻身。
  也是那一年,侯孝贤从台北国立艺专毕业,找不到事做,只好在台北街头推销电子计算器。他递名片,别人丢掉,他就再从地上捡起来。他酷爱打撞球,高中的时候在高雄老家的撞球馆跟人打架,一气之下砸了陆军士官学校的大门,留下案底。不过,他也很久没玩儿了。自从来到台北,他希望过另外一种生活。
  谁知道,当年的庙口混混,几十年后成了“台湾之光”。
  老板认得侯孝贤。他很朴素,穿着白球鞋、牛仔裤,戴着白色鸭舌帽。他不带什么随从,也没什么架子,跟人握手会略微欠身。不过工作人员很怕他,趁他上粉底,商量要怎么劝他换上名牌西装拍照——别说名牌西装了,连上粉底都堪称创举,他从来没这么做过。他们甚至私下讨论想安排他上一次《康熙来了》,好宣传《刺客聂隐娘》,可是商量了很久,没人敢跟导演开口。
  看得出来,侯孝贤是个心软的人。他不喜欢通俗之物,但懂得人情世故。他不喜欢在摄影师打好的灯下面摆拍,他不喜欢任何摆拍。不过,女孩央求他说,导演,我们专门从北京过来的……他一面摆手,说,还是不要拍了吧,一面掐灭了烟头,跟着女孩去了。
  十几分钟,拍完回来,他立刻点了一支烟,跟我抱怨:“你知道吗,马尔克斯有个小说,写有个人抱来一只鸡。他就指着这只鸡跟别人说,你们不要一直看它,不然它会死掉。对嘛,我又不是鸡——这是哪个小说,我记性不好,想不起来了。”
  “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吧。”
  “啊,对。”他立刻笑了,一脸刚硬斧凿的线条笑开了花。
  被人懂得还是有乐趣的。
  但我老实跟他承认,《刺客聂隐娘》我并没看懂。临行前,我在电影公司的会议室里和几个记者一起看了点映场。我知道它讲了一个不能杀人的杀手的故事,也认得出舒淇、张震和周韵,画面极美犹如傅抱石的国画,但叙事交代不充分,剪辑跳跃,影响我进入电影。
  他也老实承认说,在后期剪辑室里,他确实没怎么在乎讲故事这件事。他甚至没有照原来的剧本剪片,以至于朱天文第一次看完成片后相当不爽。很多交代剧情的段落因为镜头不好、表演不好或画面不好看,而被他毫不留情地舍弃掉了。
  “中间就是会跳跃,因为省略掉了。”他说,“跳跃对我来说没什么,我的影像不是拍讯息,我是拍一个情境而已,所以我的剪法也跟别人不一样。”
  侯孝贤在用《刺客聂隐娘》圆梦。它比侯孝贤以往的任何一部电影都要更“任性”,到了68岁的年纪,中间又有好几年没有拍电影,他决心要不惜代价,做一件追求极致的事情。
  “我已经太老了。拍这部片已经六十几岁,时间、机会也没太多了,就做自己最想做的,坚持自己要的。”
  他最想拍武侠。小时候,跟着哥哥看遍了金庸、还珠楼主、诸葛青云和平江不肖生。年轻的时候,他想要拍上官鼎的武侠小说,但又过了很多年之后,才知道上官鼎不是一个人,是姓刘的三兄弟,其中一个还官拜台湾行政院长。他也想过拍藤泽周平的武侠小说,迷恋日本武士道的节奏和氛围,“就像沙子进了眼睛要闭,苍蝇飞到皮肤上要拍”,既真实,又有一种本能。
  1998年,拍完《海上花》之后,他开始看《资治通鉴》,计划去新疆勘景,为《刺客聂隐娘》做准备。编剧谢海盟在《行云纪》里回忆,那时候,他感觉《海上花》已经把自己标志性的长镜头美学发挥到极致——全片只有39个镜头——他需要寻求其他的突破和乐趣。
  不过,侯孝贤深受二战后法国新浪潮、德国新电影和意大利写实主义的影响。他是真实的信徒,追求用灯光、底片和镜头还原一个尽量接近真实的世界。在他看来,“模仿出来的真实和真正的真实是平等的,甚至可以独立存在”。而武侠世界里,侠客的打斗则有超现实的意味,如何与他的个人风格协调起来,这个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再加上成本高昂,所以搁置下来。不过,十几年后,我们可以看到,侯孝贤仍然尽量避免在《刺客聂隐娘》里吊威亚。全片只有一两处镜头使用了这种反重力的夸张手法,力求真实可信。
  侯孝贤已经走得非常远了,他有对真实的洁癖。
  为了还原真实的唐朝风貌,从1998年起心,到2012年《刺客聂隐娘》开拍,光是研究各种相关史料,做案头准备,侯孝贤就断断续续花了14年。他坐在小小的杂物间里,抽着烟,慢慢给我讲聂隐娘故事发生前20年的藩镇历史、王朝更迭和人物来历,一讲就是半个钟头。人喜欢谈论自己真正喜欢和花过时间的东西。
  对于道具、布景和外景的要求自不必提。在《刺客聂隐娘》里,为了追求真实的分量感,有N婢女用的华盖真的是用铁做的。拍《海上花》,从内地运了大量古董家具到台湾。李嘉欣用的烟杆就是真正的清末古董。她嫌脏,放到开水里去煮,结果开拍的时候把烟杆上的皮子都烫坏了。   为了追求真实,侯孝贤从不排戏,让演员直接上来演。演员往往一开头没法进入状态,他就一遍一遍地来。通常,他的拍摄方式是从第一场戏开始拍,拍一整天。第二天再拍第二场戏,也是拍一整天。以此类推,等都拍完之后,他再回头来从第一场戏开始拍,反复打磨,演员通常到第三遍才能进入角色,举手投足都有了情境中的味道。
  演员爱演侯孝贤的戏。他们的表演不会被打断,能够享受舞台剧一般的连贯,却又不必在意舞台上严格的走位。通常,侯孝贤会给演员讲解一个情境,由演员自由发挥,在规定的台词讲完之后也不关机,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演员的反应很有趣。《海上花》里,扮演沈晓红的日本演员羽田美智子不习惯这种方式,往往在台词讲完后不知道该干什么,等着导演喊CUT。朱丽叶比诺什演《红气球》,当她开门走进一个房间,其实灯、摄影机和收音麦已经全都暗暗布置好了,她只需体会单亲妈妈的角色,做这样一个女人回家后自然会做的事。拍完后朱丽叶跟侯孝贤感叹说,我本能地走到冰箱前,心想这下坏了,谁知道里面有没有东西,结果打开一看,里面各种饮料真的都备好了。
  周韵在《刺客聂隐娘》里扮演张震的正室。有一场戏,张震大怒,砸了东西,提着剑气冲冲地走了,留下周韵和三个儿子及仆人站在殿中。这时候,侯孝贤还没关机。周韵的反应很镇定,跟三个儿子说:“都坐下。”又命令仆人说:“去收拾。”
  “她演得多好。”侯导笑了,有点儿得意,“她也是个妈妈,平时就是这样处理事情的。她是温州人,讲规矩,懂世故,分强弱。姜文怕她怕得咧,看得出来。”
  这是相当昂贵的真实。已经没有人这么拍电影了。算下来,《刺客聂隐娘》用掉44万尺胶片,创下他的纪录。《南国再见,南国》是20万尺,《海上花》是23万尺,而早年台湾中影给他的胶片指标是一万二千尺。
  按照影评人焦雄屏的统计,近年来,台湾电影的单片成本一般在2000万~3000万新台币(约400万~550万人民币),若有8000万左右新台币(约2000万人民币)的投资,已算天价。而《刺客聂隐娘》的成本是9000万人民币。
  侯孝贤自己也说:“后期从胶片转数字,光这笔费用已经有4000多万新台币,够我拍一部简单电影了。”
  如果非要说侯孝贤为《刺客聂隐娘》做了什么妥协,那就是不逞能,不托大,理性地引入多家投资商,分担风险。“他们没什么风险,我也没什么风险。”他说,“而且电影里有明星,又是武侠题材,他们觉得应该还可以。你说不好看吗,也还OK。”
  这是侯孝贤在68岁的选择:花了这么多钱,又始终坚持自己的美学风格,不在作品上作任何妥协,做好了不赚钱甚至赔钱的准备。他大概很清楚自己可能面对什么:曲高和寡,或者说,叫好不叫座。
  “《风柜来的人》拍出来,坦白说,台湾评论界和观众完全看不懂,完全不知道我要说什么。从那时候开始,我的片子票房很差。一直到《悲情城市》,它是个意外,因为它是一个话题。之后一落千丈,没人看。”
  一份票房纪录显示,1996年的《南国再见,南国》,票房1000多万台币,1998年的《海上花》,票房400多万台币。2005年,侯孝贤的上一部华语电影《最好的时光》,投资2000万台币,票房452万台币。
  2007年,拍完法国电影《红气球》之后,侯孝贤陷入一种迷茫:“最困难的就是找不到足够的资金来拍你想拍的……我常常想,假使有一天没人给我钱拍片了,我该怎么办?因为导演就是这样子,拍一部赔一部,谁给你钱?”
  要说侯孝贤已经走得非常远了,就是这么个意思:他不妥协。即便担心再也无人投资,他也不改初衷。他拒绝了好莱坞,从不拍商业片,甚至连找上门的广告代言也一一拒绝。
  这些年里,他的朋辈风流云散。杨德昌去世了,张艺谋和陈凯歌在拍大片,田壮壮犹如上山道士,回电影学院教书了。他的朋友吴念真不再拍电影,有一阵子几乎成了台湾代言之王,从啤酒到房地产无所不包。可侯孝贤至今都难以接受自己代言这件事。
  在没拍电影的那几年,他做过台北电影节主席,也做过金马奖主席。他有两家公司,养着30多个员工,其中有些已经追随他超过30年。他没戏拍,手下也就闲着,为了养家糊口,会去外面接活儿。有时候,他也尽量介绍一些。说起来,他唯一做过的商业行为,恐怕就是为手下接的广告片想点子,帮他们养家。他60岁生日的时候,一群兄弟陪他一起喝酒唱歌。有个年轻的摄影师跑过来跟他祝寿,说了一句:“奉陪到底。”后来,等《刺客聂隐娘》开拍,他们果然一个个都回来了。
  候孝贤说:“我彻底不管了,而且觉悟了。我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走到哪条路了,而且这条路也回不了头。”
  2015年的戛纳
  颁奖仪式前3个小时,《刺客聂隐娘》剧组还没有接到走红毯的通知。
  时间一点点过去,大家越来越清楚,这一次,没戏了。
  周韵哭了,跑去卸妆。眼看倾注17年心血的电影就要铩羽而归。
  奇迹发生在距颁奖礼只有不到两个钟头的时候。电话响了,侯孝贤接到通知,请全体剧组做好准备,走最后的红毯。后来,剧组才知道,评委会有激烈争执,委决不下,一直到颁奖前才确定最后名单。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北京时间2015年5月21日凌晨1点钟,侯孝贤被宣布为第68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获得者。这时候,舒淇又哭了。
  这不是舒淇第一次在戛纳哭鼻子。2001年,侯孝贤第一次带她去戛纳,她就哭得不成样子。当时,舒淇第一次看到自己在《千禧曼波》里完整的演出。此前,她习惯了短镜头的间断式表演,从没想过自己在银幕上会是这么完全不同的模样。回到酒店房间,她对着镜子号啕大哭。这是25岁的舒淇第一次觉到表演是怎么回事。
  几天以后,在颁奖会场,侯孝贤站在角落里把评委会成员一个个指给舒淇看。他告诉她,电影诞生百年,大家各有长处,但真正懂电影的人,全世界没几个,所以,你要相信自己。   在比那更早的时候,侯孝贤就对拿奖这件事情失去了热忱。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游戏,自有其规则,得到的不代表多厉害,得不到的也不代表不行。有一次,他在一个日本的电影节担任评委,为了一部比利时年轻人的电影《人咬狗》是否获奖,几乎和其他评委翻脸。
  “他们说,这是一部纪录片,不该拿奖。太好笑了,里面有大河溃堤的段落耶,怎么可能是纪录片,开什么玩笑。”
  很多年过去,侯孝贤一点儿一点儿往更深处走。戛纳媒体场试映后,有朋友发短信问他:你是不是在拍自己?所谓“一个人,没有同类”,就像《刺客聂隐娘》里,他借嘉诚公主之口讲的一个“青鸾”的故事:“王得一鸾,三年不鸣,夫人日:尝闻鸾见类而鸣,何不悬镜照之。王从其言,鸾见影悲鸣,终宵奋舞而绝。”
  回到文章的开头,若世上真有青鸾,侯孝贤心目中的镜像就是昆德拉。昆德拉86岁了,还写了新书《庆祝无意义》。侯孝贤小他18岁,大不了就是继续拍下去。为了再多拍几部电影,他每天晨起爬山,保持体力,并且阅读大量的翻译小说(最近看的是冰岛小说家古博格博格森的《天鹅之翼》以及格雷厄姆,格林的《喜剧演员》)。有时候想想,还有两年就要满70岁了。可电影是他唯一的东西,总也没个够。眼下,他对未来的想象就是,“拍拍拍拍拍,然后头一勾,死在片场。”
  “你觉得寂寞吗?”我问他。
  “不是寂寞。”他说,“假使你真的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你会越做越开心。艺术就是这样,完全在个人。我喜欢这个,然后尽我的能力,也对得起我的名声。孤独是一定的。你自己往深处走,势必是孤独的,这没办法。”
  “当然,商业化吸引人太厉害了。”他又说,“你以为每个人都会有那种坚持,不可能,马上就变了。现在大陆还有准?娄烨算一个,少之又少。有时候我不太懂,到底有什么诱惑?钱吗?名吗?都不是。其实问题还在于你拍的是什么,是不是人的状态和生命的本质。”
  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你从来不拍中老年人?”
  他说:“我喜欢年轻人,喜欢他们的活力。我知道中年那些事,但是他们没有办法激励我,没劲儿。”
  “这劲儿是什么?”
  “这个劲儿就是生命的本质——活着就要不死心,就要做一些事。”
  对话侯孝贤:电影是我的唯一
  聂隐娘在电影里的小名叫窈七,这是原著里没有的。《咖啡时光》的姓角叫一青窈,这里头有什么联系吗?为什么叫窈七,我也忘了。但聂隐娘这个名字也蛮特别的,聂就是三只耳朵,隐就是隐藏的姑娘,她又是一个刺客,很有意思。
  一开始的设想就是从声音开始。她在树上,眼睛闭着,一直听,听所有声音的变化。人声渐少,她的判断是正确的。她突然睁开眼睛,唰一下下来,直接趋前,杀了大僚,如杀飞鸟般容易。不过,舒淇恐高,一到树上就尖叫,后来我就放弃了,改成在大僚家的梁上。
  第三次和舒淇合作,能感受到她身上的变化吗?我最近在看成濑巳喜男的电影介绍手册,里面提到他和高峰秀子、田中绢代的合作,还有小津安二郎和原节子。日本导演和女演员之间的合作非常动人,经常就是一辈子的。
  她还是那个样子,但比以前更稳。《千禧曼波》的时候还会有一种调皮,一种气,砸椅子什么的。或者有比较天真的东西出来,在日本拍的时候,我叫她把脸去贴雪地,看起来比较清纯。
  《刺客聂隐娘》的时候已经很稳了,年纪到了。虽然她的样子还是很年轻,没怎么变,但她已经快40了。虽然还是有以前的痕迹在,但以她现在的状态,也不可能叫她拍以前的东西。
  上次香港电影金像奖,我跟她一起参加一个活动。一到现场,我看到她立刻被各种熟人围着,谁都认识她,谁都喜欢她。我就很放心。平时她回台湾,我们会吃个饭,有事的时候才会联络,也不谈心事,我也不会问。不过,就算很遥远也不会改变我对她的态度,谣言也不会。和舒淇会一直合作下去吗?
  我想还有大概两部可以拍。她也不小了,后面总还是要结婚的。我女儿和她同岁,都有两个小孩了。
  好像到了后期,你更愿意拍女性。
  我喜欢胡兰成的一句话:男性刚强女性烈。我天生就能看到她们身上的这种东西。
  有时候,是先有了那个演员,再有那个剧本的。比如辛树芬。我有一次在西门町的万国戏院门口看见她,哇,没看过气质那么好的女孩子。我一直忍着,要不要去跟她要个联络方式。我一直跟着她,从路桥下去,走到中华街那边。后来忍不住还是跑过去了,把身份证给她看。
  她听过我的名字,就留了电话。当时她是念商职的高三女生,还没毕业,后来我就找她拍了《恋恋风尘》。她的家世非常传统,是那种日据时代过来的家庭,拍完她就嫁到美国去了。
  后来,我又请辛树芬从美国回来出演《悲情城市》。片子拍完,她还是回去了美国,但已经有变化了。对她来说,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我们很认真在拍。她也不必演什么,因为她的气质就是这样,还是跟梁朝伟——这对女生多少是种波动吧。
  她最后还是跟那个男的结了婚,生了几个孩子,应该蛮幸福的吧。她这种女孩就是这样,一旦做了决定,再无缓回。
  《悲情城市》中辛树芬的角色原本是给伊能静演的。但伊能静那时候要去香港找她那个男朋友。后来,舒淇在《千禧曼波》里去日本找她男朋友,这段戏也是从伊能静来的。
  你从来没考虑过去好莱坞看看吗?
  以前有人找过,但我不可能。好莱坞根本是另外一个系统。他们的电影够大,所有的资金都是从银行来的,所以银行要掌控,要有一个完工保险的契约,就跟贷款一样。比如说,你要拍50个工作天,每一天你要拍多少,都是写好的。如果这个你漏掉了,他不会再让你拍的,拍完以后再找人补就好了。银行的人要来盯着你,不能违规。明明一天要拍完,拍了两天,就不行。那谁去拍呀?我脑子坏了吗?根本不需要。我在这里随便找一些钱,拍什么都自由。
  这几年看过哪些印象深刻的电影?
其他文献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直观操作,是以学生的几何直觉和几何活动经验为先导,并以此来化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高”这一关键点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动手摆拼;直观操作;发现感悟;生活应用;体验升华数学新课标(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的
[摘 要] 教育变革的主题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审视当下课堂,学生参与的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否对于思维水平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是否可以促进思维的有序提升?这些问题都直指思维进阶的过程。文章尝试借助“问题、任务、评价”三要素为课堂教学中实现思维进阶设“阶”、铺“路”、定“尺”,以此构建思维进阶课堂的“路径”,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可视化,从而推动数学思维进阶。  [关键词] 思维进
在后疫情时代,车市如何重启?业内首场线下大型高端活动  ——2020中国汽车重庆论坛给出了新“答案”。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本已身处调整期的汽车业受到叠加冲击,在追求“由大变强”的关键时刻被按下暂停键。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主流汽车企业与造车新势力有何应对良策?技术、消费、供应链、传播等诸方面又将呈现出哪些新特质?  6月13日-14日,今年行业内首场线下大型活动——2020中国汽车重庆论坛
摘 要:用好情趣策略,开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新局面,是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为此,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依托生活原型,开启情趣学习之门,让学生保持更为旺盛的学习兴趣;还应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引导自主生疑,激发情趣学习活力;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应有的探究活动,开启情趣学习之旅,让数学学习充满智慧。  关键词:情趣;小学;数学;问题;素养  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千变万化的。
摘 要:为了丰富除法表征方式,探究提炼中解决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一课时,借助趣味游戏,学习周期现象;借助探究活动,理解除法的意义;借助题组巩固,理解余数的含义。  关键词:苏教版;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命题、表象和图示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 [1]。苏教版二年
摘 要:教学,只有更贴合学生的思维,才会展现出更精彩的教学过程,才会收获更合理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77、78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和直线,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两点间的距离,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 进一步认识角,掌
[摘 要] 面积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深化认识面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从长度到面积,学生需要跨越的认知障碍在于测量的对象从一维空间的线转变成二维区域的面,测量的单位也由线变成了面,那么把什么作为测量面积的标准就成了本节课学生最为困惑的地方。课堂中尝试从面积的本质意义出发用量化的结果来表示面积。  [关键词] 基于问题;数学活动;深度量化  “认识面积”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
摘 要:让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好玩、让人迷恋,既能激发潜能、又能启迪智慧,这是智趣课堂的追求和目标。智趣课堂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不断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思考,发散思维,善于表达,课堂充满了乐趣和智慧。  关键词:智趣课堂;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枯燥的,但顺应学生学习心理的数学教学,学生会一直处于开智的兴奋状态,并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好玩的、让人迷恋
一个幼年逃离乡村、渴望融入城市的年轻人,经历种种挫败和失意,无奈同到乡村,却在无意问发掘了一座财富的宝藏。随着他在淘宝上卖出第一个自制简易家具,数以千计的淘宝店急速覆盖了整个村庄。本不起眼的土地上,骤然上演起关于财富、欲望、机遇、争斗的戏剧性故事。商业力量的勃兴,模糊了城乡之间的边界,也造就了农民与市民之外的另一种人生。  《智族GQ》记者深入“中国淘宝第一村”,尝试去探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摘 要] “情绪教学”可以起到引导、训练的教学效果,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数学素养以及塑造美好的心灵. 所以积极的、启思的引导方式会带动学生的兴趣和快乐感,互换角色的导入则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新知,而怡情的导入则是情感上的抚慰,能让学生自发探究、自主获得.  [关键词] 情绪教学;小学数学;导入对策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教”和“学”的主体,也是有情绪、有情感的人,因而课堂教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