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其中 黄光裕 中国首富沉浮录

来源 :商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rti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看他起高楼
  
  清代的小说《桃花扇》里面写过这么一句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断壁残垣……”在组稿本期特别策划的时候,编者无意想起了这么一句戏剧台词。
  或许,“人生短短几个秋”,不论你多么伟大,又不论你多么卑微,都只是时空的匆匆过客而已,一切的兴衰沉浮都不过是一场场小小的插曲。然而,纵然只是插曲,有些人的故事,如星火燎燃之势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街头巷尾。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并不需要官方媒体的刻意宣传。
  总之,尽管那些弄潮儿现已身陷高墙之内,但这并不影响老百姓对他们的顶礼膜拜,在赞叹、叹息之余把他们的故事一说再说。
  这些荣极而衰的商人,编者认为,有两个人最为典型,一个是顶着“首富”、“首骗”双重光环的牟其中,一个是几度问鼎大陆首富的白手起家商海巨子黄光裕。
  牟其中,1940年6月19日,生于重庆。1959年以前,在四川万县(现重庆市万州区)读书;1959年——1961年,在武汉中南建筑设计院大专班就读;1961 年,因政治原因,万州公安局不同意将其户口转至学校而辍学,随后去新疆求学;1963年——1980年,在四川万县玻璃厂工作;1974 年,因与他人合著《中国向何处去?》,被捕入狱并被判死刑,次年平反出狱。1980年2月13日,牟其中辞去公职,借款三百元人民币创办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第一家私营股份制企业——中德商店;1983年9月17日,因“与社会主义较量”,从事“商品经济”活动而被捕受查。1984年9月,经中央干预后,牟其中获释。随后创立著名的南德集团,完了轻工产品换飞机,开发北香港满洲里,发射卫星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大手笔事件。
  随后,因涉嫌诈骗,被判刑入狱。
  有人说,牟其中是一个企业家,一个政治家,一个演说家,一个理想家,也有人说,他根本就是一个大骗子。
  牟其中究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许,若干年后,历史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黄光裕,1969年出生在广东沿海的一个小村子里,因为父亲是外乡人,黄光裕和兄妹们从小没少受村里人的欺负。童年大好时光,黄光裕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是和哥哥一起去捡破烂拾荒,以此来换点钱贴补家用。
  母亲常常会对黄光裕兄妹谈到祖上在泰国做生意的事情,黄家祖上在泰国确实有过很大的一宗产业。黄光裕兄妹们听着母亲讲祖上在泰国从商时的故事十分羡慕,年纪尚幼的黄光裕对母亲说,自己以后也要做生意,而且要做的比祖先更大。挺有意味的是,若干年后,黄光裕的梦想竟奇迹般地变成现实。我们无从知道,这一切是不是当初其母唠叨祖上的大生意激发了黄光裕的商业天赋的结果。
  2010年5月18日 黄光裕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一审判决,法院认定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
  从一个山村中走出来的毛头小子,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急速的成长为中国首富,然后又奇迹般的身陷囵圄,这其中的因缘有着怎样的际会,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真像会如水底之瓢慢慢浮出水面,给老百姓一个真实的视听。
  
  牟其中:神话破灭
  
  这个人,坐过三次牢,从500元起家,用100车厢滞销的轻工品从前苏联换回4架民航机,赢利8000万,最高时被媒体认为拥有个人财富20亿以上。
  这个人,曾提出要把喜玛拉雅山炸个缺口,让印度洋暖湿的季风吹进青藏高原,让苦寒之地变成良田沃土;要把雅鲁藏布江的水引进黄河,让中原大地的人民从此解决缺水问题;要在中国的北方投资100亿,建设一个中国北方的香港;还要花31亿美元为中国海军买一艘苏联航空母舰。
  这个人,是中国第一位登上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企业家,被多所大学和有关市政府聘为客座教授或顾问,有一大群知识分子曾经追随他的左右,聆听他的每一句惊世之言。
  ……
  他是谁?
  ——他就是当前中国最有争议的商人牟其中。
  
  牟其中简介
  出生年月:1940年6月
  身高:182cm
  体重:75kg
  籍贯:重庆
  豪言:历史要将我推向高峰,所以要先将我打入深渊。
  
  牟其中其人
  他是谁?这个人,坐过三次牢,从500元起家,用100车厢滞销的轻工品从前苏联换回4架民航机,赢利8000万,最高时被媒体认为拥有个人财富20亿以上。
  这个人,曾提出要把喜玛拉雅山炸个缺口,让印度洋暖湿的季风吹进青藏高原,让苦寒之地变成良田沃土;要把雅鲁藏布江的水引進黄河,让中原大地的人民从此解决缺水问题;要在中国的北方投资100亿,建设一个中国北方的香港;还要花31亿美元为中国海军买一艘苏联航空母舰。
  这个人,是中国第一位登上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企业家,被多所大学和有关市政府聘为客座教授或顾问,有一大群知识分子曾经追随他的左右,聆听他的每一句惊世之言。
  这个人,从来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钱,在他的口中,2000万是个小数,2个亿也是个小数,如果他想说,他会说20个亿、200个亿,并且,仿佛一转身就可以开出能够兑现的支票,直到现在面对着监狱的四壁,他依旧如此认为。
  这个人,1994年荣获‘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称号、被评为‘中国改革风云人物’;1995年被评为‘中国商界十大风云人物’;1996年12月被评为‘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1997被评为‘中国十大实业家’; 这个人,当他接受法庭最后的审判的时候,中外近百家媒体到场……
  同样是这个人,在最后拥有自由的日子里,却众叛亲离,被无数曾经跟随的人所攻击,甚至连最后打印文稿的钱都需要留守在身边的下属们垫付……
  无论你是否喜欢他,在被捕入狱前,他被公认为是中国企业家群体中最有个性、最富争议的民营企业家;入狱后,又成为最不服输、最不气馁、广受社会关注的囚犯。
  他就是牟其中。
  牟其中,1940年6月19日,生于重庆。1959年以前,在四川万县(现重庆市万州区)读书;1959年-1961年,在武汉中南建筑设计院大专班就读;1961 年,因政治原因,万州公安局不同意将其户口转至学校而辍学,随后去新疆求学;1963年-1980年,在四川万县玻璃厂工作;1974 年,因与他人合著《中国向何处去?》,被捕入狱并被判死刑,次年平反出狱。1980年2月13日,牟其中辞去公职,借款三百元人民币创办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第一家私营股份制企业——中德商店;1983年9月17日,因“与社会主义较量”,从事“商品经济”活动而被捕受查。1984年9月,经中央干预后,牟其中获释。随后创立著名的南德集团,完了轻工产品换飞机,开发北香港满洲里,发射卫星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大手笔事件。
  随后,因涉嫌诈骗,被判刑入狱。
  有人说,牟其中是一个企业家,一个政治家,一个演说家,一个理想家,也有人说,他根本就是一个大骗子。
  牟其中究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许,若干年后,历史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商海崭露头角
  到现在,所有公开的材料里,很少有人质疑过牟其中的智慧。在牟其中的早年,无论是他万县的老乡,还是学校的师长,都对当年这个心气颇高的年轻人赞赏有加。
  1940年6月19日,牟其中出生于四川万县,小学时,牟其中便被认为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学生,他的一位老师早早就下了评定,说如果牟其中能改掉夸夸其谈的性格,今后定有大出息。
  年轻时代的牟其中,一直希望成为一名记者,但1959年的高考成为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打击,他落榜了。落榜的牟其中就显示出了和一般人不一致的坚韧的追求耐心,他不甘心放弃自己的大学梦,赶往武汉中南工业建设设计院参加大专班春季将招生,他成功了,但仅仅半年,因为户籍的问题,牟其中被迫退学。回到万县不久,牟其中听说新疆有所艺术院校可能会招生。尽管信息并不确切,牟其中却还是只身赶往新疆,去了才知道,新疆艺术院校早就停办。重返万县的牟其中有了生平的第一份工作,在当地的玻璃厂成了一名锅炉工人。工人牟其中同样和许多同厂的年轻人不一样,在他的身上体现出巨大的政治热情,他开始研读有关马列、毛泽东的著作,甚至阅读哲学、法律,而在读书之余,牟其中的演讲才华和层出不穷的惊人想法开始频频演练,久而久之,玻璃厂的牟其中,成为了一个精通马列,精通哲学的牟其中。
  1974年春天,牟其中在万县的青年之中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声誉,他经常与后来一起入狱的刘忠智等探讨社会主义问题,当时的他热血沸腾,政治热情空前高涨,他和刘忠智花了七八天时间,合作写下了《中国向何处去》的万字文,他个人还写出了《社会主义由科学向空想的倒退》和《从文化革命到武化革命》等两篇文章,并大肆宣传。正当牟其中等人兴奋于自己的“杰作”时候,牟其中被关入了监狱,并被内定判处死刑(后未执行)。
  1979年12月31日,在狱中呆了4年零4个月的牟其中被释放。
  牟其中的经商则是在这次监狱事件之后。1982年4月,牟其中与人合办“万县市中德商店”。牟其中的经商天赋开始显现,“当时的万县,商品销售尚无‘三包’之说,可牟其中率先在用户中推行了‘包换卡’,凡在中德商店购买的黑白电视机和别的一些电器,城区顾客可在三天内调换,农村顾客则限定在一周之内调换。与此同时,中德商店还开展了跨地区的‘四代’(代购、代销、代组织、代托运)业务……第一年他们便破天荒获得了近8万元利润。”、“1983年初,牟其中从重庆一家兵工厂以最低价购买了一批铜制钟,然后又以相当高的价格卖给上海的许多商店,仅此一项,便获取了令人咋舌的大笔暴利。自那以后,牟其中的中德商店还做过多次类似的生意。”
  
  换飞机、发射卫星等大手笔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牟其中和当时的许多人一样,在一个商品极其匮乏的年代,跨过了致富的门槛。
  如果说第一次入狱成为了牟其中神话故事中最重要的素材,那么第二次入狱则是他在中国的社会经济改革的进程中的一次意外:1983年9月17日,牟其中因“投机倒把、买空卖空”的罪名被收审。在监狱中的牟其中突然又恢复了政治热情,在入狱11天,牟其中破天荒写下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并大胆地寄给了党中央;之后,他又在狱中写下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历史使命》、《从中德商店的取缔看万县市改革的阻力》等等文章。更为重要的是,据传,他的这些信函竟然顺利地送到了成都、北京,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1984年初,牟其中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在入狱11个月后,他再次被释放。
  1984年9月18日,牟其中匆匆召开了中德复业恳谈会,并很快将当初的中德商店升级为中德实业开发总公司,办理了工商税务注册手续,领取了营业执照,公司正式开始营运后,牟其中通过不懈努力,从市农行贷款250万元作为创业资金。后来有人认为,这250万元可以说是牟其中真正起家的资本,而为什么在上个世纪80年代,农行就敢把这样一笔巨款借贷给一文不名的牟其中,政治因素应该是最关键的,但确实的原因却一直是一个谜。
  中德实业开发总公司办在当地的东方红旅社里,走进公司大门就是一幅《好猫图》,《好猫图》上端横幅上写着“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若干年后,在牟其中的南德集团大厅,类似的一句话则是: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振兴社会主义经济。
  在进行了大批新员工的招纳后,牟其中决定建立中德智力开发公司,开办中德企业管理夜校,并规定:凡是中德公司在家的职工,必须参加中德企业管理夜校学习,也欢迎万县市各界人士参加中德夜校听课。牟其中向职工们说,他所创办的夜校,要像毛泽东当年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一样。很多人说,牟其中是在1992年之后,开始从“千万级”跃向“亿元级”,并开始自我神话,但人们更愿意相信,在第二次出狱后,牟其中的神话正式开始了。
  1985年,牟其中的视野从万县出来,中德公司也变成了南德集团并而走向了一系列国际和国内贸易,现在,很少有人能够明确说清楚他到底做了多少贸易生意,有材料显示的包括:和美国某家贸易公司合作,进口2万吨白糖,最后则以跳楼价卖给了一家广西企业;曾组建公司在沿海收购海蜇皮,并下了大量订金,希望能够销售到国外,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说好的外商却违了约,南德亏损几百万元;在看好国内冰箱市场的前提下,从韩国进口冰箱3000台,后因市场变化,致使冰箱大量积压………
  做贸易的牟其中从来不相信实业和生产,他后来的大多数理论也正是基于他多年的贸易生涯而创造出来的。
  牟其中最可相信的神话,迄今只有如下一个:“1989年,牟其中从万县坐火车到北京准备推销竹编和藤器。在火车上,牟其中认识了一个河南人,两人天南海北地吹起来,从他口中,牟其中知道了正在面临解体危机的前苏联准备卖飞机,但找不到买主。两人东吹西吹,竟使牟其中做起了飞机梦。于是,牟其中在京郊租了一间民房,也不推销竹编、藤器了,到处打听有谁要买飞机。牟不懂航空,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钻。后来,他终于打听到1988年开航的四川航空公司准备购进大飞机,以逐步换掉运7、运12飞机。牟其中找到川航,正处于上升通道的川航自然很感兴趣,当时购买一架飞机需人民币五、六千万元,而买一架波音客机则需二、三亿人民币。于是,经过国家计委批准、民航总局同意,川航购进了牟其中以货易货购进的4架飞机。牟其中在山东、河北、河南、四川等七个省组织了500车皮商品交给俄方,单此一笔,牟其中就赚了八千万到一个亿。”
  在1989年之后,牟其中的神话不断升级,牟其中的盛誉基本到了生平之最高点。
  值得一提的是,牟其中的經济理论到现在看来,还有许多惊人之处,这也正是造神运动参与者们所最津津乐道的地方:其一: “99度加1度”的理论。 牟其中所有的商业活动几乎都围绕“组装市场”来展开,而“组装市场”的基础即是他的“99度加1度”的理论。 牟其中形象地说道:“有一壶水烧到99度,还没有沸腾,没有产生价值,有人就建议干脆把它倒掉重烧一壶。这种人是傻瓜。聪明的做法是,在这壶已烧到99度的水下再加一把柴,水就会开了,价值就会产生了。成功与否往往就在于这关键的一步。那么,这宝贵重要的1度是什么呢?它就是市场。”
  其二:“平稳分蘖”理论。牟其中能够招揽大批人才追随,其“平稳分蘖”理论(也被称为人才合作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牟其中如此描述这个理论:“南德集团希望与国内外一切渴望建功立业的人士合作,愿意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与条件,也即为他们提供最基础的条件,创立新的项目公司,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将该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赠给其主要成员。”
  其三:“智慧文明时代”理论。其实是牟其中对“空手套白狼”的另外一种解释:“从1992年以后,我就发现,过去的经济规律已经在市场经济中变得十分可笑了,工业文明的一套在西方也落后了,在中国更行不通,我们需要建立智慧文明经济的新游戏规则,有人说我搞的是‘空手道’,我认为,是对无形资产尤其是智慧的高度运用,而这正式我对中国经济界的一个世纪性的贡献。”在这席话之前,牟其中的对称说也曾经被人广为传播过:“哲学上讲究对称。我们身边许多事物都具有对称性,比如有阴就有阳、有潮起就有潮落……那么,历史上有一个时刻——我说的是50年代初公私合营,国家剥夺资本家,很短时间里资产发生由‘荣毅仁’口袋向国家口袋的运动;那么,就可能对称地存在着一个反向运动,发生资产迅速由国家口袋向‘荣毅仁’口袋的运动——我认为现在就是这样一个时刻。”
  他的理论才华,的确让人惊叹。
  
  神话破灭
  “飞机易货”的一举成功,让牟其中与南德集团在积累名与利的同时,更进一步积累了做事的勇气与信心。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不是牟其中的首创,但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他认为自己必须不断创造新的奇迹,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抉择后,牟其中决定:做卫星。这一决定,使人们在对这位敢说敢做的个性企业家充满着期许的同时,又存在着疑问:他能干成吗?
  事后证明,牟其中干成了卫星事业,如果不是一场变故,他会干得很好。1993年12月28日,南德与俄罗斯合作,成功地发射了“航向一号”电视直播卫星。
  于是,从1994年起,南德集团就开始做航向系列卫星了。1995年,国家实行紧缩银根的经济政策,这对开展卫星业务、需要大量资金的南德集团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没有钱,你步履维艰。”南德集团一高管回忆当时的场景。
  当年的春天,牟其中几乎天天召集中层管理人员开会,主题只有一个:筹钱。不久,航向三号卫星制造即将完工,并准备发射,对南德集团来说,卫星项目势在必行,他们必须向国外发射机构支付数百万美元的发射费。这笔发射费对当年的南德来说是笔巨款,急需用钱的牟其中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这时,一个叫何君的人出现在牟其中的眼前,对方表示愿意提供资金助南德渡过难关。然而,这笔钱却把牟其中与南德拖向了无底的深渊。1996年8月,公安机关在对湖北轻工“骗开信用证套匯”的问题进行调查中发现,南德所用的资金与这个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牵连在所难免,不过,牟其中想都没想到自己会因此第三次身陷牢笼。
  “牟的商业意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得超前而又孤独,我们现在无意点评老牟每一次坐牢的孰是孰非,但他的每一次行为,总是走在当时的环境和制度的前面,这就是先行者的悲哀和需要付出的代价。”南德集团的法定诉讼代理人夏宗伟总结牟其中的前半生。
  “社会、经济的发展,政策、法律的变迁,总是滞后于时代潮流的发展方向的,社会的进步,既需要自我调整与适应,也需要外力的推动;实事求是地说,牟其中无意于充当整个社会发展的先锋,他只想在他的一亩三分地里能先行一步,给后来者提供一个经验或是教训,唯一需要的是社会对他的宽容。”有资深媒体人士如此评价牟其中。
  
  狱中牟其中
  在狱中,牟其中是时间的富翁。
  他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凑,早上5时15分起床,长跑4000米,直到全身汗流浃背,6时30分早餐,7时上工,11时30分下工,午饭后可以休息一会,晚上5时30分吃饭。
  他每天坚持洗冷水澡,做健身操,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是这样。每周供应的两次肉,他忍住不吃,滴酒不沾,以此增强体魄。
  牟其中每天可以看央视的《新闻联播》,也可以收看国内主要的几个地方台。他自己订了不少报刊,他喜欢政治,偶尔也看点金庸的武侠小说。
  在狱中,牟其中经常发出无人能够理解他“满腔报国心”的悲鸣,但他仍然坚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够东山再起。
  
  黄光裕:枭雄陨落
  
  从一个山村中走出来的毛头小子,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急速的成长为中国首富,这其中有许多天时地利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黄光裕自身的独特气质成就了他,于之接触过的人都能明显的感受到他与生俱来的霸气。
  
  黄光裕简介
  出生日期:1969年5月9日
  籍贯:中国汕头
  主要成就:创立了中国第一大家电连锁公司国美电器
  经商心得:想做的事三分把握就去做
  
  出身寒门人穷志不短
  1969年,黄光裕出生在广东沿海的一个小村子里,因为父亲是外乡人,黄光裕和兄妹们从小没少受村里人的欺负,也没少和同村的小孩们发生争吵,每到这时,虔诚的天主教徒母亲总是教育他们不能因为别人欺负她就去欺负别人,要学会隐忍,这也为他以后走上商业道路后不露富的做法奠定了性格基础。虽然在那个年代,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贫富之分,但是黄光裕家却是穷人里面最穷的。一家6口人挤在14平米的小房子里,隔壁就是猪圈,全家全靠父亲的豆腐档维持生计,年幼的黄光裕和兄妹们常常要去父亲的豆腐档里帮忙。后来唯一的豆腐档也没有继续开下去了,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亲不得不外出打工,经常是一走就是一个多月,全家人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身上。兄妹四人不忍看到母亲一人这样操劳,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缓解父母的压力。闲暇时间,黄光裕便和哥哥一起去捡破烂拾荒,以此来换点钱贴补家用。
  母亲常常会对黄光裕兄妹谈到祖上在泰国做生意的事情,黄家祖上在泰国确实有过很大的一宗产业,他们的祖先是泰国有名的侨商,从事布料和食品生意,以至于当地人买布和食品时只认他的牌子,生意十分之大。祖上的荣耀到黄光裕母亲那一辈时就已经只变成了口中的传奇了,黄光裕兄妹们听着母亲讲祖上在泰国从商时的故事十分羡慕,年纪尚幼的黄光裕对母亲说,自己以后也要做生意,而且要做的比祖先更大。挺有意味的是,若干年后,黄光裕的梦想竟奇迹般地变成现实。我们无从知道,这是不是当初其母唠叨祖上的大生意激发了黄光裕的商业天赋的结果。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过去,黄家兄妹们在贫寒的日子里相依为命,过着清贫并快乐的日子。
  
  15岁开始走南闯北
  15岁那年,初中未毕业的黄光裕便跟随哥哥去了遥远的内蒙打拼,在后来的公开资料里,人们可以发现,黄光裕上学期间成绩还是很不错的,至于为什么只念到初二便没有继续下去,估计还是和贫寒的家境有关。在广东潮汕地区,人们并不十分看重读书的风气,反倒认为书读的过多会耽误赚钱,也许在这样的条件和观念的影响下,黄光裕最终没有在学业上有更多的成就。许多年后,人们问他怎么看待读书与赚钱的问题时,他说:“我的成功是努力加运气的结果,如果我读书了,国美的成就可能会更大”,从中不难看出他的智慧。
  从现在的公开资料上,没有人知道黄光裕和哥哥在蒙古到底是从事了什么行业,但是人们不难推测,在那样的一种环境下,两个没有特长的少年想要在遥远的异乡生存下来,绝对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跟着哥哥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然后又连贷带借一共凑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名叫“国美”的门面。也许兄弟二人也不能想象正是这个小小的门面,成就了他们日后的辉煌。其时,兄弟二人正在为如何将店面做下去而耗费脑力,当时,正是改革初期,国内的许多行业都还为国营单位独大,如何才能在重围中冲出一条路是二人日思夜想的,他们不再是在渔村里拾荒的小孩,而是显出了与同龄人大为不同的头脑和市场意识。
  在这个名叫“国美”的门面里,黄氏兄弟先卖服装,后来改卖进口电器,“国美电器店”的前身是“国美服装店”,但是服装生意并没有预期那样红火。黄光裕自言不太懂服装,因为服装有款式、面料、质地、规格、季节等各种差异,变化很多,潮流更新快,更重要的是,他认识到自己根本没有兴趣去学这些知识。他的兴趣是在观察,为什么他的邻居的家电生意比他好,他在学习人家是如何做电器生意的。黄光裕善于剖析自己,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扬长避短,最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电器行业作为国美的宏图大业。那个年代,家电行业激烈的竞争性还没有显示出来,人们对于家电尤其是进口家电有着十分巨大的需求,因而黄氏兄弟的国美电器店可以说是有货不愁销。尽管这样,他们最终还是决定采用“薄利多销”的形式来吸引顾客,那时许多商家看到家电是热货,便想出囤积商品哄抬售价来牟利的销售方法,这样一来,作为一个缺乏国营单位那样的销售渠道的私人单位,国美无疑有了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多年后,黄光裕回忆那时的国美时也承认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黄光裕在后来的商业征战途中总是能以一种出以不意的形式到达目的地。1991年,黄光裕第一个想到利用《北京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当时国营商店对于广告的认识还停留在“卖不动的商品才需要广告”的层面,这一品牌广告营销大大提升了国美的知名度,即使后来其他商家看到广告的巨大价值而萌生出同样的想法时,才发现黄光裕早就以每次800元的低价包下了报纸中缝。低价和广告为小小的国美电器店带来了不少回头客。当时洗衣机、彩电等都是凭票供应的,要从非正规渠道得到这些货,十分艰难,为了寻找价廉物美的“好商品”,国美是不是和当时很多的家电零售商们一样,从广东番禺一带贩卖了一些走私货,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不过从黄光裕后来的表现来看,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没有雄厚实力的国美电器店,如果按部就班的走正规渠道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30而立霸业初现
  1992年,黄光裕在北京地区初步进行连锁经营,将他旗下所持有的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就此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到1993年时,国美电器连锁店已经发展至五六家。而黄氏兄弟财富增长后,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两兄弟分家了,黄光裕分得了“国美”这块牌子和几十万元现金。24岁的黄光裕和哥哥分家后,开始一心一意建造他的家电零售王国,并从此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书写他和国美的财富神话:1993年,黄光裕的小门面变成了一家大型电器商城;1995年,国美电器商城从一家变成了10家;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截止到黄光裕入狱前,国美电器已经发展成为最具知名度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家用电器零售连锁店,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设立了42家分公司,在全国各大城市拥有1200百家直营店,成为众多家电厂商在中国最大的经销商,年销售额数以百亿计。
  1998年,黄光裕又成立了鹏润投资有限公司,开始进军房地产和资本运作两个更为暴利的行业,开始了更为凌厉的扩张。鹏润虽然不如国美般有名气,但是在京城地产界可谓是一掷千金,其总投资近13个亿的鹏润家园是京城单体面积最大、附带超五星级豪华酒店、楼顶建有两个直升机停机坪的写字楼。当国美在全面扩张之际外界对其资金链是否会断裂表示质疑时,国美一句“母公司鹏润有几十亿的充足资金”使人们对其雄厚实力更是惊讶不已。
  2004年,黄光裕第一次登上胡润富豪榜的榜首,个人资产105亿,然而仅仅四年之后,第三次登上富豪榜榜首的黄光裕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了430亿之巨。此时的国美电器,在全国的电器零售业中俨然一副龙头老大的气势,甚至到了可以左右生产厂家选择合作伙伴的地步。
  
  40不惑英雄末路
  在不同的人嘴里,黄光裕的性格呈现出多样性。
  其秘书对他的评价是:为人仁厚,没有架子。据说他下班时经常和大厦里的保安、清洁工人亲切地打招呼。一些采访过他的媒体记者也觉得,黄光裕为人直率质朴。但对于与他合作的供应商来说,黄光裕是一个让他们“爱恨交加”的人。国美电器对每一位供货商来说,意味着的是极具诱惑力的巨大销售量,但他砍价时的“残酷”又让人难以忍受。他们对黄光裕面部表情的典型描述是“大嘴一撇就说……”。在2004国美全球战略合作高峰会上,黄光裕曾有一段凌厉的讲话:“其实咱们谁也离不了谁,谁想把谁挤垮、谁想把谁控制在手心之中可能性都不大。我做事的规律就是——你对我信任,我就给你越大的信任;你能给我付出,我就带头扶持你的品牌。”在鹏润大厦18层的国美公司总部,黄光裕更是一位让人敬畏的老板。有人称,甚至是他的亲妹夫、曾任国美总经理的张志铭,在黄光裕的办公室里“低眉顺眼像个小媳妇”,至于其他员工在谈到他时,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据说每黄光裕想好了一件事,或者在布置一件事情时,员工绝对是鸦雀无声,无条件服从的。有一位去国美应聘的职业经理人,这样描绘他面试时的经历:“黄光裕亲自领着十几位总监及总经理对我进行面试。他一言不发,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看着你,你感觉自己仿佛是笼子中的一头猎物,不可能和他有平等对话的权利。”他感慨说:“我走南闯北几十年,也和不少大老板直接共过事,但黄光裕是最不可捉摸的人。这是我几十年工作经历中最紧张的一次面试。”
  黄光裕对属下的要求近乎苛刻。国美每年销售收入增长都是惊人的,但内部的高管却仍然诚惶诚恐,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达到过黄光裕提出的目标。比如2003年国美销售额达到了178亿,但比预定的目标仍少了42亿。他常常对张志铭及其他高管说,如果不是为了给机会培养你们,让我亲自来操盘,国美比现在会更好。在一张国美高管递过的名片背面,可以看到这样一则“廉政承诺”:“本人与贵公司合作中承诺做到‘三不’——不接受客户礼物;不收取回扣;不以权谋私。请监督。”上面甚至连廉政举报电话都已经注明。有高管对此表示理解:“没有他的霸道,也不可能成就他现在这么大的盘子。黄总还是比较讲义气的,有很多人离开国美然后又回来,他不会弃之不用,可能会提拨到更高的位置上去。他有时处罚你,不是故意让你很难受,而是为了试探一下你的心态。如果你心态好,又有发展潜质,他就会刻意去培养你。”
  有意思的是,在胡润的中国大陆百富榜中,黄光裕高居榜首,但同样在他公布的中国大陆慈善家榜单中,却没有黃光裕的名字。当面对记者的“为富不仁”的质疑时,黄光裕似乎有点不屑:“做一些慈善事业是应该的,但我不想公布,因为做慈善事业是修心,而不是修名,说出来没有意思。” 黄光裕及其家族有据可查的善举有这样几宗:从2005年1月13日开始,国美电器出资1000万,启动援建海啸受灾国孤儿院的计划,其中黄光裕家族捐赠700万元;据报道,2004年黄光裕家族捐赠400万元在家乡修建了一条“国美大道”;兄弟两人先后捐资254万多元,建设铜盂镇凤壶村敬老院、幼稚园等;捐资13多万元支持凤壶村曾厝的水改工程,圆了该村几辈人的自来水梦;2002年初,在原潮阳市举办的“情系民心”水改义捐活动中,他们还现场捐资100万元支持水改建设;与此同时,他们还先后捐资500多万元支持汕头市各县区的社会福利事业。
  至于为什么不站出来给大家起一个号召作用,黄光裕解释:“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做事的方式。”其实黄光裕还另有顾忌:“你说出来,会有很多人跑来向你要钱,让你防不胜防。”他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家,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社会责任,也不要回避社会责任;到一定程度企业做大了,你就自然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像我们企业家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自己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投入到社会上去积极地运营。”黄光裕成为首富后,曾有家乡父母官来找他希望他出资建设家乡,然而黄光裕只出了几百万给家乡修了一条路,这与家乡人民的预期相差太大,大家认为他是首富为家乡多做点贡献本是分内之事,得知那些去找黄光裕要建设费的老乡并没有受到他格外的款待,家乡的人对黄光裕颇有微词。
  继2006年黄光裕及其兄黄俊钦因涉及银行违法贷款被调查后,黄光裕二次被立案调查。2006年公安部启动了对黄俊钦私人所有的“新恒基系”的立案调查,查封其全部资产;曾先后效力于黄氏兄弟的“新恒基系”最高层于星旺等人被逮捕。早前,银监会也参与了相关摸查;摸查目标,是“新恒基系”及黄光裕所控“鹏润系”的整体银行贷款和负债。黄光裕再次被捕,不排除其地产方面运作上的违法行为,但据国美内部人士传言,近年来,黄光裕把大量资金挪往海外,存在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就在不久前,中纪委向媒体证实: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中共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被“双规”,案由是“严重违纪”。媒体后来证实,二人之“违纪”均与黄光裕案有关。这标志着,黄光裕案所涉官员级别,已由此前的副部级,提升为正部级——此前涉入该案的最高长官,是公安部前党委委员、部长助理郑少东。据说在狱中的黄光裕闻听二人落马的消息曾谋求自杀未遂,这与其一向的自负和霸道作风相距甚远,于是有人推测,黄光裕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二人的落马,而是害怕因他们落马而牵扯出的更多隐秘。 2010年5月18日 黄光裕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一审判决,法院认定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
  从一个山村中走出来的毛头小子,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急速的成长为中国首富,这其中有许多天时地利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黄光裕自身的独特气质成就了他,与之接触过的人都能明显的感受到他与生俱来的霸气。这种气质在他创业之时给予了他敢为人所不敢的事,活泛的头脑和商业意识弥补了他在知识层面的欠缺,因而当其他同行们还在唯唯诺诺的走在传统的道路上时,他已经在无形中打造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一般的速度”,这句话是央视曾经对牛根生的评价。当时看来是一句赞扬,但今天看来却是一种诅咒,正是这种火箭般的速度,葬送了牛根生,也葬送了蒙牛,同样如此的还有黄光裕,国美并不是靠卖家电赚钱,许多时候国美所卖的家电甚至比厂家的直营店还要便宜。国美是依靠店面的快速扩张,取得更多供货商的货款,再利用供货商的货款在资本领域中呼风唤雨,以此实现资本扩张与规模扩张的双重发展,这种经营模式可以使它的财富获得大跃进式的发展。但问题是一旦经济周期急转直下,投资项目出现亏损,这种不计成本快速扩张的模式将逼着黄光裕铤而走险,最终进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黄光裕的倒掉,令人扼腕叹息。无可否认的是,黄光裕是一个商业天才。这个初中未毕业的农家子弟,能够将事业做到如此巅峰状态,其商业智慧和眼光谋略不得不令人佩服。他的许多人生故事已然成为经典,包括那句名动天下的口头禅——“乱拳打死老师傅”,一度让无数商人顶礼膜拜。霸气,是黄光裕最为明显的“商业性格”。正是在这种舍我其谁的气势支配下,国美完成了许多经典的商业案子,实现了常人不敢想象的商业运营模式,啃下众多难缠的谈判对手,从而完成了不可思议的霸业。从某种程度上说,黄光裕的成功,是霸气的成功。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最终黄光裕又是倒在了他的霸气之上。
  (策划完)
其他文献
“一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有时候干到凌晨一点,下了班倒床就睡,睡醒了又上班。感觉我就是流水线上的一个零件,都不是一个人,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思?”    第一次踏上打工之旅    “唉,你这么小出去,真的不容易啊,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你小子出去一定要混个名堂啊!”    1996年四月。  四川,大巴山里。四川达州一个偏远的小山区,青山环绕,柳翠笼烟。  春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山清水秀,春色迷
期刊
基本案情    2009年6月10日,业主黄某在建材市场偶遇一位室内装修设计师李某,因自己购买的房屋准备装修,遂请教李某关于装修方面的知识。在双方交谈的过程中,李某给黄某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给了黄某关于装修方面一些很好的建议。李某向黄某推荐自己所在的装修公司,并承诺由自己为黄某提供装修设计。黄某于是同李某前往装修公司,对装修公司进行了简要的了解。装修公司当天让李某给黄某出了设计图纸和工程预算表,黄
期刊
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平均每50个中国人就拥有一家企业,在英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平均十几个人就拥有一家公司。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家族里面,数50个人出来,如果没有一个人开公司,你的家族已经落后了。    这是一个创业的时代    名言  “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感觉自己所做的事极有意义,我愿意为此付出,即便得不到我想要的回报。我相信我们正在做的事对世界来说非常重要。”——某创业家。    数据  据
期刊
中国人口规模预计在2020年达到14亿的峰值,之后将开始下降,而人口年龄高峰也将从目前的30-35岁转移到40-45岁,购房需求最高峰将结束。也就是说,最迟到那时将看到房价的稳定。    今年两会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很是吸人眼球,一是工厂要从“体力型”劳动力密集产业转化到技术型高新科技产业;二是公民住房价格的调整;三是就业问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把新能源、新材
期刊
经销商不赚钱就没有了活路,没有活路肯定会造反。    强敌压境    竞争对手K集团发动最后冲锋,准备一鼓作气,将帝泉啤酒从市场上抹掉。  K集团稳居全国前五名,正快速形成全国布局,快刀之下无乱麻,心想“对付帝泉啤酒这个小兄弟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帝泉啤酒刚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产量一直在10万吨级徘徊。企业最近陷入资金困境,营销人员三个月没有拿到工资,差旅费也报不了,怨声载道。  我作为帝泉
期刊
按照儒家的说法,人有两种病,一种是饿的,一种是撑的。肉体上越撑,精神上越饿。饿出来的病好治,撑出来的病怎么办?    中国商人是个精神上无根的一族,曾经,“三教九流”中没有他们的位置,“士农工商”里商排在最后。最近三十年,他们突然咸鱼大翻身,成为超级明星与英雄。可略显尴尬的是,商人们在这个社会的传统与历史中找不到自己的精神指引与坐标。  有人希望在慈善中寻找慰藉与出口,却遭到不理解与非议,反而徒增
期刊
民间传说,沈万三有一只聚宝盆,放进一支金钗,能取出一大把金钗;放进一只银元宝,就能取出一盆银元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富甲天下。    耕农起家聚集资本    沈万三出生前父辈拥有一定的田产,并经营有米店、酒庄等作坊,在当时当地也算得上是一个殷实人家,但其实还是以农为主的农家。沈万三出生后取名号为沈仲荣,小名(乳名)沈富,这个“富”字将伴随沈万三的一生。  元代时期的江南农业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
期刊
最后老岳父发话了:“陆顺发,虽然你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但都是自己的亲戚们在帮衬着你,你们最初起家的钱还是张敏借我老张家的,你要明白都是自家人,做事的时候尽量谦虚一些,不能动不动就老子天下第一,老子说了算。”    八月的清晨,天空有一些阴暗。顺顺发快餐连锁公司董事长陆顺发正开车行驶在上班的路上。忽然,一段优美的音乐声响起,陆顺发瞥了一眼放在副驾驶座上的手机,是秘书小王打来的。陆顺发接起电话,心想这时
期刊
为什么企业家的想法称战略,因为想得大,想得深远,摊子大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小老板的想法称点子:因注重实用,针对性强,赚一单算一单。    中国有数千万的企业小老板,一直在上演着“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剧情,为什么最后能真正成为企业家的的小老板寥寥无几,大量的中小企业却在2~3年内夭折?这其实在于“小老板”与“企业家”认知的差异。  小老板和企业家的不同之处  小老板的经营目光短浅,他们只
期刊
成功源自于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积累,失败源自于见异思迁的背叛和彷徨,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长,只要别停,就会成功!    (接上期)我对完达山的好感来自于他的名字,“完达山”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完达山是在一个光荣历史条件下农垦系统激情燃烧的产物,有着极强的国营和军旅作风,农垦系统是人力资源的骨干部分,但市场化的人才也面向社会招聘,因此成分的复杂也意味着企业文化的多元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