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内幕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n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和失败,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攀登后,最终会到达山的顶端。这是执着的伟大,更是真爱的不可战胜。
  对于新锐奇石收藏家蔡静先生而言,他的好学和执着,终究会成就他收藏事业的成功。
  蔡静先生高个俊帅、西装革履、温文尔雅,双眼透着清澈的光芒,身为企业高管,却常见他躬身拿着工具精心洗刷着手中的爱石,常常是浑身上下扬盖着厚厚的尘土,活脱像个建筑工地上的水泥工,但却衬托着他的双眼比平时更加明亮。用“玩石无数、教训不少、学费超交、爱石无悔,至今学而不辍”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随着“教训”逐渐变成经验,加上执着的探究精神,他渐渐地挖掘出了对奇石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明白了对奇石而言:收藏“唯美唯精、以质取胜”的道理。
  今天的蔡静先生,已完成了蜕变,可以说他已走上了理性、精致的收藏之路,相信他所挚爱的奇石艺术品,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为更多人所期待。
  ——秦 汉





其他文献
俯首凝然自思量,  生平不争积善肠。  趺座蒲团夜寂寂,  禅意随缘一炉香。  黄 笠  题名:【禅心】  石种: 马达加斯加玛瑙(组合)  尺寸: 8×8cm(人物)  电话: 13822216868
期刊
悠悠汉江越秦巴,入荆楚,簇拥万千粉黛。而艳惊群芳者,尤以画面石魅力独具。美学家王朝闻说,“新的观赏石不断出现,人们对自然美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可能不断引发大家各自不同的观感。许多发现和发展了的观感也一定会使赏石文化丰富化、明确化及系统化。”汉江画面石虽品类纷呈、资源厚积,但沿江赏石文化欠发达,理论探索处于起步阶段,点滴感受亦显浅陋,如有不妥,望同好指正。  水墨意趣。纵观汉江石家族,水墨画面极为普遍
期刊
桃之于中国,意义非同一般。相传夸父逐日因饥渴而亡,其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而绵延。桃木可辟邪,镇宅为符板;桃花何灼灼,喻意皆浪漫。君不闻:“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源里可耕田”?桃之果实何盈盈,历在五果先。昔王母娘娘琼楼玉宇设寿筵,蟠桃馈群仙;今“瑶台寿桃”靓人眼,莫非蟠桃化为石,天上到人间!  三桃成组合,创新实堪言:统一之中有变化,形之大小、色之浓淡,错落皆可观;石艺蕴根艺,盘根曲干虬枝沧桑显,更有
期刊
汉江,长江最大支流,孕育奇美石头无数,也养育了一代代爱石头的人。远的大家都知道是石圣米芾,襄阳人。先贤虽逝,后世可追,当代汉江流域也有一批各具特点的爱石人,今天先给大家介绍一位安康市藏家——周云康。  周云康,男,52岁,现任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陕西省安康市赏石协会会长、千里汉江石友俱乐部主任、安康市汉滨区总工会常委、汉滨区政协委员、安康市银湖大酒店总经理,赏石藏石10余年,作品多次获国内外石展大
期刊
作者凭借小品审美历练的底气,淡定地走进“发现与表达”的风雨中,沙盘演示出风格新作。古朴斑驳的美,千万年的戈壁基岩裸露,又演绎为海岸景致,终究是沧桑的轮回。环抱的石形勾勒出海岸的水缘线,天然属性恰切地表达了天然意境,发现的艺术发现到了极致,一道雨岩悬瀑,终归沧海,这是发现中的发现。海岸四六比例的留白,不着一帆,尽得浩渺。神来的新疆泥石灯塔,点亮了发现与表达的全盘,如画师“满园春色”的表达,浓缩于“一
期刊
前不久,看到北京焦洪光先生的《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文章后感触颇多,共鸣颇多,特别对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水盘创作探索表示钦佩。为此,本人也想从艺术特征角度谈谈个人对奇石艺术创作方面的一些看法。  奇石艺术——发现与表达并重  奇石艺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是真正天人合一的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奇葩。  谈到奇石艺术,首先得从艺术特征入手。我们知道,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形式规则,它是一个表达意义和情
期刊
“色彩不好”,是前期玩皮色的石友常对画面石提出的批评之一。石头到底什么颜色好?其实是很难用一句话概括的问题,因为不同的石头,本来就不应该是同一个标准。颜色鲜艳,对比鲜明,总会给人带来更直接、更强烈的视觉刺激,因而也更容易惹人喜爱,受人关注,石友也多习惯了以这样的色彩标准来评价石头。所以鲜明的红、黄、绿(加之大化、彩陶等优秀的石质、石肤)曾经在石市最受欢迎。当然画面石中,也有不少色彩鲜艳的品种,比如
期刊
乍见此石,简约的笔墨,丰厚的意蕴,这不是老萍翁的墨荷清塘图豁然呈现于眼前么?  石绿色的荷叶上,滕黄、墨黑的叶络及光感掩映而现。正似画家饱蘸浓墨,铺毫刷笔,让墨荷在干湿、虚实、浓淡中形成一幅自然和谐的意境,再于其中用细笔勾勒叶脉、纹路。浓淡相宜的用墨、层次丰富的色调,俨然让人置身一种微风轻动、水波荡漾的水墨清塘美景之中。  —— 彭志刚  骄阳洒金染河塘,  影影绰绰共天光。  景物逆光如翰墨, 
期刊
焦立廷先生纵观我国二十余年石文化的发展实践,对“奇石是发现的艺术”(本人以为“赏石是发现的艺术”可能更为准确)观念的精神内涵、积极意义以及遭遇的瓶颈、面临的困惑,作了深入、透彻的分析,以敏锐的眼光和鉴赏家的责任意识,大胆提出“奇石是发现的艺术,更是表达的艺术”的理念,对于引导当前我国石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人基本赞同。就焦先生提到的一些细节问题,我谈点个人的不同看法。  不迷信专家也不小觑
期刊
初见此石,甚为震惊,这哪里是奇石,分明是一座由几块突突兀兀的巨石磊成的一座苍翠雄峙的巍严大山!其山脚起于右而渐次台高,直至左侧峰顶收稳,虽不显急促,却陡壁森然,倍增山型之奇险宏伟。而相磊不相同的数块大石,虽聚而成势成山,却又似自成一体而彰显出“和而不同”的君子风范。静赏中,总会使人有融入悠远时空,山不知深,如谒君子,唯敬圣贤的礼悟。  此座绿泥石山,产自大渡河,而大渡河的生成年代(经宇宙成因核素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