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语文作文心理状态的分析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从学校教育来看,它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高中生作文心理状态,有助于比较全面的认识语文教学,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念。
  【关键词】高中作文;心理状态
  作文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过程,作文就是表达,而表达是人的一种内心需求,一种心理需要,所谓“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就恰当的反应了这种需求。有的人有写日记的习惯,有的人有写信的习惯;一旦不写,心里就不得宁静。作家写书,政治家写文章,自有影响人的明确目的。但写作时,首先也是产生一种强烈的内心需求,否则是写不出、也写不好的。作文既然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惟有对作文心理作详细的分析,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上。笔者就从中学生作文心理状态方面做些切实分析。
  一、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表现出对作文积极趋向的态度
  中学生的作文心理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写作(写发言稿、写表扬信、批评稿等)相比,虽有其特殊性,但从写作的活动心理来看,仍然是一致的。其心理过程可以这样来表示:材料——认识——文章。
  首先是学生们看到、听到、读到或者经历到的事情,这些事引起了他们的思考,产生了写作上的认知,在情感上有了触动,于是产生完成写作的想法;再经过认真构思,编写提纲,最后完成文章。有学者将这一心理活动概括为“双重转化”过程。比如,老作家巴金写作《秋》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呢?首先是要有素材,这就是作品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场景和作者及人物们的心理活动;这些原始材料强烈的触动了作者的感情,以致作者情不自禁,时而“狂笑”,时而“恸哭”;这些又激发了作者强烈的写作欲望,在这种强烈的写作欲望推动下,一部流芳百世的巨作《秋》就在这种状态下诞生了。
  这个例子虽然谈的是完成作品的写作心理,但其实与一般人的写作有许多共通之处,就拿写封家信来说,首先也要有事要讲,有情要抒,然后才能产生写信的欲望。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这正反应了一般的写作规律。在作文之前,产生强烈写作欲望的学生其心理过程也是如此。呈现这种状态的学生,其具体表现是: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振奋。看到作文题目之后,迅速进入思考是过程;且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十分活跃。这样的学生,一般是平时观察细致、课外阅读广泛、思维活跃、语文基础好的学生,而且多有记日记,写随笔的习惯。作文成功率大都比较高。然而这样的学生所占比例比较小。
  二、没有写作欲望,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态度
  这一类学生,其基本的状态是:作文前虽然谈不上有欲望,但从一定的需要(争取优异成绩、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升学要考作文······)出发,还是要认真完成。有的人或许是出于习惯,即对“需要”的考虑并不多,既然课表上有这门课,就要认真对待。他们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是:若题目合意,则情绪振奋;若题目不合意,则情绪焦虑,心情压抑,但仍然绞尽脑汁,努力完成。
  一般来说,中等学生、中等偏上的学生,大多是这一类型。这一心理状态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在一般学校里,要占到三分之二左右。
  三、完全不想写作文,对作文表现为回避对抗的态度
  这一类型的学生其基本心理状态是:根本不愿意上作文课,不想写作文,可谓是谈作色变,其基本表现为:碰上适合自己口味的题目就马虎完事、搪塞一篇;碰上不合自己口味的题目就心不在焉,拒不完成。
  这一类型的学生,其总数虽不多,但比第一类学生的总数要多;在有些学校、有些班级里,其比例也不算小,有的要占到五分之一的样子。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写作欲望缺乏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按常理来说,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有了丰富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自然也有许多喜闻乐见的事情,应当有一定的“素材积蓄”。但是生活过、见闻过,并不等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体验就相当丰富。也就是说,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第一重转化并没有完成,他们的胸中的素材并不多,甚至很匮乏。现在许多高中生,由于巨大的高考压力,日子不好过。在家里,家长管的严,小说、漫画、课外书,甚至电视、电脑,一律不准看,不准用;而在学校里,课业任务相当繁重,作业、练习、考试如倾盆大雨,连课间休息的时间都用来赶作业,把学生压的喘不过气来。学生不仅感到生活枯燥无味,而且心理压力更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对一些事情感到“没心思了” “没兴趣了”。
  (二)阅读量不达标,知识和思想贫乏,思维发散受限。对作文而言,阅读是“源”。阅读不但会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大量、长时间的阅读积累,还会在内容、构思、语言等方面,对写作产生多方面的积极、深刻的影响。然而学生的阅读情况怎么样呢?根据官方的一项统计,其结论:我国广大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很少;多数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数量也很少,还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根本没读过一本中外名著。这种情况十分令人担忧。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几年时间里很少阅读,有的学生虽然读了,但读的都是一些无聊的闲散书籍,甚至还有一些精神糟粕在里面,所以学生的知识素材就会贫乏,思维就会相当局限。一个知识匮乏,思维不发散的学生,对作文自然不会产生兴趣,更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三)语文底子薄,写字、造句等基本习作技能掌握不全面。与说话交流相比,作文这种书面表达形式有一定的难度。这种难度来自两方面:一是作文没有口头对话时的表达情境和谈话对象等因素的支持,完全要依赖记忆的线索、素材和已经写出的上文段落;二是必须熟悉一定数量的字、词和语法。字、词、语法是作文的基础,不能谙熟一定量的字、词、语法,学生就无法写出通顺流利的语言来,逻辑思维也会显得格外混乱,自然也就写不出满意的作文来。这种状况就会严重影响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四)作文从未得到肯定,丧失了写作的兴趣与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效果规律既重视成功的强化作用,也重视失败的强化作用。在作文方面,获得过成功的学生,会以更高的热情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功;然而尝试了失败的学生,一般很难再保持原有的激情。如果连续失败,他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可能会丧失殆尽,甚至抵触、逃避写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发现每位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并当众表扬、鼓励,肯定学生的优点,恰当指正学生的缺点,让每位学生都对写作有信心,使学生时刻保持一颗热情的心态来迎接写作。有了这样积极的心态,不怕学生不喜欢作文课,更不怕学生学不出优秀的作文来。
  总而言之,影响高中生作文写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们要在学生写作心理上多下功夫,发现影响学生写作心理的不同因素,因材施教,及时祛除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让学生对作文充满热情与兴趣,让作文成为语文教学改革进步的突破口。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历史及现状入手,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提出了课程设置的三大原则,即实用性、先进性、基础性原则,同时针对这三大原则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兴趣课三大类,并进行逐一阐述。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设置;职中专业设置  职业中学人才培养应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专业设置应更注重“职业”与“技术”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
期刊
【摘 要】如何提升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知水平?笔者的做法是在初中历史教育中渗透哲学常识,这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当前新课改的形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准确把握历史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让学生真正从历史中获得智慧的启迪。  【关键词】历史;哲学常识;渗透  新课程改革使传统的历史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历史教学更趋于社会化、生活化。以往过分强调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基础性的局面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
期刊
【摘 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要做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必须练就一口流利的口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从小学到高中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很多学生虽然学了好几年的英语,会做各种类型的试题,但仍然是耳不能听、口不能说的“聋子”和“哑巴”。  【关键词】英语;教学;口语;能力  经调查及分析,许多学生认为口语在英语学习中不是
期刊
在我将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经历了三所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其中最令我自豪的是在这三所学校我教的学生在期末考试当中都有获得满分的现象,如大板的黄广荣、作登初中的黄桂梅、坡塘初中的凌正检等学生都曾经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了满分。这在农村初中的老师同行中是很少见的,这是我教学的最大骄傲,也是最大的亮点。我相信这些成果的取得源自本人深厚的理论基础(2004-2007到广西大学数信学院深造高等数学)和丰富而独特的
期刊
【摘 要】德育教育与英语教学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使语言教学达到培养学生思想健康、道德高尚、爱国为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要融德育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逐步渗透,融会贯通,灵活使用。英语教材的内容积极健康,反映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处处渗透着与人的道理,教师应该挖掘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关键词】英语课堂;德育;渗透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
期刊
【摘 要】欲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主动性,教师不能一手包办探究过程;如何使学生更有信心突破知识的误区,教师不应一味灌输,在适当时机应有所保留,恰当运用“糊涂”艺术。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糊涂”艺术;学生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解决疑问是数学教师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许多知识上会处于瓶颈状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或理解新定义、定理、公式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误解,教师在
期刊
【摘 要】戴望舒的《雨巷》完全超越了文本本身的话语含义,而是像音乐,像画作一样展示出一种哀怨凄婉之美,其中的情感也早已超越了政治本身的意义,更多的给予读者审美上的感受。  【关键词】梦幻美;情感美;《雨巷》赏析  1927年,在举国一片白色恐怖的情形之下,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内心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这一切幻化为一首朦
期刊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只注重学生成绩和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了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的地位已经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发挥着它的社会作用,尤其是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它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创造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脚步不断加快,就业指导课如何顺应改革以适应大学生的成长,如何使学生能更好的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获得知识,成了高校教师的探讨话题。本文就如何在新教改背景下把握就业指导课程性质和教学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新教改;课程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课,肩负着培养高等教育人才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毕业生在步入社会时能够顺利找到适合的岗位。然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