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汉书·任延传》载,汉光武帝时,延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任延不奉诏的理由是,做一个好官应“履正奉公”,不是为了如何讨好上司。任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任期间,克己奉公,恪尽职守,带领百姓造农具、垦田地、除凶暴、兴学校,造福民众,深受百姓拥戴。
历史上还有个善事百姓却不善事上官的廉官盛王赞。明崇祯时期,盛王赞任浙江兰溪知县。赴任时与亲友有约:“自今凡有利于民、无利于官者,不可不为;有利于官、无利于民,慎不可为!”说到做到,初心不改。在兰溪期间他赈灾荒、平冤狱,政绩突出。与对待老百姓不同,盛王赞对待上官却有点“不通人情”。有一回,御史乔可聘出巡金华,在兰溪遇到水涨舟阻,请盛王赞找几个纤夫帮忙拉船。没想到这个知县立在雨中大声喊:“百姓都去农忙了,上官如不嫌弃,就让我来拉吧。”乔可聘尴尬地只好下船,冒雨乘轿而去。这种“不善事上官”的个性,竟成了其仕途的障碍。盛王赞在兰溪为官三年,尽管“举卓异第一”,却仅因为招待上司不周,以“偏执乖张”为由而被迫去官。盛王赞死后,“兰溪人立祠祀之,岁以生日为盛公会”。
当今社会主义新时代,更不乏一心“善事百姓”的好官。但毋庸讳言,现实中也有在对待“善事上官”与“善事百姓”的天平上,重前者而轻后者的。当年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有句名言:“只怕上级不注意,不怕群众不满意。”信奉这句名言的人,往往只把心思用在“善事上官”上,干事唯上是举,不问群众好恶。落实领导指示不过夜,碰到群众来访躲着走;对上司满脸谦恭,对群众冷脸相待;凡事顺着领导喜好办,见风使舵顺竿爬;对领导“吹、拍、哄”,对群众“糊、吓、压”;工作只看领导“高兴度”,不管百姓“满意度”。把精力用在如何“造盆景、堆材料、看亮点、巧作秀”上,而不察群众的“难心事、操心事、急心事、揪心事”。还有的人善投领导所好:你喜欢吃喝,山珍海味宴请;你喜欢金钱,不惜巨资相送;你迷恋女色,就找美女相陪;你偏爱珍宝,就四处搜购献上;你好沽名钓誉,就著书撰文署上你的大名。处处挠到领导的“痒处”,让领导心满意足。有的领导确实喜欢那些会来事、善奉迎者,甚至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我者得势得利得位,逆我者受苦受气受累。结果“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些人就把“领导点头当劲头,领导爱好当追求”,专看领导眼色行事,不顾群众意愿情绪。这样的人跟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与群众的感情越来越淡,与群众的矛盾越来越深,与群众的关系越搞越僵,甚至走上群众的对立面,最终会被群众冷落和抛弃,王怀忠的下场就是例证。
领导干部生活在群众中,工作实不实,作风好不好,与民亲不亲,群众心里有杆秤。那些只会“善事上官”者,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其作秀也许一时能欺骗上级;那些善于拍马逢迎看领导眼色行事者,虽一时能哄领导高兴,但却逃脱不了群众雪亮的眼睛。考察识别干部,要多听群众意见,看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让那些真正埋头苦干为群众办实事的“老黄牛”得好處、受重用、被提拔,而让那些投机取巧会作秀的“官油子”没市场、靠边站、受冷落,这样才能把更多干部的心思、精力和功夫引导到为民干实事、求实效、谋幸福上来。
“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绝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中的这句话成为网红语,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热议,望能引起所有为官者的思考和警醒。
历史上还有个善事百姓却不善事上官的廉官盛王赞。明崇祯时期,盛王赞任浙江兰溪知县。赴任时与亲友有约:“自今凡有利于民、无利于官者,不可不为;有利于官、无利于民,慎不可为!”说到做到,初心不改。在兰溪期间他赈灾荒、平冤狱,政绩突出。与对待老百姓不同,盛王赞对待上官却有点“不通人情”。有一回,御史乔可聘出巡金华,在兰溪遇到水涨舟阻,请盛王赞找几个纤夫帮忙拉船。没想到这个知县立在雨中大声喊:“百姓都去农忙了,上官如不嫌弃,就让我来拉吧。”乔可聘尴尬地只好下船,冒雨乘轿而去。这种“不善事上官”的个性,竟成了其仕途的障碍。盛王赞在兰溪为官三年,尽管“举卓异第一”,却仅因为招待上司不周,以“偏执乖张”为由而被迫去官。盛王赞死后,“兰溪人立祠祀之,岁以生日为盛公会”。
当今社会主义新时代,更不乏一心“善事百姓”的好官。但毋庸讳言,现实中也有在对待“善事上官”与“善事百姓”的天平上,重前者而轻后者的。当年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有句名言:“只怕上级不注意,不怕群众不满意。”信奉这句名言的人,往往只把心思用在“善事上官”上,干事唯上是举,不问群众好恶。落实领导指示不过夜,碰到群众来访躲着走;对上司满脸谦恭,对群众冷脸相待;凡事顺着领导喜好办,见风使舵顺竿爬;对领导“吹、拍、哄”,对群众“糊、吓、压”;工作只看领导“高兴度”,不管百姓“满意度”。把精力用在如何“造盆景、堆材料、看亮点、巧作秀”上,而不察群众的“难心事、操心事、急心事、揪心事”。还有的人善投领导所好:你喜欢吃喝,山珍海味宴请;你喜欢金钱,不惜巨资相送;你迷恋女色,就找美女相陪;你偏爱珍宝,就四处搜购献上;你好沽名钓誉,就著书撰文署上你的大名。处处挠到领导的“痒处”,让领导心满意足。有的领导确实喜欢那些会来事、善奉迎者,甚至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我者得势得利得位,逆我者受苦受气受累。结果“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些人就把“领导点头当劲头,领导爱好当追求”,专看领导眼色行事,不顾群众意愿情绪。这样的人跟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与群众的感情越来越淡,与群众的矛盾越来越深,与群众的关系越搞越僵,甚至走上群众的对立面,最终会被群众冷落和抛弃,王怀忠的下场就是例证。
领导干部生活在群众中,工作实不实,作风好不好,与民亲不亲,群众心里有杆秤。那些只会“善事上官”者,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其作秀也许一时能欺骗上级;那些善于拍马逢迎看领导眼色行事者,虽一时能哄领导高兴,但却逃脱不了群众雪亮的眼睛。考察识别干部,要多听群众意见,看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让那些真正埋头苦干为群众办实事的“老黄牛”得好處、受重用、被提拔,而让那些投机取巧会作秀的“官油子”没市场、靠边站、受冷落,这样才能把更多干部的心思、精力和功夫引导到为民干实事、求实效、谋幸福上来。
“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绝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中的这句话成为网红语,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热议,望能引起所有为官者的思考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