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比鲁迅差在哪里?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wenyin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时常在想,鲁迅写杂文,我们也写杂文,鲁迅扔投枪匕首,我们也舞刀弄棒,效果却大相径庭,不说天壤之别,也是不可以道里计。那么,我们和鲁迅比,到底差在哪里?鲁迅是开山鼻祖,我们是后生小子;鲁迅是一代宗师,我们是普通作者;鲁迅是如椽大笔,我们是小打小闹;鲁迅是现代文学殿堂里的“扛把子”,我们是还无法入其堂奥的爱好者……这样讲自然没啥问题,但似乎太笼统、抽象,大而化之,是人人皆知的废话。还不如认真地从细节上想想我们和鲁迅比到底差在哪里,不敢说将来有赶超之意,至少可以学有精准方向,追有明确目标。
   最大差距自然是思想性与批判性,这个大家早已公认,没任何疑义,但也是最难学、最难缩小的差距。因为这两性中既有后天的修炼研磨成分,更有天赋和才华成分,而天赋没有就是没有,学是学不来的。此外的有些差距,则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和发奋来缩小的。
   比如鲁迅的丰厚学养。这是我们过去比较忽略的地方,总觉得写杂文嘛,只要有股子正气,敢于仗义执言,不怕得罪人,就能轻松胜任。这是小看杂文了。照这样写下去,很难写出名堂、有所突破。鲁迅之所以成为宗师,其他原因之外,与他的丰厚学养大有关系。他学贯中西,博识多闻,既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又对西方文化典籍烂熟于心,既熟谙中国历史,又对世界史了然在胸,因而写起杂文来,眼界更宽,站位更高,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一篇篇厚重而又尖锐的经典杂文就这样闪亮登场了。不夸张地说,以鲁迅这样的厚重学养来写杂文,好比猛狮搏兔,牛刀杀鸡,游刃有余,运用自如。由是观之,如果真想写好杂文,须先在学养上恶补,打牢文史基础,这是一个必下的工夫。没这个基本功,根是虚的,腿是软的,行之不远,绝不会成为一个优秀杂文家。
   鲁迅的勤奋也是我们难以望其项背的,但可以效法。“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甘愿当文学的苦工”等这些鲁迅名言,既是他的经验之论,也是其勤奋工作的生动写照。也正因为如此,鲁迅在不到六十年的生命里,留下了几千万字的著作、译作,这是他宵衣旰食,夙兴夜寐的充分证明。天纵奇能,才高八斗或许不能学;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却是可学的。有些杂文家老抱怨自己进步太慢,苦于写不出精品,那就不妨先学学鲁迅的勤奋精神,汗流够了,时间用足了,工夫下到了,就不愁不会提高。即使是天才,生下来第一声啼哭也不会是好诗,这也是鲁迅说的——而我们都不是天才。
   鲁迅的善于解剖自己。鲁迅不但勇于解剖社会、解剖他人,一针见血,不留情面,而且善于解剖自己,对自己的缺点不足也是刀刀见血,不肯稍有苟且。鲁迅在《坟》里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在《而已集·答有恒先生》里说:“我知道我自己,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在《三闲集》里说:“然而革命者决不怕批判自己,他知道得很清楚,他们敢于明言。”这也是我们和鲁迅的一大差距,往往是批判他人明察秋毫,毫不留情,解剖自己扭扭捏捏,羞羞答答。而没有对自己的深刻剖析与冷静审视,只会对别人挥舞批判大棒,一是不能服人,自己一身毛病哪里还有脸去说别人;二是也根本无法深刻下去,没有人品与文品的统一,自审与他审的相接,最多只是一通低水平的乱骂。
   鲁迅的外冷内热。鲁迅外表冷漠,文字冷峻,做事冷静,但他的心却热得滚烫。他热爱这个民族,立志“我以我血荐轩辕”,因而严厉地批判民族劣根性,唤醒同胞们自尊自重自强。他真诚地热爱每个朋友,与瞿秋白引为知己,关心小朋友萧红、萧军,提携巴金、胡风,为柔石、刘和珍鸣冤叫屈。甚至于对一个受伤车夫、普通读者也寄予满腔热情。即便是对阿Q这样的讽刺对象也“衰其不幸,怒其不争”。冷热相激,水火相碰,才有了伟大的鲁迅。而我们一些杂文家,只學到了鲁迅的冷,而忽略了他的热,成了一条腿走路。心热文冷,是鲁迅的特质;心冷文冷,是一些当代杂文家特点。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我们与鲁迅的差距,不由使我想起恩格斯的一句名言:“马克思是天才,我们最多是能手。”借用一下,鲁迅是天才,我们或许连能手都算不上,但好在正朝这个方向努力。
其他文献
《说文解字》云:梯,木阶也。电梯革命木梯,既有李白“身登青云梯”之气概,又有徐霞客“悬者通梯接之”之畅通。乘坐电梯的便利和快捷不言而喻,而其中的尴尬与风险,许多人也会感同身受。   单位电梯里,职工与领导同乘不可避免,其中学问亦有讲究。比如,电梯里遇见一位领导,你还好“尊称”他,但同时几位领导呢,你若只向职务最高者“问安”,余领导会怎么想,你想都不敢想。聪明的部下会如是招呼:“领导们好!”一个都
期刊
一般而言,死者生命结束,思维终止,无论是物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趋于消亡。然而,有些人在特定环境下死亡,后人会以特定的形式予以深切的纪念,使之遗绪犹存,似乎依然“活着”,甚或标示着某种人类生存的指向,影响并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度。这里列举三则有关德国对亡灵的另类纪念方式的轶事,乃是具有这一意涵。  在天堂的路上——高铁事故纪念园   德国高铁ICE884,运行7年事故发生率为零。1998年6月3日5时
期刊
世人崇尚真善美的“真”,不齿假恶丑的“假”,“假”一过街,喊打声会不绝于耳。不过“假”有时候又像臭豆腐,臭归臭,就是有人好这一口,甚至嗜痂成癖,“假”就“骄傲”起来。《假有假的骄傲》(《杂文月刊》2020年9月上原创版),就列出“假”的种种骄傲,令人深思。假与真是一个东西的两面,历史同样悠久,假的影响力不逊真,《红楼梦》满是假,奇怪的是人们愿意接受假,脂砚斋评语有“一日卖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
期刊
读了《消失的少年》(《杂文月刊》2020年9月上原创版)一文,不由得悲从中来。如果不是作者指出来,笔者真还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全球都极为罕见的现象:不知从何时起,中国12-17岁的少年,几乎全部从公共场所蒸发了!   笔者以为,这篇文章,應该能够部分地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我们之所以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一直在逼迫学生以严重违反科学的方式学习科学!   然而,这种教育体
期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刊物《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火了——《政治岂是用来秀的》,剑指弊端的主题,电光石火的呵斥,瞬间引燃了社会的关注。   政治作秀,自古以来就不乏其行,“易牙杀子”“李渊佯疯”“刘备摔阿斗”……历代形形色色的“政治秀”根植中国官场两千多年,而今也不乏诸多令古人汗颜的政治“秀”才:   曾经一身“正气”、一脸“浩然”的江西省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四华,最终被纪委监
期刊
公寓楼上,电梯前、楼梯口安装了几盏声控灯,方便人们晚间出入、清理垃圾。声控灯很敬业,晚上,楼道里只要有一点响动,它就会亮起来,稍后又自动关闭。   声控灯最初出现的时候,亲眼见过几名小学生的“恶作剧”。放学后,他们进了某个楼层,便动作夸张地跺脚、拍手、尖叫,只为“喊”亮头顶上的灯。灯亮了,欢呼;灯灭了,大叫……如此循环往复,孩子们乐此不疲。声控灯,在年少的他们眼里,成了一个免费玩具,而不只是照明
期刊
老同学的儿子在日本定居,前一阵他们夫妻俩去儿子家住了一阵,结果提前回来了,说是不习惯。其间有多方面的原因。他特别说了一个细节:他在儿子家里说话时几次遭到儿子提醒:说话音量放低些!他感到奇怪,问儿子:“我说话声音响了吗?”儿子点点头,说日本人说话都轻声细气的,我们在这里时间长了,也养成了轻声的习惯。老同学说,他在国内家里说话从来都是这样的,很平常,怎么到了儿子家里就觉得不平常了呢?   “说话还要
期刊
调动主动性无疑乃职场最让人耳膜生茧的高频口号,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差强人意的老生常谈。而且,其热度一点也未随时过境迁而降温,而是循其固有惯性代际传承,续演着“年年岁岁语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黑色幽默。就行为表现而言,设若将主动性喻作“不用扬鞭自奋蹄”,被动性则好比“算盘珠子——不拨不动”。   对各类用人单位而言,调动主动性当然是梦寐以求的理想化境。毕竟,管理要素万变不离其宗,人财物人最关键。
期刊
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南飞避寒,夜里在一个小岛上歇脚。飞了一整天,又累又饿,个个困得要死,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就找个干燥的地方互相挤着,把头埋进翅膀里睡了起来。经验与本能告诉它们,这里看似平静,万籁俱寂,实则危险四伏,觊觎它们的有狐狸、野狼、黄鼠狼、狗獾等,当然还有最危险最狡猾的猎人。所以,每到一地,都有哨兵執勤,一旦发现情况就及时报警。   有经验的猎人来了,趁着夜色掩护,慢慢靠近雁群。他们故意闹出
期刊
怎样培养孩子,关乎祖国未来。   纵观当下,相当一些家长在培养孩子问题上,存在两个矛盾的做法。一方面,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从吃的到穿的,从用的到玩的,量不能比人家的孩子少,质不能比人家的孩子差。为此,但凡市场有卖,再贵也舍得买。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压制孩子的个性发展——从家里到家外,从学习到爱好,孩子都得遵循家长的要求与设计,不能说半个不字,更没有商量余地,只能言听计从,甚或逆来顺受。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