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現代化的设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束了“一根粉笔,一支教鞭,一篇课文讲两天”的乏味局面。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及多媒体设施的介入,使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关键词: 养眼、体验、个性、探究
教师们知道,学生如果对某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专心学习的“内动力”,就会进入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再加上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图、色、影、声、光的综合效力,为学生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兴趣。下面仅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养眼 生趣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归纳、表述(口头、书面)、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情势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我们在学习布丰的《松鼠》一课时,课前先告知学生:让我们一同去寻找松鼠,看谁找到的那只最漂亮。于是学生们就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去研究。实际上,授课前我们就已经共同走近“文本”,探究“文本”了,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过去,这一过程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才得以实现。我确实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松鼠,终于在辛苦得来的大量图片中选出一只棕灰色的帅气松鼠,还有一只桔红色的卡通松鼠。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学生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桔红色的“松鼠”为“小乖”,一看就喜欢上了,文字的松鼠变成形象活泼的松鼠,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带劲。他们除了仔细观察松鼠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小图片带来了大收获。
二、体验 感悟
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为四十五分钟“增容”。课文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要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多了。如《鼎湖山听泉》一课中,最摄人心灵的情景:“夜宿山寺,深夜听泉”是全文情感升华的关键,在组织学生诵读的基础上,从网上下载用Flash制作的课件,动画式地展示了雨后山涧水势变大的情景,而通过音响和画面,学生却能身临其境,心入其意。
3、情感 激荡
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先播放“哀乐”,造成悲伤气氛,大屏幕投影——“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画面,把学生们带入当时首都人民痛送总理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们从视觉到情感进入“文本”,这种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用多媒体设施教学,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学习《端午日》。课前学生们搜集了许多有关南方、北方端午节的知识、图片、诗歌、传说、谚语等,课堂上学生眼望着激烈、热闹的龙舟竞赛图,伴着雄壮的号子声,高声诵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是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设施给语文插上了“翅膀”,带着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带着学生们一颗颗求知的心,一起飞翔。
4、个性 活力
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我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部分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资料、图片等,使他们打心眼儿里喜欢学习语文。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下,一些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饶有兴致的事,故而乐此不疲,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与展示。
五、探究 拓展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如在进行语文综合活动《东府年俗》的教学过程中,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去网上,报刊杂志上搜集,或采取现场观察、采访老者等形式,探究春节的起源和序幕。围绕着一个大主题“辐射”出来的许多小问题展开专题性研究。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开展这种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一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学生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是信息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去判断、选择、归纳、整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探究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人生,引向历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探究中纵横开拓,开阔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更加厚重的文化内涵。
六、会用 用好
在用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时不能滥用课件。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课型、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应视实际情形定夺。如一些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就不一定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不能远离甚至脱离“文本”,于无意间省略了学生对书面语的体验过程,导致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反应迟钝、排斥、厌烦,甚至领悟力下降。学生一旦对课件产生了依赖性,只对图片发生兴趣,便降低了对文字的敏感性,想象枯竭,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多媒体用于教学,不是一种奢侈的摆设,更不是一种高科技手段的炫耀,而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是未来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为此,我们必须会用它,用好它,让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4] 《多媒体教村制作与教学设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5] 《三种模式环境下的教学应用》陕西省电化教育馆编著
[6] 《有效的展示》经济管理出版社
关键词: 养眼、体验、个性、探究
教师们知道,学生如果对某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专心学习的“内动力”,就会进入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再加上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图、色、影、声、光的综合效力,为学生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兴趣。下面仅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养眼 生趣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归纳、表述(口头、书面)、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情势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我们在学习布丰的《松鼠》一课时,课前先告知学生:让我们一同去寻找松鼠,看谁找到的那只最漂亮。于是学生们就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去研究。实际上,授课前我们就已经共同走近“文本”,探究“文本”了,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过去,这一过程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才得以实现。我确实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松鼠,终于在辛苦得来的大量图片中选出一只棕灰色的帅气松鼠,还有一只桔红色的卡通松鼠。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学生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桔红色的“松鼠”为“小乖”,一看就喜欢上了,文字的松鼠变成形象活泼的松鼠,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带劲。他们除了仔细观察松鼠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小图片带来了大收获。
二、体验 感悟
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为四十五分钟“增容”。课文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要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多了。如《鼎湖山听泉》一课中,最摄人心灵的情景:“夜宿山寺,深夜听泉”是全文情感升华的关键,在组织学生诵读的基础上,从网上下载用Flash制作的课件,动画式地展示了雨后山涧水势变大的情景,而通过音响和画面,学生却能身临其境,心入其意。
3、情感 激荡
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先播放“哀乐”,造成悲伤气氛,大屏幕投影——“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画面,把学生们带入当时首都人民痛送总理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们从视觉到情感进入“文本”,这种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用多媒体设施教学,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学习《端午日》。课前学生们搜集了许多有关南方、北方端午节的知识、图片、诗歌、传说、谚语等,课堂上学生眼望着激烈、热闹的龙舟竞赛图,伴着雄壮的号子声,高声诵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是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设施给语文插上了“翅膀”,带着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带着学生们一颗颗求知的心,一起飞翔。
4、个性 活力
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我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部分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资料、图片等,使他们打心眼儿里喜欢学习语文。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下,一些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饶有兴致的事,故而乐此不疲,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与展示。
五、探究 拓展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如在进行语文综合活动《东府年俗》的教学过程中,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去网上,报刊杂志上搜集,或采取现场观察、采访老者等形式,探究春节的起源和序幕。围绕着一个大主题“辐射”出来的许多小问题展开专题性研究。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开展这种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一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学生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是信息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去判断、选择、归纳、整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探究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人生,引向历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探究中纵横开拓,开阔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更加厚重的文化内涵。
六、会用 用好
在用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时不能滥用课件。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课型、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应视实际情形定夺。如一些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就不一定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不能远离甚至脱离“文本”,于无意间省略了学生对书面语的体验过程,导致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反应迟钝、排斥、厌烦,甚至领悟力下降。学生一旦对课件产生了依赖性,只对图片发生兴趣,便降低了对文字的敏感性,想象枯竭,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多媒体用于教学,不是一种奢侈的摆设,更不是一种高科技手段的炫耀,而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是未来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为此,我们必须会用它,用好它,让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4] 《多媒体教村制作与教学设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5] 《三种模式环境下的教学应用》陕西省电化教育馆编著
[6] 《有效的展示》经济管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