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以特色教学为引擎,以培养学生知识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发展潜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突破。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倡导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建构产学一体、工学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 工学结合 市场需求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市场需求引专业特色,构筑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是专业建设的主要依据和基本质量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应该实现知识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统一。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要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必须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突出对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有利于科学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专业人才规格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体现学生个体成长与发展。职业趋向与岗位定位正确,学科与专业定位正确,层次与类型定位正确。既保证教育质量,又体现高职教育的时代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特点。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特色教学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专业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人文素质为目标,强调职业性、应用性、可持续发展性。结合学院的专业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源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紧随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市场需求转换、学生个性体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有针对性、适应性的专业人才培养,突出体现了工学结合、产学一体、专业教学与企业实践相融、注重个性化成长的职业教育特色。针对学生入学基础不同、专业特长不同、个人兴趣爱好不同、行业人才需求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同的学生,服装专业细分为“服装染织艺术设计”、“家用纺织品装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服装工艺与结构设计”、“服装营销与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成长空间。构筑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线,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兼顾学生需要、专业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个体成长与发展,强调专业特色与社会适应需要并重。
二、学用一体,工学结合,能力为本
1.学以致用,工学结合,多证融通。工学结合、能力为本、多证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是学院服装专业在体现教学模式特色化的开创性举措,是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活动。服装专业在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融”,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逻辑关联性、结构科学性与层次合理性的有效合成。服装专业在教学中首开“基础知识——专业认知——专业技能——企业实践”的教学线路。强调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统一性。“早实践、多实践、三年实践相关联”贯穿于专业教学始終。“服装艺术设计”、“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服装工艺与结构设计”等专业的教学与职业技能与鉴定合为一体。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相融合,艺术创新与生产技术相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学校考核与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相融合,知识体系构成新技术及岗位应变能力相融合。《家用纺织品设计师》、《服装设计师》、《色彩搭配师》、《人物形象化妆师》等职业技能证书,全方位鼓励学生多证融通,增强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竞争力,拓宽学生的职业服务技能,促进学生成为动手能力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工学结合的最大化是以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与岗位能力需求,将专业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模块,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企业,“模块组合教学法”,通过模块组合引领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遵循“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原则,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衔接,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依据于企业,学生就业与创业适应于企业,教科研成果反哺于企业。服装专业的办学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得益于企业,可谓三位一体同赢。
2.技能大赛是学生能力锻炼的社会化平台。服装专业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服装企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职业的特色是突出实践技能。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一项具有基础性、专业性、特色性的创新教育制度。技能大赛紧扣服装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是从学生的单一技能到专业整体技能,从少数学生到全部学生、从学生学习到教师教学、从学校培养到校企合作等全方位的实践教学过程及有效途径。技能大赛命题与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贯穿于服装专业教学的过程之中,覆盖服装专业的全体学生,专业有赛、层层大赛、人人参赛。服装专业的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大赛不仅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专业实践能力得以锻炼,个体自信心得以确立,学习的自主性得以强化,学习的目标性得以明确,自身整体素质得以提高。职业技能大赛是有效推进学生能力锻炼的社会化平台。
三、广开教学资源、专业教学形式多元化
1.教学资源开放,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服装专业秉承专业建设是主线、课程建设是核心、师资建设是关键、基地建设是保障、校企合作是平台的高职教育特质。一是坚持培养过程开放,服装专业面向的是与区域经济发展脉搏息息相关的民生产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充分运用学校与企业的教学资源,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和方式,形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师资队伍开放,服装专业通过各种措施建设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骨干教师为主体,校企融合、专兼协作、动态优化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三是实验实训基地开放,服装专业按照共享、共建、共赢理念,对企业开放专业教学设备资源,借助企业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四是主干课程开放,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课程,实现优质课程网络化,教学资源效应最大化;五是服装专业充分关注国际服装专业教育发展态势,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国际交流,不断扩大交流规模,更新服装专业的办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装专业作为特色专业成为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先领域,对接国际标准,推动服装专业教育教学的国际化开放。
2.以教启学、创导学生自主学习:服装专业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以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符合岗位要求作为人才规格的首要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用人需求机制相衔接,紧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与时俱进。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充分发展为目的,以就业、创业、创新为突破口。教学形式提倡由教师单向灌输寻求师生双向协同,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创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实现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提高学习成效,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为社会服务的专业性与有效性。学生根据企业需要与个人发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解疑释惑的环境和条件。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学生的艺术审美与鉴赏、社会参与、服务目标等综合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学校服装专业特色教学理念的确立来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其源动力是服装专业直面的时代适应性,探索的是服装专业特色教学的前瞻性,立足点是服装专业特色教学的方向性。服装专业特色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领先的实践活动,需要在前行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 工学结合 市场需求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市场需求引专业特色,构筑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是专业建设的主要依据和基本质量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应该实现知识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统一。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要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必须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突出对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有利于科学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专业人才规格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体现学生个体成长与发展。职业趋向与岗位定位正确,学科与专业定位正确,层次与类型定位正确。既保证教育质量,又体现高职教育的时代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特点。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特色教学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专业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人文素质为目标,强调职业性、应用性、可持续发展性。结合学院的专业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源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紧随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市场需求转换、学生个性体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有针对性、适应性的专业人才培养,突出体现了工学结合、产学一体、专业教学与企业实践相融、注重个性化成长的职业教育特色。针对学生入学基础不同、专业特长不同、个人兴趣爱好不同、行业人才需求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同的学生,服装专业细分为“服装染织艺术设计”、“家用纺织品装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服装工艺与结构设计”、“服装营销与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成长空间。构筑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线,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兼顾学生需要、专业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个体成长与发展,强调专业特色与社会适应需要并重。
二、学用一体,工学结合,能力为本
1.学以致用,工学结合,多证融通。工学结合、能力为本、多证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是学院服装专业在体现教学模式特色化的开创性举措,是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活动。服装专业在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融”,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逻辑关联性、结构科学性与层次合理性的有效合成。服装专业在教学中首开“基础知识——专业认知——专业技能——企业实践”的教学线路。强调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统一性。“早实践、多实践、三年实践相关联”贯穿于专业教学始終。“服装艺术设计”、“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服装工艺与结构设计”等专业的教学与职业技能与鉴定合为一体。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相融合,艺术创新与生产技术相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学校考核与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相融合,知识体系构成新技术及岗位应变能力相融合。《家用纺织品设计师》、《服装设计师》、《色彩搭配师》、《人物形象化妆师》等职业技能证书,全方位鼓励学生多证融通,增强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竞争力,拓宽学生的职业服务技能,促进学生成为动手能力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工学结合的最大化是以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与岗位能力需求,将专业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模块,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企业,“模块组合教学法”,通过模块组合引领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遵循“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原则,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衔接,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依据于企业,学生就业与创业适应于企业,教科研成果反哺于企业。服装专业的办学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得益于企业,可谓三位一体同赢。
2.技能大赛是学生能力锻炼的社会化平台。服装专业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服装企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职业的特色是突出实践技能。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一项具有基础性、专业性、特色性的创新教育制度。技能大赛紧扣服装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是从学生的单一技能到专业整体技能,从少数学生到全部学生、从学生学习到教师教学、从学校培养到校企合作等全方位的实践教学过程及有效途径。技能大赛命题与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贯穿于服装专业教学的过程之中,覆盖服装专业的全体学生,专业有赛、层层大赛、人人参赛。服装专业的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大赛不仅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专业实践能力得以锻炼,个体自信心得以确立,学习的自主性得以强化,学习的目标性得以明确,自身整体素质得以提高。职业技能大赛是有效推进学生能力锻炼的社会化平台。
三、广开教学资源、专业教学形式多元化
1.教学资源开放,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服装专业秉承专业建设是主线、课程建设是核心、师资建设是关键、基地建设是保障、校企合作是平台的高职教育特质。一是坚持培养过程开放,服装专业面向的是与区域经济发展脉搏息息相关的民生产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充分运用学校与企业的教学资源,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和方式,形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师资队伍开放,服装专业通过各种措施建设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骨干教师为主体,校企融合、专兼协作、动态优化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三是实验实训基地开放,服装专业按照共享、共建、共赢理念,对企业开放专业教学设备资源,借助企业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四是主干课程开放,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课程,实现优质课程网络化,教学资源效应最大化;五是服装专业充分关注国际服装专业教育发展态势,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国际交流,不断扩大交流规模,更新服装专业的办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装专业作为特色专业成为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先领域,对接国际标准,推动服装专业教育教学的国际化开放。
2.以教启学、创导学生自主学习:服装专业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以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符合岗位要求作为人才规格的首要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用人需求机制相衔接,紧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与时俱进。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充分发展为目的,以就业、创业、创新为突破口。教学形式提倡由教师单向灌输寻求师生双向协同,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创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实现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提高学习成效,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为社会服务的专业性与有效性。学生根据企业需要与个人发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解疑释惑的环境和条件。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学生的艺术审美与鉴赏、社会参与、服务目标等综合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学校服装专业特色教学理念的确立来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其源动力是服装专业直面的时代适应性,探索的是服装专业特色教学的前瞻性,立足点是服装专业特色教学的方向性。服装专业特色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领先的实践活动,需要在前行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