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切入·探究质疑·验证拓展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ueli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同时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如何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实现课堂高效教学做了较为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教学 问题情境 探究学习
  
  有效教学是指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落实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传统的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更多关注学生的学,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过程,着重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三维目标中,新课标更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即不仅关注历史学习的结果,更关注这种结果是如何获得的。它提倡“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目前,西方建构主义理论倡导的抛锚式教学法,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亦被称为“基于问题的教学”。实际上,它与问题情境教学法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多年的教改探索和研究,我们认为问题情境教学法不失为符合新课标要求、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教学模式之一。问题情境教学法的操作流程,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步骤。
  
  一、生成问题,有效切入
  
  “疑是思之始。”抛锚式教学强调“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种教学要求创设鼓励学习者积极地建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情境。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但要使这个过程有效、激趣、自然,则问题切入的时机、角度和方式就大有讲究了。
  这其中,我们必须关注几个至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1.设疑于新授课知识的导入时。刚一上课,学生的思维尚未启动,教师要善于利用课件或其他手段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巧妙地引入教学情境。成功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的欲望,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2.设疑于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中。
  3.设疑于新旧知识点的联接处。
  4.设疑于新授内容结束的反馈小节时。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还必须把握恰到好处的原则:
  1.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设问。
  2.要有新颖性。创设问题的角度要新颖,切忌枯燥乏味、千篇一律,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3.要有适度性。问题的创设要有适中的难度和高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最近发展区。惟有适度才可能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
  4.要有探索性和开放性。教师应多设计“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和可探索的余地,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5.要有渐进性。在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一系列设问时,问题要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这样的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题意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以发现问题作为教学的开端;以探究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以解决问题和引申问题作为教学的归宿。要重视以下几个环节的处理:
  1.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阅读课文的相应段落,并进行思考。要求学生初步读懂教材内容,明确重点、难点,理清线索。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有关材料,以帮助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才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师生、生生互动探究。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怎样去解决,这就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合作探究。针对设问,在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互动。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是新旧知识间的关联,或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的链接等等不一而足。
  3.在探究活动中,质疑解难,把握重点,理清难点。当然,在組织学生探究某一问题时,教师要不断启发,相机诱导。孔子在教育上就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选择最佳时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其启动全部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也可启发学生互相质疑。这样,既可以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又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验证巩固,拓展深化
  
  在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要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这一阶段,重在消化落实和加强训练上。
  1.当堂巩固练习。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在获得新知识、新概念之后,为了使知识得以巩固,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一般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宜,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可以是多角度变式训练,可以是解题技巧方面的训练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应用能力。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达到当堂学习,当堂理解,当堂巩固的目的。
  2.结合所学,进行适当拓宽。可以适当介绍一些与本课知识相关联的最新史学观点,比如,现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等等。
  3.把史学研究新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尤其是在观点上有新意、有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这样才能有助于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之,问题(切入)、探究(质疑)、验证(拓展)教学模式是一个追求学生不断发展的构想,它能体现有效、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课程
其他文献
摘要:远程教育,现已成为当今世界推进教师系统改革、解决师资紧缺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本文从教师教育出现的新挑战开始入手分析,提出了应用远程教育促进教师教育变革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字:应用远程教育;教师教育;改革;机遇与挑战  远程教育,因其经济、开放、灵活的优势,已经成为了先结算培养新师资、教师队伍进行再教育、教师职业发展、教师能力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师资紧缺问题仍然是困扰教育革新的一个关键因
【摘要】为促进教师将培训所学的现代教学理念、技能迁移至课堂教学实践中,本文从有效教学所涉及的课堂教学环节出发,以《莲叶青青》公开示范课为例,通过对《莲叶青青》这节课的课堂导入、课堂讲授、提问与反馈、课堂学习活动、课后作业管理等环节的实践论述以及针对其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与反思,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应用范例,激发一线教师对其课堂教学实践及效果进行反思,从而达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摘要]清末,外国小说翻译颇为兴盛,这一时期的译作介绍了西方的文化思想,但也具有明显的汉民族文化特征。因为早期译者多具有很深的中国文化观念,在翻译时,对西方小说内容、叙事方法、风格的排斥与认同的态度,使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著进行了特殊处理,这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关键词]文化认同 文化排斥 清末 小说翻译    清末,翻译文学比较兴盛,尤其是外国小说的翻译。据统计,19世纪70年代至1919
杰克·伦敦在《热爱生命》这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不畏饥饿、不畏严寒、不畏野兽,具有坚强意志和强烈求生欲望的主人公形象,表现了人战胜自然,战胜死亡的积极思想。作品中反复表现出“超人”这一主题,这与伦敦对尼采“超人”哲学的信仰密不可分。同时,作品中的“超人”形象也多有着作家自身的影子。  超人哲学战胜自然斗争精神提到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拼搏中蕴蓄生命的小说。
摘要:通过借鉴美国的“未来新闻教育计划”,本文试图寻求适合中国新闻教育的改革路径,立足现实,提出中国传媒教育必须重树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合理拓展新闻课程体系并强化实践教学制度。  关键词:新闻教育 新闻专业主义 课程拓展 新闻实践  传媒格局的变化让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传媒教育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美国近年推出的“未来新闻教育计划”对我们的新闻教育改革不无启示。2005年,美国卡耐基基金会与奈特基金会合
通过记录一患有心境障碍的问题学生在学校被成功干预的前后过程,以期为出现类似问题的其他学校提供经验借鉴。  基本情况 问题发现与分析 危机干预  小晴(化名),女,某大学学生,现已顺利毕业离校。该女生大二下学期开始,出现时而躁狂时而抑郁症状,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幻觉,湘雅附二医院诊断为心境障碍。入院治疗半年后,复学读书,临近毕业时,因停止服药导致病情复发,第二次被送进医院。随后在医生的建议和学校的爱心下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到来,微博这一新媒体正以其独有的魅力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高校,我们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使用微博。作为高校学生组织之一的社团如何在微博时代下,充分利用这一社会化媒体传播平台,最大限度地推广自己的活动,已经成为一个高校社团工作者引人关注的课题。以南昌航空大学75个社团为例,通过对南昌航空大学75个社团的调研,对微博时代下的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社团活动现状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了如何
汉字的发展历经了千百年的历史,见证和传播了中华文化辉煌,它是我们进行事物记载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汉字文化的冲击比较大,但是科学的发展还是要靠人的思维和创造力,信息并不能代替。因此,汉字研究即使在信息时代也仍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汉字研究汉字形体现实意义一、引言  苏美尔人的楔形字、埃及的圣书字及我国的甲骨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都属于表意文字范畴,随着历史的发
当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在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化的转变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结合郑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深入分析了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设想。  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历史悠久、发展成熟的专业之一,也是普及率较高的专业。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80%左右的本科院校设有该专
通过对多模态影视英语教学进行实践探索,揭示影视英语作为多模态语篇,由于文字、图像、声音、动作和颜色等符号的相互作用,可共同实现要表达的现实交际意义,并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多模态环境多模态语篇影视英语教学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