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类社会思考进步的工具。此外,它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制定国家标准语言的目的是以立法的形式建立某种语言作为国家的官方语言。本文从政策规划、社会需要、人民需求三个方面,对新时代推普工作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推普工作;必要性
自1935年全国推广普通话工作进行以来,历经了近90年的时间。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普通话的推广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这与地区文化、历史背景或年龄层次等因素有关。根据目前推普工作的形式,本文将从政策规划、社会需要、人民需求三个方面来阐述推普工作在当今社会必须持续推进的必要性。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类社会思考进步的工具。此外,它也是文化的载体和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制定国家标准语言的目的是以立法的形式建立某种语言作为国家的官方语言。世界上有160个国家制定了语言法规或有关规定,共有84个国家建立了以一种语言作为国家官方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后,专家学者通过认真探索和研究,最终确定了以普通话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并给与了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标准。
中国在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普通话和标准汉字具有“国家标准语言”的法律地位。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因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多种多样。普通话的推广和使用可以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融合,并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我们承认语言的多样性,但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大国,它也应该在语言方面有制度上的统一。
促进普通话推广也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国际影响力。在我国与世界各方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在沟通政策、金融租赁、贸易流动、基础设施连接和文化交融等方面都需要靠通用语言来搭建桥梁,增加普通话的报道以及运用现代媒体的传播,可以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树立有责任有实力有文化底蕴的大国形象,形成文化力量。
在社会中,人民是组成社会生活的主体。从人民生活角度出发,也能进一步更好的阐明普通话推广的必要性。我国人口众多,有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56民族,在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富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方言。不仅是在各民族,各个地区之前也同样会因其共有的文化,而形成了一些地区间特有的地区方言。随着媒介、交通的发展,人民创造日益繁多,各地区间的文化、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会倍数增加。所以统一的语言能更好的打破地区与地区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等的信息壁垒,是我国社会共同繁荣的必要保证。
为了调查我国人民对于普通话推广工作的认可程度,我们做了一份调查问卷。涉及四川、山西、江苏、天津、贵州、重庆、河南等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方言分区不同的各区域,收集到145份有效样本。
根据调查有8.28%不喜欢、不习惯说普通话,28.97%的人喜欢听但不习惯说普通话,18.62%的人想说普通话但不擅长,44.14%的人喜欢听也习惯说普通话。可以看出只有8.28%的受访者对使用普通话持负面态度。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对普通话的使用持积极的态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愿意听且愿意说普通话。
调查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如果身边有推广普通话的活动,你会愿意参与吗?对此,77.24%的样本表示愿意参与该活动,22.76%的样本不愿意参与。大多数样本都愿意参与,这表明社会大众对与普通话推广的接受程度较高,普遍持欢迎态度。在145个样本中,15.17%的样本认为其普通话水平非常好,25.52%较好,48.28%一般,11.03%较差。0.69%的样本认为学习普通话很困难,25.52%的样本认为学习普通话有点难,51.72%的样本认为学习普通话较容易,以及22.07%的样本认为学习普通话非常容易。也就是说,大多数样本都认为他们学习普通话并不难,但是其自身的普通话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结果表明,大多数样品都具有学习普通话的需求和空间以及条件。也进一步说明推普工作具有前景好、民意高、任务重等特点。
综上所述,推普工作的进行是政策所订,发展所需,民意所求,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有必要深度开展。工作的推广应注重方法方式,考虑民众的时间经济成本,同时要兼顾普及效率。可以将线上线下教学深度结合打破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壁垒做到随时都能学,学的够标准。
参考文献
[1]普通话推广与应用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王文章.从社会发展看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Z].文化研究,2019,10:128.
【作者简介】杜思翰(1999.04-),男,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关键词:新时代;推普工作;必要性
自1935年全国推广普通话工作进行以来,历经了近90年的时间。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普通话的推广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这与地区文化、历史背景或年龄层次等因素有关。根据目前推普工作的形式,本文将从政策规划、社会需要、人民需求三个方面来阐述推普工作在当今社会必须持续推进的必要性。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类社会思考进步的工具。此外,它也是文化的载体和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制定国家标准语言的目的是以立法的形式建立某种语言作为国家的官方语言。世界上有160个国家制定了语言法规或有关规定,共有84个国家建立了以一种语言作为国家官方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后,专家学者通过认真探索和研究,最终确定了以普通话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并给与了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标准。
中国在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普通话和标准汉字具有“国家标准语言”的法律地位。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因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多种多样。普通话的推广和使用可以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融合,并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我们承认语言的多样性,但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大国,它也应该在语言方面有制度上的统一。
促进普通话推广也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国际影响力。在我国与世界各方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在沟通政策、金融租赁、贸易流动、基础设施连接和文化交融等方面都需要靠通用语言来搭建桥梁,增加普通话的报道以及运用现代媒体的传播,可以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树立有责任有实力有文化底蕴的大国形象,形成文化力量。
在社会中,人民是组成社会生活的主体。从人民生活角度出发,也能进一步更好的阐明普通话推广的必要性。我国人口众多,有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56民族,在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富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方言。不仅是在各民族,各个地区之前也同样会因其共有的文化,而形成了一些地区间特有的地区方言。随着媒介、交通的发展,人民创造日益繁多,各地区间的文化、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会倍数增加。所以统一的语言能更好的打破地区与地区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等的信息壁垒,是我国社会共同繁荣的必要保证。
为了调查我国人民对于普通话推广工作的认可程度,我们做了一份调查问卷。涉及四川、山西、江苏、天津、贵州、重庆、河南等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方言分区不同的各区域,收集到145份有效样本。
根据调查有8.28%不喜欢、不习惯说普通话,28.97%的人喜欢听但不习惯说普通话,18.62%的人想说普通话但不擅长,44.14%的人喜欢听也习惯说普通话。可以看出只有8.28%的受访者对使用普通话持负面态度。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对普通话的使用持积极的态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愿意听且愿意说普通话。
调查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如果身边有推广普通话的活动,你会愿意参与吗?对此,77.24%的样本表示愿意参与该活动,22.76%的样本不愿意参与。大多数样本都愿意参与,这表明社会大众对与普通话推广的接受程度较高,普遍持欢迎态度。在145个样本中,15.17%的样本认为其普通话水平非常好,25.52%较好,48.28%一般,11.03%较差。0.69%的样本认为学习普通话很困难,25.52%的样本认为学习普通话有点难,51.72%的样本认为学习普通话较容易,以及22.07%的样本认为学习普通话非常容易。也就是说,大多数样本都认为他们学习普通话并不难,但是其自身的普通话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结果表明,大多数样品都具有学习普通话的需求和空间以及条件。也进一步说明推普工作具有前景好、民意高、任务重等特点。
综上所述,推普工作的进行是政策所订,发展所需,民意所求,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有必要深度开展。工作的推广应注重方法方式,考虑民众的时间经济成本,同时要兼顾普及效率。可以将线上线下教学深度结合打破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壁垒做到随时都能学,学的够标准。
参考文献
[1]普通话推广与应用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王文章.从社会发展看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Z].文化研究,2019,10:128.
【作者简介】杜思翰(1999.04-),男,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