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志趣雅逸沉雄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a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德育,1943年生于四川蓬溪河边场(今属大英),号得鱼,颜其室曰空名堂、抱朴斋。供职于成都铁路局。幼承家学,萌于堂馆。早年书画兼习,1980年师从蜀中著名书法篆刻家苏园先生,潜心研习书法篆刻。其书法植根传统,汲纳诸家;其印作远绍秦汉、出入古今。历任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金石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巴蜀诗书画研究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成都铁路局书画协会副主席、成都丙戌金石书画研究会理事、澳门印社社员、成都开明印社社员。2016年获成都市书法家协会“成都翰墨”优秀奖。
  我与德育先生交往,多年矣!交往中,我从这位老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择其要者,有四焉:
  一曰自强不息。德育先生成长于川中古镇,命途多舛,却能于夹缝中求生存,从社会底层努力向上。他拒绝眼泪拒绝叹息,代之以排除万难,辗转学艺,奋激无已。瓢饮难夺志,蜗居更添神,抱定凌云志趣、纳海心胸,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二曰多才多艺。德育先生能司鼓、弹琴,擅书法、篆刻,工诗词、文章。究其成功之道,虽有才,终以苦学而成家。他学一门,爱一门,精一门,决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其艺其识皆育于其德。
  三曰艺随时代。德育先生书、印皆宗法传统,但他能与时代同步。石涛云:笔墨当随时代。既然审美具时代性,那么,书、印亦当随时代,德育先生在师古的基础上能不断创新。德育先生书擅名体,且以隶书为例,书作既具传统又揉进篆、行、简、章草等笔意,从而又呈显雅丽畅达。这就与书坛怪异莫名的流风划清了界限。其书法创作题材,多涉及古贤诗词、典籍名言、艺论辑录及自己即时感悟诗文与小记。近些年,德育先生流连沉醉于魏碑的峻峭厚朴、灵动舒畅之美,致力碑楷、碑行的探索和创作,且践行“创新行书”之志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其书作更为沉雄、凝重。德育先生的篆刻,布局严谨,篆法独到,用刀强劲。其印,如无绍宗秦汉玺印之功底,无致力于明清流派风格之研习,无寒生冰积之毅力,则不可能达到如此精深、隽妙。
  四曰广交朋友。德育先生不矜其才,擅扬人善,故友朋众多。花前月下,说书话印、饮酒弹琴,正所谓酒逢知己饮,琴向可人弹。虚怀始能交友,素心方可修身,多交良友、益友,多会挚友、诤友,正体现了德育先生的忠直人生。
  德育先生曾为我书一隶书横幅,我将之裱挂于寒舍客厅。每有友人来,无不伫立凝神,啧啧赞赏,咸称该书作具儒雅风,有书卷气。斯時,我总为自己能拥有此书作而感到高兴,更为能交上这位忠厚的书法家朋友而感到骄傲。
  德育先生年逾古稀,我衷心祝愿德育先生:人长寿,艺益精!
  (作者系四川省文化厅原厅长,曾任四川省金石书画研究会会长,现为名誉会长)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甘肃天水、武威、张掖、酒泉四地的中小学一线书法教师就学校情况、教学自身情况、教学情况与对书法教育前景的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调研,了解四地中小学书法教育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西部地区 中小学书法教育 调研  目前,书法作为国家课程已经正式走进中小学课堂。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关于传统文化的推进与书法教育的普及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我们感觉到
期刊
2016年10月27日,上海中华艺术宫迎来了一个特殊的个人画展——“韩书力西藏绘画展”,与过往个展不同的是,拥有中华艺术宫两个展厅、近两百件作品的画展开幕式,既无邀请函也没有请柬,然而来自海内外宾朋汇聚一堂,他们中有长期关心支持西藏美术发展的澳门、新加坡美术界同仁,也有先生早年留学巴黎的好友,更有阔别二十一年的老朋友——台湾艺术家出版社社长何政广先生与长期负责韩书力专著出版工作的主编王庭玫女士,两
期刊
艺术以美感人,而传承文化、光照人格、充盈浩气的瑰美艺术,更具震人心魄的力量。孟子说过,真正的伟丈夫应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言信然,对有位艺术家而言,还应补加一句:“病魔不能困”!人生最大的敌人莫过于病魔,而唯有意志如钢者敢于对病魔说“不”。这位艺术大家用生命的火焰驱赶狰狞的病魔,用意志的酵母将人生苦水酿成至美的醇醪,调动生命潜能,创造生命奇迹和艺术奇观,她就是著名书家周慧珺。周先
期刊
近20年前,王超尘先生步入不逾矩之年,他将出版第一本作品集,竟于数千里之外的湖南约我为之写序。我当时犹豫了很久,原因:第一,先生比我年长一二十岁,年轻人为长者写序的情况不多见;第二,我们之前既未谋面,也从未结识;第三,我对先生人生及艺术毫不了解,感到无从入手,故一直未动笔。但当我看到先生大量作品,并大致了解了先生的为人、从艺情况后,觉得有许多话要说,所以一口气为先生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文字,作为序言
期刊
岳州窑的名称来自唐代陆羽《茶经》。“岳州窑”是唐人的称呼,因为岳州窑的创烧年代可以早至东汉。早期岳州窑被称之为湘阴青竹寺窑,西晋至隋唐之际的岳州窑被称为“湘阴窑”,湘阴铁嘴角窑则按唐人的习惯被称为岳州窑。本文也是以岳州的历史渊源取名为岳州窑,岳州窑早于长沙窑,长沙窑是在继承岳州窑的特点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岳州青瓷源于商周,盛于唐,具有造型古朴大方、晶莹润泽、清淡雅致等特点,岳州窑也成为唐代六大名窑之
期刊
中国人论书法,历来有“字如其人”一说,然而在当今湖南书坛,却有一位长寿的书法家,字如其名,超尘脱俗,这位令我神往数十年的书坛名宿就是——王超尘!  我自幼酷爱收藏书画,1997年夏曾为郴州苏仙岭风景区书写通宵,得润资五百元,悉数寄往长沙,购得王超尘先生对联一副,联曰: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2009年我离开大学办《艺术中国》杂志,曾经多次起念专门为王老做专题推介,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期刊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功夫,《艺术中国》已创刊十周年了。  自创刊就诚邀我做顾问的《艺术中国》,由于办刊经费不足,所以,我是当没有顾问费的“义务顾问”。我对此予以理解。  为适应新时代需要,湖南省文化馆在上级鼎力支持下,创办《艺术中国》,是非常正确的决策。《艺术中国》自创刊以来,坚持唱响主旋律,为主流文艺鼓与呼,也兼顾多样化,在艺术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艺术中国》办刊坚持立足
期刊
“屋中有画,等于悬挂了一个思想。”我一个人在房间里,看到墙壁上的那幅丹青,便隐约看到一个秀丽的女子躬身在画室里轻扬画笔。秀发披在肩上,画笔下色彩斑斓,画布上有一片青翠的树林,氤氲着雾气,远方的天空辽阔深远。她,便是中国女子画会会员、长沙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王晖。人如其名,“晖”,总是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她不张扬,在绘画的世界里进行着灵魂的漫溯。  王晖,自小便受艺术的濡染,书香门第在当时的乡村殊为难得。
期刊
徐悲鸿“空降”北平  1935年2月9日,北平《世界日报》在颇为显著的版面位置上,刊发了一篇题为“平市艺术界昨欢迎徐悲鸿”的报道。这篇报道向市民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即著名画家、时任中央大学艺术主任的徐悲鸿(1895—1953),当月月初突然“空降”北平,后天(2月11日)又将离开北平,返归南京了。徐氏此行为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当时稍稍对中国美术有点了解与兴趣的市民,自当关注与热议一番。现将此篇报道
期刊
许峰,1980生于贵州江口,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参加青涩创想——2009大学生提名展、旋转木马——第三届中国新锐绘画展、首届当代艺术weibo大展、新星星艺术节、东方好画家——新锐提名展、同行同至——批判性传统主义青年艺术展、第三届CAFAM双年展“空间协商”、“抚摸郑州”公共艺术展、独来同往——80、90后全国青年美术家提名展、Kiyoshi art spac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