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活化
  2012-2013苏州市初二物理学科调研中有这样一题:某中学决定利用校内两座楼之间的块空地建一个图示篮球场,设计场地时,为了防止球员冲出端线因收不住脚而撞到墙上,必须在球场端线到房子之间留有足够的距离,怎样确定这段距离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
  首先,他们请教了体育老师,了解到人在跑步时,从接收停止信号到停稳所通过的距离叫停稳距离S,它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从接收停止跑步信号到大脑指挥躯体制动要经过一段时间称为反应时间,通过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第二,制动后还会向前冲一段距离才能停稳,这段距离叫做缓冲距离.接着,他们设计了探究方案,并以同班同学为研究对象,测出各同学的:跑步速度v、反应时间t和缓冲距离S′。最后对收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研究对象的跑步速度、反应时间和缓冲距离各不相同,问:(1)停稳距离S与跑步速度v、反应时间t、缓冲距离S′的关系式是:S=▲.(2)研究小组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球场端线到房子之间的距离应以运动员从脚踩端线接收停止信号开始到停稳所通过的距离来确定,为了计算这段安全距离,研究小组应 在收集到的各项目的众多数据中,筛选出其中▲的速度、▲的反应时间和▲的缓冲距离,这样计算才能确保安全。(3)假设,从球场端线到楼之间的实际距离比研究小组所计算出的安全距离短些,容易产生安全问题.为保证这个场地的使用安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全市统一阅卷时笔者发现第三个问题得分率非常低。考试后,学生向我反映说:“他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感到十分茫然,不知用什么知识来解答”,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大障碍。那么如何挖掘物理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建立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之上,促使学生把物理知识转化为生活实践能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结合本人的课堂教学实践就“物理问题生活化教学”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应用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
  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课,有利于在教学开始时就唤起学生的困惑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有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在引入新课时放了一段提前拍好的视频:一学生用力向后蹬地,滑板向前运动,停止用力滑板继续前行,滑行一段路程后滑板车又停了下来。看完这段熟悉的视频,很多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猜想:“静止的物体受力就会运动起来,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接着我又马上抛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停止用力滑板为什么能继续前行呢?”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猜想出现了差异,从而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课堂上自始至终带着这个问题主动地学习。又如:讲光的直线传播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前茂密树荫下的光斑,他们发现大部分光斑都是圆形的,且大小不同。学生马上就产生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太阳光通过茂密的树叶缝隙会在地上会留下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些学生熟悉的、被忽略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倍感亲切、又充满好奇, 但他们又不知所以然。
  用这些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教学,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不再乏味、、单调和枯燥,而是充满趣味性和现实性。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应用生活情境进行课堂教学
  《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教学内容如果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那么将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枯燥与厌倦,学习物理成为他们的负担,出现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学生学习效率低,课堂教学效率差的后果。
  1.物理概念教学生活化
  常听到物理教师埋怨,学生学得不活,只会死记硬背一些物理概念,遇到实际问题一筹莫展,物理知识支离破碎等等。其根源都在于概念教学之初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历经概念获得的全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大多是感性材料首先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经过分析、对比、抽象、归纳、概括等思维过程,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加以概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形成“概念”。因此,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要解决的就是学生感性材料贫乏、有关表象模糊的问题。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
  以《压强》一节的教学为例:学生之前已经有了“力的作用效果”的概念,但压强的概念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在教学前我就让学生在学校的沙坑中做了几个体验:1、让两个脚差不多大的,但一胖一瘦两同学穿同一双鞋站在沙坑中,观察脚陷入的情况?2、同一个人穿运动鞋和钉鞋站入沙坑中,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3、观察自己站在沙坑中陷入的深度,如何使你的脚陷入得更深些?这个来自自身的体验远比书本P76图10-2的图片形象、鲜明、生动地多,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实践证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大量关于物理学概念,是物理学习赖以顺利展开的基础。
  2.“课堂探究”要生活化
  陶行知说:“自有人类以来,生活就是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物理教学离不开课堂探究,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物理课堂探究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探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如在讲授“大气压”时,教材中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体会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很大。做这个实验时,我往往要求学生在家里带几个吸盘过来,让两个学生拉“吸”在一起的吸盘,这个改变同样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大气压的存在,同时也理解了吸盘能“吸”在墙上是利用了大气压。又如: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使湿衣服干得更快,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探究中注入了生活实例,能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克服了物理太难学,耗时多而且收获少的现象,也是学生感受生活、体会真理的过程。
  3.实验仪器生活化
  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廉价、实用的材料进行探究活动,呈现物理现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知觉集中,更能引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欲望。如我听一位老师在上《运动的相对性》时,老师在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时,先在黑板上贴了三只颜色不同的玩具兔,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老师移动了其中的一只玩具兔,让学生睁开眼分辨那只玩具兔运动了。学生看到贴在黑板上的玩具兔被时,就觉得眼前一亮,听到做游戏时更是兴趣十足,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也就顺理成章的得出。在讲运动和静止相对性时,老师更是带了一篮橘子,让学生分成几组进行钢尺托桔子接力赛,在比赛中学生体会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堂课教师教得轻松自如,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而玩具兔和一篮桔子更是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导火线。在比如讲授温度计时,老师让学生将家中测温度的仪器带到学校来与大家一起学习,我们会看到学生家中有各种温度计:体温计、干湿温度计等等,不仅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更能体会物理的实用性。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常见的、简捷的生活用品根据实验原理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创新和自做实验,对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及终身的探索的乐趣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三、应用生活情境巩固课堂教学
  学生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作业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教师通过作业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调控教学活动。作业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延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学生作业不应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应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性题目,尽量地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应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物理知识、物理方法去分析、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终极目标。
  1.把学生生活情景编进习题
  给学生一个非常熟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景编进习题,由此来分析这些物理情景所包含哪些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现象、解释道理或简单计算。
  如下题:小明打开上标有“PZ220—40”字样的台灯灯泡时,发现台灯发光较昨天暗了.小明猜想:主要是灯丝的升华造成的,依据是:由于灯丝升华,灯丝的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而台灯两端电压不变,由公式P=可知功率变小,因此灯变暗了;
  小华猜想:主要是电路的负荷增大造成的,依据是:由于许多家庭开了空调,电路的负荷增 大了,总电流变大,输电线上有电阻,导致台灯两端的电压降低,而灯丝电阻不变,由公式P=可知功率变小,因此灯变暗了.
  (1)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在爸爸的指导下用新的相同规格的灯泡替代原来的灯泡,观察到新的灯泡亮度与原来的那只灯泡亮度基本一样,说明小明的猜想是▲(正确/错误)的;(2)请你设计一个方案,验证小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做法▲;如何判断:▲.
  这题将学生生活中忽略的或不易观察到的物理情境编入题目,引导学生猜想,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及相关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更是锻炼了学生理解、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能能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甚至是细微的观察能力。将学生生活情景编进习题,让物理知识更贴近于生活,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源于生活,还让学生清楚的知道知识的来源,知识有什么用,更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增长见识。
  2.以解决生活问题为终极目标
  把课堂所学知识直接用于生活实践,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随时随地的加以运用,提高他们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本文开头所讲题目:(1)题是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即是否理解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2)(3)是教会学生一定的生活技巧和生存能力。这题属于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并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教学内容来自现实生活、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时,课堂教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在生活情景中发现物理问题,并将具有一定意义的物理问题情境还原给物理课堂教学,使抽象、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回归生活。同时,注意让学生自觉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和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学校)
其他文献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我国政府与NGO(非政府组织)关系的发展方向,有必要对公共服务领域二者的关系变迁进行客观描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形势、经济任务、社会环境的不同及国家与
本文从母体大学、学者以及治理环境层面出发,调查分析了我国212家大学衍生企业在2007-2009年期间运营绩效以及治理结构现状信息,深入探讨了治理环境对大学衍生企业治理结构内部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中职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推陈出新,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探究式教学就是顺应了现代教育改革的潮流,要求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教学理念的进步以及教学方式的更新。本文,以中职数学教学实际为例,探讨了中职课堂中如何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职数学;数学教学;探究式  众所周知,数学本身是一门充满奥妙的学科,无论是数学定理、公式还是数学法则的延伸都是一个从假设到
本文阐述了消费者隐性需求与显性需求的内涵;然后从消费者需求位势差异,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互,营销环境变动等角度揭示促使消费者隐性需求价值实现的动力机制;最后提出基于
【摘 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热点,而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层面。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并科学地引导学生的情感,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在此,笔者将从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情感态度;赏识教育;自信  教育家布卢姆所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情感、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感
【摘 要】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学会倾听是良好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见解,在听的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做到“多思、多讲、多说”,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思辩能力和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会倾听;课堂教学
【摘 要】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媒介,教师的作用无可替代。多年来,全国不少教育工作者就媒介作用的发挥,在各自的课堂上作了诸多尝试,不少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收获了不少经验。  【关键词】数学教师;媒介作用;策略  一、恰用问题情境法,诱导学生主动参与  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多种方法,教师可根据某一问题、课堂动态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现状,恰当应用,培养兴趣,激发动力。有了兴趣做保证,学生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