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创新能力日益显示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时代呼唤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个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提出教育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创新教育必须以教师的教法创新为出发点,教法创新绝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新颖,而必须体现出实质上的先进性,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等。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
一、巧妙设疑激发创造欲望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它指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如我在上《自我保护》这一课,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课题,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学生们被老师一激,好奇心被引起,纷纷举手提出问题,有的说:“我想知道在地震时怎样保护自己?”有的说:“遇火灾时怎样保护自己?”也有的问:“遇到劫匪是怎样保护自己”……学生的问题接连不断。顿时,课堂上出现热闹的场面,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我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知识,从中找出答案自己进行析疑,然后再由学生汇报表演,师生一起解疑。学生通过实践明白阐明的道理,主动地获得真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充分培养。
二、创设丰富情境,发展创新思维
《课程标准》中指出:“可利用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激发活动兴趣。我在教学中借鉴一些学生喜欢的形式,创造多向交互的空间。如模仿《开心词典》、《幸运52》、《奥运向前冲》将他们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参与。如学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让学生现场模拟消费者购物的行为,让大家选择出最讲诚信的消费者然后将商品奖励给获胜者这样一来,使学生的交流活动处于轻松愉快的形式中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提供了条件,学生在活动中情绪高涨,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又如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先后就“挫折利弊谈”、“中学生上网利弊谈”、“应试教育利弊谈”等题目。每一次辩论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情绪高涨,赛场上你来我往尽情挥洒中学生纯真,充满激情的个性,给师生双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主动参与活动过程。通过组织儿童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儿童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如在上《保护环境》,结合我校申报“绿色学校”,我就事先发动学生搜集环保方面、自然生态受到破坏的资料,经过精心组织,学生自己编排了童话剧《森林的哭声》,在欢快优美的音乐中,同学们自编自演了童话剧,反映了因生态受到破坏、小鸟无家可归、洪水泛滥、沙尘暴袭击人类……一系列令人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配有精美的诗歌朗诵,唤醒了学生纯真的童心,激发出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朴素感情,让学生在爱与美的熏陶中接受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三、调整师生角色地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和主体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一件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教人求真,而且要教学生做真人,要引导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并自觉践行,培养知行统一的品德和作风。如在讲授《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可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如仿冒“两面针”牙膏、仿冒的“金嗓子”喉宝,仿冒的“双星”运动鞋等,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学到了法律知识,教师再进一步引伸到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让同学们谈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感受,最后引导回答提出解决办法等。其次,教师应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信息提供者。现代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信息变化高速发展,教师应抓住思想品德课具有时代性、社会性的特点,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展、如何生活,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同时,让学生知道如何发展和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第三,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在新教材教学中,调整角色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启发创新思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例如:在教“法律常识”时,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日,有时我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同分析、探讨,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论有关法律问题。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既激发了學生学习法律常识的兴趣,又为课堂的理论教学准备了感性材料。再如,讲“环境问题”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们准备环境问题的相关材料,鼓励学生结合思品、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开展“大凌河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的社会调查,可以分别从“龙岗河治理前后对比”、“大凌河里有否生物活动”、等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事前我还有些担心学生们是否能准备好有质量的材料,故自己课前也作了相应的准备,以备不时之需,结果,课堂教学中发现:有的同学把环境问题画成漫画制成幻灯,有的同学列出详细的数据、表格,突出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踊跃发言、兴趣高涨,使教师的课前准备材料根本无用武之地。可以肯定,这一节的学习提高学生观察问题、收集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育实效,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生今后自觉维护环境奠定了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总之,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运用。让我们时刻铭记“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学生创造思维的沃土,一块培养孩子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天地。
一、巧妙设疑激发创造欲望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它指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如我在上《自我保护》这一课,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课题,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学生们被老师一激,好奇心被引起,纷纷举手提出问题,有的说:“我想知道在地震时怎样保护自己?”有的说:“遇火灾时怎样保护自己?”也有的问:“遇到劫匪是怎样保护自己”……学生的问题接连不断。顿时,课堂上出现热闹的场面,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我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知识,从中找出答案自己进行析疑,然后再由学生汇报表演,师生一起解疑。学生通过实践明白阐明的道理,主动地获得真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充分培养。
二、创设丰富情境,发展创新思维
《课程标准》中指出:“可利用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激发活动兴趣。我在教学中借鉴一些学生喜欢的形式,创造多向交互的空间。如模仿《开心词典》、《幸运52》、《奥运向前冲》将他们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参与。如学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让学生现场模拟消费者购物的行为,让大家选择出最讲诚信的消费者然后将商品奖励给获胜者这样一来,使学生的交流活动处于轻松愉快的形式中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提供了条件,学生在活动中情绪高涨,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又如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先后就“挫折利弊谈”、“中学生上网利弊谈”、“应试教育利弊谈”等题目。每一次辩论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情绪高涨,赛场上你来我往尽情挥洒中学生纯真,充满激情的个性,给师生双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主动参与活动过程。通过组织儿童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儿童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如在上《保护环境》,结合我校申报“绿色学校”,我就事先发动学生搜集环保方面、自然生态受到破坏的资料,经过精心组织,学生自己编排了童话剧《森林的哭声》,在欢快优美的音乐中,同学们自编自演了童话剧,反映了因生态受到破坏、小鸟无家可归、洪水泛滥、沙尘暴袭击人类……一系列令人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配有精美的诗歌朗诵,唤醒了学生纯真的童心,激发出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朴素感情,让学生在爱与美的熏陶中接受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三、调整师生角色地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和主体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一件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教人求真,而且要教学生做真人,要引导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并自觉践行,培养知行统一的品德和作风。如在讲授《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可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如仿冒“两面针”牙膏、仿冒的“金嗓子”喉宝,仿冒的“双星”运动鞋等,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学到了法律知识,教师再进一步引伸到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让同学们谈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感受,最后引导回答提出解决办法等。其次,教师应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信息提供者。现代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信息变化高速发展,教师应抓住思想品德课具有时代性、社会性的特点,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展、如何生活,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同时,让学生知道如何发展和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第三,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在新教材教学中,调整角色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启发创新思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例如:在教“法律常识”时,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日,有时我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同分析、探讨,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论有关法律问题。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既激发了學生学习法律常识的兴趣,又为课堂的理论教学准备了感性材料。再如,讲“环境问题”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们准备环境问题的相关材料,鼓励学生结合思品、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开展“大凌河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的社会调查,可以分别从“龙岗河治理前后对比”、“大凌河里有否生物活动”、等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事前我还有些担心学生们是否能准备好有质量的材料,故自己课前也作了相应的准备,以备不时之需,结果,课堂教学中发现:有的同学把环境问题画成漫画制成幻灯,有的同学列出详细的数据、表格,突出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踊跃发言、兴趣高涨,使教师的课前准备材料根本无用武之地。可以肯定,这一节的学习提高学生观察问题、收集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育实效,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生今后自觉维护环境奠定了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总之,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运用。让我们时刻铭记“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学生创造思维的沃土,一块培养孩子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