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机械设备选择及布置、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基础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
泵送混凝土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能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和施工材料,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效,目前在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已被广泛采用,深受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青睐。但是,泵送混凝土由于其流动性高的要求,其有坍落度大、砂率高、水泥用量多等特点,在施工中很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因此,为了避免裂缝的产生,本文将主要就高层基础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机械设备选择及布置
1.1混凝土泵是泵送混凝土的关键设备,它能够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快速灵活的机动性布料;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用塔吊配合;一般要求每台泵输出混凝土量为22m3/h左右,塔吊吊运混凝土4.5m3/h左右。
1.2混凝土拌合料的供应,采用现场搅拌站与商品混凝土结合供料;通常,可选用2台JG750自落反转式搅拌机,以保证泵送混凝土的连续性。
2.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
混凝土的可泵性对泵送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能具有重大的影响,泵送混凝土最终的强度与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运输及浇筑过程中能否保持不出现分层离析,成为是密实的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对泵送混凝土硬化后性能的這种影响,与对非泵送混凝土硬化性能相比要大得多,尤其是在炎热高温环境下,泵送混凝土表现得更为明显。
2.1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2.1.1水泥
宜采用中、低水化热的425R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既可满足强度要求,又可降低内部水化热,减小温差应力,避免裂缝产生;要求水泥越细,强度要求就越高。
2.1.2粗骨料
通常,粗骨料占混凝土总重量的70%以上,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应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泵送管径的25%;应选择10mm~30mm的连续级配良好的碎石,含泥量小于l%,并不能混有其他有机杂质和使用海砂,针片状含量小于15%。
2.1.3细骨料
宜采用中、粗砂作为细骨料,含砂率控制宜控制在35%~40%之间,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以保证混凝土中的水泥砂浆的数量和质量,又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渗性。
2.1.4掺合剂
所掺入的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Jl46—90)《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DL/T5055—2007)《水工混凝土产用粉煤灰技术规范》的规定。一般,粉煤灰的掺量应为水泥重量的15%,其不但可有效的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还可有效地提高泵送混凝土的稳定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增强后期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混凝土收缩。
2.2配合比控制
为减少水泥水化热,在满足设计和混凝土可泵性的前提下,宜选用425R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率为40%,其用量控制在450kg/m3;水灰比宜控制在0.45以内,因水灰比过大,会导致多余水分就会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逐渐蒸发出来,使混凝土内部形成孔隙和毛细管通路,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而水灰比过小,则会导致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差,从而使混凝土内部出现孔隙,影响其抗渗性;为减少相应含量的水泥,延缓水化反应.降低水化热,在拌制混凝土中可掺人Ⅱ级粉煤灰;要求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8小时,终凝时间10小时;一般,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求控制在120mm~160mm之间。
3.混凝土的浇筑
3.1混凝土浇筑采用斜面分层布料方法施工,即一次浇筑、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以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且不致出现裂缝。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从而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
3.2选用φ100插入式振捣棒,一个混凝土泵配备3台振捣棒,分三处布置。第一处布置在出料点,为防止混凝土集中堆积,先振捣出料口处混凝土,使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面;第二处布置在坡脚处确保混凝土下部密实;第三处布置在斜面中部。
3.3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二次振捣法振捣,振捣时直上直下,要求快插慢拔,防止漏振、欠振和过振,以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拉强度;每个浇筑区域的振捣由专人负责。特别加强最后一层的振捣,严防漏振。
3.4每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必须在下部混凝土初凝之前振捣结束;上层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必须插入下层50cm左右,进行超深振捣。
3.5为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细小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初凝前先初步用刮杠刮平表面,并用木抹子搓毛和用铁滚筒碾压数遍,以减少砼表面收缩裂缝;搓毛后应立即用一层薄膜两层麻袋覆盖,防止混凝土温差过大和表面失水。
4.温度控制措施
4.1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即可在石子入仓前先浇水冷却,并使其吸足水分,以减少坍落度的损失;可浇水冷却砂的温度等,从而达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目的。
4.2降低拌合料的出机温度:拌合料在拌合好后,在运输的过程中,为防止拌合料升温,可搭个简易遮阳棚,并在混凝土泵送管上铺设两层保持湿润状态的草袋子(每日浇水两次,以保持湿润状态),防止日照及气候高温引起混凝土拌合料的大幅度温升。
4.3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保温养护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值以降低混凝土的自约束应力;其次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外约束应力的抗裂能力,以达到防止和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防止暴晒,注意保湿,减少温差,防止产生表面裂缝。
4.4在浇筑完后,应采取长时间的养护,即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两层草袋,四周钢模外面覆盖1层薄膜,并浇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一直处于湿润状态,正常天气每2h洒水1次,以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产生表面干缩裂缝和温度应力裂缝;一般,养护时间应为15d左右。
4.5加强测温:为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升与表面温度的变化值,应布置纵、横双向测温孔,采用L形布置,每个测温点埋设温管2根φ10管底埋置于混凝土的中心位置,5天以内每2小时测一次,以后每4小时测一次,以随时掌握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情况;通常,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25℃之内,当高于或低于此温度时,则应及时调整保温和养护措施,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基础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施工涉及到环境、材料、设计及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本文从机械设备选择及布置、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等几个方面对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能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基础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
泵送混凝土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能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和施工材料,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效,目前在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已被广泛采用,深受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青睐。但是,泵送混凝土由于其流动性高的要求,其有坍落度大、砂率高、水泥用量多等特点,在施工中很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因此,为了避免裂缝的产生,本文将主要就高层基础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机械设备选择及布置
1.1混凝土泵是泵送混凝土的关键设备,它能够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快速灵活的机动性布料;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用塔吊配合;一般要求每台泵输出混凝土量为22m3/h左右,塔吊吊运混凝土4.5m3/h左右。
1.2混凝土拌合料的供应,采用现场搅拌站与商品混凝土结合供料;通常,可选用2台JG750自落反转式搅拌机,以保证泵送混凝土的连续性。
2.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
混凝土的可泵性对泵送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能具有重大的影响,泵送混凝土最终的强度与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运输及浇筑过程中能否保持不出现分层离析,成为是密实的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对泵送混凝土硬化后性能的這种影响,与对非泵送混凝土硬化性能相比要大得多,尤其是在炎热高温环境下,泵送混凝土表现得更为明显。
2.1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2.1.1水泥
宜采用中、低水化热的425R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既可满足强度要求,又可降低内部水化热,减小温差应力,避免裂缝产生;要求水泥越细,强度要求就越高。
2.1.2粗骨料
通常,粗骨料占混凝土总重量的70%以上,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应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泵送管径的25%;应选择10mm~30mm的连续级配良好的碎石,含泥量小于l%,并不能混有其他有机杂质和使用海砂,针片状含量小于15%。
2.1.3细骨料
宜采用中、粗砂作为细骨料,含砂率控制宜控制在35%~40%之间,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以保证混凝土中的水泥砂浆的数量和质量,又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渗性。
2.1.4掺合剂
所掺入的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Jl46—90)《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DL/T5055—2007)《水工混凝土产用粉煤灰技术规范》的规定。一般,粉煤灰的掺量应为水泥重量的15%,其不但可有效的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还可有效地提高泵送混凝土的稳定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增强后期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混凝土收缩。
2.2配合比控制
为减少水泥水化热,在满足设计和混凝土可泵性的前提下,宜选用425R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率为40%,其用量控制在450kg/m3;水灰比宜控制在0.45以内,因水灰比过大,会导致多余水分就会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逐渐蒸发出来,使混凝土内部形成孔隙和毛细管通路,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而水灰比过小,则会导致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差,从而使混凝土内部出现孔隙,影响其抗渗性;为减少相应含量的水泥,延缓水化反应.降低水化热,在拌制混凝土中可掺人Ⅱ级粉煤灰;要求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8小时,终凝时间10小时;一般,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求控制在120mm~160mm之间。
3.混凝土的浇筑
3.1混凝土浇筑采用斜面分层布料方法施工,即一次浇筑、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以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且不致出现裂缝。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从而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
3.2选用φ100插入式振捣棒,一个混凝土泵配备3台振捣棒,分三处布置。第一处布置在出料点,为防止混凝土集中堆积,先振捣出料口处混凝土,使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面;第二处布置在坡脚处确保混凝土下部密实;第三处布置在斜面中部。
3.3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二次振捣法振捣,振捣时直上直下,要求快插慢拔,防止漏振、欠振和过振,以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拉强度;每个浇筑区域的振捣由专人负责。特别加强最后一层的振捣,严防漏振。
3.4每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必须在下部混凝土初凝之前振捣结束;上层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必须插入下层50cm左右,进行超深振捣。
3.5为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细小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初凝前先初步用刮杠刮平表面,并用木抹子搓毛和用铁滚筒碾压数遍,以减少砼表面收缩裂缝;搓毛后应立即用一层薄膜两层麻袋覆盖,防止混凝土温差过大和表面失水。
4.温度控制措施
4.1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即可在石子入仓前先浇水冷却,并使其吸足水分,以减少坍落度的损失;可浇水冷却砂的温度等,从而达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目的。
4.2降低拌合料的出机温度:拌合料在拌合好后,在运输的过程中,为防止拌合料升温,可搭个简易遮阳棚,并在混凝土泵送管上铺设两层保持湿润状态的草袋子(每日浇水两次,以保持湿润状态),防止日照及气候高温引起混凝土拌合料的大幅度温升。
4.3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保温养护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值以降低混凝土的自约束应力;其次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外约束应力的抗裂能力,以达到防止和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防止暴晒,注意保湿,减少温差,防止产生表面裂缝。
4.4在浇筑完后,应采取长时间的养护,即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两层草袋,四周钢模外面覆盖1层薄膜,并浇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一直处于湿润状态,正常天气每2h洒水1次,以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产生表面干缩裂缝和温度应力裂缝;一般,养护时间应为15d左右。
4.5加强测温:为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升与表面温度的变化值,应布置纵、横双向测温孔,采用L形布置,每个测温点埋设温管2根φ10管底埋置于混凝土的中心位置,5天以内每2小时测一次,以后每4小时测一次,以随时掌握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情况;通常,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25℃之内,当高于或低于此温度时,则应及时调整保温和养护措施,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基础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施工涉及到环境、材料、设计及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本文从机械设备选择及布置、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等几个方面对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能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