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材料有望让“穿墙术”成真
“穿墙术”是从来只存在于幻想世界中的“仙术”。不过,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近日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有望让“穿墙术”成真。
项目负责人之一的罗旭东副教授说,这项科研成果的完成,基于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人工制备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复合材料——超颖材料。作为一种真正的“人工”材料,超颖材料不同于自然界材料都固有一种结构的特点,而可以由科学家随意改变组成这种材料最小单位的内在结构、外在形状等因素,以及这些最小单位的排序,从而赋予这种材料各种各样神奇的特质。
对关注科技动态的人来说,“超颖材料”这一名词并不陌生。通过一定的“人工”安排,超颖材料可以使光线弯曲,光线照到这种材料上,会主动绕个弯过去,因而,被这种材料包裹的物体就具有了隐身作用。
上海交大物理系马红孺教授、罗旭东副教授等领衔的课题组发现,隐身衣的原理,从另一个角度解释,是这种特定的超颖材料可以让物体变小,小到人的视觉或者雷达波等一些探测设备“看不见”。那么,对超颖材料动另一番“手术”,是不是也能让物体“变得”足够大?用这种特殊材料包裹黑匣子,一旦发生空难,就能让黑匣子因为足够大而迅速被搜寻到。
日前,项目组已经在计算机系统里成功实现了让物体“变大”的设想。这种超颖材料器件的学名为“超散射体”——在一扇敞开的大门中间,放上一小块包裹有超散射体的小物件;在视觉效果上,超散射体会成倍放大,看上去门和周围的墙融为一体,变成了一堵墙。但是,门框和小物件之间的空隙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可以轻松穿过,在视觉效果里,就成了“穿墙而过”。
中国计量学院大学生发明“杀鱼机”2分钟一条
这是一台杀鱼机!活鱼送进去,2分钟内就“吐”出一条除了鳞、剖了肚、洗得千千净净、可以直接下锅的鱼。
这台机器叫做“全自动杀鱼机”,刚刚获得全国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发明人是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汪伟国、廖席、姚毅、廖洪英、欧丹丹和指导老师赵明岩。
怎么想到发明一台这样的机器?赵老师说,同学们想造一台厨房机械参加比赛,切菜机、剥豆机、和面机都考虑过,但这些机器市面上都有。
后来同学们去逛菜场,得到了灵感:卖鱼的地方腥味重,满地脏兮兮,尽管鱼摊老板手起刀落杀得很熟练,但天天这样干难道不累?假如要杀的鱼太多,忙不过来怎么办?再查资料,国外有专门刮鳞的设备,但没有一台能完成杀鱼全部过程的整机。
“这应该有前景的,家庭、食堂、菜场、渔业企业都用得上。”姚毅说。
前期试验的时候,同学们经常去菜场买整鱼,卖鱼老板都觉得奇怪。
买来的鱼一条条往机器里送,机器改进了,鱼杀掉不少。鱼杀多了,同学们也有了窍门,蒙住鱼眼送进去,鱼就不会翻跳。发明这台机器,总共杀掉30多条鱼,杀过的鱼倒也不浪费,都煮掉吃了。
杀鱼的过程是这样的:机器侧面有个圆口,把鱼平着放进去,前后的夹持装置就会把鱼尾和鱼头夹住,两个带有钢刷的“滚筒”开始刮鳞,十几秒鱼鳞就除掉了。
接着是剖腹和挖肠,两个装置固定在一起,剖刀在鱼腹中间移动,挖肠的马上跟进。处理下来的鱼鳞、鱼肠全部冲到机器下面的底盘。然后是冲洗。整个过程不过两分钟,加大机器的功率可以更快。
参赛的这台机器长0.5米、宽0.5米、高0.6米,功率只有10多瓦,最长只能杀40厘米的鱼。造这台机器花了1万多元。
“穿墙术”是从来只存在于幻想世界中的“仙术”。不过,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近日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有望让“穿墙术”成真。
项目负责人之一的罗旭东副教授说,这项科研成果的完成,基于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人工制备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复合材料——超颖材料。作为一种真正的“人工”材料,超颖材料不同于自然界材料都固有一种结构的特点,而可以由科学家随意改变组成这种材料最小单位的内在结构、外在形状等因素,以及这些最小单位的排序,从而赋予这种材料各种各样神奇的特质。
对关注科技动态的人来说,“超颖材料”这一名词并不陌生。通过一定的“人工”安排,超颖材料可以使光线弯曲,光线照到这种材料上,会主动绕个弯过去,因而,被这种材料包裹的物体就具有了隐身作用。
上海交大物理系马红孺教授、罗旭东副教授等领衔的课题组发现,隐身衣的原理,从另一个角度解释,是这种特定的超颖材料可以让物体变小,小到人的视觉或者雷达波等一些探测设备“看不见”。那么,对超颖材料动另一番“手术”,是不是也能让物体“变得”足够大?用这种特殊材料包裹黑匣子,一旦发生空难,就能让黑匣子因为足够大而迅速被搜寻到。
日前,项目组已经在计算机系统里成功实现了让物体“变大”的设想。这种超颖材料器件的学名为“超散射体”——在一扇敞开的大门中间,放上一小块包裹有超散射体的小物件;在视觉效果上,超散射体会成倍放大,看上去门和周围的墙融为一体,变成了一堵墙。但是,门框和小物件之间的空隙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可以轻松穿过,在视觉效果里,就成了“穿墙而过”。
中国计量学院大学生发明“杀鱼机”2分钟一条
这是一台杀鱼机!活鱼送进去,2分钟内就“吐”出一条除了鳞、剖了肚、洗得千千净净、可以直接下锅的鱼。
这台机器叫做“全自动杀鱼机”,刚刚获得全国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发明人是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汪伟国、廖席、姚毅、廖洪英、欧丹丹和指导老师赵明岩。
怎么想到发明一台这样的机器?赵老师说,同学们想造一台厨房机械参加比赛,切菜机、剥豆机、和面机都考虑过,但这些机器市面上都有。
后来同学们去逛菜场,得到了灵感:卖鱼的地方腥味重,满地脏兮兮,尽管鱼摊老板手起刀落杀得很熟练,但天天这样干难道不累?假如要杀的鱼太多,忙不过来怎么办?再查资料,国外有专门刮鳞的设备,但没有一台能完成杀鱼全部过程的整机。
“这应该有前景的,家庭、食堂、菜场、渔业企业都用得上。”姚毅说。
前期试验的时候,同学们经常去菜场买整鱼,卖鱼老板都觉得奇怪。
买来的鱼一条条往机器里送,机器改进了,鱼杀掉不少。鱼杀多了,同学们也有了窍门,蒙住鱼眼送进去,鱼就不会翻跳。发明这台机器,总共杀掉30多条鱼,杀过的鱼倒也不浪费,都煮掉吃了。
杀鱼的过程是这样的:机器侧面有个圆口,把鱼平着放进去,前后的夹持装置就会把鱼尾和鱼头夹住,两个带有钢刷的“滚筒”开始刮鳞,十几秒鱼鳞就除掉了。
接着是剖腹和挖肠,两个装置固定在一起,剖刀在鱼腹中间移动,挖肠的马上跟进。处理下来的鱼鳞、鱼肠全部冲到机器下面的底盘。然后是冲洗。整个过程不过两分钟,加大机器的功率可以更快。
参赛的这台机器长0.5米、宽0.5米、高0.6米,功率只有10多瓦,最长只能杀40厘米的鱼。造这台机器花了1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