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进版专业图书在大学出版社中占有重要地位。策划编辑在把握好专业优势的基础上,更需要不断提高选题策划能力、捕捉选题生长点、促进选题开发,突出重围。
关键词:专业出版;引进版图书;选题策划
引进版专业图书能够有机补充图书选题、促进原创选题开发、树立专业品牌、增强专业出版社(如大学社)竞争力。编辑要如何发掘读者、学科发展需要的优质经典图书呢?以高、精、尖的医学图书出版为例,笔者认为专业出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发选题,突出重围。
一、第一要务是掌握信息
信息是引进版图书选题策划最初、最基础的一环,对形成选题思路、促进选题生长最为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主要出版机构均建立自己的网站,世界著名的医学出版公司如施普林格(Springer)、爱思唯尔(Elsevier)、利平科特(Lippincott)等公司的网站书目数据详尽,便于快速搜集信息;另外,国内也相应建立了一些关于国外医学科学新书评价的数据库,方便检索所需信息。作为医学编辑, 应将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选题策划的有效工具,广泛搜集、科学分析信息,理顺版权引进思路,着力引进已经过市场检验的优质图书。编辑还可以与引进版图书在国内的版权代理机构相关人员或国外出版公司在国内的分支机构经常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国外相关学科领域图书出版的最新情况。
当然,引进图书应当了解国内行业需求、读者阅读需求和前沿学科领域的专家需求,其涉及的内容应该是仅靠国内科研力量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同时又是在行业研究中急需的资料素材。比如,现代医学模式已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目前国内对于各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诊治方面,对于心血管疾病与心理学和行为医学之间关系的研究甚少,此类专业书籍也寥寥无几。于是笔者找到国内某位近年来大力倡导这方面研究的专家,了解到行为和心理因素的管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中国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增长。于是笔者找到Stress Proof the Heart一书。译者看到原版书后很欣喜,很快便给出肯定的答复,翻译并出版了《心理心脏病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引进经典的外版学术专著固然可以引进先进的生物医学科学理论知识,但也要注重提高我国原创图书的水平。有些外版医学图书的框架设置和结构层次很好,但由于政治、人口、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因素并不适合我国国情或医学的实际发展状况,或科技含量并不高。这类书涉及的学科,如果我国研究发展水平与世界相关领域的水平同步甚至是领先于国际水平,凭借国内专家的技术水平与能力完全可以自主创作优秀的学术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可借鉴国外的优秀图书精品策划方案,由国内作者执笔创作原创图书。
以医学病例类图书为例,在共性因素方面(例如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可以参考国外相关精品专著对学术规范性等方面的把握,引进该类书籍以提高各层次专业医疗人员对不同疾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与此同时,更需要思考的是,依据人种、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具体医疗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差异,推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医学专业病例类图书。
这样,策划编辑就可以借鉴相关外版病例类图书的选题构思、结构层次安排、专业板块布局、学术规范要求等方面的可取因素,进行总结与反思;结合我国相关医学专业的特色与实际情况,请国内专家创作真正适合于我国不同层次医疗人员的医学病例类图书。
当然,在借鉴的同时更需要思考如何使自己的原创图书能有所提高,更加新颖,更具特色。北大医学社自2007年起陆续策划了一套针对高年资住院医师的疑难病例丛书,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影像科、皮肤科、病理科等。2009年又推出了第二版,新版图书为突出特色,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从病例呈现到诊断小结采用层层递进的结构层次设计,最终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另外,国外的医学专著通常四五年才会更新再版一次。在此期间,编辑通过分析市场需求、行业发展状况等,完全可以在引进版图书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扩充,开发新的本版图书选题,争创品牌。比如,心脏康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对冠心病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发病后的抢救、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手术;同时,我国康复研究主要集中在肢体功能方面,如卒中后、创伤后康复。可以说,心脏康复在中国是未被满足的巨大社会需求。
因此,笔者找到Cardiac Rehabilitation Manual一书,并请国内从事心脏康复研究与人员培训的心血管专家组织翻译了《心脏康复实践操作手册》,并与《预防心脏病学实践操作手册》同时出版。两本书在专业和实用性方面相互联系、补充,以套书形式面世,受到相关读者的关注和欢迎。
但是编辑对相关选题的开发也不能止步。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医学康复事业的发展,其推广和实施需要有专业人才。通过短期培训班、康复师资格认证、院校成立心脏康复学系以及护士转岗培训等策略有望培养人才。抓住这样的时机,笔者邀请翻译《心脏康复实践操作手册》的译者写一本我们自己特色的原创书。这样,我们有了自己的《心脏康复临床操作使用指南》。它颠覆了既往传统,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要密切结合;同时更注重实用的教学和培训。
三、借力作(译)者,深度沟通
在引进版医学图书选题策划方面,与译者的沟通并不仅仅限于找到一本医学专业书籍请其对书本内容加以评价。专业化的作(译)者还可以在需要时提供出版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评判编辑对社会阅读需求的把握,启迪并完善编辑对所策划选题的思考。
作(译)者经常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有很多与国外作者直接接触的机会,通过深入交谈,对原书及其作者的了解程度自然胜于编辑,有时译者本身就能发现很多好的选题。所以建立作(译)者数据库,经常与作(译)者联系、沟通,从作(译)者那里寻找引进图书资源,也是引进版图书选题策划一条很好的途径。
目前我国心血管专业在很多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更多医学专家把目光转向预防方面,即指导患者和相关医疗人员通过饮食、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制订运动方案等途径,在疾病发生之前更好地防止或者延缓进展。在一次交谈中,一位作者提到预防心脏病学这一概念,在我国属于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国内也尚无专门介绍这一学科的权威专著。通过与相关医学专家和医疗人员多次沟通,我们认为引进国外成熟的研究专著应该是很有必要也是有意义的。
于是我社引进了精品心血管专著系列《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篇——《预防心脏病学》。该书作者表示我国的相关研究还不成熟,所以很需要引进国外研究已成体系的心脏病预防实践方案。这本手册介绍了一整套科学的心脏病预防方案,内容较为实用。该书被翻译出版后,获得了相关医学专家、读者的肯定。
(杨杰,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编辑)
关键词:专业出版;引进版图书;选题策划
引进版专业图书能够有机补充图书选题、促进原创选题开发、树立专业品牌、增强专业出版社(如大学社)竞争力。编辑要如何发掘读者、学科发展需要的优质经典图书呢?以高、精、尖的医学图书出版为例,笔者认为专业出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发选题,突出重围。
一、第一要务是掌握信息
信息是引进版图书选题策划最初、最基础的一环,对形成选题思路、促进选题生长最为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主要出版机构均建立自己的网站,世界著名的医学出版公司如施普林格(Springer)、爱思唯尔(Elsevier)、利平科特(Lippincott)等公司的网站书目数据详尽,便于快速搜集信息;另外,国内也相应建立了一些关于国外医学科学新书评价的数据库,方便检索所需信息。作为医学编辑, 应将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选题策划的有效工具,广泛搜集、科学分析信息,理顺版权引进思路,着力引进已经过市场检验的优质图书。编辑还可以与引进版图书在国内的版权代理机构相关人员或国外出版公司在国内的分支机构经常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国外相关学科领域图书出版的最新情况。
当然,引进图书应当了解国内行业需求、读者阅读需求和前沿学科领域的专家需求,其涉及的内容应该是仅靠国内科研力量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同时又是在行业研究中急需的资料素材。比如,现代医学模式已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目前国内对于各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诊治方面,对于心血管疾病与心理学和行为医学之间关系的研究甚少,此类专业书籍也寥寥无几。于是笔者找到国内某位近年来大力倡导这方面研究的专家,了解到行为和心理因素的管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中国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增长。于是笔者找到Stress Proof the Heart一书。译者看到原版书后很欣喜,很快便给出肯定的答复,翻译并出版了《心理心脏病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引进经典的外版学术专著固然可以引进先进的生物医学科学理论知识,但也要注重提高我国原创图书的水平。有些外版医学图书的框架设置和结构层次很好,但由于政治、人口、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因素并不适合我国国情或医学的实际发展状况,或科技含量并不高。这类书涉及的学科,如果我国研究发展水平与世界相关领域的水平同步甚至是领先于国际水平,凭借国内专家的技术水平与能力完全可以自主创作优秀的学术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可借鉴国外的优秀图书精品策划方案,由国内作者执笔创作原创图书。
以医学病例类图书为例,在共性因素方面(例如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可以参考国外相关精品专著对学术规范性等方面的把握,引进该类书籍以提高各层次专业医疗人员对不同疾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与此同时,更需要思考的是,依据人种、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具体医疗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差异,推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医学专业病例类图书。
这样,策划编辑就可以借鉴相关外版病例类图书的选题构思、结构层次安排、专业板块布局、学术规范要求等方面的可取因素,进行总结与反思;结合我国相关医学专业的特色与实际情况,请国内专家创作真正适合于我国不同层次医疗人员的医学病例类图书。
当然,在借鉴的同时更需要思考如何使自己的原创图书能有所提高,更加新颖,更具特色。北大医学社自2007年起陆续策划了一套针对高年资住院医师的疑难病例丛书,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影像科、皮肤科、病理科等。2009年又推出了第二版,新版图书为突出特色,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从病例呈现到诊断小结采用层层递进的结构层次设计,最终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另外,国外的医学专著通常四五年才会更新再版一次。在此期间,编辑通过分析市场需求、行业发展状况等,完全可以在引进版图书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扩充,开发新的本版图书选题,争创品牌。比如,心脏康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对冠心病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发病后的抢救、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手术;同时,我国康复研究主要集中在肢体功能方面,如卒中后、创伤后康复。可以说,心脏康复在中国是未被满足的巨大社会需求。
因此,笔者找到Cardiac Rehabilitation Manual一书,并请国内从事心脏康复研究与人员培训的心血管专家组织翻译了《心脏康复实践操作手册》,并与《预防心脏病学实践操作手册》同时出版。两本书在专业和实用性方面相互联系、补充,以套书形式面世,受到相关读者的关注和欢迎。
但是编辑对相关选题的开发也不能止步。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医学康复事业的发展,其推广和实施需要有专业人才。通过短期培训班、康复师资格认证、院校成立心脏康复学系以及护士转岗培训等策略有望培养人才。抓住这样的时机,笔者邀请翻译《心脏康复实践操作手册》的译者写一本我们自己特色的原创书。这样,我们有了自己的《心脏康复临床操作使用指南》。它颠覆了既往传统,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要密切结合;同时更注重实用的教学和培训。
三、借力作(译)者,深度沟通
在引进版医学图书选题策划方面,与译者的沟通并不仅仅限于找到一本医学专业书籍请其对书本内容加以评价。专业化的作(译)者还可以在需要时提供出版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评判编辑对社会阅读需求的把握,启迪并完善编辑对所策划选题的思考。
作(译)者经常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有很多与国外作者直接接触的机会,通过深入交谈,对原书及其作者的了解程度自然胜于编辑,有时译者本身就能发现很多好的选题。所以建立作(译)者数据库,经常与作(译)者联系、沟通,从作(译)者那里寻找引进图书资源,也是引进版图书选题策划一条很好的途径。
目前我国心血管专业在很多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更多医学专家把目光转向预防方面,即指导患者和相关医疗人员通过饮食、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制订运动方案等途径,在疾病发生之前更好地防止或者延缓进展。在一次交谈中,一位作者提到预防心脏病学这一概念,在我国属于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国内也尚无专门介绍这一学科的权威专著。通过与相关医学专家和医疗人员多次沟通,我们认为引进国外成熟的研究专著应该是很有必要也是有意义的。
于是我社引进了精品心血管专著系列《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篇——《预防心脏病学》。该书作者表示我国的相关研究还不成熟,所以很需要引进国外研究已成体系的心脏病预防实践方案。这本手册介绍了一整套科学的心脏病预防方案,内容较为实用。该书被翻译出版后,获得了相关医学专家、读者的肯定。
(杨杰,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