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红雨的蝗虫创业之路

来源 :生意经·快乐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蚂蚱还能赚钱?”这是寒亭区吴家埠村很多村民的疑问,让村民产生疑问的原因是在天津大学读研究生的于红雨,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利用课余时间及假期到一些外资企业实习,而是选择了回寒亭老家养蝗虫。
  短短的几年时间,于红雨的蝗虫(即蚂蚱)养殖基地已初见规模,养殖效益也凸现出来,这让当地很多村民心生羡慕:“还是读研究生的有眼光啊,养蚂蚱比咱养鸡养猪都赚钱。”如今,到于红雨蝗虫养殖基地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中有的来自山东各地市,而更多的则来自东北、天津、辽宁、浙江、福建等其他省市。很多人在基地参观学习后自己也搞起了蝗虫养殖。而于红雨,则把养殖昆虫变成了自己的事业,他准备在毕业后,全面发展自己的昆虫养殖事业。
  
  一个电视节目让他迷上养蝗虫
  于红雨今年29岁,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大学毕业后他曾做过几年建筑施工管理工作,2006年他考取了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MBA)研究生,现在仍是一名学生。
  2005年夏天,于红雨休假在家。很偶然从电视上看到关于养殖蝗虫的报道。一向喜欢思考的他心动了。“如果在家里承包一些土地,能人工养殖蝗虫,销路一定会不错的。”
  说干就干,他很快便风尘仆仆地赶到电视中报道的那家养殖基地,虚心向养殖师傅们请教学习。在养殖场住了四天,于红雨认真观察了蝗虫的养殖环境,并且记录下每一个阶段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如棚里的湿度太大不利于蝗虫的繁殖等等。带着满满一本的养殖经验,于红雨回到了老家。
  趁着假期,于红雨一边着手说服父母,一边进行建房、打井等工作,不到一个月,他便建起了占地40多亩的养殖基地。一开学,于红雨把养殖基地交给父母和姐夫打理,而他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参与基地的建设规划和蝗虫的销售。
  初遇挫折他曾想到过放弃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怀揣着厚厚的养殖经验,但是真的到了田间地头,这个从来没有种过地的年轻人还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直到今天,于红雨提起那些难忘的经历,仍然会有一些激动。
  2005年的7月,正是潍坊一年中风最大、雨最多的时候,于红雨好不容易把5个养殖大棚建起来,把从外地引进来的种子象宝贝一样一颗一颗种在棚里。指望着不多久,就会蹦出很多的小蝗虫,为此,于红雨每天大部分时间都会待在大棚里,仔细地查看棚里的温度、湿度,小心翼翼的侍奉着这些即将出来的“小家伙”。
  天有不测风云,7月底的一天夜里,狂风暴雨突然袭击整个潍坊,暴雨过后,于红雨搭建的大棚有一半不见了踪影,剩下的几个也被吹得东倒西歪,一些引进的种子早就被水淹的一塌糊涂,根本不可能再出来了。
  怎么办呢,于红雨一个人坐在地头,有了想放弃的想法。想了半个上午,他最终决定重新开始。他找回了被吹走的网子,把那些东倒西歪的架子全部换掉。到市场上买来最结实的竹竿,整整忙活了两天,瘦了一圈的于红雨终于又看到了5个整齐结实的大棚重新在基地亮相了。他又千里迢迢到外地,重新引进种子,这一次他更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些来之不易的小蝗虫。
  在随后两周的时间里,于红雨每天都蹲在棚里,测试温度、湿度,尽量为这些蝗虫宝宝创造最佳的生存条件。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到第15天的时候,第一茬的蝗虫成功出土了。好几个月的辛苦奔波终于换来了收获,于红雨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随着蝗虫一天天的长大,笑容渐渐从这个年轻人脸上隐去,因为新的更大的问题——蝗虫的销路摆在眼前了,而且刻不容缓。能把蝗虫养出来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而能把蝗虫卖出去才能真正的实现养殖效益。不认识多少人,也没有多少关系的于红雨这回是真的犯难了。
  饭店不敢要,推销遇难题
  想来想去于红雨决定去当地的饭店推销自己养殖的蝗虫,但是,当他兴致勃勃把蝗虫拿到饭店去的时候却吃了个闭门羹。饭店说虽然都知道野生的蝗虫可以吃,但是谁也不敢保证真的拿到饭店就会有人买,况且自己养殖的东西,质量上谁敢保证呢?万一有顾客吃完蝗虫有过敏之类的反映,不光是赔偿医药费,那饭店的生意肯定也就完了。
  虽然遭到了饭店的拒绝,于红雨并不灰心。因为他最清楚自己养殖的蝗虫是完全的天然产品,连蝗虫吃的草都是纯天然的,这种绿色食品一定能够走上人们的餐桌。跑了十几家饭店后,于红雨想出一个新的办法。
  他先是和一家饭店达成协议,先免费供应一部分,让饭店尝试着去做去卖。如果效果不错,再接着供应。饭店很犹豫地答应了。谁也没有想到,这种稀罕的食品一到餐桌就受到了顾客的青睐。这家饭店也高兴地和于红雨签订了一年的供应合同。
  一家的市场打开了,很快好消息就传到了多家饭店,于红雨的蝗虫销路打开之迅速、销售之好是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连饭店的经理都说:“我卖了以后,他再收我的钱,这个方法很好,我原先不敢用他的蝗虫,吃饭的客人说好,这比我说要好得多。”
  全面开发昆虫食品
  销路打开了,养殖蝗虫也越来越规范。于红雨很快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飞蝗腾达昆虫有限公司。如今3年多过去了,于红雨的飞蝗腾达养殖基地已成为我市最大、最早的昆虫养殖基地,烟台、青岛等地的经销商都慕名而来,纷纷签订合作协议。
  “蝗虫养殖投入少,而市场需求比较旺盛,潍坊地区的市场价为每公斤40元,每公斤的利润在30元左右,这样的话,一个大棚卖种和成虫的收入可以超过10000元。”于红雨说,现在潍坊的不少酒店、饭店都来联系蝗虫,还有来自烟台、青岛、济南的客户,市场需求旺盛。现在基地有20个大棚,他打算今年建到30个,明年扩展到40个。
  谈到未来的发展,于红雨说,他准备再进一步开发昆虫产品,像蝉等昆虫他也准备养殖,
  这些昆虫除了进饭店之外,还可以进行深加工,像做成罐头、即开即食类食品等等,甚至他还想到了进行深加工后,将产品推销到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
  “研究生就业更要务实”
  如今,养蝗虫带来的可观收益已经让于红雨成为同学中的“致富小明星”。
  “刚开始养蝗虫时,有的同学觉得好不容易考上了研究生,再回老家搞养殖业,好像是一件比较可笑的事情。”于红雨说,当时很多同学都是在假期到一些外企或大型管理公司实习,而搞养殖的,整个学校就他一个。谈到现在部分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于红雨说:“我觉得现在很多研究生难找工作的原因是眼高手低,因此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于红雨认为,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最需要的是多实践。在创业过程中,他总结出了“创业一年比上班三年学得更多”的经验,所以,他建议其他刚毕业或在读的研究生,应当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如果有机会,还是要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其他文献
在服装领域中,孕妇装曾是一个被人忽视的细分市场,而防辐射孕妇装更是细分市场里的细分市场。然而,上海添香凭借三十六计中的“无中生有”———主动培育需求,唤醒沉睡市场,一跃成为防辐射行业龙头企业,并成为服装行业50强。今年前7个月,公司已经完成了全年销售指标。  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今年上半年服装企业的生产成本平均上升15%,劳动力成本平均上升30%,原材料成本平均上涨9%。上海添香同样面临着这一难题
期刊
恶作剧令她失去男友     陈静出生在美丽的青衣江边,上面有两个哥哥,从小跟着哥哥们玩,是个捣蛋的女孩。上山摘果,下河摸鱼,凡是男孩能干的她都拿手。上学后,她又顽皮得不行,常常捉些小虫子放在胆小同学的抽屉里,把人家吓哭。老师批评,父母也打骂,可陈静却依旧那么“野”。不过,因为陈静天真烂漫,长得可爱,学习成绩又好,所以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1999年,陈静高中毕业考上了西南大学。上大学之后,
期刊
核心提示:坐月子吃怕了饲料鸡,冯美兰成为养鸡专业“妇”。在阴冷的荒山坡养土鸡失败后,她转移阵地,继续“攻关”。她掌握了用EM益菌、蝇蛆养鸡的技术,终于成功了。现在她想注册商标,申请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让虫子土鸡走出将乐。  塑料盆里一条条谷粒大的白色蝇蛆,在黑糊糊的麸皮壳里钻来钻去。   “咕,咕,咕——”一位妇女一身呼唤,顷刻间,芦苇丛里钻出几百只羽色鲜亮、身形矫健的土鸡,跑过来啄食蝇蛆。   养
期刊
近些年来,春夏蔬菜进入生长中后期后,市场总是呈现出饱和或供大于求的现象。菜贱伤农,一些菜农此时往往耐不住性子,急急忙忙将这些“黄昏菜”提早罢园。改种下茬菜或其它作物。殊不知,由于人为地减少了“黄昏菜”的面积(有时也因自然灾害而减少)。进入秋淡季节后。“黄昏菜”的价格往往开始回升。  如去年五六月份,湖南浏阳市青椒等蔬菜价格跌至近年来最低谷,茄子、丝瓜、南瓜、扁豆等也卖价极低。面对如此不景气的市场。
期刊
虽然沃尔玛、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巨头已进入国内市场,但仍无法改变国内零售业仍以个体零售业态为主的现实,同样无法改变23%的自主创业者选择零售业的事实。期望通过小本创富开小店创业的人多了,使得老老实实做传统零售的空间已十分有限,想在形形色色的店铺脱颖而出,也就必须有特殊的手段。   十字绣、手工陶吧、DIY巧克力吧……面对这个物质产品已经相当富足的年代,面对时下人们追求个性产品的流行走向,走个性化的创业
期刊
市场分析:  近些年,各地城市都花费了大力气进行了城市规划,营造出了良好的环境,城市景观成了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城市夜景,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观光巴士餐厅即是把观光与餐饮结合起来,旅客坐在宽敞繁华的空调大巴上,一边品尝着当地美食,一边欣赏着沿途的城市景观。观光巴士餐厅是一种新型的餐饮经营形式,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   投资评估:  主要投资在购置豪华巴士上,大型新豪华巴士大约需要25万
期刊
1997年8月,一个高中毕业后没能找到工作,又不甘心在家务农的川妹子,含泪离开四川广安农村,踏上了外出打工的旅途,没有人能预知他的未来,包括他自己。   一晃几年过去了,这个叫吴波的文弱小女子,却出人意料地在南京赢得数百万财富,让许多人不可理解的是,她起家时身上仅有60元钱。   1997年8月,吴波在江苏南通逛商场时发现,有一种韩国贺卡售价20多元却十分畅销,这一下子刺激了吴波。   吴波说:“
期刊
第一个“孩子”夭折     去年底,何炜不得不放弃苦心经营两年的双休网。在烧掉40万元后,何炜没有赚到一分钱。   何炜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计算机系,2005年5月,正是大三下学期,课程不紧,何炜便邀两位好友成立武汉极限脉络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有两块业务,一是帮其他公司建设网站,另外就是创建双休网——专为年轻人的吃喝玩乐提供点子。公司投入10多万元,“我出了三四万,钱是家里给的。”   何
期刊
多年以来作为一个养鸡的农民,我没有过一次亏损记录,包括流感那年我一样躲避了风险,从容赚钱,我把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经验说出来供大家分享!  1、赚赚亏亏,实属常事。80%的农民养殖是很盲目的,真正亏的原因就两点,一是养不好鸡,二是养好了鸡却没看准市场,而这两点还是有点规律可找的,可大多数人养鸡从不冷静分析,犹如赌钱,看的是运气!  2、技术好不一定就能养好鸡。你让那些专家、教授去养鸡,他们一样会养的死
期刊
2000年11月,23岁的胡少强做出了人生“艰难而又正确”的抉择:退伍后留在青岛“打天下”。对一个只当了3年雷达兵的外地青年而言,靠手头仅有的 2800元退伍军人安置费在青岛安身立命,处境确实异常艰难;但对近乎“白手起家”,只用3年时间就发展成拥有7家“一元钱鞋艺”连锁加盟店的“胡老板” 而言,当初的选择则是“英明正确”的。    小生意并不比大买卖赚钱少    准确地说,胡少强当时摆摊修鞋只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