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hkie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它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建设的重点,它要依靠人们内在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个体的行为。它是法律硬性强制力的重要补充,也是当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手段。自媒体病毒式的蔓延,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而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指引作用。在自媒体背景下,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探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着力于让大学生在自媒体背景下,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4-0015-02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基本上寄宿于学校,脱离家庭的约束。高考后的放松,使他们进入大学的学习主要靠自觉和领悟能力,加之对社会的好奇,就给一部分学生思想的动摇和松懈提供了可乘之机。自媒体迅速发展,网络随处可见,大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多,经常手机不离手,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各种载体上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自媒体传播者平民化、私人化、普泛化的特点,使传播内容不规范。但自媒体也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新机遇。因此,探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走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面临的种种困境,指引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格局下,要培养大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价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建设之根本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概念,凝练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仅仅用12个词对其进行了精确概括,也是对公民价值观念的要求,即“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这涵盖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全面而不失简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反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大学校园是个小社会,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媒体的发展,使得部分学生网络道德意识淡薄,容易受外来不和谐因素的干扰,这些都是和谐社会的反作用力。消除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规定,而且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人之根本
  我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德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念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宝库。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强调做人最重要的是要讲究“德”。孔子“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做正人君子要怀德。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告诉我们,人如果为了一己私利而有所行动,就会引来抱怨。孔子又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君子先慎乎德”(《礼记·大学》)。传统文化中“德”的范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念不谋而合,更是对传统文化中道德理念精髓的升华。德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滋养。在高校中,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激励大学生更好地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蕴,发挥道德的内化作用,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分析
  (一)部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缺失
  事实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明显,部分大学生缺乏辨别主流价值倾向的能力。当然,家庭、学校、社会都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5后,他们是父母宠溺的小皇帝、小公主。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是叛逆、特立独行、以自我为中心、互联网潮人等等。家庭在引导核心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多价值观都是在父母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而中国的家庭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庭,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学校不仅仅要开设思想品德、政治理论课程,更重要的是要潜移默化,把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教育過程中,它是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教育工程。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主义法治尚不健全,这就让那些蓄意散布谣言的人钻了法律漏洞。自媒体的草根性和交互性,使人们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在缩短,信息传播快,使我们面对大量的信息时无所适从。大学生接受和适应能力很强、思想多元化,但具有盲从性,这就使得西化思想迅速渗透于大学生的价值观中,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造成了冲击。
  (二)当代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动力不足
  学校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当代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和学生被动的“学”,教师树立起权威的角色。枯燥的课堂说教,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上的共鸣。传统的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经过辩论和讨论,变得更加清楚、明了,是经得起验证和推敲的。在实践中学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更有信服力,这也是吸引大学生的原因所在。
  三、自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机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培育核心价值观,不仅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21世纪,自媒体的跨越发展,给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契机,带来新的机遇。因此,倡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努力让当代大学生成为有担当、不辱使命的青年一代,使伟大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一)高校搭建自媒体服务平台,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自媒体的发展,对高校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传播大师尼葛洛庞蒂指出:“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对教育者来说,更是如此。”[2]教育者要重塑自己的形象,关注网络的热点,了解自媒体的特点和把控操作的手段,掌握自媒体中的语言艺术,充分发掘运用自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进行互动,从严格的师生关系变成亲密的朋友关系。在虚拟的环境中,双方地位平等,突破交流的障碍,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信任是感情的催化剂,是思想和情感的突破口,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自媒体作为一种新闻媒体,具有碎片化传播的特点,是传统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充分利用自媒体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构筑师生交流的平台,潜移默化中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比如学校建立信息发布的微信、微博群;发挥班干部的领袖作用,建立班级群聊;建立学生党员和其他学生交流的QQ群等等。教师可以发布有趣的视频,视觉和听觉并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搭建自媒体服务平台,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二)提高网络素养,提升自我意识,强化自我约束能力
  自媒体时代,网络问题频发。网络中诋毁、谩骂、炫富等行为接连不断,网络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围观的人群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有意搬弄是非,发表出格言论,博取点击量,吸引眼球,制造轰动效应。互联网法制不健全,新兴而发展势头迅猛的互联网行业缺乏实时、有效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亟待提高信息传播者的网络素养。网络素养是指在网络情境下经过长期的培养使网络使用者和网络管理者在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网络应用、使用、自我管理的能力的同时,具有高尚的网络品格、网络创新能力等各种素质的综合。网络素养是大学生的涵养和道德在虚拟网络中的反映。网络是大学生逃避现实、释放压力的空间。网络监管的缺失,使人们摆脱了道德、伦理的束缚,成为他们宣泄不满的垃圾场。他们卸下面具,暴露出人性的阴暗面。因此,要着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一方面,改变教育内容。寓教于乐,增强内容的生动性。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和现实意义。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发挥自媒体中意见领袖的作用,利用其在网络中意见领袖的话语权设置议题,开展活动,引领价值导向,提高网络素养。净化网络环境,人人有责。
  (三)高校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模式,运用自媒体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今的教育者教学形式单一,单向灌输的习惯思维根植于内心,时代的变迁并没有使灌输方式取得实质性的改变。其一,单向灌输依然是教育主体的首选方式。单向灌输的思维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其二,灌输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实践中没有深入研究针对不同客体进行有效的灌输,形成了灌输形式模式化的惯性。其三,教育主体的理论水平亟待发展和提高。一些教育主体缺乏说服力,通过传统灌输树立权威,课堂效果不明显。高校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学习党中央文件精神,开展文化建设活动,鼓励大学生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同样遵循这一规律。高校积极开展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课程和讲座,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行为。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可以通过视频、影片的方式记录下参与过程,之后自评,激励自己。参与者可以把资料上传到班级群共享,这对良好风气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推己及人,甘于奉献,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不仅仅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有力解读,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贴切表现,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設。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
  [2]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胡泳,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0044)  摘 要: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层次参差不齐,大多数停留在较浅的合作层次,合作也缺乏稳定的长效机制,导致合作质量不高。文章以与通信行业骨干企业中兴通讯校企合作成立电信学院为平台,通过研究深度合作的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和运行机制,强化校企共同体在运行管理、资源协调、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关系,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学生管理设计,构建
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济南 250014)  摘 要:文章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中认知过程维度为分类指标,选取2010-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认知分类并统计各认知能力水平结构分布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试题比较侧重考查记忆、理解、应用等低阶认知能力,对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认知能力考查力度不足,因而提出建议如下:加强高阶认知能力
期刊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武汉 430205)  摘 要:应用技术型高校因自身的特点,在通识教育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提高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的教学效果,完善教学大纲的编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应用技术型高校完善通识课程教学大纲的路径如下:形成通识课程教学激励机制;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发教学大纲编制审核系统。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教学大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
期刊
(安徽科技学院 a.马克思主义学院;b.机械工程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摘 要: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探索课堂讨论、主题演讲、赏析经典影视作品和社会实践调研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得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教师的综合素质、科学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教学形式尤为关键。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
期刊
(南京大学 历史学院,南京 210023)  摘 要:湖北幼稚园是中国第一所官办幼稚园。在此之前,中国儿童教育基本都是在家庭内部进行的。20世纪初,以湖北幼稚园的诞生为转折,中国近代幼教机构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中国儿童教育也逐渐学校化、机构化、社会化,幼教领域展现出新的面貌与风采。本文将以湖北幼稚园为个案研究对象,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推动力量、筹办始末、教育模式、对后世的影响等诸多问题,从而归纳
期刊
(苏州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钱穆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从教小学到中学、大学,再到新亚书院的创办,他对教育所持有的理想以及对理想的实践是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首先对钱穆理想中的教育进行解读,进而介绍钱穆创办新亚书院的过程,以及新亚书院在现实发展中所产生的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新亚书院的成功创办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研究以及高校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借鉴意义。  关
期刊
(东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 要:在《逃避自由》一书中,弗洛姆分析了人类逃避自由的社会心理机制形成的原因之后,他又进一步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根据异化概念分析了这种逃避行为的具体社会原因。在《健全的社會》一书中,弗洛姆就现代社会人类的异化现象分析了现代人的精神状况是否健全,并详细阐述了满足人类健全精神的基本需要和建设健全社会的总体性构想。通过对弗洛姆《健全的社
期刊
(北方民族大学 文史学院,银川 750021)  摘 要:民族高等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人才模式上突出自身特色,同时也要紧跟高等教育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课程资源,以此缩短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积极开展通识类选修课程,并通过过程性评价来提升其内涵,这是彰显民族高等教育的水平与层次的重要方面。以北方民族大学通识类选修课程《阅读与写作》为例,探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642)  摘 要:随着“网生代”成为大学生的主流人群,传统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教学主体方面的引导性与适应性困境、教育内容方面的主导性与多样性困境、教学要求方面的规范性与生动性困境。“互联网+”条件下,“网生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改革,只有通过教学主体的提升、内容的优化、方法的创新,才能使“互联网+”条件下的思政课更好地适应
期刊
(包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 要:包头师范学院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自治区级教学团队自立项建设以来,一方面,积极进行团队建设理论研究,对教学团队的概念、主要特征,建设教学团队的意义及建设教学团队需要开展的工作,形成了一致的认识;另一方面,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同类院校的專业教学团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关键词: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