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新角色的转变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d986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走进新课程的时候,一股强烈的改革浪潮迎面而来,让人耳目一新,伴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的到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良好的信息素质和环境意识,以适应21世纪社会、科学、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教学改革走进新课程呢?我认为只有转变新角色。应先从思想观念上实现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上来。
  1 如何转变新角色呢?
  这个问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所谓角色,原本是戏剧、电影里的说法,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根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而心理学上的角色,则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特定的身份和行为模式。教师的角色,就是社会对于充当教师的人如何行动所给予的一种期待和赋予的规定。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对于教师角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原有的角色要发生变化,还要不断地补充新的机能,提高自身素养,突破固有的旧“我”,重塑新“我”。角色的转变,关键要从思想上实现四个转变。
  1.1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行为方面,要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信息综合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教育转变成为共同发展的对话;由教学模式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1.2 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一道寻找学习的直观性。
  1.3 教师不能只把知识传递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着、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去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1.4 新课程的要求与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新课程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新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去置身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则性认识,既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总而言之,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转化为教育的研究者。由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把角色转化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而改变那种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的局面。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义和能力,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和开放型教师的角色上来。
  2 如何转变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是互动。没有双边活动,就不存在或没发生教学,或只有教学的形式,而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的表现,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段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他是把教学看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是对这一传统观点的重点突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他表现为:一是以教学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就成了课堂的主体,而所谓的教学也普遍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老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的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学也就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了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是传统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的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以前那种“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教去学,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促进。这样,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从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的促进者。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要适应时代的挑战,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新思想、新理论武装自己,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转型,完善自我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帮助和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反思自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工作之中,为教育事业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环境下,教师要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使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主体性  1 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内部的心理过程,需要有激励他们去学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就是课程的建设,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急需改革,校企合作是教学改革的必由路径,课程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本文对高职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和探讨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 高职校企合作 课程教学改革 必要性 问题 对策  为了提高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必须对课程教
期刊
化学概念是对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从化学科学角度的概括,是在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系统的有关物质化学运动规律及本质属性。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是人们对物质发生变化本质属性的认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  化学概念是构成中学化学教材的主要内容,概念学习和掌握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
期刊
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那么,如何备好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呢?我们历史教研组在学校倡导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了历史教学备课新思维的实践与探索,成效显著。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科备课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新课程的精神及实践需求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合作的时代要求。集体备课可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呼唤,也是教师
期刊
【摘 要】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这是跟随马芯兰老师在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得到的深刻体会。我们所说的训练,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双边活动。  【关键词】 数学 能力 小学数学 训练课  这种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到两点:一是深钻全套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的进度设计出训练的内容。所以训练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期刊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今天,教师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因此,教师的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我们每一位教师就很有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社会对教师不断增高的要求。下面我们来谈谈教师成长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1 教师劳动的特点与
期刊
初中语文教师的创新素养是指语文教师具有的内在的、与教书育人即教育教学创新紧密相关的要素、结构、质量水平及其特点的总和。初中语文教师创新素养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  1 完善的知识结构  首先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传播知识的必然前提。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只有牢固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才能以自己的一桶水给学生一碗水,做到居高临下,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灵活自如。相反,则只
期刊
【摘 要】 本文首先从全国和安徽省的高考宏观录取情况出发,分析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如何理顺招生和专业调整以及人才培养的关系,是今后地方院校的工作重点。本文从淮南师范学院近几年的专业结构调整出发,进一步阐述如何利用招生作为手段调节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促进地方高校的发展。  【关键词】 招生 专业调整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1 全国招生情况综述  “2011年安徽高考录取率
期刊
生物试题中坐标曲线类试题,不但有对曲线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表述,还有对曲线表达含义的解释以及对曲线所能够说明的问题进行阐述。这类题常见且形式多样,一直是教学难点。但从思维分析上看,它们存在着很多共性和联系。下面谈谈这类题在思维分析上的一般方法,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1 单坐标单曲线类  这类题是坐标曲线类试题的最基本形式,“读轴——看线——抓点”是其思维分析过程的三步曲。“读轴”即明确横轴(自变量)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  【关键词】 创新氛围 主体地位 创新能力  目前,学校教育面临着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