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说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机,但教师却在新的理念的武装下“艰难”地跋涉在新的教学之路上。其中一“难”就是在新的教学环境之下的过程性教学评价问题:如何评价学生的“是”、如何评价学生的“非”,如何评价学生的“热”、如何评价学生的“冷”,如何评价学生的“过”、如何评价学生的“失”……教师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地对待各种情况,让学生既要“动心”而不“冻心”,又要“舒心”而不“伤心”,还要“正心”而不“偏心”。
  【关键词】评价次数;评价表现;评价实物;评价情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说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机,但教师却在新的理念的武装下“艰难”地跋涉在新的教学之路上。其中一“难”就是在新的教学环境之下的过程性教学评价问题:如何评价学生的“是”、如何评价学生的“非”,如何评价学生的“热”、如何评价学生的“冷”,如何评价学生的“过”、如何评价学生的“失”……教师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地对待各种情况,让学生既要“动心”而不“冻心”,又要“舒心”而不“伤心”,还要“正心”而不“偏心”,真难!处理不好就会使“好心”变成“坏意”,使“赞扬”变成“伤害”,从而使评价的天平失衡。现就对新课标下,过程性教学评价上如何把好度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评价次数的频繁——忌过“滥”
  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育静态的、功利性的评价观,树立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观,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但是,新课程理念对评价的重视刺激了一些教师过分重视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评价专用时间过多
  有的教师在每节课中除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外,还特意地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或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专门的评价活动,过分追求了评价参与的面广、评价内容的面面俱到、评价方式的齐全,从而导致因占用时间过多而冲击知识教学,或者导致教学环节过渡的不自然,给学生一种“硬插”的突兀感,这将会得不偿失,只是一种为评价而评价的形式化的功利性做法。所以,我认为应积极寻求评价与知识的融合点,把评价有机地渗透于、附着于学习内容,使它们浑然一体,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这种评价将会是潜移默化的。例如,一年级《统计》一课的课尾,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本课知识统计所获的各种纸质奖品,评比出冠军小组;又如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确定位置》一课课尾,教师可让学生用所获的拼图奖品按照背面标注的位置合作拼贴出一幅美丽的图案。这种评价方式既达到了评价的目的,又服务于所学知识,自然且有用。
  (二)评价专用语言过多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以口头语言评价为主,且常用“你真聪明”表扬学生,认为这简单易行,容易“感动”学生。殊不知,教师专用口头语言评价次数愈多,对知识进程的影响就愈大,学生的单调乏味感愈强。所以,我认为教师应增强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言的评价,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都是评价。另外,心理学家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那些被称赞为聪明的学生往往变得过于注重考试成绩,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而那些被夸奖为努力和刻苦的孩子,更富有持久的上进心和学习的兴趣,他们认为智力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刻苦学习来提高的,从而更愿意承担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所以,我认为课上像“你真聪明”之类的语言还是少出现甚至不出现为好,而对表现好的学生多采用“不赞聪明赞勤奋”的方式来评价可能更为有效。
  总之,评价应避免过“滥”,让评价多一点“价值”,让学生倍加“珍惜”。
  二、评价表现的赤裸——忌过“露”
  心理学研究表明,首次表扬或批评对学生的触动是最大的,随着表扬或批评次数的增多,对学生的刺激程度就会逐渐减弱,其价值就会越来越低。尤其是当众评价,其厉害度更高。第一次当众批评学生,有可能伤害学生使其一蹶不振,而多次的当众批评又可能使学生麻木,批评不成为批评;第一次当众表扬学生,虽可使这个学生兴奋不已,却同时又可能在无形的对比中伤害其他学生,而多次的当众表扬也可能使学生麻木,表扬不成为表扬。这正是学习年级越高,学生年龄越大,教师当众评价的效果却呈降低趋势的原因所在。鉴此,我认为教师应适当减少当众评价的频率,并在不伤害学生的前提下采用当众评价这种方式。积极寻求其他合适的评价方法来代替,例如,教师可把一些不宜当众评价的语言写成信装入信封,“送”给学生,学生也可以用写信的方式来与教师交流。由于信的接受对象面向全体学生,而且信的内容属于表扬还是批评之辞对其他学生而言是个未知的“谜”,也就避免了其他学生对其的看法可能引起的消极影响。此举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可由师生间“信”的交流逐步进化为师生间“心”的交流,触及心灵的深度是最大的,学生乐此不疲。用书面语言评价代替口头语言评价的好处就在于给了学生一种阅读评语的渴望欲,给了学生一种相互交流的选择权,给了学生一种学习存盘的足迹感。它注重的是学生的纵向评价。
  总之,评价应避免过“露”,让评价多一点“神秘”,让学生倍感“诱惑”。
  三、评价实物的富余——忌过“淡”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奖品常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多以红五星作为评价学生的常用实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所获红五星的增多,他们发现红五星并没有多少“用途”——“他有、你有、大家有,已不稀奇;东有、西有、满桌有,已呈富余。”单一的评价形式逐渐消磨着他们的乐趣。原来的“糖水”变成了“淡水”,如何使“淡水”恢复“甜味”再添学生兴趣,我认为,可有以下方式:
  (一)以新换旧——改变实物形态
  用鲜艳、美丽、有趣的其他图案或一些小玩具、学习用品替换红五星,并不断变换品种,让学生尝“新鲜”。例如用书签作为奖品,正面画着图画,反面写上评语,既受用又实用;又如一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圆》课上,教师就用五颜六色的三种形状的贴纸贴在衣服上作为奖品,既与学习内容“挂钩”,又与学生喜新心理“挂钩”,学生情不自禁地感叹“奖品真漂亮”、“老师的衣服真漂亮”,进而步入“数学真漂亮”的殿堂。   (二)以旧换新——发展实物形态
  当学生集满几个相同奖后,教师就换给学生其他奖品。例如换给学生漂亮的纸花,让学生在纸花上写上自已的姓名来布置学校环境,给学生展示奖品的机会,也就等于给学生展示个人的舞台;又如教师把学生所获奖品“换”成一种奖项记入成长记录袋或成长档案,让学生每次都有“成功”的快乐和“长大”的兴奋。
  心理学研究发现,外部的物质奖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正是老师们采用物质奖励的依据。但是,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形成,不只是来自于外部,更主要的是来自内部奖励——学习成就感。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削弱内在动机的作用。因此我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而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更有意义。还要及时反馈学习信息,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内部奖励。与此同时,辅以适当的外部奖励。
  总之,评价应避免过“淡”,让评价多一点“味道”,让学生倍感“新鲜”。
  四、评价情意的虚浮——忌过“假”
  著名的吴刚平博士认为“教育不应只是一种技巧和方法,否则它可能将丢掉教育的灵魂。教育应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生……”评价应以不伤害学生为底线,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我认为,教师要让学生做“真人”,首先应自己做“真人”。所以,教师评价学生应做到:其一,教师要满怀真心实意的爱来对待学生、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才会真正感动学生。教师缺乏真爱的表扬只会造成“皮笑肉不笑”式的尴尬,“微笑的和被微笑的都将是一种痛苦”,缺乏真爱的批评只会造成“狂风暴雨”式的打击,“气愤的和被气愤的都将是一种伤害”。其二,教师不要言行不一致,不要给学生一种欺骗的感觉,不要让学生生发对教师怀疑的态度,从而对教师产生信任危机。例如教师课中许诺奖给学生的物品,要“真”奖给学生;又如课上教师既然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提问,那么就应真正给学生发言、提问的权利和自由,不应“挑三拣四”、“说三道四”,过多限制学生,即使出现一些意外的或荒唐的回答或做法也应宽容学生,不应视之为“大相径庭”、“大逆不道”,不要把上课当成虚假的“演戏”,而应把上课看做真实的“生活”。
  总之,评价应避免过“假”,让评价多一点“真实”,让学生倍感“生机”。
  五、结束语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轻视教学评价,无疑会使评价的天平失衡,而过分重视教学评价后的行为不当,也会使评价的天平失衡。新课程倡导的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应是在评价天平平衡状态下的“重视”。要做到这样,那么,评价至少应避免上述四个“过分”。让我们一起谨防评价的天平“过重”后的失衡吧!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建平 《聚焦新课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3]余林主编,《课堂教学评价》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1月
  [4]刘志军,“关于教育评价方法论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7年11期
  [5]陈如,“教育评价模式与发展特征探析”[J],江苏高教;2000年01期
  [6]贾晓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J],成人高教学刊;2006年05期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相对更重视学生的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创新更具实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及途径已成为当代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习惯;课外读物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
期刊
识字,不仅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教学,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一切语文学习的前提。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在很多老师的语文教学反映中普遍存在学生掌握不牢,记不住的现象,这也是让老师感到头疼的事。针对这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我把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经验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一、从儿童的思维特点出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
期刊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相应的卫生习惯,是幼儿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目前不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轻行为的现象,因此有些幼儿就养成了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进而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  经常听到家长再问孙阿姨“孩子今天饭吃的好不好”。虽然已进入中班,但有些幼儿的进餐习惯还是令人担忧:盛饭的时候莫亦然就怯怯地说“老师,你给我少盛点
期刊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了城市,农村越来越多地剩下了老人和孩子。特别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农民工意识的增强,年轻夫妇生育的孩子越来越少。这样,就导致了两个问题的出现:一、孩子越来越被娇生惯养;二、由于实际存在困难,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隔代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许多学生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怎样对农村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摘要】学习一门语言,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积累大量的词汇、练好准确的发音,同时更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只要下真功、用苦功,安心学、用心学,就一定有所获、有所进,就可以达到沟通交流、运用自如的目的。  【关键词】维吾尔语;发音;书写;教材  我是喀什地区干部培训中心的一名普通维语教师,看到越来越多的其他民族朋友对维吾尔语很感兴趣并开始学习,我真的很开心。在新疆,学习维吾尔语有利于更好的
期刊
【摘要】语文是我们学习一切文化知识的根本基础,语文不好,对其他的知识学科也会有较大影响,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对于我们的重要性。通过本文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论述,可以很明确地知道要想建立高效课堂需要广大师生多方面的努力,要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并且对教学内容做出革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既是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初中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因
期刊
【摘要】世界上各个校园都存在属于自己的文化,这些不同的文化影响了不同校园学生的不同的习惯、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研法以及文献研究法,主要以座谈环境与学生思政工作效果关系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发展的历史,寻找如何发挥座谈环境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座谈环境;学生思政工作;座谈环境;教育功能  1.座谈环境与学生思政工作  由于思政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座谈环境建设是为满足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应紧扣新课程教材的特点,准确把握阅读与作文的内在逻辑联系,适应新时代初中学生的个性特征,让理论性方法性与实践性娱乐性有机结合。在兴趣指的引下,让作文演奏出仿写、观察、积累、讲评的多重旋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阅读;仿写;兴趣;积累;讲评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在低谷徘徊,原因之一在于一直处于一个自我封闭的教学状态之中: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精批细改,学生却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推动力。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我主要从怎样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并归纳出几种方法。  1、通过猜谜等游戏助学激趣  猜谜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之一,分谜面和谜底两部分。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课前师生进行了简短的两个数学猜谜游戏:师说成语,“大海捞针”“十拿九稳”“百发百中”,让
期刊
自从实行高中语文新课改以来,各地出现了许多新的教法,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新的教法突破了以往的条条框框,注重了重点难点的讲解,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扩大了学生的思维领域空间。但是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实验教材,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有一些老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依然墨守成规,课堂教学活动任然流于形式,表面化,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几年当中对课堂教学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