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如今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失衡的环境中,时常面临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选择,各种信息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他们的脑海,撞击他们幼稚的心灵,这是所有教育者不可回避的问题。现在农村中学面临的更艰巨的问题是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家庭管理约束和亲情温暖的这些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极大影响,各种不良现象频繁发生,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教育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加强德育工作。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这是义不容辞的义务。
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其德育功能有着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其思想教育是完全可行的。自古以来,我国历代文人倡导“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语文课本隐含作者强烈的思想倾向,或褒扬,或贬责,有着丰富的爱憎感情。尤其是语文新教材的编写,更注重其人文思想,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经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其丰富的道德情操、震人心弦的艺术形象、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等都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这样,学生既能学到语文知识,同时还可以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和影响,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极好教材。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等这些无不撼动我们的魂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情操。只要语文教师做到既“授业”又“传道”,依靠文学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培养学生情操上做文章,就可以让语文的道德情感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措施
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定,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了以下一些措施。
1.了解、分析学生思想情况,制定语文思想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首先了解初中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初中学生的年龄大致在13—16岁这个范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他们在身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和小学生相比,他们表现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能分辨一般的是非美丑,能估量到自身行为的直接后果;但与高中生相比,他们自觉的人生设计、理性分析能力诸方面又明显差一层次。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只有重视这些特征,有的放矢,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其次,了解每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摸清所任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然后作好情况分析,制定教育计划,将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2.深钻教材,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
语文教材饱含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富有质朴的美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初中新教材的思想内涵主要体现在有爱心和责任心,有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有集体主义和爱国思想,有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有为人处事、宽容待人的思想教育,有理想信念的指导等。我们只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这些思想内涵就不难被发掘出来。
3.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思想教育应了无痕迹。
语文课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在了解分析学生、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加以实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自觉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思想观点、道德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中播撒社会有用之才的美好种子。讲课要生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要善引入,循循善诱,潜移默化。要用祖国壮美的山河陶冶学生,用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净化学生,用历史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渗透的途径很多,如通过导语、朗读、字词教学、讲授课文、人物分析、主题归纳、作文教学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进行。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收获。
语文活动是思想升华的殿堂。在活动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领悟活动的主题,体验思想的精华,从而得到情操、道德的升华。几年来,我们在实验班级开展许多活动,如,故事会、普通话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编演课本剧、书法比赛、课外阅读比赛、办手抄报、知识竞赛、进行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的确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教育作用。
5.做好学生个人成长档案,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变化过程,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并做好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要注意的问题
1.要不断增强语文教师自身的德育意识。
语文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是德育渗透的无形力量,其本身应该是德育的具象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说:“不能正身,如正人何。”高尚的人格是每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应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面前开出绚烂的情感之花。
2.德育渗透要讲究艺术性,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的本色和主体。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应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责任编辑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