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前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等问题,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学体系,探析阅读素养的内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育学生阅读素养的路径和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路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虽然积极探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但由于教师过度重视语文技巧的教导,忽视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学生缺乏实际课外阅读背景的学习现状,导致语文教学始终呈现出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目的不清晰
阅读可以传授给学生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但在今天的中国小学,教师阅读教学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一是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目的不明确。 .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学业成绩而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将阅读学术成就。学习过程非常机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自然会失去兴趣。其次,不科学的阅读方式也会给阅读带来短期的影响。因此,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方向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要教会他们科学的阅读技巧,明确阅读的目的。
(二)学生阅读兴趣不足
现在,阅读教学倒过来了。教师完全占主导地位。他们更倾向于完成任务。他们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没有获得有效的阅读技巧。即使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标,也存在着“俯视和遗忘”,制约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效率。另外,阅读教学的模式也是一样,老师采用了“全班教学”的方式,一种贯穿全班的教学方式,学生不想思考,也不擅长——总结,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难以形成。
二、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的路径和策略
(一)汇集自主阅读资源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可给学生提供海量的阅读与测试资源,在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测评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百度百科、希沃白板、阅写通学生等APP中丰富的文本及试题资源,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学生,贯彻落实以“读”为本、以“练”为主、读练结合的方针,为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感悟语言、迁移语言提供充足的空间,切实助推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为例,教师可以将一些素材、资源汇集为资源包,通过网络发送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进行课文预习时,就可以在资源包内自取资源,对课文进行质疑、解疑、内化、积累。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获知学生的反馈,为正式课程的时长、内容安排提供依据。比如,文中关于猫的“古怪”描写让人费解,还有部分学生不曾真正与猫接触,因此,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就可以提前将学生需要了解的猫之“怪”整合为一个资源包,经网络发送到班级群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筛选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并主动向教师反馈预习情况以及仍然存在的疑惑,为正式课堂提供依据。除此之外,在课前自主学习资源包中,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有年代感且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差甚远的图文或视频。比如,BBC纪录片《の猫系列》的视频剪辑等,或者鼓励学生借助家里的移动智能设备上网查询与动物描写相关的资源。逐步将自主资源搜集转移到线上、课前,把课堂时间节约出来进行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信息,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是指,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所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并在兴趣的驱动下自主地走进文本内容,深入体验、感知,从中继续获取乐趣,产生积极的阅读情感和态度。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以阅读兴趣为起点的。受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特级教师李吉林总结了情境教学法。借鉴李吉林老师的做法,笔者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初会先分析文本内容,把握文本场景,借助相关的素材及多样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影响下产生阅读兴趣。
以《蟋蟀的住宅》为例,这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蟋蟀的住宅特点,体会蟋蟀的智慧和勤劳。立足文本内容,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初,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人类建造住宅的微课视频。借助微课视频,学生看到人类借助各种各样的大型机器设备建造出了形态各异的住宅,不由自主地为人类的智慧所折服。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笔者提出问题:“人类有自己的住宅,昆虫也有。你们想知道昆虫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吗?想知道小小的昆虫是如何建造自己的住宅的吗?”如此问题的提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表达出强烈的探究昆虫住宅的欲望后,笔者继续进行引导:“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小小的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借此直接展现新知内容,同时也使学生對蟋蟀的住宅产生探究兴趣,为有效课堂的开展助力。
(三)结合语篇展开阅读,掌握文章中心思想
最常见的文本阅读单位不是句子,而是文本。 所谓文本,实际上是不同语法形式与特定语境的有机结合。 它是对整个文本以及上下文的系统理解和掌握。 如果脱离课文,就难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阅读教学的效果自然得不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也难以形成。 为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和语境,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识别课文的主要词汇和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论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教师组织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立足语文素养的不同内容,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理解文本、自主阅读,潜移默化地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郗良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
[2]吴玉珍.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15).
[3]杨小萍.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启迪与智慧(中),2020(1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路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虽然积极探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但由于教师过度重视语文技巧的教导,忽视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学生缺乏实际课外阅读背景的学习现状,导致语文教学始终呈现出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目的不清晰
阅读可以传授给学生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但在今天的中国小学,教师阅读教学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一是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目的不明确。 .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学业成绩而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将阅读学术成就。学习过程非常机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自然会失去兴趣。其次,不科学的阅读方式也会给阅读带来短期的影响。因此,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方向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要教会他们科学的阅读技巧,明确阅读的目的。
(二)学生阅读兴趣不足
现在,阅读教学倒过来了。教师完全占主导地位。他们更倾向于完成任务。他们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没有获得有效的阅读技巧。即使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标,也存在着“俯视和遗忘”,制约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效率。另外,阅读教学的模式也是一样,老师采用了“全班教学”的方式,一种贯穿全班的教学方式,学生不想思考,也不擅长——总结,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难以形成。
二、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的路径和策略
(一)汇集自主阅读资源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可给学生提供海量的阅读与测试资源,在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测评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百度百科、希沃白板、阅写通学生等APP中丰富的文本及试题资源,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学生,贯彻落实以“读”为本、以“练”为主、读练结合的方针,为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感悟语言、迁移语言提供充足的空间,切实助推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为例,教师可以将一些素材、资源汇集为资源包,通过网络发送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进行课文预习时,就可以在资源包内自取资源,对课文进行质疑、解疑、内化、积累。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获知学生的反馈,为正式课程的时长、内容安排提供依据。比如,文中关于猫的“古怪”描写让人费解,还有部分学生不曾真正与猫接触,因此,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就可以提前将学生需要了解的猫之“怪”整合为一个资源包,经网络发送到班级群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筛选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并主动向教师反馈预习情况以及仍然存在的疑惑,为正式课堂提供依据。除此之外,在课前自主学习资源包中,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有年代感且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差甚远的图文或视频。比如,BBC纪录片《の猫系列》的视频剪辑等,或者鼓励学生借助家里的移动智能设备上网查询与动物描写相关的资源。逐步将自主资源搜集转移到线上、课前,把课堂时间节约出来进行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信息,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是指,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所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并在兴趣的驱动下自主地走进文本内容,深入体验、感知,从中继续获取乐趣,产生积极的阅读情感和态度。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以阅读兴趣为起点的。受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特级教师李吉林总结了情境教学法。借鉴李吉林老师的做法,笔者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初会先分析文本内容,把握文本场景,借助相关的素材及多样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影响下产生阅读兴趣。
以《蟋蟀的住宅》为例,这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蟋蟀的住宅特点,体会蟋蟀的智慧和勤劳。立足文本内容,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初,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人类建造住宅的微课视频。借助微课视频,学生看到人类借助各种各样的大型机器设备建造出了形态各异的住宅,不由自主地为人类的智慧所折服。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笔者提出问题:“人类有自己的住宅,昆虫也有。你们想知道昆虫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吗?想知道小小的昆虫是如何建造自己的住宅的吗?”如此问题的提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表达出强烈的探究昆虫住宅的欲望后,笔者继续进行引导:“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小小的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借此直接展现新知内容,同时也使学生對蟋蟀的住宅产生探究兴趣,为有效课堂的开展助力。
(三)结合语篇展开阅读,掌握文章中心思想
最常见的文本阅读单位不是句子,而是文本。 所谓文本,实际上是不同语法形式与特定语境的有机结合。 它是对整个文本以及上下文的系统理解和掌握。 如果脱离课文,就难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阅读教学的效果自然得不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也难以形成。 为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和语境,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识别课文的主要词汇和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论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教师组织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立足语文素养的不同内容,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理解文本、自主阅读,潜移默化地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郗良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
[2]吴玉珍.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15).
[3]杨小萍.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启迪与智慧(中),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