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只是一种营销战术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tcq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购这个东西,现在很火。国内搞团购的网站据说已经达到了“千团大战”的程度。
  从营销者的角度来看,这个很时髦的东西,需要值得注意:它该不该列入自己的营销战术考虑中?
  有一本最近出版的周刊杂志,编者在扉页上不无惊喜地写道:在某团购网站××网上线销售,第一个小时,销售了90册;第一天,销售了4288册;第三天团购结束,共有7311人订阅了其全年杂志—其中90%以上的人是第一次订阅。
  增加了7311个订户,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不过,代价是什么呢?4.1折。这本杂志在这7311个订户身上牺牲了205万收入,这里面还不包括这家杂志社可能要支付的团购活动执行推广费用(4.1折价格的分成或按量提佣)。做出200多万元的牺牲,究竟值得么?
  这件事很难说。因为对于杂志而言,发行受损可以用广告来弥补。换句话说,销售一本杂志,并不是产品变现环节的结束,恰恰相反,只是一个开始。订阅用户的增加,可以提高广告售卖的可能性。这里的“90%以上的人是第一次订阅”变得很重要,因为这是发行量的净增加。至于7311个低价订阅的订户所带来的200多万元损失能不能通过多卖200多万元广告补回来,现在断言还为时过早。
  但这个小小的行销案例,的确能说明一些类似操作法则。也就是说,什么时候你应该介入团购?
  第一点是团购这种销售行为,对于组织而言,仅仅是销售的开始。比如说,饭店可以利用一道菜极低的价格乃至免费来吸引食客,但一般意义上,食客到达后总是还要再点几个菜的,这种可以再次销售的消费行为,是值得去团购一把的。
  另外的例子是化妆品销售。利用非常便宜的价格将潜在的消费者吸引到柜台前,再由经过培训的柜台销售人员兜售更多的化妆品,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说,团购的物品只是系列产品中的一个,柜台销售人员有很大的机会将整套产品销售出去。
  可以这么说,一次销售就终结了销售行为的产品,这样的产品不适合搞团购。
  第二点在于团购比较有利于新品,因为新品不会发生销售转移。从一般的意义上,一款大众都在消费的产品,做团购是没有什么意思的。不过,这里有个例外,那就是存货处理。没有什么致命的质量问题,通过团购甩卖库存,是一种快速回笼资金出清存货的有效手段。
  第三点则在于没有品牌号召力的产品,轻易不要尝试团购。名不见经传的新产品,通过团购,消费者意识中极容易对该产品的价格产生误解:它就该是2折、3折的低价。而且,没有品牌号召力支持的团购销售,基本上很难在消费者那里建立忠诚度。从某种角度讲,团购是一种拉动销售的行为,而不是品牌推广行为。
  既然是一种与促进销售达成有关的营销战术,那么,团购之后,是可以进行数字测算的。比如,以化妆品为例,在一场团购之后,地面增量收入究竟为多少是有数字的,这种增量收入是否能够填补该产品因为团购所带来的费用支出也是可以计算的。此外,请不要忘记为此投入的直接销售人员的培训费用。如果算下来是一个收入大于支出的正数,就可以再次尝试团购。反之,就应该立刻停止团购,或者尝试减少折扣率。
  不要轻信什么通过团购,可以扩大你的品牌知名度,继而未来消费者还会再次用比较高的价格来消费你的产品。这种话听起来是成立的,但你很难进行判断和测算。从目前的团购市场来看,团购一族基本上属于集体前来、集体后撤的一族,他们奔波于各种各样的团购网站上,用最便宜的价格购买产品或服务,至于他们日后是否会重复消费,这是一件相当没谱的事情。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降低产品或服务的品质。要知道,消费者满意的情况下未必有好的口碑可以帮助你,但在消费者不满意的情况下,十之八九,这些互联网上的时尚达人,他们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来批判你的。
  所以,本文一开头就是用这么一个词来形容团购的:一种营销战术。这只是一次性增加销量的可测算的战术动作,对此,你不要想得太过复杂,更不要想得太过美好。
其他文献
Consumers Desire Authenticity In Advertising  博客主人/Derrick Daye  http://www.brandingstrategyinsider.com  几个月前,欧洲一个主要的化妆品品牌迫于市场形势需要削减成本。对此,他们只能采取一种途径:缩减电视广告时间,将原来90秒的广告缩减为30秒。这让他们为难,究竟该剪切掉哪些广告镜头呢?为了避免主
期刊
策划人语  在《新营销》封面报道的历史上,这是最为特别的一期。《新营销》第一次以如此大的篇幅关注促销员的生存状态,报道她们的所思与所行。7年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岁月,但《新营销》始终没有遗忘她们。虽然促销员处在营销链的最低端,但却是与顾客接触最亲密、最了解顾客的人,忽略了她们的力量,所谓的营销战略、营销策略都失去了支撑点。讲促销员的故事,就是在对中国营销的根基进行一次梳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着不可替
期刊
Bake your brand into the product  博客主人/David Taylor  http://wheresthesausage.typepad.com   4年来的市场发展告诉我们,如果产品足够出色,那么产品本身就是对品牌的一种广告。以下几个例子能够给企业以启示,如何才能通过产品凸显品牌个性。  割舍和简化。什么样的产品才是真正有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Flip摄像头。我之
期刊
对吕钱钱来说,从事促销工作是让她真正成长的第一个起点。  自从幼师毕业之后,父母希望给她在湖北襄樊的老家找一份安稳的工作,然后嫁人生子,一生都陪伴在自己的身边。每当父母唠叨时,少女的本能叛逆就在心中涌动,在灯光的暗影下,吕钱钱低着头,但语气坚定地说:“我不想变成你们。”吕钱钱知道,母亲又默默地流泪了,虽然很舍不得无比疼爱她的父母,但外面的世界实在太诱人了,她没有办法拒绝。  一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王
期刊
《商界评论》  据说比尔?盖茨从不坐头等舱,当别人问他原因时,他反问道:“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要说速度,头等舱的确并不比经济舱快,但要说到价格,头等舱确实比经济舱高出许多。   我们知道,交通工具只是代步而已,那么,相同的目的地,如何让比较富有的乘客多掏钱去坐头等舱呢?   答案并不复杂,为了进行有效的价格定位,公司必须拉大最佳服务和最差服务之间的差距。在英国火车的普通车厢里没有桌子,这根本
期刊
br>    在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说:21世纪最贵的就是人才。  无论是大卖场、超市还是百货专卖店,无论是开架销售还是专柜销售,在渠道为王的零售终端,战斗在市场一线的促销员(或称之为导购员、直销员、宣传员)显然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促销员处在产品流通的最后环节,作为促成销售的最后一个关口,能影响购物者的购买决策,是实现产品价值“惊险一跳”的关键。  一方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现
期刊
1. 王老吉:媒体联动,深度整合亚运营销(1P)  2010年广州亚运会是中国文化亮相世界舞台的一次绝佳机会,而王老吉借助广州亚运会弘扬中国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把握住了北京奥运会后最有影响力的体育营销平台,成为广州亚运会高级合作伙伴,不仅充分展示了其强大的品牌实力,而且为民族饮料品牌在后奥运时代的体育营销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  2009年2月,王老吉与广州亚组委签署协议,正式成为2010年广州亚
期刊
十几年前,如果李志广没有辞去中国电信营销总监的职位,他的人生可能是另外一番模样。那么,中国第一家男士内衣专卖店、中国第一本男士内衣写真集、中国第一场男士内衣秀、中国第一个专业男士内衣网站、中国内衣行业第一个吉祥物、中国第一个时尚定位的高端男士俱乐部就不知道花落谁家了,而举办了两届的Looksee杯校园营销实战大赛同样会没有着落。  但人生,不容许假设。  1998年,算是半个媒体圈人士的李志广跟同
期刊
The 5 NEW Rules Of Social Media Optimization(SMO)  博客主人/Rohit Bhargava  http://www.rohitbhargava.com  与4年前相比,如今社会媒体有了一个主要的转变:分享。当今的社会媒体优化(SMO)中已经有了一些新的规则。  从提高网站的可连接性到创造可供分享的内容。5年前,我将工作重点放在网站的可连接性上,因为
期刊
策划人语    我们生长在一个“急”时代。在业绩至上的考核体系中,各种价格战、广告战、促销战、渠道战、终端战、概念战轮番上演。在激进的状态中,我们逐渐迷失在营销所营造的梦幻里。也许,我们该慢下来,回到原点,寻找那些曾经放弃或者忽视的核心价值。  2010(第七届)中国营销领袖年会主题——“营销回归本原”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论题。如果说,中国过去的30年,营销让中国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那么现在,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