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教育的新篇章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d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从2001年9月重庆市北碚区被列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至今,重庆市的基础教育在解决城乡差距大、农村课改动力不足、综合素质评价等瓶颈问题上为全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让我们共同感受和分享山城人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动人画卷。
  
  200l年秋季,重庆市北碚区被确立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从此,这座下辖40个区县(自治县),幅员8.2万平方公里,人口3100万的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便涌动起了一股课改的浪潮。2005年秋,重庆市所有区县的起始年级都实施了新课程,重庆的基础教育也正在谱写着辉煌壮丽的新篇章。
  
  一、调查研究,找准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影响重庆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重难点问题是以下五个方面。
  1.城乡课程改革需要实现均衡发展。重庆市农村幅员辽阔,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缓慢,城乡差异较大。如何发挥城市教育的优势,带动农村课改,促进城乡课程改革的均衡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项重要任务。
  2.农村课程改革缺乏动力。农村教育尤其是村小教育存在资源匮乏、条件不充分、教师个体发展平台不足等问题,而农村课程改革发展状况如何,又直接影响课程改革全局,所以,解决农村课程改革发展原动力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3.教师教学方式有待改进。课程的实施在于课堂。改革的主阵地也在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习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4.学生学习方式需要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5.评价制度改革亟待展开。传统评价主体和方式的重结果、重知识,轻过程、轻能力、轻情感等倾向,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所以,改革评价制度,是强力推进新课程的重要举措。
  为了整体、均衡、有效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针对上述重点、难点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多项举措。
  
  二、以师为纲,全面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是推进新课程的关键之—。
  1.分层连动培训,缩小城乡课改资源差距
  建立市、区(县)、校三级分层连动培训网络。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要负责全市各实验学科的—级培训,市继续教育中心主要负责新课程理念、教育学、心理学等内容的一级培训。同时,还通过在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培训基地,完成市级各学科骨干、教育科研骨干培训。各区县教研室(教科所、进修学校、进修学院)承担二级培训任务,中小学则负责本校的三级培训。
  2.阶段专题培训,突出课改的阶段重难点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市级教育科研、师资培训机构加大了新课程跟踪培训力度。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充分利用学科专家集中的优势,连续五年在暑期开展了新课标和实验教材的集中培训。同时,还通过以会代训、技能竞赛等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推广策略、校本教研研究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与管理等专题培训,分阶段、分目标对新课程实验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有效解决了新课程实验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
  3.农村远程培训,突破城乡地域限制
  重庆市是全国首批开展远程教育的市,全市绝大多数农村中心校都配备了远程教育“模式2”设备,绝大多数村小都配备了“模式1”设备。2003年,重庆市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继续教育中心联合开展了“新课程、新课堂”远程学科培训。培训组织者精心制作了课堂教学示范课例、课程标准解读和课堂教学点评光盘,通过重庆卫视教育频道滚动播出。同时,将“新课程、新课堂”培训内容制成光盘向县区发放,县区再向村小发送。
  4.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自身发展能力
  以学校为基础的培训是符合教师个体知识构建特点的培训,也是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问题的重要途径。各实验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为新课改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氛围,培训了师资,培育了亮点。如渝中区实验二小开展的“十个一”校本培训活动,万州区各中小学开展的“三个一”活动,均有力地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专业能力。
  
  三、突破瓶颈,增强村小课程改革原动力
  
  重庆市农村学生人数所占比例较大,村小学生人数又占农村小学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以上,而这些学校的设施设备简陋,师资水平不高,教学资源不足,客观上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只有突破这一瓶颈,提高村小课程改革原动力,新课程在农村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1.理顺管理关系,加大对农村课改的支持力度
  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实行“以县为主”政策,农村中小学人事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加强对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评价等管理。加强对区县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水平的监管。
  2.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村小教师课改积极性
  为了调动村小教师的课程改革积极性,提升村小教师综合素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一是榜样激励,在村小教师中挖掘、发现、培养、使用骨干,树立榜样;二是表彰激励,对做出成绩的村小教师进行表彰,通过表彰让村小教师获得成功体验;三是培训激励,树立“培训是送给教师最好的福利”的观念,对在新课程改革中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四是制度奖励,把村小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的成绩与评职、奖励、年度考核挂钩,对农村教师实行评职指标单列。
  3.开发课程资源,增强课改在农村地区的适应性
  相比城市学校,村小可用的课程资源相对较少,如何开发农村课程资源,提高新课程实效性,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首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教材和教师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农村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掘富有地域特色、生活特点、时代色彩的课程资源,是解决农村课程改革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其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学校、学生差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许多农村教师把教材中的一些教学情境改成适合在农村开展的现实情境。比如城镇的孩子逛商场,农村的老师就带孩子赶场(赶集),城镇孩子统计车流量,农村的老师就带孩子统计某一农户家的家禽。这使得农村学生能够鲜明地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开发本土资源。农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大量而品种繁多的植物、动物,特有的地质地貌、人文景观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开发、运用这些资源,成为重庆市新课程实验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一是利用农村物质资源制作学具和教具。例如让学生用包谷秆或竹棍制作小棒,用废旧纸盒制作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利用废旧的纸块自制口算卡片等。
  二是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去观察、体验。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带到校园外去数池塘里的鹅、树上的果子,带领学生到山坡上测量土地,计算面积,估计产量。这些农村特有的学习素材,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紧密结合起来,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达成了课程目标。
  三是利用农村丰富的人文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如地方戏剧、地方方言、乡规民约、民俗民风等都是丰富的人文课程资源。
  4.加强引领带动,促进城乡课改均衡发展
  充分利用城市优质课程资源,带动农村课程改革,促进全市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市教委统—部署下,市属示范中小学、区级教师进修学院、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及主城区各区教育委员会积极开展了对口支援农村区县新课改工作,通过分批组织市内外专家送培下乡,优秀教师送课下乡,特级教师、研究员级教师下派任职任教,开展国家“贫困地区义教”工程等形式,培训农村师资,传递新课程理念,引导农村新课程改革。
  
  四、改革教研,以校本教研促课程改革持续发展
  
  重庆市充分依托教育部“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在沙坪坝、北碚两个国家级实验区基础上,又建立了七个市级“校本教研实验基地”,出台了《重庆市推进中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校本教研的顺利推进。
  1.构建校本教研模式,增强其针对性与实效性
  我们采取了区域性推进校本教研的策略,极大地调动了区县的积极性,构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操作性强的校本教研模式。如渝北区的“六三”校本教研模式。从“组织、结构、过程、方法、机制、目的”六大领域入手,构建了“三级互动”“三位一体”“三段循环”“三元联动”“三制驱动”“三体发展”相整合的校本教研行动模式。
  就组织层面而言,建立了以“政府搭台,教委建制、教研唱戏”为基本思路的区级统筹机制。在学区层面,组建了镇街教育管理中心,探索建立了一套“满足一线需要,服务学校发展”的学区协调机制。在学校中,既有教研组、年级组、研修组“三组互动”整合方式,也有单学科、跨学科、综合性“三类并举”整合方式,还有教研基地、师训基地、科研基地“三位一体”整合方式。
  就结构内容而言,自我反思包括教学前说课环节的反思,教学中上课环节的反思,教学后评课环节的反思。渝北区设立专项子课题对教师群体交流合作进行了研究,对教研员提出了专业引领的“量化”要求。
  就教学过程而言,注意让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提出了“过关课”“研究课”“优质课”“精品课”4个层次的“上课”规范。采取了“同伴互助反思”“专家引领反思”“学生访谈反思”“案例实录反思”等多种教学反思方式。
  就具体方法而言,打破学科之间的封闭格局,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式教学研究。打破校自为阵的封闭格局,建立校与校之间的联动教研机制。既有城市片区联动,又有城乡片区联动、强弱片区联动和农村片区联动。
  就工作机制而言,渝北区将课改实验分解为“理念”“课标”“课程”“教法”“学法”“师训”“教研”“管理”“评价”“技术”等l0项基本任务加以实施。促进区域教育行政、教研机构、各级学校以及全体教育教学人员履行校本教研职责,促进课改实验。以评价为手段,调动教师积极性、创造性。
  就研究目的而言,渝北区主要依托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发展。渝北区把教研与师训融为一体,采取多种校本培训方式,把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评价机制作为区域校本教研的重点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2.建设绿色研修文化,增强课程改革的原动力
  民主、对话、交流、沟通是校本教研内在精神的体现。建构符合校本教研精神的文化,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区县教育科研机构大力推进“绿色研修文化”,降低教研重心,下移教研视野,转变教研方式,开展田野研究,倾听教师声音,在交流中共谋发展。广大中小学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积极建构新的学校文化。绿色课堂文化、教师反思文化、学校团队文化、校际联合教研文化蓬勃兴起,较好地改善了全市教育生态环境,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强力推进,用综合实践活动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亮点,同时也是难点之一。开设这门课程的根本目的是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与自主学习的权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此,我们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把教育科研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1.以课题为引领,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如教师综合性知识不足、指导技能较差、相关课程资源缺乏等问题,都需要开展研究,渐次解决。为此,开展这方面的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成果带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2.建立推进策略,促进“难点课程”均衡实施
  ——评估牵动策略。以国家和省级有关政策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层层建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估体系,强化对课程的领导与指导;市级层面坚持在对区、县和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中,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作为评估导向;区、县级层面坚持把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对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学校层面坚持把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
  ——活动推动策略。主要采取了教师培训活动、现场观摩活动、案例展示活动、技能竞赛活动等方式推动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
  ——资源助动策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中,我们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等资源,教师通过阅读学习、使用课程资源包,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实施、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
  3.建构课程模式,增强实效性和适应性
  ——课程形态实践模式。课程形态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国家安排了专门的课时,并要求把这些课时用于学生开展来自其学习、生活中的综合性问题的探索和研究性学习活动。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学科外的自主探究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小学、初中以及高中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方法形态实践模式。方法形态的实践模式是指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教师运用或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和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方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科内的自主探究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如开县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
  开县是三峡库区移民大县、教育大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开县的研究性学习工作在重庆市范围内创下了三个之最:最先启动、最快推行、最有成效。开县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模式包括以下三种。
  第—,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围绕“研究性学习”,在校园网上建立“研究性学习主题知识网站”,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搭建一个支持平台。网站由主页、主题网页、子课题网页组成。
  第二,研究性学习与德育工作整合模式。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构造学校德育课程,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为“开放式”“体验式”德育,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三,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模式。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学科教学,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材中的某些问题课题化,开发出一些紧扣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的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既巩固了学科的基础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六、锐意探索,以评价机制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切实贯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丰富发展的评价机制。
  1.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推动新课程改革
  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重庆市通过多次调研,加大了招生考试改革的力度。
  (1)进一步调整了命题的导向性,与新课程目标协调一致。通过改革考试内容,增强试题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试题的开放性,进一步杜绝偏题和难题,引导学校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改革了考试模式。2005年实行“两考合—”,2006年实行“两卷合一”,2007年实行政治、历史学科开卷考试,切实减轻了学生负担,进—步促进非课改实验区和课改实验区的统合。
  (3)通过政策性加分,引导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突出新课程目标,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06年实行了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加5分的政策。
  2.开展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实验,深化课程改革
  2006年在全市16万初中毕业生中推广实施了“北碚模式”的初中综合素质评价,通过由点带面的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实验,进一步深化了新课程改革。
  重庆市北碚国家级实验区在教育部课程专家、西南大学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导下,研制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构建了“目标、内容、主体、方法、操作、保证”六大系统。从目标上关注学生的发展性,从内容上重视评价的全面性,从主体上注重评价的多元性,从方法上体现评定的多样性,从操作上注重评定的可行性,从制度上保证评定结果的客观性。充分体现了对学生道德素养、学业水平以及心理素质的评价,对制约新课程实施的瓶颈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受到教育部的称赞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被称为“北碚模式”。
  由于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促进重庆教育新发展的指导思想,重庆市精心组织课程改革实验,批准并突破重难点,实行了城乡带动均衡推进策略。经过6年的努力,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中小学教育科研方式、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构建了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和城乡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课程改革实验正向着更理性方向发展,重庆的基础教育也正在走向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摘自《基础教育课程》2007年12月)
其他文献
[编者按]在全国第八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强震球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中国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马云鹏在评课中说:“该课具有浓浓的数学味,学生不仅学会了量角的方法,而且经历了量角工具的探索过程,把握了量角器的构造特点,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了给读者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一成功案例提供素材,本刊特约请强震球老师谈谈他的设计思路。  “角的度量”这一内
期刊
学校无小事,点点滴滴都是教育。快乐教育就是从点点滴滴中寻找突破。北京一师附小在这条路上探索了22载,形成了自己快乐教育的“三乐”特色: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教师的乐教善教之乐以及学生的乐学会学之乐。  这“三乐”像一场三重奏,奏响了一师附小快乐教育的和谐乐曲。    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  用一百种语言激励每一位学生    北京一师附小从1986年开始进行快乐教育实践研究,是全国首批实施快乐教育的七
期刊
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立足于将先进理念落实在课堂中,学校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流程,进行了“轻负高效”课堂构建的探索——    课前预设——到学生那里去备课    课前预设,到学生那里找教学出发点,找教学需求,找新课改的突破口,这是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深入课改的一个探索。该校数学教师刘重庆说:“我在备教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问题时,按照学校提出的课改思路,从备课改革入手,开展了一个课前前测活动。
期刊
解比例是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它实质上就是解方程,所不同的是解比例首先得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含有一个未知项的比例转化成学生熟悉且掌握了的方程。所以教材在内容呈现上是先给出解比例的意义,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换成方程,最后通过解方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教材这样安排,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习惯的。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总觉得,如果一味地按教
期刊
去年冬天,学校派我外出观摩体育课,返校后准备上一节汇报课,为了让未能前去观摩的同仁们也能领略优质课现场的精彩,我准备先试教一次。  那是一个晴朗的冬日,我上课的内容是投掷实心球,在准备阶段,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做“钻山洞”游戏,我先示范了动作,讲解了方法,并明确要求认真按照老师的方法进行练习。  当大部分学生兴高采烈地做这个游戏时,背后却传来了学生的吵架声。我转身望去,一个平时比较听话的女生
期刊
这节课,是布置学生做语文作业,题目不难,最后一题是仿照例句用“虽然……但是……”造句。教室里很安静,按照惯例,我走下讲台做个别指导,重点目标是坐在最后一排的男生小泉(化名)。小泉反应较迟钝,书写也潦草,每次课堂做作业我都盯着他,一来想使他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二来改作业时我也省点事。这不,拼音写词语错了两个,让他订正了。再组词嘛,又错了!我的嗓门顿时粗了,他畏缩地低下了头。最后的造句是:“虽然我爱帮
期刊
《江西教育》2008年改为旬刊后,推陈出新,饶有别致。尤其《江西教育》(B)更是使小学教师和教研员喜出望外,爱不释手。它可读性强,源于教学实践,贴近教师;它可行性强,指导教学,服务教学。  “专题”就是一大花园,那里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其中“有效的课堂结尾”这个专题,就有“小学课堂结尾的形式”“课堂结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文章,然后收集了多个教师、多门学科、多种课堂的结尾设计与分析。真是急教师所急
期刊
大凡有文学作品入选当代中学语文课本者,都是古今中外文才熠熠、声名显赫的大家名流。他们中,有的作品流传千百年依然发出金石铿锵之声;他们中,有的身世因岁月久远变得漫漶不清使人倍加好奇;而他们的心灵世界是如何的波澜起伏、气象万千,又是多么令人感到巨大的诱惑!  所幸,饱读诗书的魏建宽老师,以煌煌近三十万字的专著《走近课文作者的心灵世界》,引领我轻松愉快地走近了那一个个大家名流花园般、迷宫状的精神领地。我
期刊
一册《江西教育》(B)在手,不禁让我想起与她相识的点点滴滴。还记得初登上讲台的自己,一脸的懵懂与肤浅,既无教学经验可谈,也无指导教学的理论,既不知国内的小语界名师,也不晓国外教育大师。偶然间在校长室邂逅到她的身影,从此就与她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掐指算来,已有十几年的光阴。读她的岁月里,我仿佛一尾求知若渴的鱼儿,在她博大宽广的胸海中畅游。随着阅读时间的推移,我走进了一个展现教学实例、探讨教育现象的世界
期刊
郊外,春色盎然,一片生机勃勃,树叶儿努力地散发出青春的绿意,我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学生一个个像出了笼子的小鸟,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玩得正欢呢!  晓辉在哪里?我怎么就忘了?刚刚进行了一次语文单元考试,晓辉只考了62分,距离一个月前他给我的承诺少了10分。晓辉是个要强的孩子,依照他的性格,心里肯定很不好受,认为自己说话不算数,辜负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组织这次春游,其实就是想让学生们出来散散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