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术后病人下肢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骨科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2年8月至2014年 1月,共计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研究组患者在骨折术后行预防性静脉炎护理,对照组不进行预防性护理,余两组治疗均相同。统计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下肢静脉炎的发生比例并详细记录引起原因。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下肢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下肢静脉炎的原因均是高浓度氯化钾的输入引起。其余常见原因分别为导管管径过粗、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细菌性静脉炎。结论 对骨折术后病人进行预防性下肢静脉炎护理,能够取得良好效果,降低下肢静脉炎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特别需要注意高浓度氯化钾是引起下肢静脉炎的首要原因。
关键词:骨折;预防;下肢静脉炎;护理
我们本次研究的目的为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预防性的护理,评价护理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我院骨科住院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 1月,共计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50例,平均年龄(53.9±7.5岁,其中男性27人,女性23人;对照组,50例,年龄(52.4±8.4)岁,其中男性30人,女性20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核实。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静脉选择 选择弹性好,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的部位,长期输液者,
予深静脉置管,有计划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避开靠近关节、受伤、感染的静脉护理。发炎血管须等血管恢复弹性,炎症消失才可使用。
1.2.2 无菌技术 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期,消毒液的容器每周更换。棉签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包后短期内使用,避免放置时间过长。消毒时棉签蘸消毒液不宜过多,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涂擦。拔针时先关紧调节器,棉 签顺着血管方向按压针眼,凝血功能疑血差的患者延长按压时间,不要揉搓穿刺部位。
1.2.3 高浓度药物 静脉滴注氯化钾时,用热毛巾湿敷穿刺部位,也可穿刺前用山莨菪碱外擦穿刺点及局部浅表血管,使血管扩张,尽量减少同一静脉多次注射。
1.2.4 留置针的护理 留置套管时,穿刺前检查留置针的有效期,丢弃有破损的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穿刺完用胶布固定,及时发现及治疗静脉炎血管。留置针隔日更换胶布,胶布被污染时,随时更换。留置针输液时可抬高下肢,加快血液回流,减轻对下肢静脉的刺激。
1.3 评价指标 评价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下肢静脉炎的发生例数以及发生原因。
1.4 使用SPSS18.0软件录入资料。计数资采用频数描述,使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下肢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下肢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下肢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n)
下肢静脉炎
是(n)
否(n)
研究组
50
1
49
对照组
50
8
42
χ2
5.9
P
<0.05
2.2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下肢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研究组发生下肢静脉炎的原因均是高浓度氯化钾的输入引起。其余常见原因分别为导管管径过粗、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细菌性静脉炎,见表2。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下肢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组别
高浓度氯化钾(例)
导管管径过粗(例)
不正当的固定方法(例)
细菌性(例)
研究组
1
0
0
0
对照组
3
1
2
2
3 讨论
静脉炎是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静脉炎,医护人员不进行积极治疗,有下肢血栓、局部组织坏死的可能,甚至有截肢的风险。研究[1-3]指出静脉炎最多的原因是[4]: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药物对静脉的刺激(高渗性及刺激性较强溶液、pH值、渗透压、化疗药物)、同一部位静脉反复穿刺、长期放置静脉留置针及变态反应等。我们本次发现研究组发生下肢静脉炎的原因均是高浓度氯化钾的输入引起。其余常见原因分别为导管管径过粗、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细菌性静脉炎,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
我们认为护理人员应该从预防静脉炎抓起。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在每次穿刺时,总结经验,提高穿刺成功率。控制输液速度,对于基础条件差,有静脉曲张的病人,因每次改变穿刺部位,必要时留置深静脉,静脉炎发生后,立即通知上级医师处理。高渗的液体不仅能使血管内皮细胞破裂,细胞体内的溶酶体裂解后,释放炎症介质,介导细胞免疫,大量有组织杀伤活性的细胞反复共计血管内皮,造成血管痉挛,加重组织缺氧[4]。尤其是化疗药,更易造成静脉炎,或局部血管白色血栓形成。护理人员还要注意药物注射时,从远端逐渐移到近端血管,静脉的选择为:先小后大。每日更换注射部位。
对于发生下肢静脉炎的病人给予热毛巾热敷,硫酸镁湿敷,扩张毛细血管,使血管外,组织间隙的水肿液回流入血,起到局部皮肤组织消肿的好处。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加芦荟汁敷于创面,起到加速血液回流、止痛、消炎的作用,红外灯照射红肿皮肤。红外线能神经末梢的兴奋阈值,扩张小动脉,减少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皮的浸润杀伤。必要时可使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软膏。
参考文献:
[1]田素英,王玲.一例下肢静脉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2012,28(l):66-67.
[2]华秀琴.护理程序在信泰美静脉输注致静脉炎防护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1):30-32.
[3]贺玉兰.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2):39.
[4]毕娜,宁毅军,刘栗君,等.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J].现代护理杂志,2007,13(4):23-26.
关键词:骨折;预防;下肢静脉炎;护理
我们本次研究的目的为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预防性的护理,评价护理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我院骨科住院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 1月,共计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50例,平均年龄(53.9±7.5岁,其中男性27人,女性23人;对照组,50例,年龄(52.4±8.4)岁,其中男性30人,女性20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核实。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静脉选择 选择弹性好,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的部位,长期输液者,
予深静脉置管,有计划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避开靠近关节、受伤、感染的静脉护理。发炎血管须等血管恢复弹性,炎症消失才可使用。
1.2.2 无菌技术 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期,消毒液的容器每周更换。棉签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包后短期内使用,避免放置时间过长。消毒时棉签蘸消毒液不宜过多,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涂擦。拔针时先关紧调节器,棉 签顺着血管方向按压针眼,凝血功能疑血差的患者延长按压时间,不要揉搓穿刺部位。
1.2.3 高浓度药物 静脉滴注氯化钾时,用热毛巾湿敷穿刺部位,也可穿刺前用山莨菪碱外擦穿刺点及局部浅表血管,使血管扩张,尽量减少同一静脉多次注射。
1.2.4 留置针的护理 留置套管时,穿刺前检查留置针的有效期,丢弃有破损的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穿刺完用胶布固定,及时发现及治疗静脉炎血管。留置针隔日更换胶布,胶布被污染时,随时更换。留置针输液时可抬高下肢,加快血液回流,减轻对下肢静脉的刺激。
1.3 评价指标 评价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下肢静脉炎的发生例数以及发生原因。
1.4 使用SPSS18.0软件录入资料。计数资采用频数描述,使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下肢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下肢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下肢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n)
下肢静脉炎
是(n)
否(n)
研究组
50
1
49
对照组
50
8
42
χ2
5.9
P
<0.05
2.2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下肢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研究组发生下肢静脉炎的原因均是高浓度氯化钾的输入引起。其余常见原因分别为导管管径过粗、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细菌性静脉炎,见表2。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下肢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组别
高浓度氯化钾(例)
导管管径过粗(例)
不正当的固定方法(例)
细菌性(例)
研究组
1
0
0
0
对照组
3
1
2
2
3 讨论
静脉炎是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静脉炎,医护人员不进行积极治疗,有下肢血栓、局部组织坏死的可能,甚至有截肢的风险。研究[1-3]指出静脉炎最多的原因是[4]: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药物对静脉的刺激(高渗性及刺激性较强溶液、pH值、渗透压、化疗药物)、同一部位静脉反复穿刺、长期放置静脉留置针及变态反应等。我们本次发现研究组发生下肢静脉炎的原因均是高浓度氯化钾的输入引起。其余常见原因分别为导管管径过粗、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细菌性静脉炎,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
我们认为护理人员应该从预防静脉炎抓起。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在每次穿刺时,总结经验,提高穿刺成功率。控制输液速度,对于基础条件差,有静脉曲张的病人,因每次改变穿刺部位,必要时留置深静脉,静脉炎发生后,立即通知上级医师处理。高渗的液体不仅能使血管内皮细胞破裂,细胞体内的溶酶体裂解后,释放炎症介质,介导细胞免疫,大量有组织杀伤活性的细胞反复共计血管内皮,造成血管痉挛,加重组织缺氧[4]。尤其是化疗药,更易造成静脉炎,或局部血管白色血栓形成。护理人员还要注意药物注射时,从远端逐渐移到近端血管,静脉的选择为:先小后大。每日更换注射部位。
对于发生下肢静脉炎的病人给予热毛巾热敷,硫酸镁湿敷,扩张毛细血管,使血管外,组织间隙的水肿液回流入血,起到局部皮肤组织消肿的好处。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加芦荟汁敷于创面,起到加速血液回流、止痛、消炎的作用,红外灯照射红肿皮肤。红外线能神经末梢的兴奋阈值,扩张小动脉,减少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皮的浸润杀伤。必要时可使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软膏。
参考文献:
[1]田素英,王玲.一例下肢静脉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2012,28(l):66-67.
[2]华秀琴.护理程序在信泰美静脉输注致静脉炎防护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1):30-32.
[3]贺玉兰.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2):39.
[4]毕娜,宁毅军,刘栗君,等.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J].现代护理杂志,2007,13(4):23-26.